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強制性國家標准與專利權的關系
專利權(Patent Right),簡稱「專利」,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專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屬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於1984年公布專利法,1985年公布該法的實施細則,對有關事項作了具體規定。
Ⅱ 專利維權如何判定及其途徑有哪些
專利維權通過專利的相關證據來判決,其途徑主要是協商、法院判決和專專利管理部門認定。Ⅲ 國家標准與 專利 的關系
國家標准與專利 的關系是:1、國家標准可能包含專利;2專利以轉化為國家標准。3、專利不是國家標准,標准本身也不是專利。
Ⅳ 專利技術產品的專利價值與投資分析報告怎麼寫
基本面指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公司基本情況的分析,包括公司經營理念策略、公司報表等的分析。長線投資一般用基本面分析。
基本麵包括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和上市公司基本情況。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反映出上市公司整體經營業績,也為上市公司進一步的發展確定了背景,因此宏觀經濟與上市公司及相應的股票價格有密切的關系。上市公司的基本麵包括財務狀況、盈利狀況、市場佔有率、經營管理體制、人才構成等各個方面。
基本面的分析:
1、分析立場
投資者對匯市的基本面分析與股市的不同。股市的基本面分析,除了要對宏觀的國家經濟政策進行評價之外,還需要對企業出台的相關融資策略、鼓勵分配政策、經營狀況等進行分析才能得出股票價格的變動趨勢。由於匯率的變化是兩個國家之間整體經濟狀況變化的結果,所以在對匯市進行分析時,投資者要從整體上即宏觀上去分析國家的政治經濟局勢,而舍棄微觀的經濟狀況分析。
2、分析經濟數據
投資者對外匯走勢的基本面分析,就是對國家一系列經濟數據的分析。不同的國家與外匯匯率變化相聯系的經濟數據是不一樣的。應該掌握各個國家基本面的數據名稱和這些數據的變化對匯率的影響。 投資者面對眾多的數據,不是每一個都要求對其進行分析,投資者要學會根據當前的世界政治經濟局勢,從零碎的消息和數據中找到市場的熱點。在對基本面進行分析時, 主要分析這些市場的熱點就可以了。但投資者要注意,市場的熱點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政治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熱點也會隨著發生變化。例如,美國一向看重的貿易赤字,在當今利率升高可以吸引國外資本流入的情況下,對美元的影響就不如前一段時間強了。
3、現在的熱點問題
不同的國家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是不一樣的。例如美國,投資者應該關注利率的走勢(目前美國正處在加息周期,步伐的快慢影響著美元的走勢)、貿易赤字、就業報告、資本流入、季度GDP等,英國應關注通貨膨脹率和降息的預期,歐元區應關注歐元區經濟增長率、物價指數等,日本應關注經濟增長、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等。另外,還應該關注世界上的一些信息,包括石油價格問題、台海局勢、朝核問題等。
股票基本面分析:
在把自己的血汗錢拿出來投資股票之前,一定要分析研究這只股票是否值得投資。以下的步驟,將教你如何進行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所需步驟:
1.了解該公司。多花時間,弄清楚這間公司的經營狀況。以下是一些獲得資料的途徑:
* 公司網站
* 財經網站和股票經紀提供的公司年度報告
* 圖書館
* 新聞報道——有關技術革新和其它方面的發展情況
2. 美好的前景。
3. 發展潛力、無形資產、實物資產和生產能力。這時,你必須象一個老闆一樣看待這些問題。該公司在這些方面表現如何?
* 發展潛力——新的產品、拓展計劃、利潤增長點?
* 無形資產——知識版權、專利、知名品牌?
* 實物資產——有價值的房地產、存貨和設備?
* 生產能力——能否應用先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4. 比較。與競爭對手相比,該公司的經營策略、市場份額如何?
5. 財務狀況。在報紙的金融版或者財經網站可以找到有關的信息。比較該公司和競爭對手的財務比率:
* 資產的賬面價值
* 市盈率
* 凈資產收益率
* 銷售增長率
6. 觀察股價走勢圖。公司的股價起伏不定還是穩步上揚?這是判斷短線風險的工具。
7. 專家的分析。國際性經紀公司的專業分析家會密切關注市場的主要股票,並為客戶提供買入、賣出或持有的建議。不過,你也有機會在網站或報紙上得到這些資料。
8. 內幕消息。即使你得到確切的內幕消息:某隻股票要升了,也必須做好分析研究的功課。否則,你可能會慘遭長期套牢之苦。
技巧提示:
長期穩定派息的股票,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較小。
注意事項:
每個投資者都經歷過股票套牢的滋味。這時應該保持冷靜,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確定該股票是否還值得長期持有。
基本面分析常用公式
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EPS)=凈利潤/普通股總股數
市盈率 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
每股凈資產 年度末股東權益/年度末普通股數
市凈率 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凈資產收益率 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利潤增長率 (本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上期凈利潤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流動比率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比率 (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100%
存貨周轉率 主營業務成本÷平均存貨
應收賬款周轉率 主營業務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現金流動負債比 經營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
Ⅳ 強制性國家標准與專利權的關系 doc
專利權是由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法授予專利申請人或其權利繼承人在一專定期間內實施其發明創造屬的專有權,專有權反映了專有性或獨占性,是指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所享有的獨占性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的權利。專利權不是在完成發明創造時自動產生的,需要申請人按照法律規定向專利局提出申請。專利局在進行審查後,對符合專利法規定的申請,才授予專利權。專利權與有形財產權一樣具有專有性,也與有形財產權不同,具有時間性和地域性。時間性是指它只在一定的期間內有效。地域性是指一國或一地區授予的專利權,只是在授予國或地區內有效,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沒有任何法律約束力。
Ⅵ 技術標准和專利費有關系嗎
專利費用一般都是確定的,不會隨意改變
Ⅶ 麻煩哪位大俠幫我找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中國專利池狀態研究」課題組的課題報告的全文謝謝
迄今為止,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長虹)已加入了信息設備資源共享協同服務標准工作組(以下簡稱閃聯)、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AVS)、深圳市中彩聯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彩聯)等3個有關專利聯盟。
四川長虹法務部知識產權處處長代德建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四川長虹2004年加入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2007年加入中彩聯,都是渴望通過融入聯盟而提升技術水平並獲得更強的話語權。然而,幾年過去了,這兩個聯盟發揮的作用卻並不相同:通過參與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標準的制定和產業化,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四川長虹的創新和技術積累;而由於國內彩電行業缺乏核心技術等諸多因素,中彩聯則仍在向著既定目標努力前進。
代德建的想法也代表了很多其他加入專利聯盟企業的心聲。一方面,加入聯盟有利於企業「抱團作戰」,克服專利壁壘,降低交叉許可成本,促進科技創新;另一方面,由於技術抑或制度方面的不足,國內專利聯盟仍與發達國家運作成熟的專利聯盟存在著較大差距。
那麼,承載著民族企業殷殷熱望的專利聯盟,距離理想狀態還有多遠?它又能否真正為中國企業在殘酷的「叢林競爭」中照亮前途呢?
現狀
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專家:核心技術不足,部分聯盟仍處初級階段
中國現有哪些專利聯盟?這些專利聯盟的生存狀況如何?出路在何方?對這些問題的求解,無疑將給中國專利聯盟的生存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在采訪中,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中國專利池狀態研究」課題組的一份課題報告(以下簡稱課題組報告)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報告在分析多個專利聯盟之後,揭示了這樣一個業界可能不太樂於接受的事實——受制於核心專利技術尚不充備等原因,目前國內專利聯盟多處於嘗試、探索的初級階段。
DVD產業的切膚之痛過後,一些較早受到專利池打擊的行業紛紛把視線轉向了組建行業性專利聯盟,或包含專利聯盟特徵的產業聯盟。根據課題組報告和本報記者的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建立的較有影響的專利聯盟多集中在信息技術領域,包括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閃聯、中彩聯、第三代無線通信技術標准時分同步碼分多址(TD-SCDMA)產業聯盟、無線區域網絡安全強制性標准(WAPI)、中國藍光高清光碟標准(CBHD)、中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國標知識產權聯盟、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等。此外,傳統製造業領域也涌現出了一些專利聯盟,包括空心樓蓋專利聯盟、順德電壓力鍋專利聯盟、佛山陶瓷專利聯盟、中國地板專利聯盟等。
那麼,這些聯盟的生存現狀如何呢?中彩聯的成長經歷或許可見一斑。2007年3月,TCL、長虹、康佳、創維、海信、廈華、海爾、上海廣電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科、夏新等10家國內彩電廠商在深圳注冊成立了中彩聯,專門負責成員企業與美國數字電視專利權人進行知識產權談判。
「由於幾乎所有的中國彩電企業都不是美國先進制式委員會(ATSC)的成員,擁有的能與美國專利權人互換、抵消的專利相當有限,即使是能夠互換的重要專利,是否完全要放入中彩聯,各廠商之間也沒有完全協商。中彩聯在成立之初面臨的狀況就是這樣。」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2010年1月22日,中彩聯聯合8大國內彩電企業與法國湯姆遜公司簽訂了為期5年的知識產權合作協議,當時就有專家認為,「中彩聯終於擺脫了3年來『不作為』的形象,扮演了一個許可中介的角色」,「只是在與湯姆遜的談判中,幫助中國彩電企業完成了一次團購行動,中國彩電業專利困境並未得到實質性改變」;但也有更多專家看到了積極的一面,認為中彩聯為拒絕專利權人「漫天要價」而提升了中國彩電企業的自信,也為中國企業「抱團」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
「基於標准組織而形成的專利聯盟是專利聯盟的一種緊密結合形式。此外,國內還有不少產業聯盟中也包括知識產權的合作,但這些聯盟的本質大多是價格聯盟,或者是個別企業排除競爭的手段,雖然在廣義上也屬於專利聯盟,但其生命力一般不強,被稱作非緊密形式的專利聯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空心樓蓋專利聯盟就是上述非緊密形式的專利聯盟之一,該聯盟儲備了建築行業內的3000多件相關專利,其中大部分是該聯盟的發起人和創始人邱則擁有的個人專利。一位研究相關技術多年的專家告訴本報記者,邱則擁有自己創辦的長沙巨星輕質建材有限公司,他與合作夥伴一起在全國各地提起了多起侵權訴訟,意在肅清市場,提高企業市場份額,屬於主動發起侵權訴訟的「進攻型」專利聯盟,
但「雖然其專利數量巨大,並不代表其擁有的核心技術數量也多」。
與空心樓蓋專利聯盟不同,電壓力鍋專利聯盟的成立主要基於企業的專利技術合作。該聯盟於2006年10月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成立,被稱為我國家電業首個專利聯盟,其核心專利是廣東美的集團從中國科學院退休高級工程師王永光手中獲得的「匚式結構」專利。當時,3家企業因涉嫌侵犯美的專利而面臨訴訟,於是,在有關部門的調解下,各方企業權衡利弊,決定結盟。目前,成員企業已經發展到7家,專利數量已升至243件,包括6件發明專利、140件實用新型專利。
但據業內專家分析,截至目前,電壓力鍋專利聯盟核心發明專利——專利號為ZL91100026.7、發明名稱為「全密封自動多功能電烹鍋」的部分權利要求已被無效,且該專利的有效期也即將於2011年終止。
緣由
聯盟「殺傷力」為何不強
專家:應追求技術聯盟而非價格聯盟,並邁向國際化
「專利聯盟在中國不斷出現,也是發展的必然。」張平在分析我國出現大量專利聯盟的現象時告訴記者,由於分工越來越細,產業鏈延伸,導致某一產業內廠商眾多,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技術關聯度也越來越高,一項產品所涉及的專利越來越密集,便形成了「專利叢林」。專利聯盟有利於消除專利交叉許可的障礙,促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可令減少專利糾紛、降低訴訟成本等優勢愈發凸顯。此外,傳統的專利許可都是使用者向不同的專利權人分別請求許可,而專利聯盟則可以匯集某一行業的專利技術對外進行一站式許可,也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張平指出,專利聯盟並非洪水猛獸,其在發達國家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它在實踐中往往由一個公司或者是締結的產業聯盟主導制定標准,然後徵集該標准內的必要專利構建聯盟,標准制定者通過專利聯盟控制標准甚至壟斷產業,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技術標准催生了專利聯盟。
就目前國內專利聯盟存在的問題,張平提出可以學習效仿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的管理模式:「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是目前運營較好的國內專利聯盟,其參照國外先進標准組織的政策建立,並且有一定的創新,可以成為建立專利聯盟的範本,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的組建、許可、管理模式都比較成熟,其中的許多技術已成為國家標准。」
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專利池管理中心副主任牛朝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是我國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信源編碼標准,目前廣泛採用的國外MPEG-2標準是第一代。過去,使用MPEG-2標準的國內使用者每製造一台編解碼器需要向MPEG-2組織支付2.5美元專利費,而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專利池管理機構創造出了為業界津津樂道的模式——使用者採用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標准替代MPEG-2標準的話,每台終端僅需向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組織支付1元人民幣,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成本,同時有利於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標准推廣以及新技術的應用,達到雙贏;而同為第二代信源標準的H.264標準的實現復雜度高,不如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的標准簡捷高效,但兩者性能相當。
「目前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標準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地面數字電視壓縮、互動式網路電視(IPTV)、中國藍光高清光碟技術等,即將舉辦的廣州亞運會3D轉播將採用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編碼技術,該聯盟還正在與中國移動開展在3G領域的多項合作。」牛朝暉對於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佔領市場信心滿滿。
走出國門,是國內專利聯盟更為宏大的遠景。針對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的國際化步伐,牛朝暉介紹,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准產業聯盟已經參與了多個國際標准組織,包括活動圖像專家組(MPEG)、國際電信聯盟(ITU)、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等,通過技術優勢和積極斡旋,聯盟已成為這些國際標準的一部分。
產業聯盟應追求技術聯盟而非價格聯盟,是許多專家的共識。中國電子音響協會副理事長林元方指出,國外家電企業的聯盟,如6C聯盟(包括日立、松下、東芝、JVC、三菱電機、時代華納)、3C聯盟(包括索尼、先鋒、飛利浦)、1C(湯姆遜)、杜比、MPEG-LA等,之所以生命長久,而且聯盟的每一個行動都頗具殺傷力,關鍵原因就是這些聯盟是建立在技術聯盟基礎上的,技術聯盟已經成為國外企業聯盟最為普遍的形式。但是直到今天,這種在國際上最常見的技術聯盟在我國卻遲遲沒有形成氣候。
出路
聯盟崛起,仍需「卧薪嘗膽」
專家:政府應多引導,盡量避免行政干預
「聯盟一直致力於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並且組織企業聯合研發,希望能重新建立新的電壓力鍋核心技術。聯盟代管機構每季度會更新一次專利池,清理過期無效的專利,並把新增專利放進專利池。」對於電壓力鍋核心專利有效期即將終止的問題,促成聯盟成立的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知識產權協會秘書長鄒永強向本報記者介紹,電壓力鍋聯盟內部有一套完善的創新激勵獎懲機制,要求聯盟成員每年有一定數量的新增專利。
據記者了解,為拓寬企業的視野,電壓力鍋聯盟2008年組織成員到豐田公司、TCL等知名企業開展「國內外專利池初探」等參觀考察活動;與科研機構合作製作電壓力鍋技術路線圖;此外,還積極推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准化,標准壟斷化」的進程,2009年,電壓力鍋聯盟制定的標准上升為廣東省標准,並正積極參與電壓力鍋國家標準的制定。
通過聯盟推行標准戰略,是企業更高層次的追求。然而,願望能否實現,卻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國家間的力量博弈,我國自主制定的無線區域網絡安全強制性標准(WAPI)的國際化之路就可謂一波三折。
2001年8月,信息產業部組建中國寬頻無線IP標准工作組;
2003年5月,我國的無線區域網絡安全強制性標准發布,並擬定於2003年底實施,英特爾等跨國公司則以准備時間不足為由,要求推遲實施。2005年,中美雙方在國際標准組織日內瓦調解中交鋒激烈,原定強制實施的標准緩行,中美無線區域網絡安全強制性標准博弈引起廣泛關注。直到2009年6月,在ISO/IEC
JTC1/SC6於日本東京召開的全會上,包括美、英、法等10餘個與會國家成員體才獲一致同意,將以獨立文本形式推進無線區域網絡安全強制性標准為國際標准。
與一些專利聯盟在國際競爭中披荊斬棘的情況相對應,許多還未組建專利聯盟的行業正在躍躍欲試。重慶隆鑫集團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負責人劉成果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該公司的專利申請量、核心專利擁有量均居摩托車行業前列,企業也正在研究如何調整之前的防禦戰略,整合其他企業的力量,通過產業聯盟打擊侵權行為,同時促進產業創新、防止重復研發。對此,重慶市相關部門也表示支持,其正在積極調研,研究相關政策支持產業聯盟的創建。
「縱觀我國現有的專利聯盟,幾乎都與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直到現在,政府在專利聯盟的建立成長中應該發揮多大作用,並且應該如何發揮作用都是一個有待探討的重要課題。」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工業與信息化部電子知識產權咨詢服務中心主任趙天武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工信部的許多部門與企業、聯盟間都屬於合作關系,而不是監管角色,這也是一種有利於專利聯盟發展的模式。
由於壟斷利益的吸引,使得不同跨國公司甚至是處於競爭狀態的企業結成專利聯盟,設法將其專利技術納入標准,此做法也是專利聯盟遭受質疑的重要原因。政府的支持可促成聯盟,那聯盟的結成是否會助長壟斷?對此,趙天武認為,知識產權與標準的結合不是矛盾,對於企業來說,目前高新技術產業的技術融合度非常高,企業不能自我封閉,加入專利聯盟組織有利於新技術的產業應用、標準的推廣,這是一個各方博弈的過程。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專利聯盟還處於探索和完善階段,企業競爭力也在逐步增強。他還認為,反壟斷審查是標准組織和專利聯盟需要特別注意的,應通過政策措施規避壟斷風險,研究相關法規和實施細則。
對於政府在專利聯盟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專利池狀態研究」課題組的結論是,針對國民經濟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行業、技術創新活力旺盛的重點產業和地區,以及有遭受跨國專利聯盟進攻風險之虞的行業,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傾斜和環境保障,構造重點產業集群專利引領,整合產業結構。此外,應重點完善專利池的相關制度建設,引導聯盟逐步完善許可制度、必要專利評估制度、專利更新機制和糾紛解決機制等,建立必要的反壟斷審查和壟斷預警機制,提高專利聯盟的核心競爭力。
對此,張平也表示了贊成。她認為,目前我國專利聯盟多處於初級階段,「政府重在制度建設和引導,應盡量避免對市場的行政干預」。
資料鏈接
專利聯盟,即Patent
Pool,也可譯為專利池、專利聯營、專利集管、專利聯合授權。最初的專利聯盟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利所有者達成的聯合協議,通過該協議,將一個或多個專利許可給對方或者第三方,後來發展成為把「作為交叉許可標的的多項知識產權,主要是專利權」放入一攬子許可中所形成的知識產權(專利)集合體。專利聯盟的成員可以使用聯盟中的全部專利從事研究和商業活動,且彼此間不需要支付許可費;聯盟以外的企業則可以通過支付使用費使用聯盟中的全部專利,而不需要就每個專利向單個專利權人尋求單獨的許可。
專利聯盟的管理機構主要有以下幾類:1.專門的專利聯盟管理機構。例如,最為著名的MEPG專利管理公司在57個國家管理著9個專利聯盟許可項目。其中MPEG-2視頻囊括了通用電器、飛利浦、索尼、松下、三星等25家公司擁有的800多項專利技術。MPEG公司對多個專利聯盟進行管理,其與標准組織無關,也不從屬於任何專利權人。2.由專利聯盟另行單獨成立專門負責專利聯盟管理的獨立實體,聯盟成員與該獨立實體簽署專利授權協議,由該獨立實體統一負責對外的專利權許可事宜。3.不另設立獨立機構,而由專利聯盟委託其部分成員代表專利聯盟負責專利權的管理。4.其它管理機構,如專利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這類專利聯盟管理機構的具體職責不盡相同,往往通過合同的方式由雙方進行約定。
Ⅷ 別人在國家級權威雜志發表的文章,被其他人剽竊並申請專利,文章發表人發現後,投訴無效專利為什麼還要交
第一條地震科學技術成果(以下簡稱科技成果)是廣大地震科技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為了加強科技成果的管理,使之更好地為減輕地震災害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關於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的規定》(試行),結合地震工作的特點,特製定本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管理的地震科技成果范圍是:地震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地震觀測成果;地震預測預報成果;地震科技管理成果等。
(一)地震科技研究成果是指科技工作者通過實際觀測、現場考察、實驗和理論研究、解決了地震科學中某一科學技術問題,取得的具有一定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的研究結果。
地震科技研究成果按其性質分為科學理論研究成果、應用技術研究成果和發展研究成果(含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取得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應用推廣過程中取得的新的科技成果等)。
(二)地震觀測成果是指在一定科學理論指導下,對某一觀測項目或特定研究對象進行科學觀測、記錄,經過核實、整理而編輯的准確、完整、系統的地震觀測報告或資料匯編(其形式可以是文字、磁碟、磁帶、照片、錄相、電視和電影等);准確、及時並收到了社會效益的大震速報等。
(三)地震預測預報成果是指對國內及國外鄰近地區發生的破壞性地震,提出的具有一定科學依據,並在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強度上基本符合實際的預測預報意見(包括對大地震後的強餘震的預報);對重大的無震異常進行認真落實,並做好科學的正確判斷,進而提出的安定民心、平息地震謠傳、取得了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無震預報;日常監視預報的有科學價值的工作報告等。
(四)科技管理成果主要指在科學技術管理中做出了創造性貢獻並取得了實際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管理工作。
(五)科技成果一般是一項科技任務全部完成後的結果。某些重大科技任務在研究過程中取得的具有一定新穎性、先進性和獨立應用價值的結果,屬於階段性科技成果。科技任務的一般性階段進展,不屬於階段性成果。
第三條一項科技成果通常對應一項科技任務,但綜合性科技任務和重大科技項目,在完成過程中可以同時或先後獲得兩項以上相對獨立的科技成果,共同協作而各自承擔具有一定獨立性的科技任務也可分別取得相對獨立的科技成果。
二 科技成果管理內容及辦法
第四條對科技成果實行分級管理。
國家地震局負責管理局屬各單位的重大和重要科技成果,對其中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上報國家科委;局直屬各單位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震局(辦)(以下簡稱各單位)負責管理本單位的全部科技成果。
第五條科技成果管理的主要內容是指科技成果的鑒定、建檔、登記、申報、獎勵、保密、交流和推廣應用。
第六條科技成果的鑒定(或評審)
(一)科技任務所取得的結果是否具備科技成果條件,必須分級進行嚴格的鑒定(或評審),以一定的形式予以確認。
鑒定(或評審)工作一般由下達科研任務的部門負責組織,並指定主持鑒定的技術負責人。技術負責人對所鑒定(或評審)的科技成果應承擔技術責任。鑒定(或評審)時應主要聽取同行專業人員(一般應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意見。
對國家直接下達的重點任務所取得的國內首創、對國民經濟影響較大的重大科技成果,由國家地震局申請國家級鑒定。
對於國家地震局下達的重點科技任務,凡取得了顯著經濟(或社會)效益的重大和重要的科技成果,由國家地震局組織鑒定。其他由各單位組織鑒定(可由各單位學術委員會主持)。
科技成果鑒定(或評審)可採取多種形式,不開規模過大的鑒定會,要注意精簡節約,講求實效。
(二)科學理論研究成果採取及時發表、延時評審的辦法,一般在其成果發表一年以後(或經實踐驗證後)組織同行評審(或鑒定)。同行評審的辦法可以採取多種形式,例如分別送審,召開評審會或由各級學術委員會評審等。凡是在國際或全國性學術會議上宣讀,並獲得會議文件作出肯定性評價者,可不再另行組織評審。
理論性成果應著重評價其學術水平、科學價值及國內外同行引用情況等。
(三)對應用技術研究和發展研究成果,採取及時鑒定,盡快推廣的辦法。除一般採用技術鑒定會的方式外,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可視同已通過鑒定:
1、根據研製任務書或合同,經下達(或委託)任務的專業主管部門正式驗收並出具證明的;
2、已經在生產實踐中或半年以上連續使用中證明技術上成熟、經濟上合理,由專業主管部門審查合格並出具證明的;
3、經專業技術管理機構如計量、測試、標准等部門檢驗合格並出具證明,又經半年以上實際使用並有使用單位出具證明的;
應用技術和發展研究成果應著重評價其技術指標和難度,應用價值和經濟(或社會)效益,沒有服務對象的技術裝備不予鑒定。
(四)對各類資料匯編、觀測報告、各類圖件等,及時組織出版,提供使用。一般使用一年以上再予以評審(或鑒定)。這部分成果應著重評價其質量優劣和使用價值等。
(五)科技成果按其科技水平和重要程度劃分為重大、重要和一般三個類別。
1、重大科技成果一般指:國內首創,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經過實踐證明可以應用,並取得了重大經濟(或社會)效益者;
2、重要科技成果一般指:有創新,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通過實際應用取得了較大經濟(或社會)效益者;
3、一般科技成果是指:符合本細則第二條規定並通過鑒定(或評審)的,但其科技水平和重要程度都低於重要科技成果的其他科技成果。
(六)提交鑒定(或評審)的科技成果,其有關資料必須齊全,數據准確無誤。參加鑒定(或評審)的人員對需要保密的內容必須嚴格保密。
(七)科技成果通過鑒定(或評審)後,由組織鑒定(或評審)單位發給鑒定(或評審)證書。(附表一:《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書》或專門的《技術鑒定證書》)該證書存入科技人員業務考績檔案,作為考核、晉升、評定職稱的依據之一。
第七條一切科技成果通過鑒定後,均按國家《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及《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一九八三年),由各單位集中歸檔管理。
關聯法規:
第八條科技成果的登記和申報
科技成果一般應按其完成單位的行政隸屬關系登記和申報。
(一)我局所屬各單位在科技成果鑒定、歸檔後,由科技成果管理部門按重大、重要和一般成果分類登記和及時上報。
每年年底前把本年度經過鑒定的全部科技成果匯總填寫《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成果登記簡表》(附表二)一式三份報國家地震局。
對其中重大和重要的科技成果還需要附送如下材料:
1、《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成果鑒定書》或《技術鑒定證書》等一式三份。
2、國家科委制定的《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報告表》一式三份(附表三)。
3、主要的科技文件如研製報告、調查考察報告、學術論文、專著、圖件、圖紙、照片、數據資料等一式二份(其中資料復制有困難者,可註明資料出處和保存單位,資料保密部分需註明)。
4、取得此項科技成果的工作報告(包括任務來源、完成經過、經費使用情況、成果的應用效果等)一式三份。
5、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前景和方案一式三份。
以國家地震局為主的雙重領導單位應同時把《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報告表》抄報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
(二)地方領導為主的地震工作基層單位,其科技成果按地方行政隸屬關繫上報。
(三)共同協作進行的科技任務,其成果的歸屬和上報,根據不同的協作方式處理:
1、幾個單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應由參與各方共同享有。其上報由該項目主持單位會同參加單位聯合上報主持單位的主管部門,同時抄報其他有關部門。除其中可以獨立應用的由某一單位獨立完成的單項科技成果外,不得單獨上報;
2、對於完成非主管部門委託的研究任務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其成果的歸屬和上報屬於承接任務單位,但應同時把成果向委託單位提供。委託部門有責任就其成果的技術水平和實用意義向完成單位的主管部門提出推薦意見。
(四)國家地震局收到各單位上報的科技成果後,及時審查、登記,並將其中符合國家級重大科技成果條件的,在三個月內向國家科委推薦;每年一月底前向國家科委報送上一年度的《重大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一覽表》;對每個年度的重大和重要科技成果進行匯總並在局辦刊物上公布。
(五)凡正式公布的科技成果,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有權提出異議。如經調查核實,確屬剽竊或弄虛作假者,應在原公布的范圍內宣布撤銷。
第九條科技成果的交流和推廣應用
科技成果是國家的重要財富,我局所有成果的完成單位都有義務向其他單位交流、推廣或轉讓本單位的科技成果,絕不允許封鎖和壟斷。
(一)科技成果的交流、推廣應用應列入各單位的科研計劃,組織實施。
各單位科技管理部門、科技情報部門、地震出版社及地震系統各種刊物要採取多種形式宣傳、交流科技成果,加速科技成果的應用和推廣。
(二)科技成果中凡是具備申請專利條件的,可以根據國家專利法申請專利。
(三)根據具體情況,某些科技成果可按國家有關規定實行技術有償轉讓。
(四)對於組織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取得顯著經濟效果的科技人員(包括管理人員)和有直接貢獻的單位應予以獎勵,獎勵辦法按有關規定辦理。
關聯法規:
第十條對科技成果的保密必須慎之又慎,嚴格按照國務院批轉的《科學技術保密條例》及《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保密細則》辦理。
關聯法規:
第十一條科技成果的獎勵
對科技成果實行分級獎勵的辦法。
(一)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科學獎勵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明獎勵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的科技成果,由各單位學術委員會或科技管理部門推薦,經國家地震局初審後,向國家科委申請獎勵。
(二)凡符合《國家地震局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試行)的科技成果,由國家地震局所屬各單位初審和申報,經國家地震局學術委員會評定,由局審批授獎。
(三)國家地震局所屬司、局級單位可設本單位的「科學技術進步獎」,也可根據《合理化建議與技術改進獎勵條例》,對本單位的科技成果自行獎勵,報國家地震局備案。
Ⅸ 淺析標准與專利的關系
一、標准、專利的特徵和作用以及兩者間的相互影響
(一)標準的特徵和作用
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的定義,標准不僅是為確保材料、產品、過程與服務符合特定的目的,被作為規則、指南或者特性界定以便反復使用,包含有技術性細節規定和其他精確規范的成文協議;而且是分享知識、技術和經驗的工具,是全球工業化和後工業化時期支持經濟活動、社會需求、更公平機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按照形成過程,通常可以將標准分為政府標准和非政府標准。政府標準是指由政府或者政府授權的標准化組織制定、並由政府頒布和管理的標准,例如我國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非政府標準是對政府標准以外的其他標準的統稱,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由行業協會和企業聯盟等非政府機構制定的標准,另一類是事實標准。事實標准不是由某個組織制定,而是由包括用戶選擇在內的許多市場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通過市場競爭獲得了主導地位的微軟操作系統標准,就屬於這類標准。類似的還有歷史上的JVC公司的VHS家用錄像機和SONY公司的Betamax家用錄像機標准。
政府標准具有公益性、成熟性、可實現性、發展性等特點。標準的設立著眼於保障人身、環境的安全,鞏固已有的技術成果,保護產品、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雙方乃至社會公眾的利益,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成熟性是指標准中包含的技術必須是成熟的,即通過一定時間的實際使用,證明能夠達到預期的有益效果,並且不會對人的身體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當然,這也使得標准一般不會代表最高的技術水平。可實現性是指標准中包含的技術都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已經公開的知識和技術等信息能夠實現的。如果一個技術要求不能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實現,而必須依賴於若干企業的技術秘密,就不可能成為通行的標准。發展性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會有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和應用,並達到成熟,總會有新的標准出現,舊的標准也會不斷被淘汰或者被修正和升級。
標準的作用主要有:1、確保市場中商品的質量安全。標准通過要求相關產品和服務達到一定的質量或者水平、具有安全性和通用性,決定它們能否進入市場。2、促進生產、貿易活動的規模化。產品能夠滿足一定的質量標准,可以減少購買者在購買前用於評價該產品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這就使得大規模的生產和貿易活動成為可能。3、為市場競爭提供比較好的平台。標准使相關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間的競爭在達到一定市場准入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有利於市場的一體化發展,也使競爭的規則更加明確、公開,為新主體進入市場提供了一定的方便。4、推動創新成果的傳播,促進創新,保障研發活動的發展方向。標准可以加快其中所包含的技術信息的傳播,為新技術的研發和實施節約時間、金錢上的成本。同時,通過市場准入,幫助人類控制科技發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因此,標准可以推動減耗增效、增加供給、改善市場結構,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使消費者可以獲得更為優質、廉價的商品和服務。
另一方面,標准,尤其是事實標准也可以被用作市場定價、市場分割和妨礙新技術應用的工具,可以被用來限制競爭。
(二)專利的特徵和作用
專利在法律上指專利權,是知識產權中工業產權的一種,是國家主管機關依法為技術創新成果授予專利申請人的一定范圍的排他實施權。比如,產品發明專利的權利范圍包括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的實施權。同時,專利在自然屬性上是指專利權保護的客體,就是專利技術。
在我國,專利則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工業品外觀設計三種。但在國際上,專利通常與發明專利同義。例如,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所稱專利,都是僅指發明專利。
專利具有專有性、創新性、公開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等特點。專有性是指國家授予專利權以後,任何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均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其專利。創新性是指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應當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比已有方案進步。專利的公開性是指除極少數因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以外,相關技術必須在授權之前或在授權時進行公布,使公眾可以獲知。這是專利技術區別於技術秘密的核心特徵,是使整個專利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礎。地域性是指由於專利權是經政府主管部門按照本國法律授予的,專利權一般只在本國地域范圍內有效,而不具有域外效力。時間性是指專利權的保護都有一定的期限。比如,我國專利法第42條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自申請日起20年。
專利的作用主要有:1、調動創新活動的積極性。通過保護技術創新成果給從事創造的人以經濟上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通過轉讓專利權、自己實施或者許可他人實施專利技術來回收研究開發的投資並獲得利潤,為進一步的科研活動積累資金。2、促進最新科技成果的傳播。公布於眾的專利說明書和專利申請文件所包含的科技信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全面、最及時的技術信息來源,在避免重復研發造成資源浪費和加速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專利權的獲得不但要有研發成本,申請專利和維持專利有效也要向政府繳納費用,而專利權的經濟價值需要通過實施或者轉讓來實現。這就使得科研人員在創新活動進行之前就要關注預期成果的市場前景。總體而言,專利可以使消費者獲得更為多樣的產品和服務,使創造新的需求成為可能,從而促進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專利所保護的先進技術不能被自由地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而大量有市場價值的發明是在技術的具體應用中誕生,從這個角度看,專利制度也可以對技術進步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專利與標準的相互影響
表面上看,專利的專有性和創新性與標準的公益性和成熟性截然不同,甚至有些矛盾。[⑧]但是,它們的主題都是技術,都具有可實現性、公開性和不斷發展的動態性。同時,專有性中包含著公益目的,新的技術也有機會發展成熟。因此,標准和專利互相包含,具有更多的同一性,使它們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一方面,標準是一定領域內已有技術的總結和提煉,因而可以作為研發活動的基礎資料。例如,對於一個改進現有技術的發明專利,權利要求中必須將它的創新點與現有技術劃界,將現有技術放在前序部分,將創新點放在特徵部分,從而明確要求保護的范圍,而標准中包含的所有技術都屬於現有技術的范疇。
不但如此,標准一般也通過引導市場的發展來指引研發活動的方向。一般來說,研發產生的新技術應當滿足已有的標准,否則這種技術即使能夠獲得專利授權也可能面臨市場准入的問題。另外,每一個產業的客戶群都有相對的固定性。如果一個產業鏈中的新產品和已有的產品能夠對接,已有產品的用戶就更可能成為這種新產品的潛在用戶,這種新產品就會比較容易打開市場。因此,為了使研發投入有較好的回報,在研發活動中應當對相關產業中的已有標准有比較好的了解。
另一方面,專利也帶動標準的發展。新專利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是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當新技術已經發展成熟,舊的標准不再能滿足現實需要的時候,標準的改進和更新就在所難免。甚至,原有技術領域會因技術的進步得以進一步細分,全新的技術領域也可以出現,此後,新領域中也會有標准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