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維碼需要專利授權嗎
目前常用的二維碼是QRcode,這個專利是日本Denso Wave公司發明的後開放了,屬於開放式的標准,不需要授權。Denso Wave公司官網上是這么寫的:「利用QR碼,沒有必要特意申請。
只要遵從JIS/ISO的規格,可自由使用。」「針對JIS規格及ISO規格所制定的QR碼的使用,沒有徵得許可等的必要,任何人都能自由使用。」
專利法第第二十二條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
也沒有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本法所稱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1)掃一掃專利權屬於誰擴展閱讀
現狀 二維碼應用基本處於失控和無序狀態
如今,二維碼的用途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手機用戶也養成了隨手掃碼的習慣。然而,真正了解二維碼為何物的人卻寥寥無幾。
簡單來說,二維碼是由黑白小方塊組成的平面圖形,經過加密和解密技術,簡單的黑白相間的二維碼可以傳遞文字和數字信息,便於記錄、識別和信息交互,可容納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位元組,或500多個漢字,可以將圖片、聲音、文字、指紋等信息數字化後進行存儲。
據中國二維碼標准聯合工作組、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執行主任張超介紹,二維碼技術其實並不復雜,各種二維碼「碼制」僅是數學演算法上的不同,技術上門檻不高。二維碼與條形碼都可以作為產品的「身份證」,用於物品的統一管理和追蹤溯源。
據了解,國外對二維碼技術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全球現有的一維碼、二維碼碼制達到250多種。
目前我國廣泛應用的是日本Denso公司1994年研製的快速響應碼(QR碼),由於當時國內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二維碼技術,2000年QR碼成為我國國家標准,並廣泛應用於政務系統、智能製造、金融支付、電子商務、新聞傳媒等領域,與網路信息安全、經濟運行環境、社會公共安全及人民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張也平表示,為了達到市場壟斷目的,QR碼採取了所謂的全市場免費開放策略,導致我國二維碼應用基本處於失控和無序狀態。
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路下載生成和解析二維碼,並通過前台的手機進行實時解碼,但沒有後台對前台解析的內容進行識別和監控,出了問題往往無法鎖定責任主體。
「從惡意廣告到金融詐騙,甚至包括敏感政治詞彙、政治宣傳,以及非法集會通知、謠言等,都能通過二維碼在計算機網路和移動互聯網快速、廣泛傳播。」
2. 專利權歸屬
你在公司上班,發抄明襲又是和工作內容相關的,這理論上和法律上來說,是屬於職務發明,專利權屬於公司的。你也可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這個專利權,比如自己偷偷個人申請專利,但有風險的,如果公司追究,不好過。具體的操作經驗,我沒有ei
3. 二維碼是誰發明的
二維碼(QR code也稱「快速反應碼」)早在1994年就被日本公司Denso Wave的騰弘原發明了,只是他們目光短淺,根本沒有想到二維碼在未來社會的廣泛應用。
從1994年發明二維碼,到2011年徐蔚申請注冊「二維碼掃一掃專利」,日本人總共「領跑」了18年,但真正將它給發展起來的,還是國內凌空網創始人徐蔚,其在2011年申請了注冊了「二維碼掃一掃專利」,隨後將這個消費級的專利授權給其他公司,並賺取了不少的專利費。
之所以能夠拿到這樣的專利,也是有原因的,當時在西方民眾普遍對二維碼和移動支付感到陌生的時候,中國的移動支付應用場景出現了爆發式的普及,甚至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據艾瑞咨詢報告,截至2016年底,中國的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達到38萬億人民幣(約合5.5萬億美元),是美國的50倍。
只怪日本人目光太過於短淺,假設當初騰弘原規定對每次掃碼收取一分錢專利費,每年中國人使用二維碼的次數至少達5000億次左右,那麼現在他每年光在中國就能賺上50億元了。
4. 專利權是屬於申請人還是發明人
專利權屬於申請人
專利權人指專利的權利所有人,專利的申請人版在專利授權後就是專利權人。權他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生產、銷售等。
發明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擁有署名權和獲得獎勵的權利。而其它的權利都歸專利權人。
5. 專利權歸屬誰
首先看企業和大學之間的合同就專利權歸屬問題怎麼約定的,如果沒有約定,專按照專利法的規定來確屬定權屬。
專利法第八條規定: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按法律規定的時候要講究證據,保留好有關證明」合作「或」委託「關系的證據很重要。
發明人並不一定有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參見如下規定: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6. 專利屬於誰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執行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一)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