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專利申請技術實施許可的法律效力

專利申請技術實施許可的法律效力

發布時間:2021-06-12 20:20:11

『壹』 專利許可權和專利實施許可權是一回事么

不是一回事

專利申請許可:
將技術轉讓給被許可人申請,申請費被許可人出,專利授權後專利權歸被許可人,專利權的使用和轉讓所獲得的收益都歸被許可人。
專利許可的種類可根據其性質、范圍、許可權來劃分。按許可性質劃分,可分為合同許可、計劃許可和強制許可。按許可方所授予被許可方的權利和范圍大小,可分為:
1、獨占許可
是指被許可方不僅取得在規定的時間和地域內實施某項專利技術的權利,而且有權拒絕任何第三者,包括許可方在內的一切其他人在規定的時間、地域內實施該項技術。
2、排他許可
亦稱獨家許可,即在一定地域,許可方只允許被許可方一家而不再許可其他人在該地域內實施其專利,但許可方仍有權在該地域內實施。就是說,獨家許可除了不能排斥許可方本人實施以外,與獨占許可基本相同。
3、普通許可
亦稱非獨占性許可。是批許可方允許被許可方在規定的時間和地域內使用某項專利,同時許可方自己仍保留在該地域內使用該項技術,以及再與第三方就同一技術簽訂許可合同的權利。
4、從屬許可
又稱從屬許可。這種許可的被許可方在得到許可方同意的條件下,可以以自己的名義許可第三方實施其專利。分許可的條件必須在許可合同中予以說明,如未說明,即使是獨占許可,也不能認為具有再許可權。
5、交叉許可
又稱互惠許可、相互許可、互換許可。它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利權人在一定條件下相互授予各自的專利實施權的一種交易。交叉許可一般不涉及使用費支付,僅限於交換技術范圍及期限等。如果兩項專利的價值不相等,其中一方也可給另一方一定的補償。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將已經獲得專利的技術許可給被許可人生產、使用,收取費用,專利權仍歸原專利權人。
按許可方式分為:普通許可、排他許可、獨占許可。
普通許可:專利權人可以把專利同時許可給多人,專利權人和這些被許可人都可使用該專利。
排他許可:只有專利權人和被許可人可以使用該專利。
獨占許可:專利權許可給他人後,只有被許可人才能使用該專利,其他任何人(包括專利權人自己)均不能使用該專利。
另外:
強制許可只歸屬於普通許可這一類型中,而不可能是排他許可和獨占許可。強制許可是通過強制力而發生的許可。
業界還有交叉許可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兩方或多方進行專利交換或共享。通常這種許可也不會是獨占許可。多個權利人之間通過專利共享抱成團,共同對付其他人,力量比較強大。如DVD中的3C、6C。
參考文章:http://ke..com/subview/50915/50915.htm

『貳』 實用新型專利授權後所有的申請文件都有法律效力嗎

不是的,實用新型專利指的產品形狀, 是指產品所具有的、可以從外部觀察到的確定的空間形狀。無確定形狀的產品,如氣態、液態、粉末狀、顆粒狀的物質或材料,其形狀不能作為實用新型產品的形狀特徵。
實用新型專利指的產品構造是指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安排、組織和相互關系。
申請材料
申請專利時提交的法律文件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並按照規定的統一格式填寫。
(1)申請文件應當包括:實用新型專利請求書、說明書、說明書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及其附圖各一式兩份。
(2)公司申請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和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各一式一份,還應當提交發明人身份證復印件,一式一份。
(3)個人申請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申請人和發明人的身份證復印件,各一式一份,還應當提交申請地址、郵編、電話等通訊方式。
專利期限
專利權的終止根據其終止的原因可分為:
(1)期限屆滿終止: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權自申請日起算維持滿10年,依法終止;
(2)未繳費終止:專利權人未照規定繳納或繳足年費及滯納金的,專利權自上一年度期滿之日起終止。
主要特點
專有性
專有性也稱"獨占性",所謂專有性是指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所享有的獨占性的製造、使用、銷售和進出口的權利。也就是說,其他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不得進行為生產、經營目的的製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和進出口其專利產品,使用其專利方法,或者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為生產、經營目的的製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和進出口依照其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否則,就是侵犯專利權。
地域性
根據《巴黎公約》規定的專利獨立原則,專利權的地域性特點,是指一個國家依照其本國專利法授予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法律管轄的范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約束力,外國對其專利不承擔保護的義務,對其一項發明創造只在我國取得專利權,那麼專利權人只在我國享有專利權或獨占權。如果有人在其他國家和地區生產、使用或銷售該發明創造,則不屬於侵權行為。搞清楚專利權的地域性特點是很有意義的,這樣,我國的單位或個人如果研製出有國際市場前景的發明創造,就不僅僅是及時申請國內專利的事情,而且還應不失時機地在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申請專利,否則國外的市場就得不到保護。 時間性:所謂時間性,是指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所有擁有得法律賦予得專有權只在法律規定得時間內有效,期限屆滿後,專利權人對其發明創造就不再享有製造、使用、銷售、許諾銷售和進口得專有權。至此,原來受法律保護得發明創造就成了社會的公共財富,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無償使用。
期限性
各國專利法都有明確的規定,對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自申請日起計算一般在10-20年不等;對於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期限,大部分國家規定為5-10年,我國現行專利法規定的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以及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限自申請日起分別為20年、10年、10年。
無形性
專利權是無形的,不少人往往把專利權的這一特點視為其保護對象--專利權保護的技術,其實無形性是專利權本身。否則如對商標來講,其對象是圖案,顯然不是無形的。

『叄』 專利申請許可合同與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區別

專利申請許可:將技術轉讓給被許可人申請,申請費被許可人出,專利內授權後專利權歸被許可人,專利容權的使用和轉讓所獲得的收益都歸被許可人。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將已經獲得專利的技術許可給被許可人生產、使用,收取費用,專利權仍歸原專利權人。

『肆』 與乙公司簽訂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是否有效

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應包括以下主要條款:(1)
實施許可的種類。被許可方所獲得的對專利的實施權,是獨占的、獨家的;還是普通的,當事人雙方應當在合同中作出明確約定。
(2)
實施許可的有效期間和地域范圍。專利實施許可的有效期間,可以是專利權的整個有效期間,也可以是專利權有效期間中的一部分。因此,合同當事人雙方在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時,應當明確約定專利實施許可的有效期間。
(3)專利使用費的支付。按照國際慣例,一般講,收取使用費的數額,占使用該專利技術所獲利潤的10%-20%左右是合理的。(4)技術改進的繼續提供或者反饋。在合同的有效期內,雙方都有可能對合同有關的技術作出改進,因此在合同中,對技術改進的所有權、使用費和申請專利等問題應作出規定。許可方將其技術提供給被許可方,稱為「繼續提供」,受方將其技術改進通知供方,稱為「技術反饋」。無論是繼續提供還是技術反饋,都需約定。(5)擔保和保證條款。供方應當保證按合同要求及時向被許可人提供技術資料和履行傳授技術的義務,保證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是完整的、准確的和可靠的;並明確保證提供的專利權是合法有效的。(6)違約責任。

『伍』 專利轉讓與專利許可有何區別

在我國,專利可以依法進行轉讓,那麼專利轉讓與許可有何區別,專利轉讓合同需具備哪些條款,關於專利轉讓與許可有何區別的法律規定有哪些呢?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專利轉讓與專利許可有何區別的法律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專利轉讓與專利許可有何區別一、專利轉讓與許可有何區別知識產權是我國最近幾年高度關注的問題之一,專利進行申請之後是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的,但是很多人不清楚專利的許可和轉讓的不同之處。那麼,專利轉讓和許可有何不同呢?專利轉讓是專利權人將其獲得的專利權全部轉讓(出售)給他人的行為。在專利權轉讓中,轉讓專利權的一方為轉讓方;接受專利權的一方為受讓方。一旦發生專利權的轉讓,轉讓方就不再對該專利擁有任何權利;受讓方即成為該專利的新的所有者,有權行使專利權的所有權利。專利許可是專利權人允許他人在一定區域內、一定期限內以一定方式使用專利。給予許可的專利權為許可方;接受許可的一方為被許可方。專利許可的作用之一是通過專利許可,企業可以收回研究開發的投人並取得最大的回報,使專利產生最大的市場價值;另一作用是通過專利許可,科學技術成果得以推廣應用,從而促進國家的技術創新,提高國家的科技競爭力。二、專利轉讓合同需具備哪些條款1、項目名稱。項目名稱應載明某項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權轉讓合同。2、發明創造的名稱和內容,應當用簡潔明了的專業術語,准確、概括地表達發明創造的名稱,所屬的專業技術領域,現有技術的狀況和本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徵。3、專利申請日、專利號、申請號和專利權的有效期限。4、專利實施和實施許可情況,有些專利權轉讓合同是在轉讓方或與第三方訂立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之後訂立的,這種情況應載明轉讓方是否繼續實施或已訂立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權利義務如何轉移等。5、技術情報資料清單,至少應包括發明說明書、附圖以及技術領域一般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施發明創造所必須其它技術資料。6、價款及支付方式。7、違約金或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8、爭議的解決的辦法,當事人願意在發生爭議時,將其提交雙方信任的仲裁機構仲裁的應在合同中明確仲裁機構。明確所共同接受的技術合同仲裁,該條款具有排除司法管轄的效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專利權轉讓應當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下列文件:1、專利權轉讓協議。(原件,雙方簽字蓋章,寫明專利號,申請日,發明創造名稱)2、著錄項目變更申報書。(按要求填好表格,並由你(或對方)簽字)3、在提交1、2兩項後1個月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繳納200元錢,作為著錄項目變更費,要寫明申請號。

『陸』 專利事務中,「獨占實施許可合同未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不產生法律效力」,這句話對嗎為什麼

專利法第十條
嚴格從法律來講,沒有登記,權利轉讓沒有完成,但合同中版其他條款,如權違約、付款等內容如果其他特殊規定,是有效的。所以不能說整個合同不產生效力。

再看《專利法事實細則》第十五條第二款
……應當自合同生效之日起3個月內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備案。

也就是說,沒有經過備案(專利法中是登記),不影響整個合同的生效,備案時決定專利主體是否變化,即專利有無轉移

『柒』 合同法中專利申請轉讓合同的效力

關於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

(一)登記生效的含義

在我國,專利權轉讓合同、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等統稱技術轉讓合同,屬於技術合同的范疇①。

對於技術合同的登記,我國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在《技術合同法》於1987年11月1日施行起就開始進行,但這種登記僅「是為了保證扶植技術市場政策的正確貫徹實施」 ,登記與否並不影響合同的效力②,所以並不涉及登記的法律效力問題。

但我國1984年通過的《專利法》又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合同須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後生效,這樣,《技術合同法》的規定顯然與此沖突:一個要求在專利局登記公告後生效,一個則是成立後即具有法律約束力③。不過,如果把《專利法》的有關規定當作特別法,依「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關於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合同生效問題的法律沖突也就解決了。199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也採用了同樣的解決辦法④。隨著1999年《合同法》兼並《技術合同法》,並明確對於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合同,依照其規定⑤,原先的法律沖突就徹底解決了。而2000年第二次修訂的《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的轉讓自專利局登記之日起生效⑥,使得問題更明確了。

但是,如何理解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理論和實踐中似都有爭議。一種意見認為,對於缺少法定的批准、登記等形式要件的技術合同,應認定為合同無效⑦;另一種意見認為,凡是法律規定應當完備形式要件而未完備的,應認定為合同不生效而非無效。無效是指合同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不生效則是合同雖然已成立,但因欠缺某些法定或約定的條件而暫時不能生效,待條件成就時合同即生效⑧。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一經簽訂,或者合同一經成立,就在合同當事人之間產生了債的法律關系。以專利權轉讓合同來講,合同一經成立,專利權的出讓人就有義務「交付」專利權,即將合同進行登記。所謂「登記後生效」,應當是指合同「標的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在登記後發生所有權的轉移,而不是指合同登記後才對雙方產生約束力。也就是說,合同的簽訂成立產生債權法律關系,合同的登記生效則產生物權變動關系,這就是專利權轉讓合同登記所產生的法律效力⑨。

筆者贊成第三種意見。依第一種意見,合同雖經雙方合意而成立,但未經登記就無效,合同自始就無任何法律約束力。但是,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⑩。顯然,這種解釋不能成立。依第二種意見,合同經雙方合意而成立,但未經登記不生效。那麼,不生效的法律後果是什麼?合同對當事人是否具有約束力?無論答案如何,似都難以自圓其說。只有第三種解釋才符合區別「成立」與「生效」的立法原意,即「成立」產生債的關系,「登記」發生物的轉移。

但《合同法》第44條及《專利法》第10條在立法語言上確實還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其實作為合同之債,合同成立即告生效,成立與生效之間並無二致。在合同需要批準的情形,合同成立除了雙方的意思表示外還須有批准人的意思表示,未經批准實際意味著合同沒有成立,也談不上生效⑾。在合同需要登記的情形,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即告成立,也就在當事人中產生法律效力(生效)。所以,嚴格地說,是「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在轉讓合同登記後發生轉移」,而不是「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轉讓合同在登記後生效」。2000年對《專利法》第10條的修改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

(二)登記的法律效力

對於專利權轉讓,一般國家法律都要求當事人在專利機構進行登記。但是,對於合同未登記,有兩種不同的法律效力:一種是不發生權利轉移的效力⑿,另一種是不影響權利轉移但不得對抗第三人⒀。我國是屬於前一種。但不管是哪一種規定,其目的都在於促使當事人進行登記,否則會對當事人特別是受讓人帶來不利的後果。其原因在於專利權不同於一般動產,它是無形的,其「交付」與否無法從表面看出來,這與不動產的「交付」相類似。所以,在出讓人心存欺詐的情況下,就會出現「一女二嫁」的可能。為了保護受讓人和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有必要對專利權的轉移進行類似物權轉移的「公示」,以便使公眾知曉專利權的法律狀態,避免上當受騙。但如果真的發生出讓人把他的專利轉讓給了兩個不同的人時,已登記的受讓人(或他的已登記的受讓人和被許可實施人)也可以阻止未登記的受讓人(或他的受讓人和被許可實施人)使用該專利,即使未登記的受讓人的轉讓合同比已登記的受讓人的轉讓合同在先。

專利權轉讓合同經登記可以產生權利轉移效力,並自然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這在我國法律里已經是明確的。但除此以外,還有其他的法律效力嗎?一般地說,唯有在轉讓合同登記以後,已登記的新專利權人才能用他自己的名義控告侵權,或用他自己的名義轉讓或許可他人實施⒁,這也是不言而喻的。

不過,對於專利權轉讓以前已經發生的侵權行為,已登記的受讓人是否也有起訴權?一般來說,受讓人只能對登記以後的侵權行為提起訴訟。但由於登記以前已經發生的侵權行為也可以對受讓人造成損害,為此有的國家規定,如果轉讓合同規定了受讓人對轉讓前的侵權行為也享有起訴權的條款,並且該條款已在全國專利登記簿登記註明的話,已登記的受讓人也可以起訴⒂。

還有,已登記的新專利權人可轉讓或許可他人實施專利,但對於相信此登記而進行交易的受讓人或被許可人,如果專利權人的權利不真實或有瑕疵,該登記僅是專利權人製造的表面假象時,該轉讓或許可實施是否仍然有效?這實際是登記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問題。依日本民法,不動產的登記沒有公信力,相應地,專利登記也沒有公信力,所以雖然已進行轉移登記,但若沒有有效的轉讓合同時,如果相信此登記而與之進行交易,並不能得到保護⒃。法國專利法也規定:由第三者追還專利權利的訴訟,若第三者在訴訟中取勝,則許可證合同可能會因為是由非物主的人訂立而無效;但是,如果受讓人是善意的話,那麼因相信專利權人製造的表面假象而與之交易的行為可被視為有效⒄。應該說,法國的規定更有利於保護善意的受讓人或被許可人,因而可能更合理些。

二、關於獨占實施許可合同

獨占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有獨占性的實施專利的權利,專利權人自己也不能實施。這是明確的。但是獨占實施權是在合同約定的范圍內有效還是在專利權的有效地域范圍和期限內有效,尚有爭議⒅。不管怎樣,許多國家都規定獨占實施許可合同應進行登記。這是因為獨占實施並非普通的債的關系,不僅在合同當事人間產生效力,而且對第三人也有約束力。如果把專利權看作一種「無形物」,那麼獨占實施就是對該「物」的獨占使用,帶有強烈的「物權」意味。又由於專利權的無形,如果不對這種獨占進行「公示」,既不利於保護獨占實施被許可人的權利,也會給善意第三人帶來損害。

但各國對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登記的法律效力規定不同,有的規定:只有經過登記,獨占實施許可才生效⒆;有的規定:不登記,獨占實施許可合同也在雙方當事人間生效,但只有經過登記,才有權對抗第三人⒇。我國法律對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只要求在合同生效後三個月內向專利局備案(21),但備案的法律效力如何卻不明確,這是立法上的漏洞。有學者主張我國獨占許可實施合同採用登記生效的制度(22)。筆者以為採用「登記對抗」的制度更合理些,特別是在第三人被告知或者明知存在獨占實施許可合同,而該合同又未登記的情形。如果依「登記生效」,因為許可未生效,被許可人顯然無法對抗該第三人依法取得權利;而依「登記對抗」,即使未登記,被許可人仍有可能對抗該第三人(23),因為這時第三人取得權利可能會被認為具有惡意,而惡意第三人是不屬於「不得對抗」之列的。當然,這也有賴於法律明確。

如果採用登記對抗制度,獨占實施許可合同對第三人的對抗效力會有哪些情形呢?參見下表(筆者個人意見):

獨占許可登記狀況

第三人

第三人登記狀況

對抗效力

獨占許可登記前

專利權的受讓人

已登記

獨占許可合同不能生效,不能對抗受讓人

未登記

獨占許可合同可以生效

專利獨占許可實施人

已登記

不能對抗後一獨占被許可人

未登記

互相不能對抗

專利普通許可實施人

已登記

不能對抗後一普通被許可人

未登記

互相不能對抗

獨占許可登記後

專利權的受讓人

也登記

被許可人可以對抗受讓人★

未登記

被許可人可以對抗受讓人

專利獨占許可實施人

也登記

不應出現(但惡意第三人,也可對抗)

未登記

可以對抗後一獨占被許可人

專利普通許可實施人

也登記

不應出現(但惡意第三人,也可對抗)

未登記

可以對抗後一普通被許可人

★實際是民法中「買賣不破租賃」原則的應用。但尚需法律確認。

登記後的獨占實施權人除了能夠對抗第三人外,對專利權人放棄該專利權的行為也可擁有否決權(24),以保障自己的權益。當然還可以產生對侵權行為的起訴權(後面詳述)。

三、關於普通實施許可合同

普通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人有權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實施專利,但他無法阻止專利權人與第三人另外訂立實施許可合同,他也無法對抗其他的被許可人。這是普通實施許可的應有之義。所以,普通實施許可合同與獨占實施許可合同不同,前者僅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約束力,僅是一種債的關系,因此登記似乎並無必要。

但由於專利權可以轉讓或獨占許可他人實施,又由於專利權的無形,如果普通實施許可不登記,而在後的受讓人或獨占許可實施權人在未被告知的情況下與專利權人訂立了合同並經登記,這時在後的受讓人或獨占許可實施權人與在先的普通許可實施權人必然形成權利的沖突。按前面的規定,在後的經登記的受讓人或獨占許可實施權人顯然可以對抗在先的未經登記的普通許可實施權人。

普通實施許可本身無意對抗他人,但卻會面臨其他權利人對他的對抗。這對普通許可實施權人顯然不利,也不太公平。為了避免對普通許可實施權人造成如此不利情況,有的國家規定,普通實施許可合同經過登記,可以對抗上述在後的專利權受讓人或獨占許可實施權人(25)。也就是說普通實施許可合同經過登記,使本來不具備對抗性的普通實施許可也具備了一定的對抗性。這實際也是民法中「買賣不破租賃」原則的在專利法上的應用。法國專利法第43條規定專利權利的轉讓並不損害在此轉讓之前所獲得的權利,即許可證合同得以維持(26),也是同樣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普通實施許可即便經過登記也無法對抗未經登記的其他普通實施許可(27),這是普通實施許可的特性決定的。所以,普通實施許可的對抗性與獨占實施許可的對抗性是完全不同的,籠統地規定「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未經登記的,無權對抗就該專利取得權利的第三人」是有漏洞的,會引起兩種不同性質許可合同的對抗效力的混淆。筆者以為,對於普通實施許可,還是採用明確規定「經過登記,可以對抗在後的專利權受讓人或獨占許可實施權人」為妥。

另外,同登記後的獨占實施許可一樣,登記後的普通實施許可除了能夠對抗特定的第三人外,對專利權人放棄該專利權的行為也可擁有否決權,還可以產生對侵權行為的參與權(後面詳述)。

四、登記與被許可人的訴訟權利

按一般法理,對侵權行為的訴訟應由權利人提起。因此,對侵犯專利權的訴訟,也應由專利權人提起。但所謂侵犯專利權,也就是侵犯專利的實施權;當被許可人取得專利權人的同意實施專利時,第三人侵犯專利權也必然會損害被許可人的權益。

特別在獨占實施的情形,與其說侵犯專利權是侵犯專利權人的權利,不如說是侵犯獨占實施權人的權利。所以,許多國家都賦予獨占實施的被許可人對侵犯專利權行為的起訴權,但具體條件有所不同。有的國家對獨占實施被許可人的起訴權與專利權人一樣,並無任何限制,而是作為其固有的權利(28);但由於登記是獨占實施許可的生效要件,因此登記也是獨占實施被許可人起訴的必要前提。對於那些登記僅是對抗要件的國家來說,登記是否也是獨占實施被許可人起訴的必要前提呢?答案一般也是肯定的,就是只有登記後被許可人才能起訴,且只能對登記以後的侵權事實提出訴訟(29)。有的國家甚至明文規定:一個人變成了一件專利的獨占許可證領取人,而該專利隨後發生的侵害,在契約行為登記之前,法院或專利局局長將不判予損害賠償(30)。但是,如果雖未登記,侵權人卻明知該許可合同的存在,被許可人是否也可以訴訟呢?理論上是有爭議的。一般說,既然侵權人知道其侵權行為可能造成損害的范圍,也應給予未登記的被許可人參與訴訟的權利(31)。

在普通實施許可的情形,似乎不會發生第三人侵犯被許可人的權利。因為從理論上講,多一個未經許可而實施專利的第三人(侵權人),對普通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並不造成什麼損害。但實際上,多一個實施者就意味著多一個競爭者,這就必然對合法被許可人的利益造成影響,而這種影響是由於非法行為帶來的。所以,有必要給予普通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對這種非法行為一定的訴訟權利,以維護其權益。

一般國家法律規定:已經登記的普通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可以參加到由專利權人提出的主侵權訴訟中去,以便獲得對他個人的損害賠償。相反,未經登記,則不能參與訴訟(32)。《發展中國家保護發明模範法》甚至直接賦予被許可人起訴權(33)。有的國家法律並未規定普通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的訴訟權利,但學理上也是認可的,不過也是要求登記為前提(34)。

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實施專利的被許可人可以對第三者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提起或參與訴訟的權利。但有學者認為,我國《專利法》(原第60條,現第57條)規定對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其中「利害關系人」就包括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方、排它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方以及有特別約定的普通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方(35)。這當然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但畢竟這只是學理解釋,沒有法律效力。2001年6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179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20號)第一條規定:「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訴前責令被申請人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的申請。提出申請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專利財產權利的合法繼承人等。」雖然這是對《專利法》第61條的解釋,但既然享有訴前申請權的利害關系人包括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該被許可人也自然享有提起訴訟的權利。從該司法解釋起碼可以推定,獨占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可以單獨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排他實施許可的被許可人在專利權人不起訴的情況下,可以提起訴訟(36)。至於普通實施許可合同的被許可人,該司法解釋似乎未將其列入「利害關系人」中。

由於我國法律對許可合同只要求備案(其實也是登記的意思),而對備案的法律效力卻無任何規定,被許可人提起侵權訴訟似乎也不必以合同登記為前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利害關系人應提供許可合同與備案證明材料,但備案並非前提要件,只要有證據證明其享有專利權利就可以提出申請了。這與許多國家關於登記是被許可人參與侵權訴訟前提的規定有明顯的不同,有待於以後立法完善。

①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已廢止)第3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42條。

② 參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負責人就實施技術合同法若干問題答記者問(1987年10月31日)。國家科委政策法規司編:《技術合同法及有關文件匯編》,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7月北京第一版,第28頁。

③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已廢止)第10條、第16條;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0條第4款。

④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科技糾紛案件的若干問題的規定(1995年4月2日,法發?1995?6號)「四、關於技術合同效力確認」24.審查確認技術合同的效力,應當依照技術合同法第二十一條及技術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進行,不得以下列理由確認技術合同無效:……(4)技術合同未經登記或未向有關部門備案,但轉讓專利權和專利申請權的合同須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的情形除外;

⑤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44條。

⑥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10條第3款,2000年8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第二次修正。

⑦ 轉引自頜中林:合同法下技術合同的有關法律問題,http://www.chinaiprlaw.com

⑧ 參見頜中林:合同法下技術合同的有關法律問題,http://www.chinaiprlaw.com

⑨ 參見韓曉春:涉及專利的合同登記的法律效力,《專利法研究2000》,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20-121頁。

⑩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8條。

⑾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合同法》第10條:「……按照國家規定需要經過有關機關批準的,自批准時起成立。」

⑿ 參見印度專利法第68條(1970年9月19日),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4》,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32頁。 另參見日本特許法(專利法)第九十八條第一款(一),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218頁。

⒀ 參見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35頁,《美國法典》第三十五編 專利 第261條;第76-77頁,英國專利法(1977年)第一部分 新國內法第33條。另參見沈達明:《知識產權法》之法國專利法,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8年5月第一版,第173頁。

⒁ 參見發展中國家保護發明模範法(保護知識產權聯合國際局1965年5月於日內瓦)第一部分 專利,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3》,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51-52頁。

⒂ 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一版,第117頁。

⒃ 參見(日)紋谷暢男:《專利法50講》,魏啟學譯,法律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第182頁。

⒄ 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一版,第167頁。

⒅ 參見(日)紋谷暢男:《專利法50講》,魏啟學譯,法律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第187頁。以及韓曉春:涉及專利的合同登記的法律效力,《專利法研究2000》,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22頁。日本的獨占實施許可僅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有效。

⒆ 參見日本特許法(專利法)第九十八條第一款(二),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218頁。

⒇ 參見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35頁,《美國法典》第三十五編 專利 第261條;第76-77頁,英國專利法(1977年)第一部分 新國內法第33條(1)款(a)項。又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1978年修改法第46條,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一版,第153頁。另外,發展中國家保護發明模範法(保護知識產權聯合國際局1965年5月於日內瓦)第一部分 專利,第二十八節 許可證合同第(3)款也作了同樣的規定,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3》,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54-55頁。

[21]參見2001年6月15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五條第二款「合同備案」(原第十三條),以及第88條「合同備案的登記」

[22]參見韓曉春:涉及專利的合同登記的法律效力,《專利法研究2000》,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第127頁。

[23]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1版,第154頁。另參見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35頁,《美國法典》第三十五編 專利 第261條;第76-77頁,英國專利法(1977年)第一部分 新國內法第33條(1)款(c)項

[24]參見日本特許法(專利法)第九十七條第一款,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217-218頁。另外,發展中國家保護發明模範法(保護知識產權聯合國際局1965年5月於日內瓦)第一部分 專利,第四十六節「專利的放棄」之4也作了同樣的規定,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3》,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74頁

[25] 參見(日)紋谷暢男:《專利法50講》,魏啟學譯,法律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第189頁。

[26] 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1版,第166頁。

[27]參見(日)紋谷暢男:《專利法50講》,魏啟學譯,法律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第192-193頁。

[28]參見日本特許法(專利法)第一百條 (阻止請求權),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219頁。另參見(日)紋谷暢男:《專利法50講》,魏啟學譯,法律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第190-191頁。

[29]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1978年修改法第53條之(2),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1版,第117-118、153頁。

[30]參見英國專利法(1977年)第一部分 新國內法 獨占許可證領取人對侵害的起訴 第68條,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2》,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113-114頁。

[31]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1版,第172-173頁。

[32]參見王維藩、黃紅英編譯:《法國發明專利法》,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6年2月第1版,第153-154頁。

[33]參見發展中國家保護發明模範法(保護知識產權聯合國際局1965年5月於日內瓦)第五十二節「許可證領取人的法律訴訟」之2。中國科學技術情報所專利館編:《國外專利法介紹3》,知識出版社1986年12月北京第一版,第80頁。

[34]參見(日)紋谷暢男:《專利法50講》,魏啟學譯,法律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第191-192頁。

[35] 參見程永順:專利侵權訴訟,《知識產權保護實務全書》(鄭成思主編)第三編,言實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版,第309頁。

[36] 參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20號)第一條第二款。

『捌』 什麼是專利申請技術實施許可合同

這兩個之間的區別之處你已經說了啊。一個是專利授權後許可他人實施時簽訂的;一個是專利申請過程中(還沒授權)時簽訂的。

『玖』 「專利申請技術實施」和「許可專利實施許可」有什麼區別

專利申請技術實施是指:一個專利申請,目前還未被授予專利權,但正在實施該專利申請所指的技術內容。
專利實施許可是指:已經被授予專利權的專利,在專利權人的許可下,實施該專利的技術內容。

閱讀全文

與專利申請技術實施許可的法律效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