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到侵權的問題就是大問題、復雜的問題。
如果你僅僅是委託代理機構提交專專利申請,那屬就不會包括侵權分析的服務項目,通常,侵權分析的服務費用少則數萬元。
侵權分析的工作量遠比新申請的工作量大得多,需要對現有技術進行侵權檢索,並對檢索結果進行深入分析。
很多技術都是從現有技術的基礎之上進行的改進,這些改進很可能具備申請專利的條件,專利授權之後你實施這項專利技術的行為很有可能就屬於侵權行為。
對於專利新申請,代理人一般會做查新檢索。通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代理機構檢索到擬申請的專利沒有新穎性,或者明顯沒有創造性,申請人放棄申請,但不會給代理機構任何查新檢索的服務費用。
最好是,你在跟代理機構簽訂合同時約定服務項目包括查新檢索,申請代理費中包括查新檢索服務費用,一旦代理機構檢索到該申請沒有新穎性或明顯沒有創造性,中止專利申請工作,退還檢索服務費以外的費用,這樣代理人會更用心為你做檢索。
Ⅱ 律師都可以代理專利侵權案件嗎
一、什麼是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所謂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是指行為人在專利專申請日前已經製造屬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其行為按照專利法規定不視為侵權。
二、專利權的在先使用權抗辯的條件
律師可以代理專利案子,不過專利案子,尤其是侵權糾紛案件,對專業知識要求的比較高,而律師多數是法律專業出身,對技術性問題並不了解,所以往往辯護時說不到點子上。
Ⅲ 專利侵權代理費用費用支付時間
按照常理,專利代理機構沒有辦法保證你們的申請一定能通過授權,除非是實用新回型專利或者外觀設答計專利。
從沒聽說過代理機構簽署「專利侵權的協議書」之說,是不是樓主筆誤了?
通常,委託代理的同時交納代理費,如果是發明專利可以分為兩次交納,即委託代理的時候交納一部分,答復審查意見交納剩餘的一部分。也有委託人嫌交兩次費用比較費事,就前期付全款。
確實,專利代理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前期完成的,也就是文件提交專利局之時,大部分委託工作已經完成,所以費用是要這樣交法。
如果專利申請被駁回,要分析什麼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發明本身缺乏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等原因,代理機構是沒有責任的。但是如果因為撰寫問題導致了駁回,可以要求推款。
Ⅳ 被起訴實用新型專利侵權,但產品是代理某個公司的,要怎麼處理
問題一抄:A公司只是代理B公司襲的產品,C公司可以告A公司侵權嗎?可以,銷售侵權產品也是侵權。問題二:B公司生產的產品,在2009年就已經生產並在工程上使用了,C公司告B公司侵權,B公司能通過「先用權」,反告C公司的專利無效嗎?這個需要分析分析該專利的權利要求書是怎麼寫的,如果確實有改進,並且該改進不是公知技術,可能只能部分被無效。判斷是否侵權也是一樣,要以現有技術提起抗辯,必須證明你所用的技術全都是已經公開的技術。或者在專利申請前進就已經在生產、銷售、使用了。
Ⅳ 沈陽有專利侵權律師嗎求推薦,我們的專利被人侵權了,想找著方面專業的律師代理訴訟。
沈陽中正雲道,代理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我們的商標侵權就是找他們律師代理的。我的回答您還滿意嗎?滿意的話,請採納
Ⅵ 專利侵權訴訟中,一般代理的代理律師能否放棄提出專利無效
需要,如果不是特別授權,律師僅僅有權就程序性事項做出處理,而涉及實體的內容必須另行授權。
Ⅶ 經銷商如何防範專利,商標侵權責任
一、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專利權、商標權的商品,是否構成侵權?
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專利權、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侵權。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84條規定:「下列行為屬於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的假冒專利的行為:(一)在未被授予專利權的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專利權被宣告無效後或者終止後繼續在產品或者其包裝上標注專利標識,或者未經許可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二)銷售第(一)項所述產品;(三)在產品說明書等材料中將未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或者設計稱為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將專利申請稱為專利,或者未經許可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公眾將所涉及的技術或者設計誤認為是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四)偽造或者變造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五)其他使公眾混淆,將未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或者設計誤認為是專利技術或者專利設計的行為;……」。由此可見,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商品的行為,構成專利侵權。
我國《商標法》第57條規定:「第五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的;(二)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三)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四)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五)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便利條件,幫助他人實施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的;(七)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由此可見,經銷商銷售侵犯他人注冊商標的商品的行為,構成專利侵權。
二、「惡意侵權」與「善意侵權」的侵權責任,有何不同?
經銷商侵犯他人專利權、注冊商標的侵權行為,從其主觀意願上分,可分為「惡意侵權」與「善意侵權」。
所謂「惡意侵權」,指經銷商「明知或應當知道」所經銷的商品,侵犯他人專利權或注冊商標,而予以銷售的侵權行為。例如:明知是「山寨」商品,明知是「盜版」商品,而予以銷售。
所謂「善意侵權」,指經銷商不知道所經銷的商品,侵犯他人專利權或注冊商標,而予以銷售的侵權行為。
我國《專利法》與《商標法》,在區分經銷商的主觀意願的基礎上,對「惡意侵權」與「善意侵權」分別規定了不同的侵權責任。
1、經銷商「惡意侵權」,除須停止銷售外,還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
我國《專利法》第63條規定:「假冒專利的,除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外,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四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我國《商標法》第67條規定:「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構成犯罪的,除賠償被侵權人的損失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經銷商「善意侵權」,只須承擔停止銷售的侵權責任,無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刑事責任。
我國《專利法》第70條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專利法實施細則》第84條規定:「銷售不知道是假冒專利的產品,並且能夠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停止銷售,但免除罰款的處罰」。
我國《商標法》第64條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三、經銷商在被控專利、商標侵權案中,如何證明自已確系「善意侵權」?
如前所述,若經銷商被控專利侵權、商標侵權,為免除經銷商的民事賠償責任,經銷商有義務提供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確系「善意侵權」,且產品「來源合法」。
在經銷的商品確為侵權商品的情況下,經銷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舉證,以證明自己確系「善意侵權」:
1、主觀上:「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
經銷商在銷售侵權商品時,其主觀認識一般可分為三種:一是經銷商「明知」是侵權商品而惡意銷售;二是經銷商「應當知道」其銷售的商品是侵權商品,但由於自身過失而未能意識到而予以銷售;三是經銷商確實不知道、也不應當知道其銷售的商品是侵權商品而進行銷售。
經銷商在進貨時,應當盡到合理的注意義務。如果其違背了合理的注意義務時,就可以認定其「應當知道而不知道」。如果其盡到了合理的注意義務,就應當認定其「不知道或不應當知道」。
司法實務中,被控侵權經銷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證明自已已經盡到了合理注意義務:
(1)向法庭提供生產廠家或其他供貨商的生產經營許可執照、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使用權證、檢驗報告、合格證書、商標注冊證明、專利證書、授權經銷證明等;
(2)經銷商從供貨商處取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距在合理范圍;
(3)經銷商對專利、注冊商標的認知能力;
(4)權利人注冊商標的知名度與顯著性;
(5)權利人專利產品的知名度與顯著性;
(6)經銷商商品的來源;
(7)產品供應商是否辦理工商登記;
(8)經銷商訴前是否收到權利人發送的律師函或警告信、收到權利人發送的律師函或警告信後的反映;
(9)供貨商此前是否因侵權產品受到過行政機關處罰並通過媒體公知於眾……
2、客觀上:商品來源合法,進貨憑據充分。
司法實務中,被控侵權經銷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證明自已「商品來源合法」:(1)經銷商必須能說明商品的提供者、供貨廠家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2)經銷商要能提供進貨渠道、購貨合同、送貨單據、付款憑證、稅務發票或增值稅發票、證人證言等。(3)向法庭提供生產廠家或其他供貨商的生產經營許可執照、認證標志、名優標志等質量標志的使用權證、檢驗報告、合格證書、商標注冊證明、專利證書、授權經銷證明等;(4)經銷商從供貨商處取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距在合理范圍;(5)非走私商品的相關證據……
四、對經銷商的忠告——規范進貨手續、保存證據原件
在經銷商被控專利或商標侵權案中,不少經銷商往往無法提供充分的購貨憑據以證明其「商品來源合法」,最終被判決承擔賠償責任,究其原因,多是因為「進貨程序不規范,證據原件保存不善,無法證明貨物來源合法」。
在此建議經銷商們,應當規范進貨程序,妥善收集和保存相關證據原件,以期被控侵權時,可以自證清白、免除賠償責任。為此,經銷商們應當盡可能做到:(1)進貨應當與供貨商簽訂購銷合同;(2)購銷合同中應註明所購產品的型號、品名、商標、規格;(3)最好由雙方對產品的照片或圖樣進行簽名確認;(4)在付款後,要求供貨商出具正式發票;(5)要求供貨商提供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等。(6)保留供貨商送貨單、入庫單等原始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