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境外購買專利是否代扣代繳企業所得稅
答:《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內構、場所的容,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根據上述規定,境外企業將其技術專利的所有權轉讓給中國境內,不屬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原則上不繳納預提企業所得稅。但如果上述購買行為是境外企業技術的使用權,則應在中國境內繳納所得稅。
❷ 企業怎樣向國外申請專利
我國企業可以通過巴黎公約或PCT(專利合作條約)途徑向國外申請專利。巴黎公約途徑。需先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國家申請,在一定期限內(發明為12個月,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為6個月)向擬申請國家提交國家申請,並要求優先權。PCT途徑。可以直接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為受理局提出國際申請,該種途徑可一次指定向多個條約成員國提出申請,當申請人希望以一項發明創造得到多個國家(一般在5個國家以上)保護時,提出PCT國際申請費用更低、程序也更簡單,因為通過PCT途徑僅需提出一份國際申請,而免除了分別向每一個國家提出國家申請的麻煩。
❸ 國內公司向香港公司購買專利權使用權收哪些稅
專利轉讓具有一個稅收費:
1、轉讓專利收入需要按「轉讓無形資產」稅目繳納營業稅、城建稅與教育費附加。
2、同時按轉讓專利收入扣除相關稅收、費用後,按「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稅目繳納20%個人所得稅。
收入扣除繳納的相關稅金(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後,區別不同收入分別處理:
(1)、不到4000元的,扣除費用800元:
應納稅所得=收入-800元
(2)、收入超過4000元的,扣除20%的費用:
應納稅所得=收入*(1-20%)
(3)、應納稅款=應納稅所得*20%
基本途徑
專利是通過尋找企業或者尋找一些創業報紙,專利中介機構,網路平台進行轉讓,如佰騰技術商城、中國應用技術網等途徑轉讓,引導投資人購買專利,如頗具好評的三方合作模式。
轉讓專利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評估自己的專利價值,太高的價格會嚇跑投資者。
2、技術成熟,有樣品,有相關的視頻給投資者看。
3、有詳細的策劃,並寫好相關策劃書。
4、專利已經授權,未經授權的專利一般不轉讓。
轉讓注意事項
1、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3]
(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
(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
(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通知不得撤銷,但經受讓人同意的除外。
債權人轉讓權利的,受讓人取得與債權有關的從權利,但該從權利專屬於債權人自身的除外。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後,債務人對讓與人的抗辯,可以向受讓人主張。
債務人接到債權轉讓通知時,債務人對讓與人享有債權,並且債務人的債權先於轉讓的債權到期或者同時到期的,債務人可以向受讓人主張抵銷。
2、債務人將合同的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移給第三人的,應當經債權人同意。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可以主張原債務人對債權人的抗辯。
債務人轉移義務的,新債務人應當承擔與主債務有關的從債務,但該從債務專屬於原債務人自身的除外。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轉讓權利或者轉移義務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
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並轉讓給第三人。
❹ 購入國外的專利權,價稅合計106萬元,由本企業代扣代繳增值稅,如何做會計分錄
購入國外的專利權,價稅合計106萬元,由本企業代扣代繳增值稅的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已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同時:
借:應付賬款-XXXX
貸:應交稅費-已交增值稅
❺ 向境外購買專利使用權5年,需要為境外企業代繳企業所得稅嗎
<p> 答:《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p><p>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p><p>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p><p> 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p><p>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p><p> 根據上述規定,境外企業將其技術專利的所有權轉讓給中國境內,不屬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原則上不繳納預提企業所得稅。但如果上述購買行為是境外企業技術的使用權,則應在中國境內繳納所得稅。</p>
❻ 企業購買國外的專利,稅收方面享受那些優惠政策
《企業來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自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根據上述規定,境外企業將其技術專利的所有權轉讓給中國境內,不屬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原則上不繳納預提企業所得稅。但如果上述購買行為是境外企業技術的使用權,則應在中國境內繳納所得稅。
❼ 企業向國外提交專利申請的途徑有哪些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正在走向國際市場,很多企業也意識到專利申請的重要性。那麼大家知道:企業向國外提交專利申請的途徑有哪些嗎?企業向國外提交專利申請的途徑有哪些?企業向國外提交專利申請的途徑有哪些?向其他國家提交專利可申請的途徑主要有兩條:一種是巴黎公約,另一種是專利合作條約pct。兩者並不矛盾,pct可以認為是巴黎公約的有益補充。既然存在兩種向其他國家提交專利申請的途徑,那麼就有一個選擇的問題。但無論通過哪種途徑向其他國家雲提交專利申請,最終該項專利申請能否在這些國家真正被授予專利權,都要由這些國家根據自己的本國法律進行審查,授權與否同該申請是通過何種途徑提交並無必然聯系。可是,採用何種途徑卻與申請人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並且有些專利申請只能適用於其中的一種途徑。下面先簡要介紹一下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和通過pct途徑向其他國家提交專利申請各自的基本流程,然後從這兩種途徑的基本流程分析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各自的適用情況。需要說明的是,當向外國提交專利申請時,一種情況下是存在優先權問題(即此前已經在國內提交過相同主題的專利申請),另外一種情況是不存在優先權問題。由於存在優先權的情況比較普遍,而且在此種情況下,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和通過pct途徑的區別更為明顯,因此下面給出的兩種途徑申請流程也是針對存在優先權情況而言的。1.通過巴黎公約途徑向外國提交專利申請的主要流程a.向中國知識產權局就一項發明創造提交專利申請,該申請的申請日即為優先權日。b.自上述優先權日起12個月(發明、實用新型)或6個月(外觀設計)內,由涉外代理機構將該項發明創造向申請人期望獲得保護的其他國家知識產權機構各提交一份單獨的專利申請,然後由這些國家按照自己本國法律對該項發明創造進行審查,進而授予專利權或駁回申請。2.通過pct途徑請求外國專利保護的主要流程a.向中國知識產權局就一項發明創造提交專利申請,該申請的申請日期即為優先權日。b.自上述優先權日起12個月(發明、實用新型)內,向中國知識產權局pct處或國際局提交國際申請,即進入國際階段。在國際階段完成國際申請的受理、檢索、修改(可選)、公開和初步審查(可選)等工作。c.自優先權日起30個月內向申請人期望獲得保護的其他國家知識產權機構辦理進入國家階段的各種手續,然後由這些國家按照各自本國法律對該項發明創造進行審查,進而授予專利權或駁回申請。關於企業向國外提交專利申請的途徑有哪些?這一問題小編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有更多關於專利的問題,大家可以繼續關注八戒知識產權,或電話聯系我們。
❽ 公司向境外其他公司支付特許權使用費,都要繳納哪些稅
營業稅
企業所得稅
企業應將不含稅所得換算為含稅所得再計算扣繳。
特許權回使用費是一個綜合性的答概念,並非指得「某一個」需要有償付費使用的特許權,而是一類權利,這一類權利絕大部分屬於知識產權類(非專利技術除外),畢竟知識產權是現代社會可以作為有償使用並合法交易的權利主力軍。
❾ 企業購買國外的技術受限制嗎
企業購買國外的技術不受限制。
在引進國外產品或技術時常伴有專利技術的引進以致使得該產品或技術身價大大提高,但在國際技術貿易中,稍有不慎也會上當受騙,因此在引進時必須搞清以下內容:
(1) 搞清專利技術的所有者。
由於技術轉讓是頻繁而復雜的,因此技術轉讓者並不一定是技術所有者,如果在引進時不了解專利權人是誰就有可能侵害專利所有者的利益,而招致損失。例如:我國某手錶廠從瑞士引進電子表技術,但瑞士電子表的齒進馬達卻是日本精工技術專利,而瑞士同我國這一手錶廠簽約時並未說明。引進後這種電子表在國內大量生產,並組織出口,當產品一進入國際市場,日本精工就提出抗議,說我國這一手錶廠侵犯了他們的專利權,經核實後,該手錶廠只好在產品進人國際市場時再給精工一筆專利費。如果這一手錶廠在引進談判前就搞清各項專利技術的所有者,將會避免這種損失。
(2) 搞清專利技術是否仍在保護期內及專利申請時間。
專利技術受法律保護是有一定期限的,它只有在有效期內才受法律保護,如期限屆滿該專利則喪失了法律保護的效力,或者專利技術雖仍在法定保護期限內,但由於專利權人未交年費及其他原因而喪失了專利權。喪失了法律保護的專利技術則成為公有技術,轉讓該技術時也只能按非專利技術轉讓,因此在引進時要搞清所涉及的專利技術是否仍受法律保護。若仍受保護,要根據它的專利申請時間算清距專利權保護期屆滿還有多久,如果接近屆滿日它的價格應低於授權不久的專利技術。
(3) 搞清專利的保護區域。
根據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制度,專利技術不僅可以在本國申請並獲得專利權,而且可以到其他國家申請並獲得專利權,並享受該國法律給予的同樣待遇和保護。應該注意到的是:專利技術在哪個國家申請並獲得了專利權,它就在哪個國家得到了法律保護,否則它在這個國家就得不到保護。因此在引進專利技術時還應搞清該專利技術是否在我國享有專利權,如果它在我國沒有獲得專利保護,那麼就只能以非專利技術的價格轉讓。
(4) 搞清專利授權情況。
由於專利審批部門都要對每一項專利申請特別是發明專利申請進行較為嚴格的審查,其中有不少因缺乏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而沒被批准為專利;也有些專利申請在審查的過程中因種種原因而被撤回或被駁回,這些技術雖提出了申請,但並未獲得專利權,因此它們不能算作專利技術,也不受法律的保護。在引進技術時一定要搞清所涉及的技術是否獲得了專利權,以防外國公司魚目混珠,吃虧上當。
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
(五)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
第二十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七)項所稱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是指企業提供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收入。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按照合同約定的特許權使用人應付特許權使用費的日期確認收入的實現。
根據上述規定,境外企業將其技術專利的所有權轉讓給中國境內,不屬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原則上不繳納預提企業所得稅。但如果上述購買行為是境外企業技術的使用權,則應在中國境內繳納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