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科技成果『』與專利的區別是誰發表的
科技成果與專利雖然都是人類創造的無形資產,但在技術領域、技術成熟度、技術壟斷性、技術規模、技術等級等方面存在著差異。
1、技術領域。科技成果與專利雖然都涉及到技術的各個領域,但是二者不是完全重疊覆蓋的。總體而言,科技成果涉及的技術領域比專利涉及的技術領域寬。從專利保護客體的內容看,它應當包括各個技術領域,但是各國政府為國家的安全利益和重大經濟利益,有些領域的發明創造暫不授予專利權,如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直接獲得物質,目前在我國就不能授予專利權。有些領域的發明創造,由於受自然條件的限制以及這一領域的特殊性,不能滿足授權技術所具有的可重復再現的穩定性,因而也不能授予專利權。需要通過專門的法律法規保護,如動物和植物品種,不能申請專利,而只能通過《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或者《動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進行保護。還有些領域的發明創造由於受人類、動物類差異性的影響,同一種病對於不同的人或者同類動物中的不同動物,其症狀表現可能不同,這種方法的穩定性受到影響,所以疾病的診斷方法不能申請專利。但它們都成為科技成果。
2、技術的規模。科技成果一般是國家、省(或部)、市政府部門下達科技攻關計劃,由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承擔完成的;或者是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制定科研計劃項目、產品攻關計劃項目或產品改造項目,由自己完成、合作完成或委託他人完成的,所涉及的產品一般是整機產品或圈套的零部件產品,所涉及的方法是生產產品的完整方法或完整的加工工藝,所以是相對較大的產品科研項目或是相對較大的方法科研項目。但專利技術既可以是單位完成的生產方法、工藝方法項目、產品科研項目,產品改造、技術革新項目,也可以是個人完成的小發明創造。並且,凡是具有一定功能和作用、能夠獨立銷售的零部件均可以單獨申請專利保護,就是說,整機產品除了可以從整體上進行專利保護外,還可以對有創新點的零部件進行單獨的專利保護。這樣,一個新產品可以對應著多項專利保護。專利技術項目的規模可大可小。大到國家級「863」計劃項目,小到日常生活領域的技術創新項目,如兒童推車,廚房用具、娛樂用具等。
3、技術的成熟度。一般情況下,科技成果與專利技術相比,前者的技術成熟度相對較高,後者的技術成熟度相對較低。因為科技成果一般經過了實驗室的小試階段,有的還進行了中試,所以技術較成熟,實施的風險性相對較小,也易於推廣。專利技術的成熟度相對較低,因為,專利法只規定了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是一種技術解決方案,並沒有規定這種技術解決方案所達到的技術成熟度。因此,這種技術方案可以是一種技術構思,也可以是經過科學實驗的較成熟技術。這取決於專利申請人對技術完成的程度,如果他提出的技術方案只是一個原理上可行的技術構思方案,那麼該專利技術的成熟度就較低;如果他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不僅僅在原理上可行,而且還做出了處於試驗階段的產品或者用申請專利的方法生產出了產品,或者是一個即將投放市場的產品,那麼該專利的技術程度就較高。由於專利技術的特殊性,所以實施的風險性較大,技術轉化率相對較低。但是,也正由於專利技術可以是處於構思階段的技術解決方案,它與科技成果相比更具有前瞻性、先進性。所以,公開的專利技術和專利申請技術更能及時反映當代科技的發展動態、發展水平、發展趨勢和某一技術領域的技術成熟度。
4、技術的等級。技術等級,對科技成果是鑒定等級,對專利是授權等級。一項科技成果,若是由代表國家的行政部門或國家授權的部門鑒定通過的,則是國家級科技項目;如果一項科技成果是由省部級行政部門組織鑒定的,則是省部級科技項目;市級科技項目以此類推。本級鑒定項目只能代表本級的技術水平,不能說明其它國家、省市沒有相同或類似的技術,或者更先進的技術。當然,可能有部分國家級項目達到了世界同類水平、先進水平或者領先水平,有的可能填補了世界某一技術領域的空白。專利的授權等級僅由國家一個級別,國家知識產權局代表國家受理、審查專利申請,並對符合授權條件的專利申請授予專利權。一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實質性條件是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其具體含義是:(1)新穎性: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其申請日以前,國內外沒有與其相同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具體而言,即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它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申請文件中。(2)創造性:與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有自己的特徵,而且這一特徵或者數個特徵是花費了創造性勞動得到的,同時這種創造性勞動對發明專利申請來說要求高,即該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對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來說要求低,即該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3)實用性: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由於發明專利既進行了形式審查,又進行了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實質性審查,所以授權的專利技術在國內都是新的技術。從這個意義上講,專利技術與科技成果相比,更具有前瞻性、預見性和世界范圍的先進性。
5、技術的法律保護狀況。科技成果是沒有獲得法律保護的智力資源,其擁有者不享有獨占實施權,因此無權阻止他人實施。可以說,科技成果的公開之日,就是無償奉獻給全世界之時。專利是獲得了法律保護的技術,專利權人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對技術壟斷,進行獨占實施,或許可、轉讓他人實施。既能有效制止競爭對手的仿造行為,又能很好的阻止競爭對手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行為。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這樣既有利於調動專利權人進行技術創新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專利技術的開發與實施,合理的配置了技術創新資源,加快了技術進步與經濟發展的步伐。
Ⅱ 專利權屬於誰呢
專利權當然還是屬於M化工研究院... 很簡單 如果研究院願意承認這個技術是黃某內發明的.. 那這專利權可以還給他容.!! 但是如果研究院不承認的話.! 那就是另一會事了.! 個人認為.. M化工院成立.! 除非黃某能有證人 證明這是他發明的.. 那黃某就成立.!
Ⅲ 發明專利中,所有發明人在享有專利權方面是否均等
1、職務專利的發明人享有署名權,以及在專利實施或轉讓、許可收益版中獲得報酬或獎勵權的權利,這些權利與發明人排名順序沒有直接關系。大家關注排名順序的根源在於傳統成果管理、評獎、評職稱等在意這個。
2、專利權人的排名順序與享有的權利大小沒有關系,各方均是共同權利人。如果在權利分享與行使方面有明確的協議約定,則遵從協議約定(各方權利有可能不對等,但是各方協商一致的結果);否則,各方的權利是對等的。
Ⅳ 什麼是專利技術成果
技術成果是指利用科學技術知識、信息和經驗做出的產品、工藝、材專料及其改進等技屬術方案。技術成果本身具有技術性、成果性、實用性和相對進步性的特徵。因此,技術成果所產生的權益屬於知識產權。技術成果從其權利化程度可以分為專利技術成果和非專利技術成果。專利技術成果是指享有專利權的技術成果。專利權是一種財產權,因此,這種技術成果財產權的歸屬還要根據專利法的有關規定來劃分。技術成果是受到法律保護的。
Ⅳ 委託開發成果誰享有所有權,企業能享受什麼權利
李先奇律師解答: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相關問題。
一、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
商業秘密是企業的財產權利,它關乎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有的甚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存。
二、委託開發關系下商業秘密的歸屬
公司除了自行研究開發之外,往往也會出資委託其他公司或科研機構研究開發生產技術。
合同法規定,委託開發關系下商業秘密的歸屬由當事人自行約定,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約定委託關系下完成的技術成果屬於委託人,也可約定屬於被委託人。
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委託人和被委託人都有使用和轉讓的權利,也就是說由當事人共同擁有。但是,被委託在向委託人交付研究成果之前,不得轉讓給第三人。
另外,除當事人另有約定以外,委託開發中完成的技術成果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被委託人。
以上為您介紹的相關問題,希望您能滿意。
Ⅵ 職務發明中發明人是誰,誰享有專利申請權
職務發明復的發明人就是制完成發明創造的那個人,那個人所在的單位享有專利申請權。但是發明人有權獲得獎金。
單位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1000元。
Ⅶ 該技術成果申請專利的權利歸哪方所有為什麼
問題沒有說清楚的,技術成果如果是職務發明,無約定的則歸單位。
Ⅷ 什麼是職務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誰,發明人享有哪些權利/
職務發明是發明人為完成公司所交給的任務所作的或者利用公司的物資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其專利申請權屬於公司。發明人享有署名權以及獲得公司獎勵的權利。職務發明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大。技術創新有兩個基本要素,人的創造性和資金投入。其中,人的創造能力起決定性作用。隨著技術競爭加劇,研究開發深度增加,研究開發投入規模也越來越大,需要有組織的研究開發才能完成。因此,職務發明在技術創新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我國的專利申請和授權中,職務專利創新水平高於非職務發明,但職務專利的數量少。1985至2002年,國內專利申請和授權中,職務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佔22%,非職務專利申請中的發明專利僅佔14%,但職務專利申請只是專利申請總量的1/3,其餘都是個人的非職務發明。而同期,國外申請專利中,職務發明專利佔95%。這些現象反映了我們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職務發明權屬政策,提高國家技術創新能力和水平。國際經驗:突出職務發明人作用總結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相關法律,其職務發明權屬政策有以下規律。――職務發明的適用范圍有兩種主要劃分方法。一種是按照職務責任劃分,雇員在僱傭合同規定的正常工作中或受僱主委託完成的發明屬於職務發明。另一種是按資源使用劃分,除了雇員職責約定的正常工作或受僱主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外,利用僱主的經驗、勞動和設施的發明也屬於職務發明。前一種劃分方法以契約規定的責任和任務為依據,界限比較明確。第二種劃分范圍比較寬,若掌握不好,可能限制雇員靈活創造的空間。――職務發明專利權歸屬有兩大類。一是採取「僱主優先」的原則,職務發明專利歸僱主所有,職務發明人具有分享知識產權報酬的權利。例如,法國的專利法規定,雇員依僱傭和委託合同獲得相應報酬。二是採取「發明人優先」的原則,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力歸職務發明人,僱主享有專利實施權。如日本和德國採取這種原則。日本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屬於發明人,僱主自動享有非獨占實施權;當雇員將職務發明專利權利轉讓給僱主時,發明人有權從僱主處獲得合理報酬。――平衡僱主和發明人的利益,突出職務發明人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僱主優先還是發明人優先,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法在專利申請資格上都突出了發明人的地位,明確規定專利申請人必須是發明人或其受讓人(含法人)。有了這條規定,僱主必須尊重職務發明人,發明人也對研究成果的創新性負有責任。如,美國實行職務發明僱主優先原則,但其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人應是發明人,非發明人申請專利時,必須持有發明人的申請轉讓書。――規范國有機構和政府資助的職務發明人激勵機制。通常,各國的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人報酬的基本原則,但不規定具體報酬比例或額度,實際報酬由雇員與僱主之間的合同來決定。由於政府財政支出是公共資源,許多國家和地區通過一些專門法律或行政條例規定政府所屬機構和政府資助機構的職務發明人報酬比例。美國的《聯邦技術轉移法》明確規定了轉移聯邦技術收入中職務發明人提成的比例下限。我國主要問題:重僱主輕發明人與國際上相比,我國職務發明權屬政策的主要問題是重僱主輕發明人。――對職務發明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視不夠。我國的職務發明採取顧主優先的原則,而且專利法規定,申請職務發明專利的權利歸僱主。其結果是,一方面,僱主直接控制了職務發明的專利申請權,忽視了雇員的權利和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職務發明人沒有申請的權利,不必對成果的創新性負責。――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不到位。盡管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人享有專利收入的分配權力,國家科技部等部門「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規定」也提出,要依法對職務科技成果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貢獻的其他人員給予獎勵。但因缺乏具體的操作辦法,在實施中,企事業單位往往強調職務發明歸單位所有,缺乏對職務發明人應有的激勵機制。特別是國有企事業單位分配製度存在平均主義,大部分職務發明人難以獲得應有的報酬,員工的創新積極性不高。――職務發明的范圍太寬,限制了研究人員的靈活創造的空間。我國的專利法規定,職務發明指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包括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的發明創造;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做出的發明創造;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一年內做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我國的職務發明定義接近德國,但德國的職務發明專利的原始權歸發明人,僱主擁有實施選擇權。在我國,不僅職務發明專利歸僱主所有,而且職務發明的范圍定義太寬,限制了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健全。由於大部分科研機構和大學,以及國家科技計劃沒有建立規范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在職務發明權屬處理上,一方面,由於強調機構利益,忽視發明人利益,抑制了科研人員轉化成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由於管理不善,存在著發明人通過各種途徑將職務發明轉為非職務發明的現象,有些公共資源被轉化為個人成果。 幾點建議:重視職務發明人作用建立科技人員可以自由發揮所長的激勵機制是職務發明權屬政策的重要目標。由於我國資本市場和技術市場不成熟,個人專利的後續研發和市場開拓比較困難,產業化程度低。因此,職務發明權屬應採取僱主優先的原則,但要重視職務發明人的作用,加大對發明人的保護力度和激勵。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並不是簡單的收入分配問題,應提高到增強國家創新能力的高度來認識,在法律和制度上給予必要的保障。一是明確職務發明人的申請專利權。在專利申請權上突出發明人的作用,增強僱主尊重職務發明人的意識,提高發明人創新的責任心。二是適當縮小職務發明涵蓋的范圍。以職務合同和委託合同為主確定職務發明的適用范圍,給雇員留有更多自由創造的空間。同時,為保證僱主的利益,可以允許僱主優先選擇實施雇員非職務發明專利。三是規范公共機構職務發明人的補償和獎勵制度,落實對發明人的激勵機制。制定專門的補充性法規,細化國有和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的職務發明人補償和收入分配辦法。國有企事業單位要破除平均主義大鍋飯的觀念,切實建立職務發明人的激勵機制。民營企業主要靠市場競爭機制來決定職務發明人的激勵。
Ⅸ 知識產權法中的專利權
樓主你好!
白教授來等三人的觀點依自法成立。
1、N電廠與B研究所在合同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專利的權利歸實際歸產品實際發明人所有;有約定除外
2、B研究所與白教授等三人在合同沒有約定的情況下,專利的權利歸B研究所所有,因為這是屬於職務發明;有約定的除外,該案件中,白教授與B研究所有約定,則以合同的約定為法律依據。
希望我的答案可以解決你的問題,對你有幫助,祝你天天快樂!
(版權聲明:此答案未經允許,不得復制使用)
Ⅹ 技術合同中的發明成果專利歸屬誰
一般都是在技術合同中約定的,如果以後打算給某個公司增資就不要寫這個公司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