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iPad商標侵權案是怎麼回事
對於這個案子,我覺得去中國法院網上去看看吧,那裡幾乎包括了所有的中國所發生的案件。。。畢竟作為中國最大的法院網,它還是比較理性的,相比較網上其他言論而言還是比較公正的。。以下摘自中國法院網
iPad是美國蘋果公司推出的平板電腦,所到之處無不引發搶購風潮,在中國大陸平板電腦市場上,更是佔領了銷售份額的70%以上。然而,蘋果公司可能做夢也沒想到,其會因商標問題與一家中國公司鬧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一邊是富可敵國的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一邊是名不見經傳甚至瀕臨破產的深圳唯冠,這場「大象」與「螞蟻」的較量,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又該何去何從?能給人什麼啟示?
庭上的激辯
應該說,蘋果公司在中國推出iPad之時,已經知道該商標權還在深圳唯冠手中,它向中國商標局、深圳唯冠申請轉讓商標未果,2010年4月,就聯合英國IP公司將深圳唯冠告上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iPad商標的專用權歸原告所有,並賠償其經濟損失400萬元。
法庭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辯。
原告稱,2009年,蘋果公司與唯冠達成一項協議,唯冠台北公司將iPad全球商標以3.5萬英鎊的價格轉讓給IP公司,其中包括在中國注冊的兩個商標。因此,被告應履行將涉案商標轉讓給原告的義務。
深圳唯冠卻認為,唯冠國際系香港上市公司,有7個子公司。台灣唯冠在歐盟、韓國等國家共獲得8個iPad注冊商標專用權。中國大陸的iPad商標則由深圳唯冠擁有。
深圳唯冠認為,蘋果公司是從台灣唯冠手中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當時具體處理交易的員工麥士宏,其授權書的內容和簽名蓋章均是台灣唯冠。而深圳唯冠和台灣唯冠雖然同屬於唯冠國際的子公司,但二者並不是隸屬關系,股權也沒有交叉關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事主體,因此,這一合同對深圳唯冠不具有約束力,蘋果公司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並不包含中國內地。
蘋果公司辯稱,台灣唯冠即使沒有對大陸iPad商標的處置權,但由於台灣唯冠負責人楊榮山同時也是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 從法律上來說,這足以構成表見代理。
「表見代理」是指雖無代理權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為有代理權而須由本人承擔法律後果的代理。
對此,深圳唯冠認為,其從未授權過任何人轉讓iPad商標專用權,更沒有提供法律規定的合同、公章、印鑒等形成表見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見代理根本不成立。
2011年12月,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本案商標轉讓合同系原告IP公司與台灣唯冠簽訂,被告深圳唯冠沒有參與談判,也沒有授權他人處分其商標及訂立商標轉讓合同,且商標轉讓合同簽訂人與被告之間的表見代理亦不成立,涉案的商標轉讓合同對被告無約束力。法院遂判決駁回了兩原告的訴訟請求。
兩原告不服,上訴至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據悉,二審將於2月29日開庭。
與此同時,深圳唯冠也向蘋果公司發起了訴訟反擊,主要針對蘋果在華的經銷商:在深圳起訴順電,在惠州起訴國美,在上海起訴蘋果的經貿公司。
庭外的較量
訴訟之外,蘋果公司和深圳唯冠也展開了一系列輿論攻防戰。
深圳唯冠利用一切機會為自己辯護,2月17日更是高調召開媒體發布會,唯冠國際創始人楊榮山自侵權案以來首次現身,深圳唯冠債務重組代理公司和君創業主席李肅及代理律師馬東曉等,悉數到場。
楊榮山回憶說,唯冠1998年下半年開始設計名為iPad的產品,2000年在香港做了iPad的上市發布會。由於推出的時機過早,並且採用CRT顯示的觸摸屏非常容易出現誤操作,雖然產品已經賣到了世界各地,但並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反響。
楊榮山說,當時的唯冠發展勢頭一片大好,曾位列全球前五大顯示器製造商。他們開始研製下一代iPad產品,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將唯冠的產值做到300億港幣以上。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唯冠國際最大客戶寶麗來破產,欠款無法收回,公司經營由盛轉衰。
2009年,英國名為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的公司找到台北唯冠稱,iPad商標與其公司名縮寫相近,希望能購買該商標,並多次承諾不與唯冠進行同業競爭。
由於當時唯冠正面臨財務危機,計劃進行收縮,本已准備出讓商標,但由於IP公司出的價格太低,唯冠並沒有同意。「可IP當時威脅唯冠,如果不出售,就會在海外起訴唯冠,當時陷入經濟困境的唯冠,只好低價出售,該交易本來就有失公平。」
令楊榮山沒有想到的是,隨後不久,IP公司就以10英鎊的象徵性價格,將iPad商標轉讓給了蘋果公司。而當時IP公司派來與唯冠談判的律師,也被證實用的是假名字。楊榮山這才明白,IP公司是蘋果公司通過「精心設計」成立的。
李肅指出:「蘋果手中的iPad商標是用不正當的欺詐手段取得的,我們正在委託美國公司訴蘋果公司。」
楊榮山表示,台北唯冠只擁有iPad海外商標權,iPad大陸商標權在深圳唯冠手裡。對此蘋果也是認可的,所以2010年蘋果曾以正在和唯冠洽談購買iPad商標為由,要求香港法院對唯冠發放禁制令。後來八家銀行查封唯冠後,蘋果也分別同這八家銀行商討購買iPad商標權。
馬東曉在發布會上也表示,先避開台灣唯冠有無權利出售深圳唯冠所持有的iPad商標問題不談,iPad大陸地區的商標注冊是深圳唯冠在國家商標局注冊的,合法轉讓的手續並未完成。
據馬東曉介紹,IP公司曾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撤銷深圳唯冠iPad商標專用權的請求,深圳唯冠向商標局提供了2008年、2009年、2010年這三年內生產的iPad商標產品,才得以保住iPad商標專用權。
楊榮山表示,外界說唯冠要索賠100億元,其實唯冠並沒有提出具體賠償額。唯冠與蘋果之間是一場商戰,他希望外界不要用道德的標准來評價。
楊榮山和李肅都認為,目前,和解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蘋果並沒有談判的誠意。
面對深圳唯冠的高調發布,一向緘默的蘋果公司也沉不住氣了。20日晚,蘋果公司通過律師函作出最新聲明,稱深圳唯冠全程參與了iPad商標的轉讓交易,深圳唯冠在做「不實陳述」。
對此,和君創業副總裁黃一丁表示,蘋果的最新回應並沒有拿出有力的證據,僅憑一些來往郵件的細節難以服眾。最終的iPad商標轉讓合同上,並沒有加蓋深圳唯冠的公章。
iPad商標何去何從
一審判決之後,深圳唯冠向全國多地工商機關投訴蘋果公司侵權。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門已經將蘋果iPad下架,一些網上商店也採取了下架措施。
深圳唯冠還向海關申請了禁令,希望禁止iPad產品進出口。該申請一旦被批准,對於蘋果的打擊將更為嚴重,甚至會影響iPad3上市。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二審敗訴,蘋果將面臨兩種選擇:交付罰金,並支付商標使用費用,或者交付罰金,後續產品更名上市。即使勝訴,蘋果也要為過去兩年的侵權行為買單。
也就是說,不管勝訴還是敗訴,蘋果都會付出代價。有媒體預測罰款最高將超過300億元,其法律依據是:我國法律法規及有關司法解釋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而賠償額可以是侵權人因侵權行為獲得的全部利潤。而2010年9月17日iPad在中國大陸上市以來,銷售額已經超過百億元。
也有人認為,天價罰款不大可能,因為iPad商標之所以價值連城,主要是蘋果公司努力開發產品和經營市場的結果,而其使用iPad商標亦非故意侵權。
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蘋果產品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速較高,蘋果不存在放棄中國市場的選擇。蘋果的i系列產品已經深入人心,iPad已經成為全球品牌,較為重視品牌形象的蘋果更名的可能性不會很大。
業內人士猜測,蘋果、唯冠雙方可能都不想要一個判決,此案最終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和解,唯冠把商標作價賣給蘋果。
來源:人民法院報
■事件回顧■
2000年,台灣唯冠注冊iPad電腦等多種電子產品的歐洲與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標。
2001年,深圳唯冠申請注冊兩項iPad中國商標。
2006年,蘋果策劃推出iPad平板電腦。
2009年,蘋果以3.5萬英鎊從台灣唯冠手中購得iPad全球商標使用權。
2010年,iPad進入中國市場,深圳唯冠向蘋果表示,iPad中國內地的商標權的轉讓並沒有包含在3.5萬英鎊的轉讓協議中,要求蘋果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損失。
2010年4月19日,蘋果與英國IP公司將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要求法院確認iPad商標為蘋果所有。
2011年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兩公司的訴訟請求。深圳唯冠勝訴。
2012年2月10日,深圳唯冠起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一審宣判:蘋果公司敗訴,法院頒布蘋果iPad2禁售令。
2012年2月17日,惠州中院判定蘋果一家經銷商禁止銷售蘋果iPad相關產品。這是iPad商標糾紛以來,第一家被判定敗訴的蘋果經銷商。
2012年2月23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就深圳唯冠起訴蘋果商標侵權案作出裁定,駁回深圳唯冠提出的「iPad」禁售申請,中止訴訟。
■庭審焦點■
該案二審庭審爭議的焦點依然是上訴人IP公司購買的到底包不包括中國大陸的商標,以及台灣唯冠到底能不能出售深圳唯冠的商標。
據悉,唯冠所擁有的關於iPad的10個商標中,有8項在台灣唯冠名下,有2項歸深圳唯冠所有。蘋果公司方面在法庭辯論中提出的核心是,台灣唯冠與深圳唯冠的法人代表及實際控制人都是楊榮山,所以台灣唯冠簽署的協議同樣有效。
深圳唯冠的委託代理人認為,轉讓協議的授權書簽字人並不是楊榮山,而是台灣唯冠的法務部處長。更沒有提供法律規定的合同、公章、印鑒等形成表見代理的要素,因此,表見代理根本不成立。另外,即使是楊榮山也不能隨意處置深圳唯冠的資產,尤其是這么重要的資產。
從庭審辯論、質證等階段看來,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師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咬定iPad在中國的銷售不合法。因為依照中國的法律,iPad商標至今還在深圳唯冠手中,並沒有完成轉讓。
「蘋果確實把iPad這個產品做到了盡善盡美,所以受到全球廣大用戶的喜好。但是這個成功,並不能成為它在未取得iPad商標的時候就大舉進入中國市場的理由。」深圳唯冠的委託代理人認為,現在深圳唯冠所做的一切,僅僅是維護自己的權益,「希望得到公平的待遇」。
不過,蘋果公司方面顯然不認同這樣的說法。
「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10個不同國家的iPad商標權。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香港法院已支持蘋果公司。我們在中國大陸的訴訟也必將得到法院的支持。」蘋果公司的委託代理人反復這樣強調。
B. ipad官司終審誰贏了
一定是唯冠贏了 蘋果公司是在未經唯冠公司允許在中國大陸使用ipad商標下擅自使用導致的違權發生!!!
C. IPAD商標糾紛問題~有些不懂
「iPad商標侵權案」指的美國蘋果公司和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公司)起訴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簡稱唯冠科技或唯冠深圳),不履行IPAD轉讓商標義務。該案件經過三次開庭,最終判定蘋果敗訴。2012年2月,唯冠要求在上海地區禁售iPad的聽證會結束,蘋果提請駁回禁售令。2012年6月,廣東省高院通報,蘋果支付6000萬美元一攬子解決IPAD商標糾紛。
事件簡介
2010年,蘋果向法院請求判決「iPad」商標權的所有權,並向深圳唯冠索賠相關費用。該案在2010年4月19日受理,並於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開庭審理。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蘋果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並由蘋果方承擔案件受理費人民幣4.56萬元。2012年2月29日,iPad商標權權屬糾紛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庭審中雙方言辭犀利對抗激烈,庭審結束後,法院沒有當庭宣判。
駁回停售
2012年2月23日下午,浦東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蘋果提出的中止審理申請分別作出了裁定:駁回原告深圳唯冠要求責令被告蘋果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本案中止訴訟。
浦東新區法院認為,唯冠要求蘋果立即停止銷售「iPad」平板電腦的申請不符合法律規定,依照《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第一款第(十一)項、《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四條、第十條、第十六條的規定,予以駁回。而同樣由於商標權屬的糾紛尚在廣東高院的審理中,浦東法院裁定中止訴訟。
深圳唯冠代理律師謝湘輝表示,唯冠方面還將進一步申請「復議」。
事件詳情
2000年,當時蘋果並未推出iPad平板電腦,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個國家與地區分別注冊了iPad商標。2001年,唯冠國際旗下深圳唯冠科技公司又在中國內地注冊了iPad商標的兩種類別。
事件漫畫
2009年12月23日,唯冠國際CEO和主席楊榮山授權麥世宏簽署了相關協議,將10個商標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英國IP申請發展有限公司,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後,英國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然後英國IP公司以10萬英鎊的價格,將上述10個iPad商標所有權轉讓給了「蘋果」。
2012年02月17日,惠州市中級法院已經判當地蘋果經銷商構成侵權,禁止其銷售蘋果iPad相關產品。這是國內法院首次認定蘋果商標侵權。深圳唯冠起訴深圳國美的案子也正在等待判決結果。[3]
2012年2月29日,二審開庭,當庭並未宣判結果。
聽證結束
2012年2月22日消息,iPad商標權侵權案上海聽證會結束,唯冠要求蘋果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停止銷售。蘋果認為唯冠iPad產品未進入市場,商標權不穩定,申請禁止本案審理。庭審持續了4個小時。
原告唯冠方面的訴求包括:要蘋果停止銷售帶有iPad商標的產品,拆除店面的相關標識,銷毀相關宣傳品以及在媒體上刊文消除影響,賠償訴訟費用一萬元等等。
被告蘋果方面出示的一個證據是涉及到關鍵的ipad商標中國大陸地區的轉讓協議呈批表,有深圳唯冠的負責人楊榮山在這個表上批了「准」字。
目前舉證質證的環節已經完成。被告蘋果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提請法院駁回原告「禁售令」訴訟請求,並且終止本案的審理。[4]
事件影響
盡管蘋果公司提起上訴,但全國多地工商部門介入調查,一些地區蘋果門店和代理商不僅下架iPad,還將面臨數額不詳的罰款。
事件結果
2014年7月2日消息,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官方透露,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案達成和解,蘋果公司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萬美元。本案調解協議於6月25日生效。蘋果公司於6月28日向該案的一審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上述民事調解書。深圳中院於今日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送達了將涉案IPAD商標過戶給蘋果公司的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據悉,6月25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向雙方送達了民事調解書,該調解書正式生效。日前,蘋果公司已按調解書的要求向廣東高院指定賬戶匯入6000萬美元,並於6月28日向該案的一審法院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上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微博
述民事調解書。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於今日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送達了將涉案iPad商標過戶給蘋果公司的裁定書和協助執行通知書。
這意味著,蘋果公司於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標權屬糾紛案圓滿解決。
據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透露,在今年2月29日公開審理此案後,承辦案件的合議庭認為,為使糾紛雙方利益最大化,調解是最佳選擇。目前唯冠公司債權人已達數百人,其最大的財產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標的價值上,訴訟前,涉案商標已被數個銀行申請輪候查封,一旦該商標價值發生貶損的話,將會導致債權人更大損失。
廣東高院稱,高院最大限度的滿足了雙方當事人的合理訴求。業內人士稱,該案成功調解實現了iPad商標的價值最大化,極大的保護了債權人的權益,開創了涉外商標權權屬糾紛解決的新路徑。[5]
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希望被採納!
D. ipad禁售+天價罰單:蘋果iPad商標侵權唯冠索賠16億美元!
說實話 我覺得這不是什麼好事 其他的先不說 請注意 如果蘋果公司應為這件事情而放棄在中國的工廠的話 給中國帶來的回事將近百萬人口的失業 別看這百萬人口對於中國來說不算多 可是這件事情所引起的鏈鎖反映是不可預計的 比如說其他國家對在中國投資的信心 以及怎麼來安排這些將近百萬人的工作 對於國家和政府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不過這些只是我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呵呵
E. iPad商標案,估計蘋果須賠償深圳唯冠多少美元
心有多黑,就敢要多高的價格。
5000w到一億,不會更高了。否則國內買ipad就會漲價了。
美金一分不給
F. 唯冠與蘋果關於ipad商標侵權案,蘋果一審敗訴,唯冠要求禁售ipad,請談談你們的想法
說實話 我覺得這不抄是什麼好事 其他的先不說 請注意 如果蘋果公司應為這件事情而放棄在中國的工廠的話 給中國帶來的回事將近百萬人口的失業 別看這百萬人口對於中國來說不算多 可是這件事情所引起的鏈鎖反映是不可預計的 比如說其他國家對在中國投資的信心 以及怎麼來安排這些將近百萬人的工作 對於國家和政府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不過這些只是我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呵呵
G. iPad商標案賠多少億美金算正常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中,關於侵犯商標專用權賠償數額確定方法的規定。第六十三條 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賠償數額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本條共3款,對如何確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作了規定。一、關於本條的修改情況本條是在原第56條規定基礎上經過修改形成的。原第56條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前款所稱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本次修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原第3款關於「不承擔賠償責任」的內容,移到第64條中進行規定。二是將賠償數額的確定,由原來的「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修改為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確定,即先按「實際損失」,後按「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再參照「商標許可使用費」的順序進行確定賠償數額。三是增加了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規定了在已確定的賠償數額的基礎上,可以再加1倍至3倍確定賠償數額。四是增加了證據不足時「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五是對在「實際損失」、「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商標許可使用費」都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將原來規定由法院「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改為「判決給予三百萬元以下的賠償」。二、關於商標侵權賠償數額的確定方法根據本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以下順序和方式確定:第一,按「實際損失」確定賠償數額。即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按照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確定。按照2002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確定賠償數額後,還應當加上注冊商標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所謂「合理開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包括權利人或者委託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第二,按「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賠償數額。即在注冊商標權利人的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按照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確定。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商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該商品單位利潤無法查明的,按照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計算」。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確定賠償數額後,還應當加上注冊商標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第三,按「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確定賠償數額。即在權利人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參照該商標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對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情節嚴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1倍以上3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此外,在按上述方式確定賠償數額後,還應當加上注冊商標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第四,由法院「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即人民法院為確定賠償數額,在權利人已經盡力舉證,而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主要由侵權人掌握的情況下,可以責令侵權人提供與侵權行為相關的賬簿、資料;侵權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虛假的賬簿、資料的,人民法院可以參考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判定賠償數額。所謂「參考」,是指在確定賠償數額時,以權利人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為基礎,綜合相關因素後確定賠償數額。第五,由法院依照本法規定判決賠償數額。即當出現權利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實際損失、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注冊商標許可使用費,都難以確定的情形時,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300萬元以下的賠償。「侵權行為的情節」,應當包括「侵權行為的性質、期間、後果」等因素,還應當包括「商標的聲譽,商標使用許可費的數額,商標使用許可的種類、時間、范圍及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開支」等因素。
H. 蘋果ipad商標侵權案敗訴,蘋果公司採取了什麼樣的決定
上訴到廣東省高院,很快就會有結果。
I. ipad下架令 ipad商標,蘋果和唯冠糾紛詳細報道
對於與深圳唯冠的商標糾紛一案,蘋果終於打破了一貫的沉默。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收到了蘋果公司的聲明,不過該聲明全文只有短短四句話,在指責唯冠拒絕履行承諾行為的同時,表示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但對於iPad下架一事,蘋果並未談及。
記者在向蘋果中國區公關經理黃昱娜進一步了解此事時,黃昱娜表示,除了聲明以外,蘋果沒有其他回應。
商標爭奪戰
蘋果聲明的第一句話便是:「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 商標權」。此話並不假。早在2009年,蘋果公司為了獲得iPad商標所有權,特意在英國成立了IP公司,以3.5萬英鎊從台北唯冠下屬部門購得iPad商標所有權。
問題是,唯冠台北公司與深圳唯冠雖然同是唯冠國際旗下子公司,但「親兄弟明算賬」,在中國大陸注冊iPad商標的是深圳唯冠。資料顯示,2001年,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國大陸注冊了iPad商標,當時蘋果公司並未推出iPad產品。
於是,官司由此而生。2010年,蘋果公司起訴深圳唯冠,要求法院判定商標歸屬權,因為蘋果認為唯冠國際曾將iPad在華商標權轉讓給蘋果,但唯冠深圳公司認為,大陸使用權為唯冠深圳公司所有,台北唯冠無權出售。
2011年12月,蘋果公司與唯冠深圳公司的iPad商標權爭奪案,蘋果一審敗訴,蘋果選擇上訴。
據了解,二審將於2月29日開始。不過,在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馬林看來,如果蘋果不能提供更多的有利證據,二審改判的幾率不大。「一方面考慮到中國傳統的司法體制,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並不能做到完全的司法獨立;另一方面,從本案的熱點程度上看,一審法院對案件的判決應該也比較慎重,是基於法律事實考慮的結果。」
iPad暫未下架
一審判決之後,深圳唯冠便開始對蘋果窮追猛打。一方面向各地工商部門投訴,另一方面,宣稱欲向海關提出申請禁止蘋果iPad產品進出口。在此背景下,工商部門涉入調查、iPad被迫下架及禁售的傳言不絕於耳。
昨日,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婉轉地否認了上述傳言。「目前該案還處於司法階段,二審還沒結束,我們行政機關不便進行評論。」該人士表示。
而昨日記者走訪位於上海陸家嘴(600663)商圈的蘋果旗艦店以及多家電器賣場時發現,所有iPad產品均在正常銷售。蘋果官方網站上,iPad產品也位於各產品銷售位置的首位。
但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已經接到了蘋果公司下架的通知,記者昨日瀏覽亞馬遜上沒有找到iPad產品。不過,多位電商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事均是諱莫如深。
結局如何
此次商標的決策失足,對於蘋果來說,如果輸掉官司其損失無疑是慘重的。一方面,要面臨深圳唯冠的巨額商標侵權賠償,另一方面,還可能面臨工商局的巨額罰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因此,若二審敗訴,工商局對iPad的最高罰款可以超過300億元。
不過,在知名通信業觀察人士項立剛看來,蘋果敗訴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iPad也存在行貨和水貨兩種,其水貨的銷售體系能彌補損失。
項立剛認為,目前仍是唯冠和蘋果雙方的博弈過程,最後可能是以雙方妥協結束。
「對於蘋果來說,如果敗訴,它有三個選擇:其一是花錢買下商標,但關鍵是價錢如何;其二,放棄中國市場,這個可能性不大;其三,選用其他商標。而對於瀕臨破產的唯冠來說,商標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說白了,它就是想盡可能多地拿到錢,但是,如果過於貪心,跟蘋果硬碰硬的話,對雙方都是不利的。」項立剛表示。
據了解,截至目前,唯冠公告顯示其流動負債凈額達28.7億元,38億元貸款逾期未償還,另對中國銀行(601988)、民生銀行(600016)等8家銀行的負債大約為1.8億美元。
項立剛認為,唯冠現在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想增加與蘋果談判的籌碼。
J. ipad商標權屬糾紛案涉及到哪些經濟法律問題
其糾紛案主要涉及了有關商標權的相關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