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跨國公司,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戰略.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國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成了由知名人士參加的小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跨國公司的各種准則和定義後,於 1974年作出決議,決定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跨國公司主要是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企業,以本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壟斷企業。
跨國公司作為在國內外擁有較多分支機構、從事全球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公司,與國內企業相比較,是有其一些區別的。這些區別表現在:
1.跨國公司的戰略目標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的,目的是實現全球利潤最大化,而國內企業是以國內市場為導向的。
2.跨國公司是通過控股的方式對國外的企業實行控制,而國內企業對其較少的涉外經濟活動大多是以契約的方式來實行控制。
3.國內企業的涉外活動不涉及在國外建立經濟實體問題,國內外經濟活動的關系是鬆散的,有較大偶然性,其涉外經濟活動往往在交易完成後就立即終止,不再參與以後的再生產過程;而跨國公司則在世
界范圍內的各個領域,全面進行資本、商品,人才、技術、管理和信息等交易活動,並且這種「一攬子」活動必須符合公司總體戰略目標而處於母公司控制之下,其子公司也像外國企業一樣參加當地的再生產過程。所以,跨國公司對其分支機構必然實行高度集中的統一管理。
《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
1、橫向型水平型多種經營。此類公司主要從事單一產品的生產經營,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專業化分工,但公司內部轉移生產技術、銷售技能和商標專利等無形資產的數額較大。
2、垂直型多種經營。此類公司按其經營內容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產和經營不同行業的、但卻相互有關的產品。它們是跨行業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級產品的生產和加工行業,如開采種植→提煉→加工製造→銷售等行業。另一種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產和經營同一行業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藝階段的產品,主要涉及汽車、電子等專業化分工水平較高的行業。如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就是前一種垂直型的跨國公司,它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開采,以管道、油槽和車船運輸石油和天然氣,經營大型煉油廠,從原油中精煉出最終產品,批發和零售幾百種石油衍生產品。世界集團、亞太國際集團、華夏國際集團更是首屈一指的超型綜合型集團,業務遍布全球,幾乎涉足各行各業。而法國的珀若一雪鐵龍汽車公司則是後一種垂直型的跨國公司,公司內部實行專業化分工,它在國外的84個子公司和銷售機構,分別從事鑄模、鑄造、發動機、齒輪、減速器、機械加工、組裝和銷售等各工序的業務,實現了垂直型的生產經營一體化。
3、混合型多種經營。此類公司經營多種產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產不同的產品,經營不同的業務,而且它們之間互不銜接,沒有必然聯系。如日本的三菱重工業公司即是如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後改為混合多種經營,經營范圍包括:汽車、建築機械、發電系統產品、造船和鋼構件、化學工業、一般機械、飛機製造業等。
② 跨國公司知識產權問題
你好,來知識產權是私權,通常情況自下不屬於國家,而是屬於創作了該知識產品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知識產權的歸屬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自動保護類的,如著作權,其權利歸屬原則是誰創造,誰有權。例如,某人創作了一本著作,其享有對該書的著作權;
另一種是需國家授權的,如專利權、商標權,其權利通常歸屬最先申請人。例如,甲乙兩個企業同時有了一個新發明,而甲先將其申請作為專利,則甲享有該發明的專利權,乙企業再使用該發明就侵犯了甲公司的專利權;
樓主可能是對知識產權的地域性產生了疑問。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即在一個國家產生的知識產權只有在該國家內部才能受到法律保護,走出了該國國土,其權利就沒有保護。實際上,隨著國際知識產權公約,以及各國之間知識產權條約的簽署,知識產權保護的地域性限制已經不能產生很大影響。例如,中美之間、中歐之間都參加了相同的知識產權國際公約,相互之間也簽訂了許多知識產權協議,在中國獲得的知識產權在國外也可以受到保護。
③ 什麼是跨國公司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國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 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組成了由知名人士參加的小組,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跨國公司的各種准則和定義後,於 1974年作出決議,決定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
跨國公司定義:
1.列寧對跨國公司的定義
「跨國公司就是從事對外直接投資、並在一個以上國家擁有或控制從事增值企業的機構」。
突出強調多國這一地理概念,即在一個以上國家建有下屬分支企業和機構的國際經營企業。但未考慮企業規模大小,市場勢力強弱等因素。
2.按所有權標准對跨國公司的界定
是以所有權的法律基礎來限定跨國公司的屬性。
3. 按經營管理特徵對跨國公司的界定
是從企業具體的經營理念和經營行為來判定劃分跨國公司的標准。
4.定義:跨國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經營動機和一體化的經營戰略,在多個國家擁有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分支機構,並將它們置於統一的全球性經營計劃之下的大型企業。
又稱國際公司或多國公司。
西方跨國公司操縱技術轉讓,主要採取以下三種方式:
1.由母公司向國外子公司進行技術轉讓。在這種轉移方式下,關鍵技術仍控制在母公司手裡,只是將部分技術轉移給國外的子公司。這樣,既可以保持母公司對技術的壟斷權,又可以通過向子公司出售技術和工藝獲得收益,增加利潤。
2.公司通過技術許可貿易向外轉讓技術。國際貿易中技術許可貿易主要由三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技術專利使用權的轉移;二是技術訣竅的轉移;三是商標使用權的買賣,跨國公司通過技術許可貿易,有助於打入直接投資無法進入的市場和部門。
3.公司向合資經營企業轉讓技術。跨國公司也向其國外合營企業提供技術轉讓,這樣既可獲得技術使用費收入,還可從合營企業的盈利中獲得分成,甚至可獲得東道國的一些優待。有時,跨國公司與東道國組成的合資企業本身就是以技術折價入股的。
④ 跨國公司的發展史
始創於1837年的寶潔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2003-2004財政年度,公司全年銷售額為514億美元。在《財富》雜志最新評選出的全球500家最大工業/服務業企業中,排名第86位。寶潔公司全球雇員近10萬,在全球80多個國家設有工廠及分公司,所經營的300多個品牌的產品暢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織物及家居護理、美發美容、嬰兒及家庭護理、健康護理、食品及飲料等。
寶潔概況
成立時間 1837年
總部 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
銷售額 514億美元(2003 - 2004財政年度)
利潤額 64.8億美元(2003 - 2004財政年度)
分公司分布 超過80個國家
產品銷售 超過160個國家
產品種類 織物及家居護理、美發美容、
嬰兒及家庭護理、健康護理、食品及飲料等
品牌 約300個
員工數 約100,000
董事長 雷富禮(A.G.Lafley)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雷富禮(A.G.Lafley)
全球技術中心 20個
持有專利數量 超過29,000項
寶潔的企業理念:
「眾志成城,創造未來!
我們將做到: 我們富有遠見卓識,勇於實踐。
我們不斷超越自己,領導變革,創新,勇於承擔風險及行動迅速。
我們努力改善人們的生活素質。
我們提供品質優良,且價格合理的產品,消費者信賴而且天天使用。
我們是大中國地區的模範企業公民,與我們所在的社區共同繁榮。
我們充分利用不同市場的優勢。
我們充分理解和掌握各地市場,消費者和客戶的差異,不斷試驗和發展各種成功模式。
我們建立策略性的夥伴關系。
我們與客戶、供應商、政府、研究機構、高等學府和社區組織一起合作, 在大中國建立競爭優勢。 我們是一支團結的隊伍。
我們充分利用大中國所有員工的不同背景、經驗和技能,攜手共進,取得成功。 我們培養和激勵員工全力以赴。
我們為員工提供在個人、事業和經濟收入方面取得成功的機會,所以大家都希望在寶潔工作。 大中國員工不僅領導本地公司,而且在全球寶潔公司擔當重任。
我們為全球的革新作出貢獻。
我們發揮大中國員工的聰明才智和傳統文化的優勢, 為世界提供新的想法、觀念、產品和技術,並成為全球的的成功典範。 」
1980-2003 跨國公司
2003
玉蘭油成為寶潔第十三個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的品牌
寶潔收購了威娜公司。
2002
寶潔慶祝165周年。
雷富禮當選董事長
寶潔擁有12個年銷售過10億美元的品牌
2001
雷富禮先生當選公司董事長。
寶潔公司從施貴寶公司收購了伊卡露系列。伊卡露是全球染發、護發領導品牌,年銷售額達16億美元。
2000
雷富禮先生當選為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寶潔公司推出reflect. com, 一個互動性網上商務美容公司。美國FDA通過了防治骨質疏鬆症的新葯--Actonel。作為發明者的寶潔公司將與Aventis制葯集團共同營銷這一新葯品。
就象一個多世紀前寶潔的創始人Procter和Gamble一樣,寶潔人永遠著眼於未來,我們將繼續為全世界的消費者提供一流品質的產品,讓消費者的每一天盡善盡美!
1999
公司前首席營業執行官德克雅各先生被任命為公司董事長、總裁和首席執行官。公司收購了lams公司,開始進軍寵物保健和營養產品領域。Lams公司是一家在高檔寵物食品行業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另外,公司收購Recovery 工程公司、並運用公司在水處理方面的技術,開發了PUR品牌水過濾系統。
1998
寶潔Olean新廠落成投產。寶潔公司2005機構改革方案開始實施。寶潔公司已經成為一家真真正正的跨國企業,在全世界70多個國家經營業務,產品暢銷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1997
寶潔公司收購了Tambrands公司和它旗下的全球知名品牌Tampax(丹碧絲),擴展其婦女衛生用品市場。寶潔公司和赫斯特Marion Roussel公司簽訂全球性的協議,共同營銷Actonel-寶潔公司的一種骨骼保健新葯物。
1996
寶潔推出一種無熱量的食用油-Olean,用於各種鹹味小吃。Olean獲得美國食物和葯物管理局的檢驗認可。Olean使消費者能夠盡情享受小吃,而不用擔心發胖。寶潔公司舉辦全國性的「全美最臟小孩」比賽,慶祝汰漬洗衣粉推出50周年。寶潔公司繼續拓展國際市場。
1995
白波先生當選為公司第九任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德克雅各先生當選為公司首任首席營業執行官。公司開始採用四個地域性機構來管理全球生意。寶潔公司榮獲美國政府頒發的國家技術獎章-這是美國對技術成就所授予的最高榮譽。這一獎章充分肯定了寶潔公司開發、運用先進技術,改善消費者生活的種種努力。
1993-94
寶潔在中國發展更多合資企業,連續建立了四間公司和五個生產基地。寶潔重新進入南非市場。寶潔榮獲美國勞動部頒發的「機會2000」大獎。這是一個年度性頒發的獎項,鼓勵企業提供公平的就業機會,建立多元化的員工隊伍。
1993
寶潔銷售額超過300億美元。在公司歷史上,國際分部的銷售額第一次超過總額的50%。在日本神戶,日本的總部和技術開發中心落成
1992
寶潔重新推出原Richardson-Vicks公司的Pantene-Pro-V(潘婷)品牌。此品牌迅速成為世界上生意發展最快的洗發香波產品。
1991
寶潔購買了Max Factor和Betrix,進一步擴展公司的化妝品和香水生意。寶潔購買捷克的Rakona,建立在東歐的第一間分公司。同年,在其它東歐國家如匈牙利、波蘭和俄羅斯設立分公司。
1990
寶潔購買Shulton's Old Spice產品系列,擴展男士個人護理用品的生意。Spic and Span Pine採用100%可回收的塑料做包裝,為公司贏得杜邦國際包裝大獎。
1989
寶潔購買Noxell公司和它的Cover Girl、Noxzeme和Clarion品牌,進入化妝品和香料生意行業。寶潔公司在中國首次招聘本地大學畢業生。
1988
寶潔在中國建立合資企業,廣州寶潔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這是公司在這一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建立的第一間公司。
1987
寶潔創立一百五十周年紀念,公司在「財富雜志」全球五百強企業排名榜上被列入全球最大五十家企業的行列,並且是這五十家企業中歷史最長的第二家公司。寶潔收購了歐洲的Blendax系列產品,包括Blend-a-med和Blendax牙膏。這是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國際性收購行動。
1986
寶潔首創一種新的技術,使消費者可以採用洗發水和護發素二合一的產品來同時清洗和護理頭發。Pert Plus,又名Rejoice飄柔洗發水迅速成為世界上領先的洗發香波品牌之一。
1985
寶潔購買Richardson Vicks公司,擴展成葯保健用品市場。公司又購買了Mefumucil、Dramamine和Icy Hot三種品牌,成為最大的非處方類零售成葯製造商。
1983
寶潔推出了一種優質婦女個人衛生用品,Always,又名Whisper(護舒寶),該品牌在1985年成為同類產品全球市場的領先品牌。
1980
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
1980年,寶潔150年大慶在即,公司已為迅猛的發展做好准備。寶潔已發展成為全美最大的跨國公司之一。通過收購Norwich Eaton制葯公司(1982),Rechardson-Vicks公司(1985),公司活躍於個人保健用品行業;通過80年代末,90年代初收購了Noxell,密絲佛陀,Ellen Betrix公司,寶潔在化妝品和香料行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些收購項目也加快了寶潔全球化的進程。為了充分發揮跨國公司的優勢,寶潔建立了全球性的研究開發網路,研究中心遍布美國、歐洲、日本、拉美等地。寶潔的幫寶適、護舒寶、潘婷、汰漬、碧浪、佳潔士、Vicks和玉蘭油等成為全球知名的品牌,是市場上的佼佼者。
1945-1980 嶄新的領域 迅猛的發展
1972
公司研究人員發現了如何把柔順劑加入一塊無紡布內,從而可在乾衣機里使衣物柔順。這一研究的成果就是Bounce品牌的推出。它迅即成為僅次於Downy品牌的第二大織物柔順劑。
1973
寶潔收購了日本Nippon Sunhome公司,開始在日本製造並銷售公司產品。
1963
寶潔收購了J.A. Folger & Co.公司,進軍咖啡市場。歐洲技術中心在布魯塞爾落成。
1961
寶潔首創的全新產品: 嬰兒紙尿片「幫寶適」推出。公司在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開設分公司。
1960
美國牙防協會確認「佳潔士」是「防齲牙膏」,佳潔士的銷售突飛猛進。寶潔在德國法蘭克福設立辦事處,僱傭15名員工。三年後,德國的第一家工廠投產。寶潔推出公司第一種織物柔順劑: 液態Downy。
1957
寶潔收購製造紙巾及衛生巾的Charmin Paper Milk公司,正式進入消費性紙品生意。
1955
寶潔推出佳潔士牙膏,這是第一種含氟並經臨床證實能預防齲齒的牙膏。
1954
寶潔在法國馬賽租用了一個洗衣粉生產工廠,開始發展在歐洲大 陸的生意。
1952
寶潔在辛辛那提市成立了一個全新研究中心,這是公司第一個專 門從事未來技術開發工作的研究中心。
1948
寶潔在墨西哥建立了在拉丁美洲的第一間公司。公司成立了國際分部,管理公司日益壯大的國際業務。
1946
「洗衣奇跡」----Tide(汰漬)推出。在試銷一年後,在美國各地正式推出,汰漬採用了新的配方,洗滌效果比當時市場上所有其它產品都好。卓越的洗滌效果及合理的價格使汰漬於1950年成為美國第一的洗衣粉品牌。公司另外推出了Prell洗發香波,個人健康護理用品系列開始不斷發展。
1946年,寶潔公司推出汰漬。這是公司繼象牙皂後推出的最重要的新產品。汰漬比當時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性能優越得多,因此很快就大獲成功。它的成功為公司積累了進軍新產品系列以及新市場所需的資金。在汰漬推出後的幾年裡,寶潔開拓了很多新的產品領域。第一支含氟牙膏佳潔士得到美國牙防協會首例認證,很快就成為首屈一指的牙膏品牌。 公司的紙漿製造工藝促進了紙巾等紙製品的發展。寶潔發明了可拋棄性的嬰兒紙尿片,在1961年推出幫寶適。公司原有業務的實力不斷加強,同時開始進軍食品和飲料市場-最重要的舉措是於1961收購了Folger's咖啡,推出第一種織物柔順劑-Downy。然而,最重要的還是公司對拓展全球業務的高度重視。寶潔開始在墨西哥,歐洲和日本設立分公司。到1980年,寶潔公司在全世界23個國家開展業務,銷售額直逼110億美金,利潤比1945年增長了35倍。
1890-1945 創新與發展
1937
寶潔創立一百周年紀念,年銷售額達到二億三千萬美元。
1935
寶潔購買了菲律賓製造公司,在遠東地區建立第一個運作機構,向國際化大公司發展。
1934
寶潔推出Drene: 第一種合成洗發香波,開始進軍洗發護發產品市場。
1933
由寶潔贊助播出的電台系列劇「Ma Perkins」在全國播出,大受歡迎。公司於是贊助播出更多的「肥皂劇」。「肥皂劇」的忠實聽眾也同時成為寶潔產品的忠實用戶。寶潔首創每周五天工作制。寶潔率先推出人工合成洗衣粉Dreft。這一洗滌用品技術的新發展帶動了整個洗滌技術的革命。
1931
寶潔的品牌管理系統萌芽於二十年代末。到1931年,公司創立了專門的市場營銷機構,由一組專門人員負責某一品牌的管理,而品牌之間存在競爭。這一系統使每一品牌都具有獨立的市場營銷策略,至此, 寶潔的品牌管理系統正式誕生。
1930
寶潔在英國購買了Thomas Hedley有限公司,建立第一個海外分支機構。Fairy香皂是Thomas Hedley公司的主要產品。
1926
寶潔繼象牙香皂後又推出Camay香皂,公司擁有兩個存在競爭的品牌,這是品牌管理系統的雛形。
1924
寶潔成立市場調查部門,研究消費者的喜好以及購買習慣,這是工業史上最早的市場研究部門之一。
1923
寶潔嘗試採用新的傳播媒介-電台廣播。公司以Crisco名義贊助全國性烹調節目,成為首創使用電台廣告的公司之一。
1919-1920
批發商季度性購買寶潔產品導致生產需求的不穩定以及工廠的裁員。寶潔因此宣布實施新措施:直接向零售商銷售產品,並僱傭了450名銷售人員。這一改變使生產穩定,減少了裁員,同時改變了雜貨店行業的運作方式。
1919
公司章程內加入「公司與員工的利益休戚相關」的條款。
1917-1918
寶潔開始積極招聘研究人員,並首創一天八小時工作制。
1915
寶潔首次在美國以外建立生產設施:加拿大生產廠擁有75名員工,生產象牙香皂及Crisco烘焙油。寶潔實施全國性的病殘退休保險制度。
1911
寶潔推出首創的純植物性烘焙油Crisco。Crisco向消費者提供了比動物性油脂更健康且更經濟實惠的烹調選擇。
1939
電視在美國推出僅5個月後,寶潔就推出它的第一個電視廣告(象牙香皂),在電視首次轉播的棒球比賽過程中播出。
1904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市場需求,寶潔開始在辛辛那提以外設廠。
1896
公司聘請當時著名的藝術家設計製作「象牙」女士及「象牙」寶寶形象,以吸引公眾注意力,這成為歷史上肥皂製造商所作的第一個彩色印刷廣告。
1892
寶潔正式實施員工認購公司股份制度。
1890
寶潔在Ivorydale工廠建立了一個分析實驗室,研究及改進肥皂製造工藝,這是美國工業史上最早的產品開發研究實驗室之一。 1945年,寶潔公司已經成為一家近3.5億美金的大公司。寶潔產品在美國和加拿大廣受歡迎。同時公司通過收購英格蘭的Thomas Hedley有限公司,開始拓展海外業務。通過108年的努力,寶潔為迅猛的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1890年,寶潔公司共銷售包括象牙皂在內的30多種不同類型的肥皂。極具創意的廣告,包括在全國性雜志上刊登的彩色廣告使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寶潔產品,對寶潔香皂的需求日益增長。公司開始在辛辛那提以外設立工廠,首先在堪薩斯州的堪薩斯城設立工廠。接著又在美國以外設立工廠。美國境外的第一個工廠設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
公司的研究實驗室和工廠一樣繁忙。新產品一個接一個地誕生:象牙皂片: 一種洗衣和洗碗碟用的片狀肥皂;CHIPSO: 第一種專為洗衣機設計的肥皂;以及CRISCO-改變美國人烹調方式的第一種全植物性烘焙油。
也許更重要的是,所有這些創新產品都是基於對消費者需求的深入了解。公司以領先的市場調研方法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
寶潔的營銷策略同樣具有開創性,包括在電台贊助播出「肥皂劇」,派發產品試用裝,以及促銷獎金等。
1837-1890 公司的創立
1887
寶潔首創美國最早的利潤分享制度,員工們在該年的十月歡慶第一個分紅配息日。
1886
Ivorydale工廠投產,工廠的設計融合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並同時注重員工工作環境的舒適,這在當時是很罕見的。
1885
P&G首創周六下午不用上班而員工仍可支薪的福利措施。
1882
寶潔公司首次投資11,000美金以印刷廣告在全國促銷Ivory(象牙)香皂。通過一份名為「獨立」的周刊,象牙皂純白溫和以及可飄浮於水面的特性被廣為宣傳。
1879
創始人的兒子: JAMES NORRIS GAMBLE和一位化劑師,共同開發出一種質量與進口的橄欖香皂一樣,而價格適中,顏色潔白的香皂。另一位創始人的兒子: HARLEY PROCTER為這種香皂取名為「象牙」皂。這個名字很能體現這種香皂純白,溫和以及耐用的特性。
1859
在公司創立二十二年後,寶潔年銷售額首次超過1百萬美元,公司員工發展為八十人。
1850
「星月爭輝」標志在19世紀50年代成為公司非正式的商標。到了60年代,星月標志出現在所有公司產品以及來往文件上。由於電燈的發明和使用,公司在20世紀20年代終止生產蠟燭。
1837 年並不是創業的黃金時間。雖然辛辛那提是一個繁華的商業中心,但是當時的美國正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全國有成百上千的銀行倒閉,經濟危機籠罩著這個國家。
然而,PROCTER和GAMBLE這兩位創始人依然決定開創自己的事業。他們更關注於如何與城內的另外14家肥皂和蠟燭製造商一比高低,而不是那場席捲全國的金融風暴。他們的鎮定充分顯示出他們對商業所具有的長遠規劃策略: 一種後來成為寶潔公司標志的經營策略。例如,在19世紀50年代,盡管謠傳內戰在即,他們毅然開設一家新廠,擴大生產力,以支持不斷擴展的業務需求。
後來,他們又成為美國首批推出利潤分享制度的公司以及行業內首批投資研究實驗室的公司。到1890年,寶潔已經具有幾百萬美元的資產。然而寶潔並不滿足於現狀,依然放眼未來。
1837
雖然英格蘭移民威廉.波克特(WILLIAM PROCTER)與愛爾蘭移民詹姆斯.甘保(JAMES GAMBLE)一心要往美國西部尋求發展機會,但都因客觀原因在辛辛那提市住下了。威廉開始從事製造蠟燭的生意,詹姆士開始學習製造蠟燭。如果不是因為他們湊巧娶了兩姐妹,這兩個人也許永遠也不會走到一起。他們的岳父說服 兩個女婿成為合夥人。1837年4月12日,他們開始共同生產銷售肥皂和蠟燭。8月22日,兩方各出資3,596.47美元,正式確立合作關系,並於10月31日簽訂合夥契約。首間生產廠兼辦公室位於辛辛那提市。
<資料>:寶潔捐款
全國牙防組沒有法人資格,其存在18年間曾接受上千萬的企業捐助,令人懷疑其中存在著權錢交易。全國牙防基金會共接受捐款超過1300萬元,其中1000萬元來自寶潔。經過全國牙防組認證的口腔保健用品共有10個品牌(8家企業),其中包括佳潔士、兩面針、樂天、冷酸靈牌牙膏或牙刷類產品。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djjz/yw/200603220589.htm
該企業品牌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七,在《巴倫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七十四。
⑤ 跨國公司經營戰略的構成、特點和組織結構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稱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國際公司(international firm)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1974年,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作出決議,此後聯合國統一採用「跨國公司」這一名稱。
跨國公司是在兩國或兩個以上國家(地區)擁有礦山、工廠、銷售機構和其他資產,在母公司統一決策體系下從事國際性生產經營活動的企業。它可以由單個國家的企業獨立創辦,也可以是兩個或多個國家企業合資或合作經營,跨國公司是通過輸出企業資本,在許多國家設立分公司,或控制當地的企業成為他的子公司,從事生產、銷售及其他經營的國際性資本主義壟斷組織。它是壟斷財團通過直接投資,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形成一個由國內到國外,從生產至銷售的一個超國家的壟斷體系。
聯合國跨國公司委員會認為跨國公司應具備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國公司是指一個工商企業,組成這個企業的實體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內經營業務,而不論其採取何種法律形式經營,也不論其在哪一經濟部門經營;第二,這種企業有一個中央決策體系,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種政策能反映企業的全球戰略目標;第三,這種企業的各個實體分享資源,信息以及和社會效益引起世人注目。
跨國公司的經營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跨國公司實行全球戰略目標和高度集中統一的經營管理
這一點我們從跨國公司的定義中就不難看出,跨國公司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世界范圍內進行生產、配置,並把研究與發展、採掘、提煉、加工、裝配、銷售以及服務等生產過程和流通過程伸向世界各地,而把最高決策權保留在跨國公司總公司,總公司對整個公司的投資計劃、生產安排、價格體系、市場安排、利潤分配、研究方向以及其他重大決策分擔責任。
如果我們把1865年德國拜爾化學公司在美國紐約州開設的苯胺工廠視作為世界上第一家跨國公司,那麼,跨國公司至今為止已有130多年歷史。1885年創建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875年創建的日本東芝公司,1899年的電氣公司,德國樂嘉文洋行等等,這些集團在19世紀末期就具有當今世界公司的雛形。但在二次大戰前,跨國公司的發展緩慢,其經濟實力十分有限,對國民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影響微不足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經濟生活國際化的發展,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促進下,跨國公司廣泛發展。至1988年,跨國公司投資總額達9628億美元,為當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10312億美元的93%,全球已有2萬余家跨國公司母公司,它們設立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已超過10萬家。近年來,由於wto的成立,更加帶動了跨國公司的發展。跨國公司在國際生產,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流動等方面的影響日益增大,其獨特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及其給企業和投資國帶來的巨大經濟決策,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的管理,子公司根據母公司的全球戰略制訂各自的經營計劃及措施。
跨國公司的管理也是經歷了一定的發展過程,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政治形勢趨於穩定,許多國家都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都在研究自己的管理之論。隨著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生產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對管理的研究也就日漸深入,如果把眾多的管理之論加以分類,大致有這樣幾種類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管理之論;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資本主義管理之論;中國的社會主義特色管理之論。從目前看來,西方現代管理思想大致可以分為七大學派,即管理的程序學派、行為科學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和經驗主義學派,以上這些學術思想形成了現代管理思想,現代的管理思想又為跨國公司的發展奠定了管理基礎。
二、跨國公司向綜合多種經營發展
雖然在19末期,很多跨國公司就營業額來說已經具有當今世界公司的雛形,但真正實行復數產品生產的產品結構的公司,也就是綜合型多種經營的跨國公司,從七十年代以後才得以迅猛發展,其業務經營的范圍形象地說,就是「從方便麵條到導彈」,幾乎無所不包。例如,美國杜邦公司和聯合化學公司,聯邦德國巴登笨胺蘇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國柯爾茲化學公司,日本朝日化學公司和住友化學公司等化學工業公司。除了經營化學工業產品以外,還兼營制葯、食品、化妝品、首飾工藝品、紡織、冶金、電子、化肥、農葯、運輸和旅館業等各種行業。
多種經營給跨國公司營銷帶來極大的好處:(1)增強壟斷企業總的經濟潛力,防止「過剩」資本形式,確保跨國公司安全發展,有利於全球戰略目標的實現。企業的經營目的在於獲取利潤,而利潤率的高低多寡取決於企業如何籌劃和組織生產、銷售與分配這三道前後相衍的運動環節,多種經營可以使跨國公司加強生產環節,進行低價值的投入,高價值的產出,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達到利潤最大化。(2)有利於資金合理流動與分配,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副產品的利潤率。資金的投入必須帶來良好的投資效益,這是投資的必然性選擇,生產要素組合的合理、經濟與否直接決定著企業成本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國際間的生產要素組合也要優於一國自身。跨國公司就是國際性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一種靈活而又高效的載體。(3)便於分散風險,穩定企業的經濟效益。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迅速,行業、種類日趨繁多,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行業在年度之間狀況波動很大,占據多個行業的跨國公司的經營,就不會因一項經營的波動而影響整個公司的收益。(4)可以充分利用生產餘力,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潤。(5)能節省共同費用,增強企業機動性。
三、以開發新技術推動跨國公司的發展
高技術是「未來世界經濟的引擎」,故跨國公司之間在這一方面展開了一場較大的角逐,更尖銳地表現在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的貿易的磨擦上。
(一)跨國公司在新技術革命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跨國公司在新的國際分工中,若要保持優勢,或從一種優勢向另一種優勢,就必須在研究與開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跨國公司始終在新技術部門佔領先地位,戰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如汽車、石化、制葯和電子工業等,幾乎全部為跨國公司的控制。
跨國公司注重於生產工藝的研究,每一個跨國公司都設有專門的研究機構,並得到政府大量財政資助,70年代美國聯邦政府用預算撥款資助了民用科研項目的1/4以上。
(二)跨國公司奉行特有的技術戰略
跨國公司技術轉移戰略:從全球范圍比較生產成本,選擇最佳生產基地,以確保高額利潤。首先,把研製的專利技術應用於母國的國內生產,壟斷國內市場,並通過產品出口滿足國外市場的需要。其次,經過若干年後,再將新技術轉讓給設在其他發達國家裡的子公司,取得當地市場的技術優勢。再次,又過若干年後,再向發展中國家的子公司轉讓技術。跨國公司轉讓技術要考慮生產能力(或運用生產技術的能力),投資能力(或擴大生產以便利用擴大了的國內市場或出口市場的能力)和革新能力(它使研製新產品和提供新服務成為可能)。
四、跨國公司從利用價值競爭手段,轉向非價格競爭手段爭奪世界市場。
傳統的價值競爭是指企業通過降低生產成本,以低於國際市場或其他企業同類商品的價格,在國外市場上打擊和排擠競爭對手,擴大商品銷路。
非價格競爭是指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和性能,增加花色品種,改進商品包裝及裝璜、規格、改善售前售後服務,提供優惠的支付條件,更新商標牌號,加強廣告宣傳和保證及時交貨等手段,來提高產品的素質、信譽和知名度,以增強商品的競爭能力,擴大商品的銷路。目前跨國公司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商品的非價格競爭能力;(1)提高產品質量,逾越貿易技術壁壘;(2)加強技術服務,提高商品性能,延長使用期限;(3)提供信貸;(4)加速產品升級換代,不斷推出新產品,更新花色品種;(5)不斷設計新穎和多樣的包裝裝璜,注意包裝裝璜的「個性化」;(6)加強廣告宣傳,大力研究改進廣告銷售術。
五、跨國公司擴大內部貿易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是指跨國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之間以及國外子公司相互之間在產品、技術和服務方面的交易關系。70年代以來,不斷發展的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日益呈現出巨大的重要性,不僅對國際貿易體系和貿易方式而且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都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獲得詳細而准確的關於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資料相當困難,但從所獲得的不太多的資料中發現,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在整個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與跨國公司之間的國際貿易相比,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有以下特點:第一,一般來說,在研究與開發的密集較高的產業部門中的公司內部貿易,比研究與開發密集度低的部門高。公司內部貿易呈現這種特點的原因,主要是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從事海外經營活動,是因為它們在技術上和管理上擁有某些優勢,而這些優勢的獲得往往是以付出高昂的研究與開發費用為代價。因此為了保持企業在技術和管理上的壟斷優勢,為了不使已付出的高昂的代價付之東流,將所有交易都在公司內進行,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第二,公司內部貿易的產品構成主要是最終產品,其次是有待加工和組裝的中間產品。經系統的研究證明,公司貿易的內部化率與產品的加工程度成正比關系,即產品的加工程度越高,其內部化率越高;反之,則內部化率越低。第三,公司內部貿易的價格不依國際市場供求關系而變化,而是採用轉移價格的方式進行。這不僅是公司內部貿易區別於公司間貿易的一大特點,而且是跨國公司問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程。
可以預料,跨國公司除了有更大發展之外,在未來10年還將會出現三種趨勢:按「國際化經營三階段」論,專家認為發達國家跨國公司早已跨越了以「物」為中心,即商品進出口部門展開國際交流的第一階段。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正處於此階段。大多數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已進入所謂「當地化階段」,即就地產銷、設立據點的第二階段。只有少數跨國公司已達到第三階段,即國際分工階段。據預測,新世紀將有大批公司進入第三階段,即跨國公司的人才、物資、錢財、技術、信息等經濟資源傾向於效益較高的國家或地區,最終成為「無國界企業」。
美、歐、日三方跨國公司「三足鼎立」雛型已見眉目,今後將是他們演繹「三國志」的時代
⑥ 舉出一個例子說明跨國公司的特徵以及如何實現它的全球化戰略
例如,美國杜邦公司和聯合化學公司,聯邦德國巴登笨胺蘇打公司和赫希斯染料公司,英國柯爾茲化學公司,日本朝日化學公司和住友化學公司等化學工業公司。除了經營化學工業產品以外,還兼營制葯、食品、化妝品、首飾工藝品、紡織、冶金、電子、化肥、農葯、運輸和旅館業等各種行業。實現全球化戰略:
(1)增強壟斷企業總的經濟潛力,防止「過剩」資本形式,確保跨國公司安全發展,有利於全球戰略目標的實現。
企業的經營目的在於獲取利潤,而利潤率的高低多寡取決於企業如何籌劃和組織生產、銷售與分配這三道前後相衍的運動環節,多種經營可以使跨國公司加強生產環節,進行低價值的投入,高價值的產出,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達到利潤最大化。
(2)資金合理流動與分配,提高各種生產要素和副產品的利潤率。
資金的投入必須帶來良好的投資效益,這是投資的必然性選擇,生產要素組合的合理、經濟與否直接決定著企業成本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國際間的生產要素組合也要優於一國自身。跨國公司就是國際性生產要素優化組合的一種靈活而又高效的載體。
(3)分散風險,穩定企業的經濟效益。
世界經濟發展迅速,行業、種類日趨繁多,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各行業在年度之間狀況波動很大,占據多個行業的跨國公司的經營,就不會因一項經營的波動而影響整個公司的收益。
(4)可以充分利用生產餘力,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增加利潤。
(6)跨國公司商標管理擴展閱讀
跨國公司的作用:
1、跨國界的投資導致資源配置的全球化,使世界生產在最合理的區位布局下進行。資本的流動引導了技術的流動、管理的流動和市場的重新劃分。
2、跨國投資導致了市場經營方式的全球化,使投資流入國採用市場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
3、跨國投資的強大經濟效益加速了不發達國家的經濟開放,以巨大的吸引力推動了這些國家的對外開放,進入世界經濟體系中。
4、跨國公司大大推動了國際貿易發展,並要求貿易以更為自由的方式進行。
5、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中的微觀主體。
6、跨國公司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經濟中的新的矛盾。
⑦ 簡述跨國公司的幾種經營策略
從勞資關系的角度來講,有三種策略:
1、自民族中心策略
2、多民族中心策略
3、全球中心策略
⑧ 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
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跨國公司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並將社會責任戰略化、制度化,貫穿於企業的日常管理中。跨國公司的人員必須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這種文化差異時而會造成誤解和沖突,甚至會阻礙進一步的發展.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商業進程和公司的日常管理。1、 美國學者約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認為,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中各個部門,至少是企業高層管理者們所共同擁有的那些企業價值觀念和經營實踐。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指企業中一個分部的各個職能部門或地處不同地理環境的部門所擁有的那種共同的文化現象。
2、 特雷斯·迪爾和阿倫·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價值觀、英雄人物、習俗儀式、文化網路、企業環境。
3、 威廉·大內認為,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進取、守勢、靈活性--即確定活動、意見和行為模式的價值觀。
4、 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一種新的現代企業管理理論,企業要真正步入市場,走出一條發展較快、效益較好、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使經濟協調發展的路子,就必須普及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
5、 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指企業所創造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狹義的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企業所形成的具有自身個性的經營宗旨、價值觀建和道德行為准則的綜合。
6、 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在企業內部的綜合反映和表現,是民族文化和現代意識影響下形成的具有企業特點和群體意識以及這種意識產生的行為規范。
7、
(1)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在工作團體中逐步形成的規范。
(2)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為一個企業所信奉的主要價值觀,是一種含義深遠的價值觀、神話、英雄人物標志的凝聚。
(3)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指導企業制定員工和顧客政策的宗旨。
(4)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在企業中尋求生存的競爭「原則」,是新員工要為企業所錄用必須掌握的「內在規則」。
(5)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企業內通過物體布局所傳達的感覺或氣氛,以及企業成員與顧客或其他外界成員交往的方式。
(6)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就是傳統氛圍構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著公司的價值觀,諸如進取、守勢或是靈活--這些價值觀構成公司員工活力、意見和行為的規范。管理人員身體力行,把這些規范灌輸給員工並代代相傳。
(7)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就是在一個企業中形成的某種文化觀念和歷史傳統,共同的價值准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息,將各種內部力量統一於共同的指導思想和經營哲學之下,匯聚到一個共同的方向。
(8)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經濟意義和文化意義的混合,即指在企業界形成的價值觀念、行為准則在人群中和社會上發生了文化的影響。它不是指知識修養,而是指人們對知識的態度;不是利潤,而是對利潤的心理;不是人際關系,而是人際關系所體現的處世為人的哲學。企業文化是一種滲透在企業的一切活動之中的東西,它是企業的美德所在。
(9)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指企業組織的基本信息,基本價值觀核對企業內外環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業的全體成員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為規范,價值體系,是指導人們從事工作的哲學觀念。
(10)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道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企業文化中跨國公司的日常管理的定義,其內容是十分廣泛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應包括如下幾點:
1.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例如,日本松下公司「講求經濟效益,重視生存的意志,事事謀求生存和發展」,這就是它的戰略決策哲學。北京藍島商業大廈創辦於1994年,它以「誠信為本,情義至上」的經營哲學為指導,「以情顯義,以義取利,義利結合」,使之在創辦三年的時間內營業額就翻了一番,躍居首都商界第4位。
2.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可以說,人生就是為了價值的追求,價值觀念決定著人生追求行為。價值觀不是人們在一時一事上的體現,而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於價值的觀念體系。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准則。只有在共同的價值准則基礎上才能產生企業正確的價值目標。有了正確的價值目標才會有奮力追求價值目標的行為,企業才有希望。因此,企業價值觀決定著職工行為的取向,關系企業的生死存亡。只顧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價值觀,就會偏離社會主義方向,不僅會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還會影響企業形象;只顧眼前利益的價值觀,就會急功近利,搞短期行為,使企業失去後勁,導致滅亡。我國老一代的民族企業家盧作孚(民生輪船公司的創始人)提倡「個人為事業服務,事業為社會服務,個人的服務是超報酬的,事業的服務是超經濟的。」從而樹立起「服務社會,便利人群,開發產業,富強國家」的價值觀念,這一為民為國的價值觀念促進了民生公司的發展。北京西單商場的價值觀念以求實為核心,即:「實實在在的商品、實實在在的價格、實實在在的服務。」在經營過程中,嚴把商品進貨關,保證商品質量;控制進貨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提倡「需要理解的總是顧客,需要改進的總是自己」的觀念,提高服務檔次,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3.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
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企業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於哲理,又簡潔明快的語言予以表達,便於職工銘記在心,時刻用於激勵自己;也便於對外宣傳,容易在人們腦海里形成印象,從而在社會上形成個性鮮明的企業形象。如王府井百貨大樓的「一團火」精神,就是用大樓人的光和熱去照亮、溫暖每一顆心,其實質就是奉獻服務;西單商場的「求實、奮進」精神,體現了以求實為核心的價值觀念和真誠守信、開拓奮進的經營作風。
4.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本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為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企業。
企業道德與法律規范和制度規范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中國老字型大小同仁堂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長盛不衰,在於它把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融於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職業道德,即「濟世養身、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
5.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6.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如招牌、門面、徽標、廣告、商標、服飾、營業環境等,這些都給人以直觀的感覺,容易形成印象;通過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形象稱深層形象,它是企業內部要素的集中體現,如人員素質、生產經營能力、管理水平、資本實力、產品質量等。表層形象是以深層形象為基礎,沒有深層形象這個基礎,表層形象就是虛假的,也不能長久地保持。流通企業由於主要是經營商品和提供服務,與顧客接觸較多,所以表層形象顯得格外重要,但這決不是說深層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單商場以「誠實待人、誠心感人、誠信送人、誠懇讓人」來樹立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企業形象,而這種服務是建立在優美的購物環境、可靠的商品質量、實實在在的價格基礎上的,即以強大的物質基礎和經營實力作為優質服務的保證,達到表層形象和深層形象的結合,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
7.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企業文化的功能
研究企業文化,其目的是利用企業文化為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發揮作用。那麼,企業文化到底有些什麼功能呢?
【一、企業文化具有導向功能】
所謂導向功能就是通過它對企業的領導者和職工起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二個方面。
1.經營哲學和價值觀念的指導
經營哲學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法則,這些方式和法則指導經營者進行正確的決策,指導員工採用科學的方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規定了企業的價值取向,使員工對事物的評判形成共識,有著共同的價值目標,企業的領導和員工為著他們所認定的價值目標去行動。美國學者托馬斯·彼得斯和小羅伯特·沃特曼在《尋求優勢》一書中指出「我們研究的所有優秀公司都很清楚他們的主張是什麼,並認真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價值准則。事實上,一個公司缺乏明確的價值准則或價值觀念不正確,我們則懷疑它是否有可能獲得經營上的成功。」
2.企業目標的指引
企業目標代表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沒有正確的目標就等於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業文化會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態度去制立企業的發展目標,這種目標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學性。企業員工就是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二、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
企業文化的約束功能主要是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規范來實現。
1.有效規章制度的約束
企業制度是企業文化的內容之一。企業制度是企業內部的法規,企業的領導者和企業職工必須遵守和執行,從而形成約束力。
2.道德規范的約束
道德規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來約束企業領導者和職工的行為。如果人們違背了道德規范的要求,就會受到輿論的遣責,心理上會感到內疚。同仁堂葯店「濟世養生、精益求精、童叟無欺、一視同仁」的道德規范約束著全體員工必須嚴格按工藝規程操作,嚴格質量管理,嚴格執行紀律。
【三、企業文化的凝聚功能】
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尊重人的感情,從而在企業中造成了一種團結友愛、相互信任的和睦氣氛,強化了團體意識,使企業職工之間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的價值觀念形成了共同的目標和理想,職工把企業看成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把本職工作看成是實現共同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整個企業步調一致,形成統一的整體。這時,「廠興我榮,廠衰我恥」成為職工發自內心的真摯感情,「愛廠如家」就會變成他們的實際行動。
【四、企業文化的激勵功能】
共同的價值觀念使每個職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為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必將形成強大的激勵。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領導與職工、職工與職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特別是領導對職工的關心,職工會感到受人尊重,自然會振奮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對企業職工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特別是企業文化建設取得成功,在社會上產生影響時,企業職工會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們會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維護企業的榮譽和形象。
【五、調適功能】
調適就是調整和適應。企業各部門之間、職工之間,由於各種原因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解決這些矛盾需要各自進行自我調節;企業與環境、與顧客、與企業、與國家、與社會之間都會存在不協調、不適應之處,這也需要進行調整和適應。企業哲學和企業道德規范使經營者和普通員工能科學地處理這些矛盾,自覺地約束自己。完美的企業形象就是進行這些調節的結果。調適功能實際也是企業能動作用的一種表現。
完成任務的企業文化特點
【按照企業的狀態和作風的不同分為】
1、有活力的企業文化。
特點是:重組織、追求革新,有明確的目標,面向外部,上下左右溝通良好,責任心強。
2、停滯型企業文化。
特點是:急功近利,無遠大目標,帶有利己傾向,自我保全、面向內部,行動遲緩,不負責任。
3、官僚型企業文化。
特點是:例行公事,官樣文章。
【按照企業的性質和規模的不同分為】
1、溫室型。
這是傳統國有企業所特有的。對外部環境不感興趣,缺乏冒險精神,缺乏激勵和約束。
2、十穗者型。
中小型企業特有。戰略隨環境變動而轉移,其組織結構缺乏秩序,職能比較分散。價值體系的基礎是尊重領導人。
3、菜園型。
力圖維護在傳統市場的統治地位,家長式經營,工作人員的激勵處於較低水平。
4、大型種植物型。
大企業特有。其特點是,不斷適應環境變化,工作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激勵。
【按照企業對各種因素重視的程度不同分為】
1、科層型。
壟斷的市場中從事經營的公司所擁有。非個性化的管理作風,金字塔式組織結構,注重對標准、規范和刻板程序的遵循,組織內部缺乏競爭,人們暗地裡勾心鬥角。
2、職業經理型。
工作導向,有明確的標准,嚴格的獎懲制度,組織結構富於靈活性,內部競爭激烈。
3、技術型。
技術專家掌權,家長式作風,著重依賴技術秘訣,職能制組織結構。
企業文化的三個層次
Yintl(鷹騰咨詢)認為,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
1.企業物質文化
企業物質文化是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設施等構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種以物質為形態的表層企業文化,是企業行為文化和企業精神文化的顯現和外化結晶。
企業標識:如企業名稱、企業象徵物等。
生產或服務:如生產製造出質量可靠、性能價格比高的商品。
工作環境或廠容:如辦公環境、經營環境均為整潔、明亮、舒適。
技術裝備:如配置先進、適用的機器設備。
後援服務:如為服務對象提供無微不至、主動、便利的服務。
人才資源:如通過全程、終身培訓使員工均達到行業社會優秀水平,人盡其才。
福利待遇:如公司員工通過辛勤勞動獲得行業和當地領先的工資、福利 待遇。
2.企業制度文化
企業的制度文化是由企業的法律形態、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合理的制度必然會促進正確的企業經營觀念和員工價值觀念的形成,並使職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企業目標
企業目標是以企業經營目標形式表達的一種企業觀念形態的文化。
(2)制度文化
制度是一種行為規范,是任何一個社會及組織團體正常運轉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它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維護某種秩序而人為制定的程序化、標准化的行為模式和運行方式。企業制度的基本功能如下:
企業制度具有企業價值觀導向的功能。
企業制度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保障。
企業制度是調節企業內人際關系的基本准則。
企業制度是組織企業生產經營、規范企業行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企業制度是企業的基本存在和功能發揮的實際根據。
3.企業精神文化
企業精神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形成的一種企業意識和文化觀念,它是一種意識形態上的深層企業文化。
(1)企業哲學
企業哲學的根本問題是企業中人與物、人與經濟規律的關系問題。
(2)企業價值觀
指導企業有意識、有目的的選擇某種行為去實現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滿足的思想體系,就構成了企業的價值觀。
(3)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現代意識與企業個性結合的一種群體意識。「現代意識」是現代社會意識、市場意識、質量意識、信念意識、效益意識、文明意識、道德意識等匯集而成的一種綜合意識。「企業個性」,包括企業的價值觀念、發展目標、服務方針和經營特色等基本性質。
(4)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調整企業之間、員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道德的一般本質是一種企業意識,而其特殊本質則表現在它區別於其他企業意識的內在特質上。
企業文化的結構
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鏈接,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精神文化形態。
企業文化的三大結構要素
企業文化的三大結構要素,即企業物質文化要素、企業制度文化要素、企業精神文化要素。
企業文化理論出現的必然性
企業文化理論的出現有其歷史的必然性:
一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新型辦公工具如網際網路等的普及應用,企業的日常管理規則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勞動工具的變化要求思想觀念的更新;
二是勞動中人的智力因素比例增加,腦力勞動者人數相對增長,相應地,企業管理者也不能再把這些高素質的員工視作機器人,而是要給員工以感情尊重、理智尊重;
三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需要滿足層次攀高,企業必須適應這一新情況,從而制定出適合現代人的管理方法,這一點與「社會人」 在管理界的提出有相同的現實基礎;
四是競爭加劇,企業為了在競爭中取勝,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職工的生產積極性與創造性在勞動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必須提出符合需要的價值觀念,如創新、服務、信譽等;
五是企業規模的擴大、跨國公司的出現,成千上萬人,甚至是不同國籍、不同民族的人在一個公司工作,需要統一思想、統一觀念、統一行為。
企業文化的特質
歷史性
歷史性是一切社會事物的最基本屬性之一。企業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產生、生存與發展,企業的現象本身就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折射,企業本身就是創造歷史的載體,去討論先有企業還是先有文化,就像討論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企業的經營與政治活動、文化現象的聯系千絲萬縷,揮之不去。可以說,企業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必定帶有歷史的烙印,折射出大到一個時代,一個國家的一定時期,或者一個民族、一個地域,小到一個地方區域的經濟與文化特徵。反過來,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也在改造著企業所處的環境,因為企業必竟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社會生活中最活躍的社會組織,信息交融與思想變革首先從企業發生。當代的企業文化的基礎,是已經比較成熟的商品經濟理論。
人本性
企業文化關注的中心,在於對企業中人的因素的管理與激發,雖然如此做的終極目標在於企業價值的順利實現,但這並不妨礙企業以開發人的潛能為切入點的管理模式為企業帶來的巨大張力。當衣、食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滿足,人們需要滿足交流的需要、給予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個人價值實現的需要等等。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歷時最長的時間與空間都是用於職業生涯的,所以,企業的成長與發展需求與個人的成長與發展需求在企業文化這個層面達到了完美的契合。企業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著力於以文化因素去挖掘企業的潛力,尊重和重視人的因素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復雜性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企業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歷史階段、發展程度,以及本身固有的文化積淀都不相同。成功是不能復制的,企業文化也同樣不能拷貝。把別人成功的企業文化照搬照抄教條行事,或者如趙括談兵一樣將優秀的企業文化奉為金科玉律,試圖找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最終只會害了企業。
動態性
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在一定時期之內的相對穩定性。隨著企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生存環境的變化,企業文化也隨之發生改變。有一種說法叫做「呈螺旋式上升狀」,這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下優秀的企業文化的發展態勢。僵化的、落後的企業文化也在運動,只是在企業內部的沒有經過合理的梳理、整合與提煉的文化因素沒有形成良性體系,各種文化因素的沖突正在進行量變的積累。一個優秀的企業的文化體系建成之後,就會顯示其對外部因素以及新生文化因子強大的吸收力、包容力、與消化力,形成動態開放的系統。
有機性
企業文化是一個整體有機系統,企業文化的各個構成要素以一定的結構形式排列,各個要素相對獨立,各司其職。同時,企業文化又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嚴密有序的有機結合體,由企業內互相聯相聯系、互相依賴、互相作用的不同層次、不同部分結合而成。企業文化既然以企業價值實現為最終目標,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業的戰略規劃;既然以人為本,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人力資源開發;既然是一種管理方法,那麼就不可能不涉及到企業的管理制度……可以說,企業文化今天之所以被管理界推崇備至,與它的這一性質不無關系。
⑨ 如何借鑒跨國公司的知識產權保護戰略
在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戰略中,跨國公司有許多具體的策略值得我國電信企業借鑒。 -有效的組織和嚴密的制度 大部分跨國公司十分重視知識產權的管理工作。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作為高級管理層而設置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例如拜爾公司的最高管理層是綜合管理委員會,它由負責公司 各方面管理的專業委員會組成。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專門委員會就是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專利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由專利律師和各科研部門的專家組成,主要任務是根據市場、經營和科研開發的情況,決定技術以何種法律狀態投入市場。法國的羅納-普朗克公司的高層管理機構由綜合管理部和三個專業管理部門組成。綜合管理部門設有特別事務部、法律事務部和商標事務部。該公司還設有一個知識產權組織,這一組織由專利、商標、法律和信息部門的人員組成,定期交流情況,指導各專業科研組的工作。另外一個在管理上的表現是跨國公司一般都有嚴密的企業內制度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跨國公司十分重視公司內部制度的建設,通過與其員工的各種合同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一般來說,跨國公司在與雇員的僱傭合同中都包含知識產權保護條款。這些條款一般包含兩個內容。一是要求雇員讓渡其在被僱傭期間研究開發的所有成果的知識產權,二是要求雇員在使用公司固有的知識產權時,不經公司同意,不得泄露給任何第三人。另外,部分合同還包括限制同業競爭條款。 -兩個重要的管理原則 法國羅納-普朗克公司認為,企業知識產權的戰略無外乎三個重點,即:保護公司的產權,防止別人侵權,科學地實施知識產權的管理與轉讓。知識產權作為一種制度必然有自身的特點,如何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制度保護自身、打擊競爭對手是跨國公司知識產權管理的出發點。圍繞這個核心,跨國公司掌握了很多具體策略。簡而言之,這些策略主要是圍繞兩個基本原則展開的。 一個是效益原則。知識產權的獲取需要大量的資源投入,包括創新的費用、申請和維持的費用等。因此,知識產權是有巨額運行成本的財產。如何在節約費用的同時又能保護自己、打擊競爭對手就是科學管理知識產權的一個課題。圍繞這個問題,跨國公司以效益為出發點,採取了諸多措施。一是嚴格篩選技術,節約申請和維持費用。對於決定不申請專利的技術成果採取一定處理方式,豐田公司、IBM公司等都定期出版技術公報,定期公開未申請專利的技術成果。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在申請專利沒有良好效益的前提下,破壞競爭對手申請專利的可能性。這既保護了自己使用該技術的權利,又避免為人所限。同時也節約了申請專利的費用。跨國公司還定期評估已獲得的專利,對於沒有必要維持的專利則及時放棄。日立公司每年都對現有專利進行復核,以節省每年約12億日元的專利費用。部分跨國公司還廉價出售部分自己沒有使用、同時也難以轉讓出去的專利,以盡可能地通過多轉讓專利來獲取收益。在有關侵權訴訟中,以和解為原則,節約時間和費用。例如,三菱公司如果被別人提起侵權訴訟的話,該公司會首先調查自身是否有侵權行為,如果確實存在侵權,即以自己所擁有的專利為籌碼,和對方談判交互授權,從而減少了大量侵權訴訟所需要的時間和經費上的投入。多數有關跨國公司的侵權訴訟都是以和解的方式處理的。 另一個是「質量第一」原則。所謂質量,事實上指的是其知識產權對跨國公司經營業績的實質性作用的大小。例如,專利有基本專利和外圍專利之分,基本專利的質量就高於外圍專利。跨國公司更加重視基本專利的作用,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科技基礎研究,爭取獲得盡可能多的基本專利。當然,跨國公司同樣也通過不斷地獲得外圍專利來延長基本專利的生命,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但事實表明,不重視基本專利,必然在貿易中損失慘重。例如,以美國和日本為例,就重要專利進行比較,美國有104541項,而日本則只有76984項。因此,在專利訴訟中,日本企業經常受挫。另外,某些跨國公司往往圍繞一個基本專利編織嚴密的專利網,在並不擁有大量基本專利的情況下也能獲取豐厚的利潤。例如美國的高通公司僅僅通過一項CDMA技術的專利就獲取了豐厚的回報。在商標方面,一方面,跨國公司對於選擇商標十分慎重。埃克森石油公司徵集到目前使用的商標「埃克森」就花費了100萬美元。另一方面,跨國公司往往集中使用一個商標,投入巨資培養一個商標。盡管公司可能注冊部分其他商標,但往往是防禦性的,並不經常使用甚至從不使用。因此,跨國公司往往並沒有很多的商標。但是,跨國公司的主要商標的市場價值則極高,往往以十億甚至百億美元計。
⑩ 美國跨國公司如何保護商標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以及國際投資不斷湧入中國,商標注冊成為任何想內要容在中國經營的企業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
中國對於商標的保護制度在不斷完善。自2001年中國修訂商標法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 WTO 之後,國外品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保護,假冒產品逐步得到遏制。
---------------------
美國跨國公司要在中國如何保護自己的商標,必須委託有資質的商標代理機構[比如卓藍]向中國商標局申請商標,以獲得在中國境內的商標專用權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