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論我國現行專利法的不足及如何完善
專利法是調整因發明而產生的一定社會關系,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就內其性質容而言,專利法既是國內法,又是涉外法;既是確立專利權人的各項權利和義務的實體法,又是規定專利申請、審査、批准一系列程序制度的程序法;既是調整在專利申請、審査、批准和專利實施管理中縱向關系的法律,又是調整專利所有、專利轉讓和使用許可的橫向關系的法律;既是調整專利人身關系的法律,又是調整專利財產關系的法律。
『貳』 解決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作為創新之都,深圳將立法建立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企業或者個人有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不僅處罰的額度或將大幅提高,而且三年不得承接政府投資項目。《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草案)》昨天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但與這種創新實力不匹配的是,目前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效果差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嚴重挫傷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並阻礙了企業的海外市場拓展能力,給深圳的經濟發展和創新動力都帶來負面影響。此次啟動《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立法,就是要從制度建設層面作出一些突破性嘗試,解決目前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亮點一:建立糾紛快速解決機制
知識產權權利人在糾紛解決中的首要目標是快速停止侵權,快速恢復其商業優勢,保障其經濟利益,因此在處理糾紛時需要有一種快速、有效、執行力強的解決方式。而目前知識產權訴訟或行政處理因諸多因素存在周期長、效率低等問題。
《條例(草案)》總結提煉實踐中具體做法,建立了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訴調對接等糾紛快速解決機制,具體來說:一是行政機關在知識產權案件立案前後可以進行調解,立案前達成調解協議並履行完畢的,可以不予立案,立案後達成調解協議並履行完畢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免予處罰或者應投訴人請求撤銷案件;二是人民法院、仲裁機構可以分別在知識產權案件立案前和受理前進行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予以司法確認或者根據調解協議製作調解書,仲裁機構應當根據調解協議製作裁決書或者調解書。
亮點二:網站知曉用戶侵權要及時刪除內容
互聯網技術創新日新月異,利用網路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新型侵權問題也日益凸顯,很多網路侵權案件數額巨大、情節隱蔽、認定困難、後果嚴重,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條例(草案)》對國家相關法律、行政法規涉及網路侵權的相關規定進行了充分的細化和完善,明確了認定網路侵權和網路教唆、幫助侵權的具體情形。
網路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應當及時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網路服務提供者未盡到網路注意義務的,就權利人損失擴大部分與侵權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亮點三:知識產權失信違法者寸步難行
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條例(草案)》開展知識產權信用懲戒,讓知識產權失信違法者寸步難行,從而達到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
具體來說,在政府投資項目、政府采購和資金扶持等方面,對知識產權失信違法者作出限制。比如,侵犯知識產權構成犯罪的,三年內不得承接政府投資項目、不得參與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不得申請政府扶持資金和表彰獎勵。
《條例(草案)》還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知識產權失信違法信息納入公共信用監管體系,公布特殊監管名單,接受社會監督;政府部門在提供行政管理服務時,應當查詢了解相關對象的知識產權公共信用狀況,並依法作出相應處理。
亮點四:賠償金額大幅高於國家現行標准
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現其應有的價值,就必須在行政處罰和民事賠償數額上,體現出知識產權「值錢」。針對賠償金額低這一知識產權企業維權的主要痛點,《條例(草案)》突破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大幅提升民事賠償數額,按侵權情節,專利權在十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商標權在五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著作權在一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予以確定,特殊情況下賠償金額還可超過五百萬。
《條例(草案)》還設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對明知屬於他人知識產權、五年內侵犯他人同一知識產權三次以上的、其他侵權情節嚴重或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規定除賠償損失外,還應當支付三倍於賠償損失的懲罰性賠償金。
除了大幅提高民事賠償的上限之外,條例也規定了罰款的下限——沒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經營額無法計算或者違法經營額不足五萬元的,可以處十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款。業界評論,此舉對於打擊侵權的小商家有重要意義,此前,這些侵權商家並不害怕被維權,因為很多法院對輕微的侵權案件只是罰幾千元而已。這個條例一旦實施,違法成本將大幅提高。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叄』 不構成侵權的情況有哪些哪些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不構成侵權的情況有哪些?哪些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侵犯專利權指沒有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實施其專利的行為。侵犯專利權的應承擔停止侵權、沒收違法所得、賠償專利人損失、被處以罰款,情節嚴重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處罰。那麼不構成侵權的情況有哪些?哪些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哪些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不構成侵權的情況有哪些?哪些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一、不構成侵權的情況有哪些?在下列五種情況下,任何人使用專利均不構成侵權:(一)首次銷售: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這一原則又稱為權利用盡原則,它適用於合法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二)善意侵權: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此情況在學理上稱為善意侵權,這里行為的范圍僅限於使用和銷售,對於製造或者進口,依照現行法行為人應當或者有義務知道其製造、進口的產品是否是專利產品。(三)先行實施:對於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四)臨時過境: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五)非營利實施: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其實質是,此種實施行為非以生產經營為目的,與專利權人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所以對專利權人的市場利益不會構成侵害。二、哪些情形不視為侵犯專利權?(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肆』 審理民事案件中發現違法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如何處理
民事案件審理中,法院發現案件的全部或部分事實涉嫌刑事犯罪,或者案件所涉的犯罪事實已經法院刑事判決,由於實踐中具體運用的標准不統一,致使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權利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條的規定,法院應將犯罪嫌疑線索、材料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查處。但根據民事法律規范判斷,當事人之間構成民事法律關系,且不影響民事案件審理的,民事案件可繼續審理。
2、審理中發現涉嫌犯罪,且該刑事犯罪嫌疑案件確認的事實將直接影響民事糾紛案件的性質、效力、責任承擔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 十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定,法院應裁定中止審理,將犯罪線索移送有關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等待刑事程序終結後再恢復審理。
3、審理中發現涉嫌犯罪,且不構成民事責任承擔的,例如發現案外人涉嫌盜用、私刻單位公章從事詐騙的行為,作為民事被告的單位沒有過錯,不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即合同當事人之間不存在民事法律關系的,法院應全案移送。
全案移送的案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應採用以下移送方式處理:
1)人民法院認為案件有犯罪嫌疑但不屬於民事糾紛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一條的規定,應當裁定駁回起訴,並將有關材料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
2)在審理過程中,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認為有經濟犯罪嫌疑,並說明理由附有關材料函告法院,法院經審查認為確有犯罪嫌疑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審 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二條的規定,應當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並書面通知當事人,退還案件受理費。
對已全案移送公安機關或檢察機關的案件,在上述機關偵查期間,當事人又以相同事由向法院起訴的,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或駁回起訴。
『伍』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
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一、什麼是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關於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是指:(一)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內容明顯相同的專利申請;(二)同一單位或者個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或者指使他人提交多件明顯抄襲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專利申請;(三)專利代理機構代理提交本條第(一)項或者第(二)項所述類型的專利申請。二、對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處理國家知識產權局對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除依據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對提交的專利申請進行處理之外,可以視情節採取下列處理措施:(一)不予減緩專利費用;已經減緩的,全部或者部分追繳;(二)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以及《中國知識產權報》上予以通報;(三)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申請數量統計中扣除非正常申請專利的數量;(四)建議各地人民政府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不予資助或者獎勵;已經資助或者獎勵的,建議全部或者部分追還;(五)建議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對從事非正常申請專利行為的專利代理機構以及專利代理人採取行業自律措施,必要時建議專利代理懲戒委員會根據《專利代理懲戒規則(暫行)》的規定給予相應懲戒;(六)通過非正常申請專利的行為騙取資助和獎勵,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有關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採取上述處理措施前,應當給予當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
『陸』 台灣人在大陸惹下糾紛尚不夠成犯罪的怎樣追究其責任
如果沒有婚姻關系,無論該男子是什麼地方人,包括大陸人都沒有責任和義務為此女承擔們什麼責任
但是對於孩子,無論該男子是什麼地方人都需要承擔撫養義務
具體的辦理方法是
A申請法院判決
B拿此判決要求對方所在地法院承認此判決並執行
C你這事如果對方不回大陸,除非你去台灣否則即使法院判了執行是不現實的
D沒有政府部門負責管理男喜女愛的事,即使過後反目
『柒』 假冒專利罪有什麼表現形式該如何處罰
當專利人申請動了某一項專利後,就得當心自己的專利權不要被他人非法侵犯了,而假冒他人的專利也是違反了國家的法律規定的,會受到懲罰。那麼假冒專利的表現形式有什麼?假冒專利罪又該如何處罰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了解相關知識。假冒專利罪一、假冒專利的表現形式有什麼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這是刑法對專利犯罪的唯一規定,而且沒有明確界定假冒他人專利的含義。修訂前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也未明確界定假冒他人專利行為的構成,假冒他人專利的,依照本法第60條的規定處理;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比照刑法第127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對假冒他人專利的理解,在理論上和司法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模糊甚至錯誤。假冒專利罪如何處罰二、假冒專利罪如何處罰假冒專利罪侵犯的客體既包括國家對專利的管理秩序,又包括專利權人的專利專用權;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專利管理法規,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單位;主觀方面是故意。在認定這類案件性質時要注意,用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或者用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雖然都是冒充行為,但這是違反專利法的行為,應當由專利管理機關予以處理,不構成假冒專利罪。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實行雙罰制,即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按照上述規定處罰。
『捌』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機制有哪些不足之處,應該如何完善
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對於未成年人保護至關重要.我國現行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尚存在亟待完善的不足之處,在立法上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規范不夠具體;在司法中處理案件的理念比較落後,處罰措施和處理程序簡單;在執法方面,沒有獨立的執法機構,職責不明確,缺乏統一協調的機制,難以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
對完善機制的思考
1、改革和完善有關未成年人犯罪在檢察工作中的法律制度。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在檢察工作中最常規體現是批准逮捕和提起公訴環節,現有的制度不利於未成年人犯罪回歸社會後健康成長和重新做人,應當完善有關未成年人犯罪在批准逮捕,提起公訴,預防等方面的制度,具體做到未成年人犯罪批准逮捕,提起公訴與不批准逮捕,不起訴標准具體化,准確化。
其中,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起訴制度是重中之重,如果在起訴未成年人中按照當前的激烈的控辯方式進行審判,會給未成年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影響未成年人自我辯護。可以建立一種新的適合未成年人的起訴制度,使未成年人在寬松的環境下進行訴訟,建立心靈溝通的途徑,教之以禮,動之以情,幫助未成年人消除雜念,端正態度。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當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將辦案重點放在對未成年犯的教育、感化和挽救上面。因此,對於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應充分利用開庭審理的大好契機,結合未成年人被告人的具體犯罪事實和情節,認真分析其犯罪的成因及動機,以案釋法,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法制教育,從而使他們治罪、認罪、悔罪,這無疑會收到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然而,根據《刑法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公訴人一般不出庭支持公訴。這樣,則不易取得上述效果。
此外,《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規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公開審理。這個規定旨在對未成年人被告人進行特別保護,但是這種保護能否實現,未成年人被告人的訴訟權力能否得以正確行使,也要依賴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如果公訴人不出庭,無疑將使檢察機關的庭審監督大打折扣,不利於充分有效地保護未成年被告人的訴訟權益。因此,無論使用何種程序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公訴人均應出庭。
除此之外,檢察機關要充分正確運用好量刑建議權,根據未成年人各方面因素,結合法定從輕,減輕情節,作出合理的量刑建議,幫助未成年人樹立改過自新的信念,提早從新做人的決心。
2、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辦案機制
檢察機關應該適應新形勢下日益增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原有的常規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特點和規律,制定出一套新的有利於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辦案機制,這就要求從事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幹警在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實施「專案專辦」,即制定一套專業的完善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犯罪方案;從事工作人員必須具有專業的素質;專業人員從事專業業務,建立專業的跟蹤考察,跟蹤教育方案,並具備專門記錄個案的檔案,以備及時調整方案和日後查閱,實行特案特辦。
3、改革和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檢察工作相關配套制度
當代的檢察工作不僅要求檢察幹警能夠「坐下來」更要求幹警「走出去」在未成年人犯罪檢察工作中檢察幹警要充分發揮特長,結合各方面工作經驗,建設一套未成年人犯罪相關配套工作制度。
結合相關部門開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的創建活動,建立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推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各項任務措施和責任,落實到社區。擴大試點,發揮試點的典型作用,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三結合工作體系的建議。
『玖』 情節嚴重,尚不構成犯罪的,處多少天拘留
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內。
根據我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拘留是一種重要的也是常見的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拘留是指法定的行政機關(專指公安機關)依法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人,在短期內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種行政處罰。特點如下:
1、行政拘留是一種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只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才享有拘留裁決權,期限限制在1日以上15日以內。
2、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前者是依照行政法律規范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人採取的懲戒措施;後者是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而採取的臨時剝奪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刑事強制措施。
3、行政拘留不同於司法拘留。後者是人民法院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對妨害民事、行政訴訟程序的人所實施的臨時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4、行政拘留不同於行政扣留。行政扣留是行政機關採取的臨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
5、行政拘留與拘役不同。拘役是由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的人判處的一種刑罰。
(9)專利權犯罪懲戒制度尚不完善擴展閱讀:
程序:
公安機關辦案人員認為需要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填寫《呈請拘留報告書》,註明有關情況和理由,經部門領導審核,由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簽發《拘留證》。檢察機關拘留犯罪嫌疑人時,應當由辦案人員提出意見,部門負責人審核,由檢察長決定,再送交公安機關執行;對於情況緊急來不及辦理拘留手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先行將犯罪嫌疑人帶至公安機關,同時立即辦理拘留手續。
由於我國法律規定,拘留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對於人民檢察院決定拘留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由公安機關執行,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公安機關執行拘留時,應持有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拘留證》,向被拘留人出示,並宣布對其實行拘留。然後責令被拘留人在拘留證上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被拘留人拒絕簽字、蓋章或按捺指印的,執行人員應在拘留證上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