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某公司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

某公司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

發布時間:2021-06-30 06:59:43

1. 銷售涉嫌有商標侵權商品應當怎麼索賠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屬於商品流通環節中的一種商標侵權行為。通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除靠生產者自行銷售外,往往還要通過其他人的銷售活動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像這樣的銷售者,與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生產者一樣,都起到了混淆商品出處、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作用。因此對這種銷售也應認定是一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樣要按商標侵權行為處理,讓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生產者一般都是出於故意,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銷售者則可能是出於故意,也可能不是。所以新《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對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商標權,是指商標所有人對其商標所享有的獨占的、排他的權利。在我國由於商標權的取得實行注冊原則,因此,商標權實際上是因商標所有人申請、經國家商標局確認的專有權利,即因商標注冊而產生的專有權。商標是用以區別商品和服務不同來源的商業性標志,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顏色組合、聲音或者上述要素的組合構成。

根據《商標法》[3] 規定, 商標權有效期10年,自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期滿前12個月內申請續展,在此期間內未能申請的,可再給予6個月的寬展期。續展可無限重復進行,每次續展注冊的有效期為10年。自該商標上一屆有效期滿次日起計算。期滿未辦理續展手續的,注銷其注冊商標。[2]

商標權是一種無形資產,具有經濟價值,可以用於抵債,即依法轉讓。根據我國《商標法》的規定,商標可以轉讓,轉讓注冊商標時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簽訂轉讓協議,並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

在轉讓商標權時,應當按照《企業商標管理若干規定》[4] 的要求,委託商標評估機構進行商標評估,依照該評估價值處理債務抵償事宜,而且,要及時向商標局申請辦理商標轉讓手續。商標侵權的民事責任商標專用權被侵權的自然人或者法人在民事上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2. 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怎麼處罰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屬於商品流通環節中的一種商標侵權行為。通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除靠生產者自行銷售外,往往還要通過其他人的銷售活動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像這樣的銷售者,與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生產者一樣,都起到了混淆商品出處、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作用。因此對這種銷售也應認定是一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樣要按商標侵權行為處理,讓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生產者一般都是出於故意,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銷售者則可能是出於故意,也可能不是。所以新《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對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主要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違法經營額五萬元以上的,可以處違法經營額五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二十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五年內實施兩次以上商標侵權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應當從重處罰。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銷售。

對以上兩項處理不服的,當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3)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3.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

要看你的朋友是不是明知對方的產品是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
你應為其進行辯護。
視情況可以不賠償或賠償!
首先,銷售侵權產品也是一種侵權行為,必須首先承擔停止侵權的法律責任;至於是否需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則要看他主觀上是否具有過錯,如果是明知是侵權產品而銷售,則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不知道並且產品來源合法則可以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你朋友怎麼與我朋友那麼象,真是......

4.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在什麼情況下不承擔賠償責任

《商標法》四個相關法條立法原則及其相互關系
1.《商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可以看出,該條規定沒有設定限制性條件,採取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及「過錯推定原則」,即不論銷售者是否存在主觀過錯,只要客觀上存在「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事實,就滿足「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構成要件,侵權即告成立;並且,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原則,侵權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並且,《商標法》第五十三條也規定了商標專用權人對侵權行為具有通過行政調解或訴訟進行索賠的權利。
2.《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可見,該條法律規定通過設定限制性條件,確定是否承擔賠償責任。其採用的大約是「過錯責任原則」,即:如果銷售者「不知道」其銷售的是侵權商品並且其「來源合法」並且「說明提供者」就無過錯了,因為按該條法律規定就「不承擔賠償責任」了。這與《商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原則確有著重大的差異。很難說《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是對《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的特別補充規定還是對《商標法》第五十二條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規定的否定。
3. 《商標法》第五十九條第三款規定「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很顯然,該法條規定,採用的也是「過錯責任原則」,不是「明知」就不受本條款的約束。
由上述四個法條,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即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而由於其情節不同、主觀態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或制裁。這一立法思想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無論如何,同一部法律不應當在規定某行為為侵權行為並且規定被侵權人對侵權人有通過行政調解或訴訟進行索賠的權利的同時又規定侵權人不承擔賠償責任。由於《商標法》上述四個相關法條採用的責任承擔原則不同以及其邏輯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必然導致司法實踐中的困難和具體操作上的尷尬。
《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三個關鍵詞及其實踐
本文討論的核心問題,就出在這《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該條文就銷售商標侵權商品是否承擔賠償責任規定中含有三個關鍵詞,即:「不知道」、「合法取得」、「說明提供者」。
1.何謂「不知道」,如何讓證明「不知道」;執法者可以採信的證據是什麼。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沒有要求銷售者證明自己「不知道」銷售的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從而加以排除其侵權行為。在實踐中,不僅僅銷售者難於客觀證明自己不知道銷售的是商標侵權商品,執法機關對其提供的證據也很難於予以確認。沒有法律規定銷售者要證明自己「不知道」,也沒有法律規定如何才能證明。社會實踐中,商品銷售者一般不會去做也不懂得商標查詢,更不要說「商標近似侵權」的查詢和判斷;並且,至少目前我們還很少見到供應商帶著《商標注冊證》正本行銷產品的。
對於「不知道」這一法律要件主觀狀況很難判斷。對於《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在實施細則里、在相關的司法解釋中都沒有予以規定和解釋。在法律范疇,經常授予主體的相對方以主觀判斷權利——「應當知道」。這很難,不要說經營者,就是執法者也恐怕經常是「不知道」或者是「應當知道而不知道」也未可知。
2.何謂「合法取得」,如何來證明。
「合法取得」是相對於非法取得而言。所謂非法取得,一般說來無非貪污、盜竊、搶劫還有賭博等等手段非法佔有,否則,都是合法取得。相反的,他人想證明其為非法取得就不會那麼容易了。證明不了人家是非法取得,就只能承認人家是合法取得。這是符合我國進步了的法律思想的。
根據法律規定,也許還必須做這個證明。其實很簡單,銷售者一般可以提供交易發票、付款憑證等材料,這就足夠了。
3.怎樣「說明提供者」。
如本文開頭所述:商品的提供者倒閉了,找不見人了。不行么?說明提供者了呀!該法條規定,無非是要經銷商「供」出供應商。那麼,老實交代該商品供貨方的姓名、名稱、住址或者提供相應線索,能夠被查實的,就應該認為其「說明提供者」。
這個討論很簡單,一是經銷商不需要證明自己「不知道」;二是他人不能夠證明其商品是非法取得,就是「合法取得」,原則上也不需要證明了;三是商品總是人生產出來的,不是自己造的就有供應商,「交代」了就是了,然後,經銷商自己就不用承擔賠償責任了,就是商標專用權人訴訟到法院也沒有關系。由此,雖然《商標法》第五十二條規定其行為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不但不必予以賠償而且還可能有機會找到供應商索賠。問題是,如此法律規定,會不會使經銷商「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更加肆無忌憚呢?
三種責任方式和經濟責任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商標「侵權的民事責任」承擔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三種。對於侵犯財產權的,當然主要的責任承擔方式是「賠償損失」;商標權是財產權,商標侵權,當然首先應當是賠償經濟損失。如按照《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不承擔賠償責任」,還有什麼責任好承擔的呢?商標專用權人還有必要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提起訴訟進行索賠么?
根據《商標法》規定,銷售商標侵權商品即構成商標侵權;根據《民法通則》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那麼,「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由此看來,《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既與《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相沖突又違背我國民法的原則,給法律實踐帶來的困難是顯而易見的。
綜上所述,我國現行《商標法》關於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侵權行為及其責任承擔之規定相關的法律條文,存在著採用責任原則的沖突和邏輯方面的問題,造成了商標法律實踐、操作中一定的困難,有待於進一步的理順和完善。
筆者認為從操作實踐的層面考慮有必要在司法解釋或後期立法中予以修訂、明確,以期在適用本條款時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更便於實踐中的操作。

5. 銷售侵犯商標權的產品需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你好,商標侵權行為是指違反法律的規定,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或者服務上未經商標權人的同意擅自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損害商標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從我國商標法規定來看,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1、造成損害後果或即將發生損害後果,即侵權行為給商標權人已經造成損害或者即將造成損害,可表現為產品銷量下降,利益的減少或者商標信譽降低等。
2、行為違法性,即行為人未經許可,也沒有其他法律依據而客觀上行使商標權人依法所享有的權利。
3、損害後果與違法行為有因果關系,即損害後果是由違法行為直接造成的。
4、主觀上的狀態,包括有過錯和無過錯兩種。一般情況下,行為人非法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反向假冒注冊商標的行為,在認定是否侵權時以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要件;而對於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認定是否侵權時不以行為人主觀上過錯為要件。
商標侵權要承擔的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具體為:
1、商標侵權的民事責任
(1)停止侵害;
(2)賠償損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侵權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註: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3)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4)贈禮道歉。
2、商標侵權的行政責任
(1)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2)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3)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處以10萬元以下的罰款。
3、商標侵權的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對商標侵權行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
(1)個人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非法經營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假冒他人馳名商標或者人用葯品商標的;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因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造成惡劣影響的,依照《刑法》第213條,追究刑事責任。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個人銷售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單位銷售數額在五十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214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3)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數量在二萬件(套)以上,或者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或者非法經營數額在二十萬元以上的;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馳名商標標識的;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因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利用賄賂等非法手段推銷非法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依照刑法第214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6. 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怎麼處罰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屬於商品流通環節中的一種商標侵權行為。通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除靠生產者自行銷售外,往往還要通過其他人的銷售活動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像這樣的銷售者,與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生產者一樣,都起到了混淆商品出處、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作用。因此對這種銷售也應認定是一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同樣要按商標侵權行為處理,讓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需要注意的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生產者一般都是出於故意,但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的銷售者則可能是出於故意,也可能不是。所以新《商標法》第六十四條第二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對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7. 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

.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銷售金額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司法解釋(2004年):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銷售金額在二十五萬元以上的,屬於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商標法》》第六十七條第三款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通知》(1994.9.29 法發(1994)號)人民法院審理知識產權案件,要嚴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 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 律、法規以及我國參加或者締結的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條約,充分、平等、及時地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嚴厲制裁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對民事侵權行為,除依法責令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外,還可以根據案件具體情況依法對行為人給予必要的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或者拘留等制裁。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立案標準的規定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犯罪的補充規定》和其他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一、對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商標管理法律、法規,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達到本規定立案標準的,應該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違法所得(即銷售收入,下同)數額達到下列標準的,應予立案:
(一)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二)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違法所得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
同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犯罪人通謀,為其提供製造、銷售、使用、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以假冒注冊商標的共犯追究刑事責任。
三、假冒他人注冊商標,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為情節嚴重,應予立案;
(一)具有本規定第二條第(一)項所列行為,非法經營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二)具有本規定第二條第(三)項所列行為,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在二萬件(套)以上的。
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雖未達到第二條第(一)、(三)項或第三條規定的標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視為情節嚴重,應予立案:
(一)因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
(二)假冒他人已經注冊的人用葯品商標的;
(三)利用賄賂等非法手段推銷假冒商標商品或者偽造、擅自製造的他人注冊的商標標識的;
(四)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國際影響的。
企業事業單位具有上列行為達到本規定第二、三、四條立案標準的,人民檢察院當予以立案,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凡與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具有直接聯系的假冒他人注冊商標案件,由檢察機關立案偵查。檢察機關認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的案件,也可自行立案偵查。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高檢發研字〔1993〕二號文件印發的《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閱讀全文

與某公司銷售侵犯商標權的商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