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權發生侵權事件後,選擇訴訟可能是維護自身權益最恰當的方式之一。那麼,專利權侵權訴訟時效為多長時間呢?專利法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專利權人於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專利法》第62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這與我國《民法能則》第137條的規定相一致。不過,專利侵權的訴訟時效起算點存在兩種特殊情況:(一)超過二年的起訴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往往是連續的,有時甚至是斷斷續續的。如果從專利權人得知或應當得知侵權行為起二年內,專利權人未主張權利,而二年之後,侵權行為仍在繼續,這時如果不能對專利權人進行保護,顯然是不公平的。專利權人的請求權可以分為物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前者指停止侵權,從時效制度的目的出發,這類請求權本身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29]後者指賠償損失,當然適用訴訟時效,但是從專利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兩年內的侵權損失賠償額,仍然處於訴訟時效期間之內。為此,最高人民法院《規定二》第23條規定,權利超過二年起訴的,人民判決被告停止侵權,並支付起訴之日前推算二年內的侵權損害賠償數額,但這種判決應滿足兩個前提條件:(1)起訴時侵權行為仍在繼續;(2)起訴時專利權仍在有效期內。最高人民法院《規定二》的重要意義在於,明確了針對侵權行為的物權請求權(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返還原物、恢復原狀等)不受訴訟時效限制。(二)授權前的發明技術使用費發明專利的一項特殊之處是,授權前的臨時保護,由於發明專利實行提前公布、實質審查,一項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這時其他單位或個人完全可以實施公開的發明技術,這種行為在授權之前不視為侵權。根據《專利法》第13條規定,上述單位或個人應支付適當的費用,這就是對發明申請的臨時保護措施。依照《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專利權人可以在授權前提出支付要求,但如果這種要求被拒絕,專利權人只有等到授權之後才能要求專利管理部門進行處理或向法院提起訴訟。由於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時,實質審查可能還未開始,或者已開始但尚未結束,到授權之日往往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如果要求自專利權人得知或應當得知行為之日起計算時效,則完全會出現專利權人有資格起訴時已超過二年的現象。為此,《專利法》第62條第2款規定,專利權人於授權之日前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時效自專利授權之日起計算。於是,這類訴訟的時效有兩個起算點:二是專利授權之日;二是專利權人得知或應當得知行為之日,以其中的晚者為實際起算點。
② 甲乙為專利權共有人,專利被人侵權,單獨一方能否起訴
共有專利權人在抄其他專利權人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是可以自己提起訴訟的。專利法沒有寫,是在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規定的。
http://www.doc88.com/p-772826916138.html裡面有這個指導意見。在一般性規定第二條。
③ 關於專利權的官司
就是說一家公司在抄98年的時候襲就已經在用這項技術為一個汽車配套公司生產,但一直末申請專利,現在就是2006年別一家公司也為該汽車配套公司生產,看了第一家的公司,做出同樣產品,後來去申請專利了,現在第一家公司找了以前為汽車配套公司做的一些圖紙,和一些開的貨款發票當證據,去打官司,請問會打贏嗎,請懂的人說明問題的分析,謝謝!
真如你所言的話,官司肯定能贏。但是,我認為:
1. 你所提交的證據只是能證明你的先用權來抗辯他的專利權,但是先用權的局限在於只能在原有的范圍內繼續使用。因此建議你同時無效他的專利。
2. 至於能否以《反不正當競爭》,需要你衡量投入與產出。
④ 什麼是專利權侵權訴訟,怎樣進行專利權侵權訴訟
侵權判斷的基本原則 侵權判定原則依據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京高法發[2001]229號)《通知》涉及《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中的: 1、全面覆蓋原則的適用2、等同原則的適用3、多餘指定原則的適用 我們分別從這三個適用原則來進行侵權判定分析: 首先確定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 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的第3條規定,即「一項專利中有時會有兩個以上的獨立權利要求。應當根據權利人提出的專利侵權訴訟請求,只解釋其中有關獨立權利要求確定的保護范圍。」 1、全面覆蓋原則的適用 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如下5條規定: 第26條、全面覆蓋,是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全部再現,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與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一一對應並且相同。 第27條、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即如果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特徵包含了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28條、當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必要技術特徵採用的是上位概念特徵,而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採用的是相應的下位概念特徵時,則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第29條、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在利用專利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技術特徵,仍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此時,不考慮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的技術效果與專利技術是否相同。 第30條、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對在先專利技術而言是改進的技術方案,並且獲得了專利權,則屬於從屬專利。未經在先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從屬專利也覆蓋了在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全面覆蓋原則,即全部技術特徵覆蓋原則或字面侵權原則。即如果被控侵權物(移動配餐車產品)的技術特徵包含了涉案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落入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2、等同原則的適用 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 的第41條規定,即「對於故意省略專利權利要求中個別必要技術特徵,使其技術方案成為在性能和效果上均不如專利技術方案優越的變劣技術方案,而且這一變劣技術方案明顯是由於省略該必要技術特徵造成的,應當適用等同原則,認定構成侵犯專利權。」3、多餘指定原則的適用 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的第128條規定,即「多餘指定。指專利權人在撰寫開拓性發明或者重大改進專利的申請文件時,因當時尚缺乏實施其專利技術的經驗,把明顯不是解決發明或實用新型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寫入了獨立權利要求,而且該技術特徵也不是使獨立權利要求具備新穎性或創造性的必要條件,該非必要技術特徵成為限定獨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多餘限定。由於該多餘指定可能使其專利權保護范圍大大縮小或甚至得不到保護。」 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如下三條規定: 第48條,認定記載在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某個技術特徵是否屬於附加技術特徵,應當結合專利說明書及附圖中記載的該技術特徵在實現發明目的、解決技術問題的功能、效果,以及專利權人在專利審批、撤銷或者無效審查程序中向中國專利局或者專利復審委員會所作出的涉及該技術特徵的陳述,進行綜合分析判定。 第49條,對於在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有明確記載,但在專利說明書中對其功能、作用未加以說明的技術特徵,不應認定為附加技術特徵。 第50條,適用多餘指定原則認定附加技術特徵,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1)該技術特徵是否屬於區別專利技術方案與專利申請日前的已有技術方案所必須的,是否屬於體現專利新穎性、創造性的技術特徵,即專利權利要求中略去該技術特徵,該專利是否還具有新穎性、創造性; (2)該技術特徵是否屬於實現專利發明目的、解決發明技術問題、獲得發明技術效果所必需的,即專利獨立權利要求所描述的技術方案略去該技術特徵,該專利是否仍然能夠實現或基本實現發明目的、達到發明效果; 依據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執行《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的通知中第47條規定: 多餘指定原則,是指在專利侵權判定中,在解釋專利獨立權利要求和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時,將記載在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明顯附加技術特徵(即多餘特徵)略去,僅以專利獨立權利要求中的必要技術特徵來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判定被控侵權物(產品或方法)是否覆蓋專利權保護范圍的原則。還有,禁止反悔原則 在判斷專利的效力和判斷是否侵權時,專利權人對權利要求的解釋應當一致。不應 在專利申請過程中為了獲得專利權,對權利要求進行狹義或較窄的解釋,而在侵權訴訟中為了證明他人侵權,對權利要求進行廣義或較廣的解釋,即對權利要求的解釋應當前後一致。專利權人對其申請專利時與中國專利行政部門之間的往來文件中所認可或放棄的內容,在侵權訴訟中不得反悔。尤其在認定「等同物替換」時,遵守這一原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