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洋河海之藍6瓶涉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 案值多少會上法庭
主要是看你是銷售明知是侵犯商標權的產品 還是不知道 要具體區別的 如果是銷售不知道是侵犯商標權的產品 而且能提供正規的進貨渠道是可以免責的
⑵ 構成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有哪些
構成侵犯商標權的行為,商標侵權就意味著侵犯了商標所有權人的權利,即是說在沒有經過商標所有權人的許可或授權,擅自在同一種的商品上或者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這樣便構成了侵權。那麼構成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有哪些?構成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構成侵犯商標權的行為有哪些?(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相同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可能造成混淆的;(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三)偽造、擅自製造與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與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相同或者近似的標識的;(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五)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加工、生產工具、生產技術或者經營場地等便利條件的;(七)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作突出其標識作用的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八)復制、摹仿、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九)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宣傳或者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十)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⑶ 我賣了侵權別人注冊商標的白酒什麼後果 我賣的藍色貴賓經典今天被工商局扣押了,理由是銷售侵犯洋河商標
根據《商標法》(http://ke..com/view/77684.htm)第五十二條的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均屬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 」
處罰依據是 《商標法實施條例》 (http://ke..com/view/275685.htm) 第五十二條 的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
⑷ 洋河珍井坊商標是否侵權
根本就不是一個廠家的,可能酒廠是在洋河鎮吧,洋河鎮釀酒的酒廠特別的多,原因是出在當地有個美人泉,泉水釀出來的酒要比普通水釀造的口感好,所以小的酒廠也會帶有洋河什麼什麼的酒品,不過跟洋河藍色經典比起來,那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洋河藍色經典的酒突出五個特點:甜(入口甜)、綿(落口綿)、軟(酒性軟)、凈(尾爽凈)、香(回味香)等五大特點。屬於高而不烈,低而不淡綿柔型的白酒,而洋河珍井坊的白酒,有酒難以下咽,而且比較辣的口感…具體還是一個人口味而定!
⑸ 我進的酒有質檢報告,工商局說我侵犯商標權怎麼辦
你只要能證明這個酒的合法來源是可以免除處罰的,但是如果你要是證明不了,那就有可能會受到一定的處罰。
⑹ 我賣了侵權別人注冊商標的白酒什麼後果 我賣的藍色貴賓經典今天被工商局扣押了,理由是銷售侵犯洋河商標
根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52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首先你的產品會被沒收。
一般罰款在10W以下。
⑺ 如何判斷企業名稱權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從兩個典型案例看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沖突的處理原則
商標和企業名稱均為商業標志,前者用於區別不同來源的商品或服務,後者用於區別不同市場主體。從管理方式上看,我國企業名稱登記由各級工商機關在其區域范圍內負責,無須檢查該企業名稱是否與他人商標相同或相似。由於企業名稱登記時並不與商標進行聯合檢索,確權過程中也沒有設立公示和異議程序,因而企業名稱與在先注冊商標相同或相似的情況大量存在。對於此類權利沖突,以保護在先注冊商標權為處理原則。
一般來說,在後的企業名稱對在先商標構成侵權包括兩種可能:一是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二是正常使用企業名稱但仍然構成不正當競爭。但是,如果在後的企業名稱的登記具有合法合理來源,企業系善意登記,在使用中未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並且未導致公眾混淆,那麼可以構成合法使用。
在這里,筆者以成都同德福合川桃片食品有限公司訴重慶市合川區同德福桃片有限公司、余曉華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及北京大寶化妝品有限公司與北京市大寶日用化學製品廠、深圳市碧桂園化工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提審案為例,說明判斷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自己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並在產品上使用該字型大小是否構成商標侵權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第一,登記使用的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是否有合法或合理來源。實踐中,不少企業通過將他人商標用作字型大小的方式來攀附他人商譽,因此考察字型大小的來源是探明企業名稱登記行為是否具有善意的第一步。在「同德福案」和「大寶案」中,被告皆有使用涉案字型大小的正當理由。在前案中,被告余曉華系知名老字型大小同德福齋鋪經營者的後代,基於同德福齋鋪的字型大小曾經獲得的知名度及其與同德福齋鋪經營者之間的直系親屬關系,其將個體工商戶名稱和相關公司字型大小登記為「同德福」具有合理性;在後案中,大寶日化廠成立時將「大寶」作為企業字型大小不具有惡意是各方當事人均認可的事實,因而不能簡單地以該字型大小晚於大寶系列商標注冊的時間為由,否認大寶日化廠使用「大寶」字型大小的合理性。
第二,字型大小在實際使用中是否被突出使用。判斷企業字型大小是否侵犯商標權,除了考察企業對字型大小的登記是否具有善意,還要考察企業在實際使用中是否也具有善意,而這就需要著重考察字型大小是否被突出使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構成商標侵權。在判斷是否突出使用時,需要把握以下幾點:字型大小相對於周圍的圖文環境是否在字體、顏色或表現形式等方面有突出的視覺效果,給人留下較深印象;是否附加有區別性標識;區別性標識是否足以引起消費者的注意並消除混淆。例如,在「同德福案」中,從被告產品的外包裝來看,重慶同德福公司使用的是企業全稱,標注於外包裝正面底部,「同德福」三字位於企業全稱之中,與整體保持一致,沒有以簡稱等形式單獨突出使用,也沒有為突出顯示而採取任何變化,且整體文字大小、字形、顏色與其他部分相比不突出。因此,其行為系規范使用,不構成突出使用字型大小,也不構成侵犯商標權。與之相對,在「大寶案」中,從被告生產、銷售的SOD蜜等化妝品與洗滌類產品的包裝上看,「大寶日化」字樣在前且明顯,大寶日化廠的貝貝熊注冊商標在背面且很小,這種差異化的位置和大小設計導致具備識別性的「大寶」字樣實際上被「突出使用」,因此侵犯他人商標權。
值得補充的是,對於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商標而言,即使規范使用含有與其相同或近似文字的企業字型大小,仍有可能導致消費者對於商品來源以及不同經營者之間是否有關聯等產生混淆誤認,因此這種情形仍然構成不正當競爭,應當判令停止在相關商品上使用。例如,在「飛利浦案」中,法院認為,被告在涉案商品包裝盒等位置標注「飛利浦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監制」不屬於我國《商標法》規定的商標侵權行為。但是,因原告的飛利浦注冊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被告標注「飛利浦國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監制」的行為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法院最終適用《民法通則》第四條、《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認定被告構成不正當競爭。《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經濟形勢下知識產權審判服務大局若干問題的意見》(法發〔2009〕23號)進一步明確規定:企業名稱因突出使用而侵犯在先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法按照商標侵權行為處理;企業名稱未突出使用但其使用足以產生市場混淆、違反公平競爭的,依法按照不正當競爭處理。
第三,與字型大小對應的他人商標的知名度如何。商標的知名度在確認商標與字型大小的權利沖突方面具有多重作用:一方面,知名度可以判明權利沖突中是否存在惡意;另一方面,知名度還是認定是否構成市場混淆的前提條件。例如,在「同德福案」中,法院認為,原告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同德福TONGDEFU及圖商標已經具有相當知名度,即便他人將「同德福」登記為字型大小並規范使用,也不會引起相關公眾誤認,因而不能說明被告將個體工商戶名稱和相關企業字型大小注冊為「同德福」具有「搭便車」的惡意。而在「大寶案」中,情況有所不同,大寶系列注冊商標通過多年的廣告宣傳,其廣告語「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使消費者耳熟能詳,已經具有了較高的知名度,只要提到「大寶」,消費者就會將其與大寶化妝品品牌聯系在一起。因此,該案被告突出使用大寶日化標識,明顯具有攀附大寶系列注冊商標商譽的惡意,易使相關公眾對其商品來源產生混淆誤認,或者認為不同的生產者之間有關聯,因此涉嫌侵權。□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袁 博
(以上內容僅供學習參考)
⑻ 查辦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一般應當收集哪些定案證據
1、商標起名。可以選擇的范圍包括字、圖形、數字、字母、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任回意組合答; 2、商標查詢。了解自己准備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否與他人已經注冊或正在注冊的商標相同或近似的程序;商標查詢就到中港星商標注冊網,中港星提供免費商標查詢服務; 3、准備商標注冊申報材料:商標注冊申請書;委託書(如果委託代理機構的話);主體證明材料(個人的身份證及個體工商戶執照、公司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商標圖樣; 4、提交商標申請。遞交注冊商標的申報材料到中港星商標注冊網,由中港星顧問審核後遞交至商標局商標注冊大廳;等待下發商標受理通知書; 5、商標局形式審查,審查合格後下發商標受理通知書。如形式審查不通過需要補正或重新提交申請。拿到商標受理通知即可將商標打上「TM」標識進行使用; 6、商標局實質審查受理後前9個月為審查排期,後3個月為通過商標局審查後的公告期,申請人需要時刻關注在公告期內是否有他人提出異議,並根據商標局下發的異議答辯通知書提交異議答辯書,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⑼ 查辦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一般應當收集哪些定案證據
3月,全國工商系統開展的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進入總結驗收階段,各地在專項行動中立案查辦的一批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案件也將依法結案。現整理歸納查辦商標侵權案件常見的幾個法律問題,供各地學習參考。
一、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違法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有哪些?
答:根據《商標法》第五十二條、《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違法行為主要有下列表現形式:
(一)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
(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權的商品的;
(三)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
(四)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
(五)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
(六)故意為侵犯他人商標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
(七)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八)復制、摹仿、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分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
(九)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注冊為域名,並且通過該域名進行相關商品交易的電子商務,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
(十)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
二、查辦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案件一般應當收集哪些定案證據?
答:根據案件類別,除主體資格證明外,對不同的行政相對人收集下列相關證據:
(一)對被侵權人:1、屬被侵權人投訴的,要求其提供營業執照復印件、商標注冊證復印件、相同或類似產品使用的注冊商標標識和包裝、證明被侵權產品銷售價格的相關證據等;2、屬他人舉報或工商部門檢查發現的,應將涉嫌侵權產品包裝和標識送達注冊商標所有權人,要求其對是否相同或近似進行認定。如果許可他人使用的,應出具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證明文件;沒有許可他人使用的,要求其提供上述1所要求提供的材料。
(二)對銷售侵權商品的經銷商:1、購貨發票及證明進貨來源、數量、價格的相關合同、運輸單據等材料;2、銷貨發票及證明貨物去向、數量、價格的相關合同、運輸單據等材料;3、現場提取侵權產品及包裝物、標識、標簽等材料,並製作現場檢查筆錄;4、對庫存的侵權商品可以根據情況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或者查封扣押措施;5、與侵權產品相關的廣告宣傳證據材料;6、相關科目的財務記錄;7、詢問調查筆錄等。
(三)對侵權產品的生產商:首先對其包裝車間、成品倉庫、原材料倉庫實施現場檢查。1、在包裝車間調取正在實施侵權行為的影像證據;2、在產品倉庫查清待售的侵權產品數量;3、在原材料倉庫調取侵權標識及包裝物,查清未使用的侵權標識及包裝物數量;4、對現場檢查的1、2、3製作現場檢查筆錄;5、對生產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均可根據情況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或者查封扣押措施。其次要求企業提供:1、商標標識和含商標標識的包裝物的印製合同及付款憑證;2、商標標識和含商標標識的包裝物的入庫單和領用單具;3、侵權商品的銷售憑證及相關證據;4、相關科目的財務記錄;5、詢問調查筆錄。
(四)對商標標識和含商標標識的包裝物印製企業:1、印製合同;2、委託方提供的商標標識和包裝物稿樣及其他材料;3、涉案商標標識和包裝物的出庫單據;4、收款憑證及對應的財務記錄;5、實施現場檢查的應製作現場檢查筆錄;6、對侵權商標標識和包裝物可以根據情況採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或者查封扣押措施;7、詢問調查筆錄等。
三、外觀設計專利與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構成相同或者近似,是否影響侵權案件的定性?
答:商標專用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都是受我國法律保護的知識產權,當兩種權利發生沖突時,應保護他人在先合法權利。
《商標法》第31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專利法》第23條規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不得與他人在申請日以前已經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上述規定表明其中一種權利的申請和取得都不得損害他人已合法取得的另外一種權利,這種權利既包括商標專用權,也包括外觀設計專利權。
國家工商總局在《關於如何處理商標專用權與外觀設計專利權沖突問題的批復》(工商標函字[2009]291號)中,對如何處理兩種權利沖突作了兩點答復:(一)商標專用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是重要的知識產權,分別受《商標法》和《專利法》的保護。這些權利的取得與行使,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不得以不正當手段侵害他人的在先權利。(二)外觀設計專利對他人在先商標專用權構成侵害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依照《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及時作出處理。
根據上述規定,如果注冊商標與外觀設計相同或近似且商標專用權取得在先,外觀設計專利權人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外觀設計使用在其商品或者包裝上,則構成《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條第(一)項所指的「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標志作為商品名稱或者商品裝潢使用,誤導公眾的」行為,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所指的「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四、查辦商標侵權案件時如何計算「非法經營額」?
答:我們認為,在目前缺乏相應的立法解釋和行政解釋的情況下,可以參照司法解釋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規定,已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實際銷售的價格計算;製造、儲存、運輸和未銷售的侵權產品的價值,按照標價或者已經查清的侵權產品的實際銷售平均價格計算;侵權產品沒有標價或者無法查清其實際銷售價格的,按照被侵權產品的市場中間價格計算;多次實施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未經行政處理或者刑事處罰的,非法經營數額、違法所得數額或者銷售金額累計計算。
五、「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如何把握?
答:「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是指侵權人不提供或未如實提供可據以查證其非法經營額的信息包括單據、記錄、供貨人等,執法機關又無法查明其非法經營額的情況。這里要注意兩點:一是在取證過程中就要向當事人制發《詢問通知書》,對當事人提交證據作出具體的要求,當事人不按要求提供相關證據即證明當事人確有不提供或未如實提供證據的行為存在。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59條規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證據,原告依法應當提供而不提供,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採納。二是要從產品的上位供貨商、下位銷售商或代理商等外圍取得證明其有生產、銷售侵權商品的事實及非法經營額的證據,如果仍然無法取得說明從外圍也無法了解情況。當事人拒絕提供、工商機關窮盡所有辦案手段也無法獲知侵權商品的經營額,可以認定為「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
六、當商標侵權行為同時構成侵犯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行為時,如何選擇適用法律?
答:當商標侵權行為同時構成侵犯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行為時,要根據具體案情選擇適用法律。常見的是侵權人既使用了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又使用了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裝、裝潢,同時違反了《商標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但當事人實施這兩類違法行為的目的和客觀後果相同,應認定當事人只實施了生產經營假冒他人商品這一個行為,只是在實施這一行為的過程中同時採取了兩種方式,其行為符合想像競合的違法行為的兩個基本特徵:一是行為人只實施了一個行為,二是這個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條。
對於想像競合的違法行為的處理,可以一並認定、擇一重處。在辦案實際中,由於商標侵權行為的處罰較重且易於操作,我們傾向於適用《商標法》處理。
七、依法沒收的侵權物品如何處理?
答:根據《行政處罰法》第五十三條之規定,除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外,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者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當前有效的相關依據還有財政部《罰沒財物和追回贓款贓物管理辦法((86)財預字228號)和《湖北省罰沒收入管理辦法》(89年出台,98年修訂),但因上述依據中關於沒收物資處理的規定均很抽象,執法實踐中對沒收物資的處理成為疑難。具體到商標侵權案件,沒收的物品多數屬於有使用價值(不宜銷毀)的侵權商品,在確保安全和質量合格的前提下,處理時應把握以下幾點:1、選擇處理方式。一般應當公開拍賣,但是公開拍賣的費用與擬拍賣的物品價值相比,不值得的,可以變賣;2、分離侵權標識。在處理前必須採取剪裁、撕毀、粘貼或者其他手段將侵權商標標識與商品分離,防止侵權商品再次原樣流入市場;3、簽署買賣協議。無論是拍賣還是變賣,無論買受人是被侵權人還是其他人,辦案機關應當與買受人簽署書面協議,載明「沒收物品處理」字樣,並約定買受人對物品的處理方法;4、後續監督。買受人按照約定的方法處理物品,辦案機關應當派人跟蹤監督或者查驗處理後的檢驗結論,防止買受人簡單更換商標標識,將侵權商品改頭換面為「正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