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滴滴告一家公司惡意攀附商標,該事件是否構成不當競爭
滴滴告一家公司惡意攀附商標,該事件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隨著時代的進步,很多的商標出現同音或者是同志,但滴滴打車公司就出現了一件這樣的事情,滴滴打車應該說是全國都比較出名的搭車平台,人們日常使用的也非常多,不過知名度越高,那麼越容易出現仿名牌的世界,在不?最近滴滴打球一次就冒出來了,在2016年11家北京易融信咨詢服務有限公司名稱變更為北京滴滴打球管理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那麼滴滴公司發現後,於是和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將其告上了法庭。
嗯,被告的北京滴滴打球管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滴滴打球公司,不僅變更了企業字型大小,還在網站公眾號員名片等處,使用包含滴滴的標識,整體構成對滴滴馳名商標的復制翻譯,這種行為極易使相關公眾誤認,所以,構成不正當競爭。
B. 惡意商標權訴訟中的惡意怎麼判定
一、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
通常認為,惡意訴訟是一種侵權行為,因此,需要滿足一般侵權行為的四個要件,即主觀過錯、違法行為、損害後果以及違法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某種具體的訴訟行為屬於惡意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至少應當滿足以下構成要件:
1、一方當事人以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方式提出了某項請求,或者以提出某項請求相威脅。
2、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具有主觀上的惡意。
3、具有實際的損害後果。
4、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提起知識產權訴訟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具有因果關系」。
也有觀點認為,應當結合知識產權訴訟的特點,對傳統侵權行為的四個構成要件作出適應性的解釋,歸納為三個要件:「一是無事實依據和正當理由提起民事訴訟,尤其是知識產權訴訟中沒有權利基礎。二是故意以損害他人為目的。三是致使其他人受到了損失」。
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的違法性並非在於提起訴訟本身,因為只要是權利人即享有訴權,其違法性主要體現在訴訟的提起在客觀上所依據的基礎並不存在或不穩固,任何一個理性的訴訟當事人不會認為其訴訟具有正當性。惡意訴訟與普通訴訟的主要區別就在於起訴時主觀方面的「惡意」。
二、主觀惡意的認定標准
侵權行為的主觀過錯一般包括故意或過失,對惡意訴訟的范圍應嚴格限定,過失應該排除在外[iii]。無論如何,「主觀惡意」都是公認的惡意訴訟的構成要件之一。毋庸置疑,商標權人提起侵權訴訟之時,其商標權通常都處於有效狀態。那麼,在商標被撤銷或宣告無效後,如何判定其在前提起的商標侵權訴訟是否是基於「惡意」呢?
最高2004報告認為,「惡意訴訟中的「惡意」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明知自己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二是具有侵害對方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的訴訟目的」。可見,提起惡意訴訟的原告,首先,其主觀上一定是「明知」狀態,即明知自己的起訴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其次,起訴並非基於正當維權的目的。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為:「所謂惡意,是指提出請求的一方當事人明知其請求缺乏正當理由,以有悖於權利設置時的目的的方式,不正當地行使訴訟權利,意圖使另一方當事人受到財產或信譽上的損害」 。
眾所周知,主觀狀態著實難以用直接證據加以證明。因此,多數情況下只能根據間接證據形成的證據鏈予以推斷。比如,在專利領域,「可以從三個方面推斷行為人的「明知」狀態:一是行為人的背景,包括行為人在該領域從事活動的時間及技術職務,在該領域的地位等;二是行為人的行為表現,如行為人偽造證據,或者為公開技術偽造保密協議,以起訴打擊對方;三是其他因素。如行為人在訴訟外向人表明其訴訟沒有事實法律依據,或者將明知沒有新穎性的技術申報專利,並告他人侵權」。
C. 注冊商標遇上蹊蹺的事情!求助!!
你剛剛說的那筆費用完全子虛烏有,不用擔心。
商標注冊建議找當地的代理機構,北京很多所非常不規范,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往往不惜損失客戶的切身利益。
不排除你剛剛說的代理機構唱雙簧的可能。
但是,不管北京那邊怎麼操作,不會對已申請的商標產生任何影響。但是可能會多出麻煩。
希望你告誡身邊的朋友,盡量找省內的機構,不要聽信代理機構的吹噓。
D. 拉麵哥的商標已經被搶注,對於這場「商標權搶占賽」你怎麼看
市場經濟條件,各個企業為了搶奪商機,對於商標注冊,可以說十分關注。因為商標注冊花費費用,不是特別高,因此很多人對於搶注商標這種行為非常的積極。疫情期間“火神山”“雷神山”及包含“新冠”“李文亮”“鍾南山”等字樣,申請注冊商標,引發外界強烈質疑 。
最近大火的那個山東臨沂拉麵哥,日子過得好煩。除了那些不討人喜歡的直播主播之外,有網友間發現有企業注冊拉麵哥的商標。這也讓網友十分納悶,拉麵哥沒有像出頭想法,究竟誰注冊的呢。當事人注意到這個情況,發布了聲明,說自己沒有這么做。呼籲大家不要上當受騙,網友對於搶注商標公司進行吐槽。
E. 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案例
1、案情介紹
案號:(2010)天法知民初字第545號,原告北京XX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被告廣州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原告成立於2001年6月29日,從事MBA、MPA類考試培訓,在全國擁有40多家分校,在國內培訓領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原告自2001年開始使用「太奇」商標,並於2002年7月提起商標注冊的申請,2006年取得商標專用權,核定使用的種類為第41類,注冊號為3236053。原告自成立以來為「太奇」商標的推廣投入了大量的廣告宣傳費用,「太奇」已在同行業內成為知名品牌。
被告成立於2010年6月1日,同樣是從事MBA、MPA類考試培訓,完全知曉「太奇」品牌在全國MBA、MPA培訓領域享有較高的知名度,但依然注冊了含有原告企業字型大小及商標的「廣州太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稱上突出使用「廣州太奇」,招生簡章、公司榮譽、名師等均直接引用原告信息,引人誤認為是原告在廣州的分校,在原告一再電話要求被告停止侵權並且發送了律師函的情況下,被告依然我行我素。
被告的行為既構成對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也因違背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並對消費者作出虛假宣傳而構成不正當競爭。故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
訴訟請求:
1、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第3236053號注冊商標專用權,停止在其對外宣傳上使用「太奇」文字;
2、判令被告變更企業名稱,不得含有「太奇」文字;
3、判令被告在其網站及《南方都市報》上刊登聲明,並向原告賠禮道歉,以消除影響;
4、判令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25萬元;
5、判令被告承擔原告公證費等合理的訴訟支出人民幣1萬元;
2、法律分析
根據《商標法》及最高法院《關於商標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0條,被告適用的廣州太奇其關鍵詞集中在太奇字樣,而其使用的范圍又是與原告注冊商標相同的范圍,被告的使用非常容易造成相關公眾的混淆,已經侵犯了原告的商標權。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被告的行為攀附原告商譽、虛假虛假等不誠信行為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3、判決結果
一、被告停止侵犯原告商標權,停止使用太奇字樣;
二、被告停止在其企業名稱中使用太奇字樣,並向工商行政機關申請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名稱不得含有太奇字樣;
三、被告在《南方都市報》向原告賠禮道歉
四、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100000元
五、被告賠償原告合理支出8000元
4、律師建議
企業在宣傳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企圖攀附他人商譽和虛假宣傳,同時對於其他企業侵犯自己企業商標權和攀附商譽的行為要積極主動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