『壹』 華為在5G方面有多少重要專利
企業專利布局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通常要考慮的因素有:為什麼要進行專利布局、什麼時候開展專利布局以及申請進度規劃、要在哪些地區進行專利布局,對什麼樣的技術開展專利布局;同時,還要考慮的因素有:進行技術分類布局,進行技術層級布局,進行不同專利類型布局等。此外,公司各個部門各個層級的人員配合、知識方面的要求以及專利布局的財務預算等方面也需考慮在內。 本文僅就專利布局的目的、布局的時間、布局的技術范圍以及地理范圍按照狹義專利布局的幾種模式進行分析。 ⒈布局的目的 企業專利布局,首先要考慮企業為什麼要進行專利布局,也就是專利布局的目的是什麼。企業專利布局,通常會針對某個項目展開,或者會針對企業所處行業的某個技術領域展開。每一次布局,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一樣的目的。個人認為,企業專利布局,應以市場為導向,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為了想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或為了想在市場上分蛋糕。 如果是為了想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通常說明企業就該技術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或者是較早進入該領域已搶得一定的市場先機。該目的通常又表現為: 一、為了保護核心技術或核心產品; 二、為了限制競爭對手,在市場上獨享蛋糕,不給競爭對手進入機會; 三、為了鞏固市場地位。 那麼: 如果是為了保護核心技術或核心產品,企業至少要通過路障式布局的形式申請實現該技術目標的所有核心專利或基礎專利;如果是為了阻止競爭進入市場分享蛋糕,企業應該加大投入,除了申請核心專利和基礎專利外,還應該按照城牆式布局或地毯式布局方式,把實現該技術目標的所有規避設計方案,包括變劣方案和可替代方案,或者是所有實現該技術目標的各個技術點的解決方案全部申請專利; 如果是為了鞏固市場地位,除了申請核心專利以及所有規避設計方案外,企業應該按照糖心式布局方式,圍繞核心專利,申請外圍專利以及前沿技術專利,從而在實施核心專利的時候,不因為他人針對本企業核心專利開展的圍欄式布局專利而受制於人。 如果是想在市場上分蛋糕,那麼說明企業在技術不佔主導優勢,或者進入該領域時間較晚,因此基本上核心專利都掌握在他人手裡,那麼可以按照以下幾種情況布局: 尋找他人未布局的空白點進行布局,這種情況也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核心專利,因為很多企業申請專利時並不懂得全方位考慮或者是有所疏忽; 針對他人已布局的核心專利,通過變劣或替代方式尋找規避設計; 在他人的核心專利基礎上進行外圍專利布局和前沿技術專利布局,限制他人核心專利的應用和發展。 通過上述幾種方式,與持有核心專利和領先技術的企業進行抗衡,獲得交叉許可及技術合作可能,從而分得市場一杯羹。 ⒉布局的時間 我國專利制度採用先申請制,即不管同樣的發明創造是誰先完成的,以最先提交申請的時間來判斷專利權歸誰。基於這一原則考慮,企業一般要盡早申請專利。 但是,一般來說申請越早,則專利內容公開的時間也越早,越早公開意味著越早給競爭對手提供了技術啟示,競爭對手可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並通過變劣以及替代方案來規避專利侵權。那麼,當本企業的產品出來時,競爭者的產品也可能同期出現在市場上和本企業競爭。因此,考慮技術本身研發難易程度以及技術發展趨勢,同時考慮企業產品的開發進度,合理規劃專利布局的時間,准確把握專利申請時機,不僅可增加競爭對手的研發成本,保持自己技術上的競爭優勢,還不會因競爭對手自主研發成功而搶先申請專利或技術公開,導致自己喪失專利權。 由於專利布局受到研發進度以及成本預算的制約,通常不可能一步到位。本文繼續探討按照產品的不同階段開展專利布局。 在產品前期,一般包括從產品規劃階段到確定具體方案的階段,這個時候一般會進行立項前檢索,分析行業內的專利情況。分析之後,企業大致清楚自己的技術在行業內處於怎樣的情況,如果行業內該技術的專利布局是空白的,那麼本企業就有可能占據主導地位,此時可先通過路障式布局布置核心專利或基礎專利,以搶得市場先機。如果預算充足,應該按照產品研發方向,對核心專利技術進行大量專利布局,包括核心專利可能存在的所有規避技術方案和各個技術點的所有解決方案,初步形成城牆式布局或地毯式布局,建成一定規模的專利網,以防止競爭者伺機進入。而如果立項前檢索分析後發現行業內該專利數量已非常多,那麼應該進一步分析,該技術領域是否存在專利布局的空白點,是否有其他變劣或可替代方案,是否要圍繞別人的核心專利進行圍欄式布局。 在產品中期,也就是產品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問題,此時技術人員可能會發現實現該技術目標存在其他的方案,這些方案有可能是原先方案的替代或變劣方案,那麼,應該考慮將這些方案申請,進一步鞏固城牆式布局,增加市場壁壘;另外,也有可能發現更多細節上的技術點需要克服,從而進一步加強地毯式布局組成的專利網。因此產品中期產生的技術方案,大多是對前期布局的調整、補充和完善。 在產品後期,也就是產品生產過程完成了,此時研發方向應該更為明確,這時候,可以按照糖心式布局方式考慮申請外圍專利以及與產品相關的前沿技術專利,避免被他人的專利限制住,同時保持自己的技術優勢。 ⒊布局的技術范圍 不是所有的技術都適合申請專利,專利布局也要考慮需對哪些技術方案申請專利,對哪些技術方案不申請而用其他的方式保護。企業通常可三種途徑:專利、商業秘密和技術公開。專利適宜於那些容易被破解、仿冒的技術;商業秘密適宜用於不容易被破解,即使侵權也很難獲得證據的技術;技術公開適用於容易被破解,但技術生命周期短的,有可能還沒授權就淘汰的技術。實際操作中,某一技術的保護可按宏觀、中觀、微觀的方式通過上述三種方式結合使用。比如,在技術方案還不明確的時候,通過技術公開的方式發表論文或在技術會議發表,則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他人就該技術申請專利。而專利是要求技術能夠實現為准,因此在技術方案基本確定的時候申請專利,此時還可申請新穎性寬限期,但要注意前期的技術公開要符合寬限期的條件。而對於技術參數等某些隱蔽但對該技術效果的優劣又有決定性影響的內容,則可以考慮適用商業秘密保護。 ⒋布局的地理范圍 由於申請國際專利成本較高,很多企業僅僅在國內申請專利,但專利具有地域性,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在美國並不具有權利。但如果全世界申請專利,成本又太高,而且有些國家的專利保護制度並不完善或者市場不好,因此也無須申請。所以,企業在專利布局時至少要考慮本企業產品的製造地、銷售地在哪,產品可能覆蓋到哪些國家和地區,從而在這些國家、地區進行專利布局。此外,也應考慮競爭對手的產品製造地、銷售地在哪些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和地區也要相應進行專利布局,從而限制競爭對手的市場,並在和競爭對手發生專利訴訟時可以反擊,避免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貳』 華為在5G上的專利含金量到底有多少
華為在5G上的專利持有量基本上能夠佔到所有5G持有量的%~80%,這個比例已經很高了,可以說華為在這方面掌握了關鍵性的技術,如果短期內沒有什麼其他新的技術能夠超越5G的,那基本上未來會占據一個主流,其他國家只要想建設這個網路,就避不開華為的專利。
經濟領域的競爭不是單純經濟上的競爭,他也反映著國際地位上的改變,如果說這次華為能夠徹底把5G網路的建設鋪展開來,那麼本身的實力會迎來一個巨大的發展,中國的科技地位在世界上也會迎來一個很大的變化,但如果挺不過去,那可能結果不言而喻了,我們都希望是前者,因為無論如何華為是我們自己的企業。
『叄』 華為有多項5G專利權,任何國家要開通5G服務,都要經過華為授權嗎
專利現在成了科技發展和盈利的來源,企業越來越重視專利,也越來越多的營收來自於專利方面的合作。華為至今為止所有專利加起來已經有86000多個,成了華為最重要的利器和業務發展的保障。
第三,華為授權可以獲得授權專利費用。授權費用非常的高,而且按照數據去授權的,所以華為授權可以獲得巨大的收入的。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所以授權對華為是非常劃算的。
『肆』 華為不是有5G專利嗎怎麼開始推4G手機了
今年華為再次遭受了第四輪的打壓,隨後華為的各種限制也是在產品上表現了出來。最開始是華為多款手機宣布不再贈送充電器,但是在原價的基礎上見底了200塊錢。此舉是為了應對電源缺貨的現狀。隨後華為又有多款手機重新入網,而且顯示均為4G版本 ,這也是意味著華為的5G基帶告急。
此前華為已經在官方網站上架了多款4G旗艦,但是並沒有開售。直到本月的發布會上,才給出預熱這幾款4G旗艦即將發布。就在昨天,華為官方給出了最新的消息,三款4G旗艦將於6月18號正式開售。
此次上架的手機分別是MATE 40E、MATE 40 Pro以及NOVA8 PRO。三款手機與前代最大的區別就是不支持5G,其他配置基本一致。另外MATE 40系列兩款都會預裝鴻蒙OS,NOVA8 Pro將會在後續升級。
價格方面,nova 8 Pro 4G版搭載麒麟985處理器,就性能來看,麒麟985依舊可以滿足絕大部分的軟體需求,但是對比今年的處理器來看,已經有點落後了。8+128GB版為3699元,8+256GB版為4099元,比5G版便宜了300元。
MATE 40E搭載麒麟990E處理器,性能現在也只能算是中端級別。它的8+128GB版為4199元,8+256GB版為4699元。比起5G版便宜了400元。
Mate40 Pro 4G版搭載麒麟9000處理器,配備8GB+128GB售價6099元,8GB+256GB售價6599元,比5G版便宜400元。
雖然是4G手機,但是依舊有不少用戶買單。不過從華為的備貨量來看,似乎還是很充足的,在第三方網站上可以現貨購買。就價格來看,華為這幾款手機依舊不便宜,我們猜測華為應該只是把5G的成本給減去了,所以價格並沒有比5G版優惠太多。
『伍』 華為高通5g專利怎麼回事
華為高通5G專利投票之爭,投票方式是只計反對票,在決定5G標准數據信道短碼該用哪家公司的投票中,聯想投了華為公司短碼Polar的反對票,華為總共收到27張反對票,其中2張反對票是聯想公司和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公司投的。
高通公司短碼LDPC收到的反對票是24張,高通的反對票少,在5G標准中的數據信道短碼上,決定採用高通公司的LDPC,華為因此將減小一項專利佔比。
(5)5G網是華為的專利權嗎擴展閱讀:
華為5G發展:
華為發布了面向新一代通信標准「5G」的晶元、全球首款5G基站核心晶元──華為天罡
華為計劃將上述晶元配備到最近上市的5G智能手機上,以新興市場國為中心擴大市場份額。在中美貿易爭端的情況下,華為將減少向美國企業的晶元采購,考慮將自給率由眼下的5成左右提高到約7成。
華為此次發布的是5G晶元「Balong 5000」。與現行的4G標准相比,可實現10倍的通信速度,通信速度是競爭對手高通產品的2倍。高通的晶元只能支持5G,而Balong 5000通過一枚晶元就能支持從2G到5G的制式。華為計劃4~6月在國內外上市搭載Balong 5000的智能手機。
報道稱,華為對智能手機大腦的晶元開發投入了很大精力。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面對《日本經濟新聞》的采訪表示,目前華為智能手機上配備的自產晶元佔到5成左右,准備進一步提高自給率。關於國產率達到7成的目標,余承東認為是有可能實現的。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稱,華為Balong 5000的誕生標志著華為加入高通公司和英特爾公司等推出5G晶元組公司的行列。這些晶元組將構成5G蜂窩網路的支柱,未來幾年5G網路的鋪開將帶來更快的上網速度,並帶動自動駕駛汽車到虛擬現實等聯網應用的繁榮。
『陸』 5G標准投票中華為獲得的專利是什麼有什麼用
華為是獲得了5G短碼標准即5G標準的Polar方案,也就是5G控制信道的標准,而高通是獲得了5G長碼標准(5G標準的LDPC方案)。
該問題的根源主要是5G標準的重要性。
信道編碼是5G通信標准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於晶元復雜度,終端成本,功耗,以及專利費用都有很大影響。而且,掌握5G標準的主導權,對於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意義重大。
Polar Code是極化碼。2008年在國際資訊理論ISIT會議上,Arikan首次提出了信道極化的概念,基於該理論,他給出了人類已知的第一種能夠被嚴格證明達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編碼方法,並命名為極化碼(Polar Code)。
Polar碼具有明確而簡單的編碼及解碼演算法。包括華為在內的許多公司5G研發都立足於此,該專利將決定後續5G標准實行後的一系列問題。
(6)5G網是華為的專利權嗎擴展閱讀
本次Polar Code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方案,則是中國廠商技術實力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本次華為主推的Polar Code在理論上證明了在二進制輸入對稱離散無記憶信道下,極化碼可以「達到」香農容量,並且有著低的編碼和解碼復雜度。具體來說Polar Code具有三大優點:
一是Polar Code相對於Turbo有更高的增益。
二是Polar Code的可靠性相對於Turbo更高,在5G超高可靠性業務應用中能實現99.999%的可靠性。
三是Polar Code解碼復雜度較低,在相同負責度的情況下,對比Turbo功耗可以降低20多倍。
另外,華為主推的polar碼的主要優點除了糾錯能力強外,還有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已知的能夠被嚴格證明達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編碼方法,這對於高帶寬網路的規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還非常有潛力,專利壁壘也比較合適(太高的專利壁壘的技術在現在通信領域很難成為標准)。
正是因為有這些優點,使得Polar Code誕生不足十年,但是通過信道編碼學者的不斷努力,當前Polar碼所能達到的糾錯性能超過目前廣泛使用的Turbo碼(法國主推的標准)、LDPC碼(美國主推)。
『柒』 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權,5g是哪個公司的專利
5G其實並不是哪個公司的專利,因為5G是一項技術,這裡面涉及到了幾萬項專利。
我們經常提的5G技術其實並不是一項技術,而是指幾萬項技術合在一起的一個結果,包括很多運營商的5G技術其實會有差異,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講華為的5G技術具有性價比的原因之一。
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的專利使用權。
以前我們總是去買別的公司的技術專利,比如經常提到的諾基亞和高通,但是隨著我們的科研技術越來越好,我們會發現現在很多公司需要買我們國產的專利,華為的5G技術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華為已經在和蘋果三星談判關於5G的技術專利使用權。
『捌』 華為失去5g專利權了嗎
華為是獲得了5G短碼標准,也就是5G控制信道的標准,而高通是獲得了5G長碼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