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專利權人格學說

專利權人格學說

發布時間:2021-06-28 13:19:13

A. 法人是否享有人格權的學說及代表人物

公民具有人格權,法人屬於法律上擬制的人,也具有人格權。
我國現行立法和司法實踐也承認了法人可以有人格權。《民法通則》第99第二款條規定:「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享有名稱權。企業法人、個體工商戶、個人合夥有權使用、依法轉讓自己的名稱。」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第102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榮譽權,禁止非法剝奪公民、法人的榮譽稱號。」第120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中也加強了對法人人格權的保護力度,明文規定法人可以擁有兩類人格權:其一為「法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不受侵害」的一般人格權,其二為名稱權、榮譽權、名譽權、信用權、通訊秘密權等具體人格權。從總體來說,我國現行立法對法人人格權是持肯定態度的。

B. 著作權專利權的區別是什麼

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區別,著作權,分為著作人格權與著作財產權。其中著作人格權的內涵包括了公開發表權、姓名表示權及禁止他人以扭曲、變更方式,利用著作損害著作人名譽的權利。專利權(Patent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那麼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區別是什麼?著作權與專利權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區別一:兩者的保護對象不同著作權所保護的並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是表達該思想內容的具體形式。專利權則不同,專利法所保護的是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的發明創造,它拋開表達形式而深入到技術方案本身。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區別二:兩者的保護條件不同著作權並不要求保護的作品是首創的,而只要求它是獨創的。而對於同一內容的發明,專利權只授予先申請人。這是獨創性與首創性即兩者保護條件的差異。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區別三:兩種權利產生程序不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著作權均伴隨著作品的創作完成而自動產生,無須履行任何注冊登記手續。而相同內容的幾項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排斥了其他有相同創造成果的人享有相同權利的可能性,所以必須採取國家行政授權的方法確定權利人。專利權的產生需要專利機關的特別授權,經過申請、審查、批准、公告,頒發專利證書等程序才能產生。著作權與專利權的區別四:兩者的適用領域不同著作權所保護的作品主要涉及文學、藝術領域。而專利權主要發生在工業生產領域,與產品的技術方案息息相關。

C. 心理治療中是否包括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法是否申請了專利

嘻嘻```問了好幾次啊```
http://..com/q?word=%BE%AB%C9%F1%B7%D6%CE%F6&ct=17&pn=0&tn=ikaslist&rn=10
多多的搜索有一下
答案就有了```
再次說,它不會被申請專利````

精神分析法
精神分析法又稱為心理分析法,一般以1895年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出版的《關於歇斯底里的研究》作為心理分析正式創立的標志。

一.理論基礎

1.潛意識理論:弗洛伊德把人的整個心理活動分為三部分:即意識、前意識和潛意識。

2.人格結構理論: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3.性慾學說: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性力為動力的。性心理的發展,依次通過五個階段:

(1)嬰幼兒期性慾,包括口腔期和肛門期;大約在1-2歲

(2)兒童期性慾,包括戀母期和戀父期;年齡在3-6歲

(3)潛伏期性慾,又稱少年早期;年齡在6-12歲

(4)青春期性慾,通過正常的性行為求得滿足。

4.精神分析學說的修正

第一次修正是在本世紀初,阿德勒和榮格修正的重點在於幼兒性慾學說;第二次修正在三四十年代,以沙利文、霍妮、弗洛姆、艾里克森為代表,創立了新弗洛伊德主義。

二.輔導方法

1.基本原理:精神分析法主要是把來訪者所不知曉的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和意義,通過挖掘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將其招架到意識范圍內,使來訪者真正了解症狀的真實意義,便可使症狀消失。

2.輔導目標:一是使潛意識意識化,使潛意識沖突表面化從而幫助來訪者重新認識自己或重建人格;二是幫助來訪者克服潛意識沖突。

3.輔導關系:強調輔導員隱藏的角色,以使來訪者能將他們的情感投身到輔導員向上。

4.輔導過程:一般分為准備期、預備治療期和治療一至三期。

5.具體方法:一般採用自由聯想、移情、阻抗、闡釋等典型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釋夢是精神分析的一種重要方法,「夢的工作」包括以下六種規律:

(1)象徵化: (1)象徵化:用一種中性事物來象徵、替代一種所忌諱的事物,以減少或引起夢中自我的痛苦或創傷。

(2)移置:在夢中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轉移和投身於另一個對象方面去。

(3)凝縮:在夢中將內心所愛或恨的幾個對象凝縮成一個形象表現出來。

(4)投射:在夢中將自己某些不好的願望或意念投射於他人,以減輕對自我的譴責。

(5)變形:在夢中將潛意識的慾望或意念用其他甚至相反的形式表現出來。

(6)二次加工

三.貢獻與局限

心理分析理論是最早發展起來的一種輔導模式,它強調潛意識對行為的重要作用,重視嬰幼兒期心身發展的意義,所創立的一些方法和技術都有積極的貢獻。為其後許多新的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參考。但由於這種方法必須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咨詢者施行,需對來訪者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限制了它的推廣;本身潛意識的作用,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發展,特別是過分強調嬰幼兒期的性經驗,都使這一理論受到局限

D. 權利的概念及其學說(急)謝謝

權利的概念

一、權利的概念

法律意義上的權利不同於其他性質的權利。它的含義是法律規定,法律關系主體即享有權利人(公民、法人、其他組織以至國家本身),具有自己這樣或不這樣行為,或要求他人這樣或不這樣行為的能力或資格。

二、義務的概念

義務是權利的關聯詞或對應詞,其含義是法律規定作為律關系主體即承擔義務人應這樣或不這樣行為的一種限制或約束。

三、權利與義務的分類

(一)權利的分類

1、公權利和私權利。劃分標準是按照法律的不同類別:公法與私法。

2、對世權和對人權。劃分標準是權利的效力范圍的不同。對世權是對其他任何人的權利,如所有權。對人權是對特定人的權利,如債權,債權人僅能向特定債務人主張權利。對世權與對人權也稱絕對權與相對權。

3、原權利和救濟權。劃分的標準是權利是否獨立存在。前者如所有權,後者如請求損害賠償權。也可稱為第一位權利和第二位權利。

4、專屬權與可移轉權。劃分的標準是這種權利可否轉移。專屬權是不能轉讓與他人的權利,如人格權、人身權等。可移轉給他人的權利有一般物權、債權。

(二)義務的分類

1、公義務與私義務。依法律不同而分:前者是依照公法而承擔的義務,如公民應服兵役、應納稅等義務;後者是依照私法而承擔的義務,如債務人清償債務的義務,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

2、對世義務與對人義務。依效力范圍不同而分。前者是一般人都承擔的義務,如法律規定不得侵犯他人的自由。後者是特定人對其他特定人的義務,如合同締約人相互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對世義務也稱絕對義務,對人義務也稱相對義務。

3、主義務與從義務。依義務是否獨立存在而分。前者也稱第一位義務。後者也稱第二位義務。主義務的例子是法律規定人們負有不得損害國家財產的義務,從義務是某人因損害國家財產(主義務)從而負損害賠償之責。

4、專屬義務與可移轉義務。依這種義務可否移轉而定。專屬義務的產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因身份而發生的關系,如父母與子女之間、夫妻之間關系;另一種是因特別的協議。

四、權力的概念

權力與權利兩詞有時是可以通用,有時又有區別。在漢語詞彙和法律規定中,公民權利和國家權力是有嚴格區別的。

首先,在中國現行憲法中,對中央國家機關使用了職權一詞,對地方國家機關使用了許可權一詞,對公民使用權利一詞;
第二,權利一詞通常是與個人利益相聯系,但職權卻只能指代國家或集體利益,決不意味行使職權者的任何個人利益;
第三,權利可以行使,也可以放棄,但職權是必須正確行使,不能放棄和轉讓的,否則就是違法或失職行為;
第四,國家機關的職權、權力是與國家的強制力密切聯系的。國家機關行使職權,在大多數情況下,直接或間接伴隨著國家機關的強制力。

權利之概念

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盪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
--《荀子·勸學》

接之以聲色、權利、忿怒、患險而觀其能無守也。
--《荀子·君道》

家累數千萬,食客數十百人。陂池田園,宗族賓客,為權利,橫於穎川。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法定的權利,不論是私人的或是國家的、市鎮等公共的,原先就稱之為『自由』……第一個真正的權利就是一種自由。
--周輔成:《從文藝復興到19世紀資產階級哲學家、政治思想家有關人道主義人性論言論選輯》,商務印書館1966年版,第681頁。

法律關系的主體具有自己這樣的行為(或不這樣行為),或要求他人這樣行為或不這樣行為的能力或資格。
--陳守一、張宏生主編:《法學基礎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50頁。

權利指法律對法律關系主體能夠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以及其要求他人相應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許可與保障。
--《中國大網路全書·法學卷》,中國大網路全書1984年版,第458頁。

權利是國家用法律明確規定並用國家的力量保障公民享受的某種利益。
--李步雲、徐炳著:《權利和義務》,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頁。

權利是權利人為了滿足他的利益而採取的,並由其他人的法律義務所保證的被允許行為的尺度。
--孫國華主編:《法學基礎理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48-349頁。

權利是指國家對人們依照法律規定可以自主決定作出的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人們通過實施這樣的行為直接或間接地獲取一定的利益。
--王勇飛、張貴成主編:《中國法理學研究綜述與評價》,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86頁。

權利是由社會經濟結構和文化發展所制約的人們在社會關系中的行為自由及其界限,它意味著人的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和對物質的、精神的利益的享有。
--武步雲著:《馬克思主義法哲學引論》,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200頁。

權利就是由自由意志支配的,以某種利益為目的的一定的行為自由。
--程燎原、王人博著:《贏得神聖--權利及其救濟通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頁。

權利是規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
--張文顯著:《法學基本范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82頁。

權利是規定或隱含在法律規范中、實現於法律關系中的主體以相對自由的作為或不作為的方式獲得利益的一種手段。
--張文顯主編:《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320頁。

包括憲法權利在內的權利是權利主體的利益,包括物質、精神和人身的利益在憲法和法律上的反映、體現和保護。權利關系在本質上反映的就是個人、社會及他人的利益關系。
--張慶福主編:《憲法學基本理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491頁。

法律權利是指國家通過立法規定,對人們可以自主地作出一定行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為的許可。從廣義上說,還應包括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及其公職人員依法享有的職權。
--王果純著:《現代法理學--歷史與理論》,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頁。

從實質上看,權利是國家通過法律規定,對人們可以作出某種行為的許可和保障。
--劉金國、張貴成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164頁。

所謂權利,是主體自由的普遍實現受到困擾時,對自由需求的法律界定。
--謝暉著:《法律信仰的理念與基礎》,山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39頁。

權利概念,可以由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它表現為主張、要求或者合理的期待。另一方面,這些主觀意向又同客觀的利益發生密切的關聯。
--梁治平著:《尋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諧--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頁。

權利通常指個人不受別人(包括政府)干涉而自由行使正當行為的資格。
--俞可平著:《社群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80頁。

從法理上說,權利是人的自由、人格的具體化、客體化的表現。
--郭道暉著:《法的時代呼喚》,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頁。

所謂權利,實際上就是人們為滿足一定的需要,獲求一定的利益而採取一定行為的資格和可能性。
質言之,權利就是一定社會中人的規范性行為的自由度(行為自由的質與量的統一),它體現著作為社會化了的人的自主性和主體地位。
--呂世倫、文正邦主編:《法哲學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544、546頁。

在西方語言尤其是歐洲大陸語言中,法與權利往往是同一個詞,二者是處於同等序列的概念。
--公丕祥著:《法制現代化的理論邏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頁。

權利者,法律所確認之利益而具有排除力也。
--丘漢平著:《法學通論》,商務印書館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版,第91頁。

權利一語,在歐洲諸國,均同時有法之意義。例如,拉丁語之jus,法語之droit,德語recht,意語之diritto,俄語之pravo。蓋法與權利,均為人類行為之界限:法為客觀的抽象的規范,對於一般人概括的行為之界限;權利為法之主觀的具體的方面,對於特定人個別的行為之界限。
--吳學義著:《法學綱要》,中華書局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版,第89頁。

權利者。據法律使他人得認自己正當行為之力之謂也。
--高維浚著:《法學通論》,國立編譯館1943年(民國三十二年)版,第89頁。

依吾們的見解,權利之為物,意思與利益二者兼備。權利是主觀意志的法律,在法律秩序中,應該保有內在的力量,而就另一方面言,法律秩序,攸關於各人的生活財富(lebensgueter),與利益之一觀念,實屬不可分離。權利的概念上,應該包括利益在內。力是權利的手段,而利益則系權利的內容,意思說與利益說的論爭,不過各僅為一面的觀察,而皆有所偏耳。
--梅仲協著:《法學緒論》,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63年版,第92頁。

所謂權利,同為權利主體在法律上應有之力。
--李肇偉著:《法理學》,1979年版,第273頁。

權利者,為法律所設定及保護之利益,而為特定人所享有者也。
--袁坤祥編著:《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80年版,第121頁。

權利者法律上之力也。
--鄭玉波著:《法學緒論》,三民書局,1981年版,第115頁。

權利之特質在於給所有者以利益。
--[英]奧斯丁著:《法理學的范圍》(英文版),英國全盛出版社1954年版,第140頁。

權利概念的要旨是「資格」。說你對某事享有權利,就是說你被賦予某種資格,例如選舉,領取養老金,堅持自己的看法,享受隱秘的家庭生活。
--[英]米爾恩著:《人權哲學》(中譯本),東方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頁。

第一,所謂「權利」,關繫到個人(或以個人同等資格在社會關系中出現的團體及公司等)與個人之間的一定形式的社會關系。因此,若使問題簡單化,則關繫到A與B兩者之間的社會關系。
第二,「權利」的前提是,B對A負有完成某種行為的義務。這樣,因B對A「負有完成某種行為的義務」,而B若不實行該行為,則社會反應(社會性懲罰)中將出現認定這是不當行為(不予肯定)的社會性評價。象這樣存在B的行為義務的情況下,從A有關該義務的利益基準點(point of reference)來觀察該義務,則形成A對於B的「力量」--稱A給B的行為以影響的可能性為「力量」--概念。
第三,A對B的「力量」可以分為二種形式,我想用權利及權力二詞來區分二者……這里所說的「權利」形式,原則上「控制」A根據自己的實力強制B。更准確地說,對於A根 據自己的實力強制B。更准確地說,對於A的實力行使會產生認這定其不當(不予肯定)的社會性反應,或存在這種可能性。
--[日]川島武宣著:《現代化與法》,王志安、渠濤、申政武、李旺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43-144頁。

嚴格意義上的權利顯然既不同於自由權,尤其是不同於「勉強可廢除的特權」。法定的要求權必然是以其他人對權利擁有者具有義務為根據的。法定權利通常是一種針對其他個人的要求,即依據不同情況,要求他們履行一種行為,或放棄執行某些權利。它也是一種要國家加以認可和強制實施的要求。
--[美]J·范伯格著:《自由、權利和社會正義》,王守昌、戴栩譯,吳福監、陳維政校,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頁。

我們已經將權利的存在定義為:某人一定希望實現的可能性。
--[德]馬克斯·韋伯:《論經濟與社會中的法律》,張乃根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8年9月版,第99頁。

E. 專利權中是否包含人身權,為什麼

不包括,專利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技術發明,技術不能直接反映創造者的人格,因此專利權中不包含人身權

F. 九型人格學說被學術界承認嗎

只有史書記載和一些遺跡,因為不向商朝有甲骨文一樣,沒有明確的成體系的文字記載。當然只是不被國外考古學術界承認,國內的都承認的。

G. 從專利權中可以學到什麼

專利權的作用分析
作為個人,申請專利說明了你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對於所申請專利的專業領域有一定的研究;據說申請專利(獲得專利權)可以作為評定工程師的破格依據。
你想出名嗎?申請專利後,就等著雪片般的來信吧!你將發現有許多桂冠飛來,令你不知戴哪一頂;別高興太早,細看便會知道沒有免費的午餐:要獲獎嗎?要入選名人錄嗎?拿錢來!(有的不會先要錢,等你回信再來個圖窮匕現;有的則請你定購它的書,價格當然不菲)
如果你有朋友是媒體記者,花錢買個名還是值得的:你「獲××大獎」或「入選××名人錄」的消息可見諸報端、露臉於電視,旁人對你刮目相看,你也有吹牛的本錢。
作為單位,申請專利說明了貴單位在專業領域有獨到之處,重視科技創新;的確,國際上對企業的科技領先地位評價中,專利的數量、質量是很重要的部分。
對外廣告中提及貴單位擁有多少項專利,也會令客戶、消費者更放心和自豪(別的產品可沒有這些性能!),是一個好賣點;對於單位負責人而言,也是一項業績。

有人對專利有誤解,以為申請專利後國家會有獎勵;恰恰相反,專利局只會向申請人收費,要賺錢還是靠自己——除非你只為出名。作為個人,要賺錢一定要用足專利權,好好實施你的專利。
首先,可以自己辦企業實施專利,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但是,你要有資金、能銷出產品。
大多數專利申請人並不同時具備資金與市場的條件,此時可以考慮合作,以專利申請人為主實施專利;這樣一來,專利申請人掌握局面,不會在專利實施中出現不應有的損失。
更多情況下,專利申請人資金與市場的條件都不足,只能通過專利的許可與轉讓實施專利來賺錢。
作為單位,申請專利的費用極低,是開發研製新產品投入的零頭而已;以極低的費用保障研製成果,是明智的決策。鼓勵員工申請職務發明創造專利,有助於提高員工水平、激勵員工工作,
由於申請專利的費用極低,可以採用外觀設計專利暫時替代商標(據國家工商局1995-12-27第316號文「關於處理商標專用權與外觀設計專利權利沖突問題的意見」:商標專用權與外觀設計專利權利沖突,按照商標的初步審定公告日、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日,以日期在先者為有效。)。
外觀設計專利審批速度快(專利不到一年,商標超過一年)、申請方便(專利申請許多城市有代辦處,可以自己直接進行;而商標除非直接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請,只能夠通過代理進行)、初期費用低於商標(至批准時的基本費用:外觀設計專利為705元,商標為1000元)。外觀設計專利短期作為試驗性商標很有用,但是對於規定要用注冊商標的產品無用,對於正式使用的商標費用過於昂貴(10年費用:外觀設計專利為11905元,商標為1000元)。
作為單位的專利申請人也會面臨資金或者市場的條件不足(例如科研單位),也應當考慮合作或者是專利的許可與轉讓以收回投資、獲益。

H. 著作權、人格和人格權關系

權利的一種劃分方法可以分為:人身權和財產權。人格權屬於人身權,著作權中大部分的權利屬於財產權。

I. 專有權跟專利權有哪些差別

專有權跟專利權有哪些差別?申請專利無非是為了保護專利,專利保護集中表現為獲得專利權,一旦轉獲得專利權,那麼無形之中就獲得享受專利權帶來了專屬權利,這樣的專屬權利可以說是專利人的專有權;專有權是權利人對某一種權利所享有的獨有的、可以禁止他人使用的權利。專有權是專利權的權利表現形式,但是這里是不說僅僅只有專利中有專有權,很多領域上也有專有權這么一說。專有權和專利權有哪些差別我們同時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專利權。專利權是依法批準的發明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其發明成果在一定年限內享有的獨占權或專用權。是的專利權有他的一個期限,並且是對專利專有權的一種規定,規定你專屬權利能夠做哪些東西,可以享受那種待遇,一旦過期就不再擁有了,但是有利專有權同時也要有責任義務的實施。什麼是有責任義務的實施專利呢?日常生活中就可以提現,某些專利人仗著專利技術獨一無二,抬高專利價格,賺取更高的產品暴利。例如《我不是葯神》里邊就有就有關於天價葯物的情況;仗著自身專利的優勢抬高價格,因此專利權中的專有權不是毫無限制的實施高價很產品賣出;國家還需要進行某些方面的強制許可。因此在了解專利權和專有權之間的關系之後,還需要明白無論是其他權利的實施都需要實現,權利跟義務相統一的原則,當然專有權實施不當的時候,國家進行專利將至許可方式就變得異常的重要了。當然這里不是否定專利權實施的都是不符合的,專利本身限制年限就已經是一種限制了,專利的實施主要還是看專利人意向而定。

J. 專利權是一種財產權,為什麼不包含人格權

一般認為是不包括的。因為人身權是指,身份權和人格權。人格權是作為人內的容權利(生命、健康、隱私、姓名、肖像),身份權是保留一定身份的權利(榮譽權-世界冠軍,配偶權-夫妻身份)
專利權是發明人或設計人依照法律規定而取得對發明創造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享有的專有權。專利權標記自己的姓名並不是專利權,不能有權說自己是發明人、專利權人就是專利權的內容。

閱讀全文

與專利權人格學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三興商標織造有限公司 瀏覽:657
加強和改進公共服務實施方案 瀏覽:991
迷你世界創造熔岩號角 瀏覽:479
愛奇藝激活碼有效期 瀏覽:507
醫療糾紛官司南方周末 瀏覽:855
公共服務類大樓的物業管理方案 瀏覽:284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