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專利申請的類型是那些
專利分為三種類型復:
1、發明制專利:針對產品、方法或者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
2、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3、外觀設計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㈡ 專利申請表中「產品所屬類別」是指的什麼,怎樣知道我所申請的產品是哪一類
國際專利分類表及其使用
1.概況
國際專利分類表的英文名是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簡稱IPC。
專利文獻檢索中,掌握專利分類表是個重要環節。世界各國一般都編有自己的專利分類表,採用的分類原則、分類系統和標記符號等各有不同。鑒於發明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產物,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產,在國際上應使專利分類統一起來,以解決由於各國採用不同的分類所造成的不方便,IPC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的。十多年來各國除使用自己編的專利分類系統外,還採用國際間通用的專利文獻分類系統,如日本1970年起採用國際專利分類(IPC)與日本專利分類(JPC)並列的分類系統,1980年起完全改用IPC系統。IPC系統對技術領域中任一特殊方面的專利文獻作統一的分類,從而在編排、傳遞和查找專利說明書的過程中提供方便。實踐證明,使用者通過(IPC)系統能找到某些有關關鍵技術的專利說明書,經過綜合、分析研究和統計,從而了解到某項技術的當前世界水平或發展趨勢,從而得到啟發,引出新的發明構思又進一步作出新的創造發明。
世界通用的國際專利分類表自1968年9月1日生效,已普及到50個國家,17年內修改過4次,現在使用的是1990年1月生效的第5次版本。各主要工業國家出版的專利說明書上,現在都印有國際專利分類號碼,其中有些國家的專利檢索工具書已經改用國際專利分類法編排,如原蘇聯專利情報與技術經濟科學研究所1972年編輯出版的一套《蘇聯和國外發明》就是這樣。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分別在1969年、1971年和1980年放棄本國的專利分類法而開始使用IPC,專利局的資料改用IPC排檔,出版的檢索工具書(公報、索引)也改為IPC編排。另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等,目前還處於過渡階段。PCT專利(patent cooperation tready)和歐洲專利,也使用這種分類表,英國的《世界專利索引》也以IPC作為主要的分類檢索途徑。我國專利也採納國際專利分類表。所以,無論是從工程技術人員利用外國專利文獻的角度,還是從我國發明管理事業的需要來看,掌握這種分類表,都是十分必要的。
2.IPC系統的結構
國際專利分類系統分成部、大類、小類、大組和小組等5級結構,涉及與發明專利有關的全部技術領域。它分八大部(section,包括若干個亞部subsection)用A,B,C,D,E,F,G,H 8個大寫拉丁字母分別表示;部下有大類(class),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大類下是小類(sub-class),以大寫拉丁字母表示;小類下則有大組(group)和小組(sub-group),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在大組和小組之間用一斜線「/」隔開。如:
C 07 C 47 / 00
| | | | |
部 大類 小類 大組 小組
8個部分成8個分冊。各部內容劃分如下:
A部 「人類生活必需」,包括農業、食品、家庭用品、傢具、保健、娛樂用品等(共15個大類)。
B部 「作業、運輸」,包括各種作業和設備、交通運輸。即分離、混合、成型、印刷、各種運輸等(共34個大類)。
C部 「化學、冶金」,包括無機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及它們的制備方法等純化學內容外,還涉及含有上述化合物的產品,如玻璃、陶瓷、水泥、肥料、塑料、塗料、石油工業產品以及因具有特殊性能而適於某一用途的一些產品,如炸葯、染料、粘合劑、潤滑劑、洗滌劑等應用化學部分。此外C部中還包括某些邊緣工業,如各種燃料的製造;油脂和石蠟的生產精煉;發酵、微生物及遺傳工程和製糖工業等和一些純機械或部分機械的操作或處理,如皮革和皮革製品的處理、水處理或一般防腐蝕。由於冶金學作為一個分部設在C部內,所以該部還包括各種黑色、有色金屬及合金的冶金學和電解、電泳工藝等(共19大類)。
D部 「紡織、造紙」,包括紡織、纖維、染色、索纜、造紙技術等(共8個大類)。
E部 「固定建築物」(建築、采礦),包括公路、鐵路、橋梁建築、水利工程、給排水、房屋建築、採掘等(共7個大類)。
F部 「機械工程」,包括照明、熱工、武器、爆炸,還包括發動機、泵、一般機械工程、照明、加熱、武器、爆破等(共17大類)。
G部 「物理」(儀器、核物理),包括測試、光學、攝影、鍾表、控制、計算、教育、樂器、核物理等(共13個大類)。
H部 「電學」,包括電器元件和半導體技術、電力、電子電路、電訊技術及其它等(共5個大類)。
此外,單獨出版有一本上述8大部的《使用指南》,作為第9分冊。它是8大部中的大類、小類及大組的索引,是國際專利分類表的指導性文件,它對國際專利分類表的編排、分類法和分類原則等作了解釋和說明,可以幫助使用者正確使用《分類表》。大組索引包括6000多個大組的類目,它將8個分冊中的大組集中編入本分冊。
3.IPC的編排體例說明
我們仍引用上面「C07C 47/00」這一類號為例加以說明。
C07C 47/00
C 化學、冶金
C07 有機化學
C07C 無環和碳環化合物
C07C 47/00 有—CHO基的化合物
47/02 · 有—CHO基連接在非環碳原子或氫原
子上的飽和化合物
47/04 ··甲醛
47/042 ···從一氧化碳制備[3]
47/052 ···用甲醇的氧化制備[3]
47/055 ····用貴金屬和它們的化合物作催化劑[3]
47/058 ···分離;純化;穩定化;用添加劑[3]
從上例可以看出,國際分類號的分類等級關系,在類號上只能判斷出前4級,即部、大類、小類和大組。至於小組以下的等級關系是用「·」來表示的,「00」是相當於第5級,一個「·」表示第6級,「··」表示第7級,「···」表示第8級。國際分類法最細可分至12級,即有7個「·」。對類目說明語涵義的理解要上下級串連起來考慮。例如,47/042和47/052都有3個「·」,表示同等關系,互不相關,47/042是從一氧化碳制備甲醛,47/052是甲醇氧化制備甲醛。47/055有四個「·」,它從屬於47/052,而與47/042無關,因為它緊挨著47/052。因此,47/055的涵義則是「用貴金屬和它們的化合物作催化劑從甲醇氧化法制備甲醛」。
凡在類目後邊注有符號「[3]」者,表示該類目是第3版修訂的。
4.「C部——化學、冶金」的使用注意
雖然C部的類名稱為「化學、冶金」,但並非概括了所有涉及化學化工的內容,而是有相當一些和化學化工有關的內容被劃分在其它部類里。例如一些化工過程:分離、溶解、乳化,以及化工儀器儀表、設備和塑料製品加工則分在B部「作業、運輸」;分析或試驗的化學方法、照像材料和過程歸屬於G部「物理」;織物的化工過程、纖維素或紙張的生產一般歸入D部「紡織、造紙」。電池的製造等包括在H部「電學」。此外,如農葯、醫葯、香料、化妝品等等雖然它們的純化學部分劃在C部,但它們的應用化學方面則納入A部「人類生活必需」。再如,抗氧劑成分的類目分在C部,而用於食品的抗氧劑則放在A部。土壤改良成分和土壤穩定劑成分的類目歸入C部,而有關填充土壤孔隙的物質卻納入E部。上述涉及化學技術領域類目分散在其它各部,是國際專利分類表設置功能類目和應用類目的分類原則所決定的。在使用國際專利分類表時需要注意它的分類原則,以便准確地選擇適當的分類號。
為了解決技術重疊問題,國際分類表使用了一些附加規則,如參見、附註、優先規則、最後位置規則、最先位置規則、主要成分規則等(詳見《使用指南》中的前言)。在整個分類表中,C部是採用附加規則較多的一個部。在確定技術主題的分類位置時,還要注意各種附加規則的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國際專利分類表在不斷修訂。有些技術主題原來只分在一個小組內,當申請量增加後,細分也不能解決問題時,就設立一個小類。還有一些類目進行過大調整,如近年來微生物技術發展迅猛,應用廣泛,第3版分類表對C12這一類目作了大的修改,取消了C12B,C12D,C12K三個小類,並把這3個小類的內容分別轉入到新設立的C12M, C12N,C12P, C12Q,C12R等5個小類中。又如第4版將C10M 小類原有的11個小組全部取消重新分類。
由於以上情況,給檢索帶來一定的困難。尤其是進行追溯檢索時,一定要注意檢索年代和國際專利分類表版本之間的對應關系。如查含磷和含鹵素的發光材料的文獻,根據不同年代就有三個不同的分類號: C09K11/42; C09K11/43; C09K11/72。第1個分類號是第2版的,適用於查 1974— 1979年的文獻;第2個分類號是第3版的,適用於檢索1980—1984年的文獻;最後一個分類號是第4版的,適用於找1985年以後的文獻。所以檢索不同時期的文獻,要注意用不同的分類號進行檢索。
第4版國際專利分類表中最大的變化是在特定的類目中引入了混合系統,以改善分類表的效能。即對於非強制分類的附加情報除了用分類號表示外,還用引得碼或者用分類號和引得碼兩者結合起來表示。第4版規定有兩種附加情報,第一種附加情報是指在發明說明書中詳細敘述的,有價值的情報;第二種附加情報是對已分類的情報的補充情報。混合系統是用來表示第二種附加情報的。用於混合系統的引得碼在分類表中有如下兩種。一種是引得碼表示從與之聯系的分類表中劃分出來,成為獨立存在的小類或組。引得碼的表示方式是用冒號(:)代替分類號中的斜線(/)。例如C07K99 :00。這種引得碼在C部中有C07K99:00; C10N;C12R。這種類目只能用於引得,而不能用於分類。還有一種是分類和引得兩者共用的。同一類目既可用於分類,又可用於引得。分類表中這些類目開始均有說明。
引得碼在專利文獻中有兩種表示方法。一種是聯用的引得碼,即引得碼與它相聯系的分類號一同寫在括弧內的方式聯用。括弧內先列出已分類的技術主題的分類號,然後列出引得碼。每組聯用的引得碼用單獨的括弧表示。例如:(C08F210/16,214:06),(C08F255/04 ,214:06)。還有一種不聯用的引得碼,即引得碼單獨出現,它不需要表明引得碼與哪些分類號相聯系。例如:B29K9:00。
使用引得碼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檢出率和檢索的准確率。當同一分類號下面的專利文獻太多時,就不利於檢索,這時需要再細分。但是由於科學技術發展和學科的交叉,有時從單一的觀點細分是不可能的,或雖可細分但意義不大,這種情況下用引得碼,對跨學科主題的檢索就比較有效了。
5.IPC號的選定步驟及其輔助工具書
對於初學者,由於對IPC系統不甚熟悉,直接翻閱IPC表的8個大部(即8個分冊)來選定切題的IPC號是相當困難的。往往好似大海撈針,徒勞無功。因此,對他們來說最好走下面兩種捷徑:
(1)從《關鍵詞索引》入手《關鍵詞索引》(official catch- word index)是查找IPC的入門工具書。它是配合8大部IPC表單獨印行的一本詞表性索引。索引中的關鍵詞按字順排列,在關鍵詞下列有細分的下屬關鍵詞(subcatchword),後者可稱修飾詞或限定詞,大都以片語形式表示,然後開列IPC號。例如,我們要查找「環氧樹脂的制備」一題的專利文獻,可選「EPOXY」一詞作關鍵詞,查閱《關鍵詞索引》得到:
EPOXY
——compounds of low-molecular C07D 301/00
weight 303/00
polycondensates containing
——groups C08G 59/00
polymerisation of cyclic ethers C08G 65/02
根據以上查得的IPC號,再用C分冊,按順序翻到各個類號,進一步挑選列在各類號下更切題的細分類號。假如要查找環氧乙烷的文獻,根據內容可選第一個類號C07D 301/00;要查找環氧樹脂的文獻,則可選第三個類號C08G 59/00,然後用C分冊,找出這兩個類號,再進一步挑選列在它們下面的更切題的細分類號。依此,從《關鍵詞索引》入手,可以大大減少在8個分冊中隨意翻查的盲目性。
(2)從《使用指南》入手《使用指南》是根據IPC前3級類號組排起來的一本索引。通過《使用指南》查找分類號,是根據課題性質,先初步確定大的分類范疇,即以《使用指南》中的「大類目錄」為起點,用「大類目錄」中所給出的大類號引渡到「小類目錄」,根據「小類目錄」中所給出的小類號,再引渡到「大組目錄」,尋找大組號。這樣逐級縮小命中范圍,最後根據「大組目錄」所給出的IPC大組號,再有目的地選取某個分冊(大部),去查出更細的類號。
㈢ U盤申請外觀專利,要填寫產品所屬類別,怎麼填啊
你最好是找專業的專利代理公司寫
㈣ 專利申請有哪三種類型
我國專利抄法規定的專利類型有三襲種: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1.發明專利。針對產品、方法或者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
2.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3.外觀設計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專利申請的好處
1、專利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2、企業將科研成果申請專利,是企業實施專利戰略的基礎。
3、專利的質量與數量是企業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的體現,是企業在該行業身份及地位的象徵。
4、企業通過應用專利制度可以獲得長期的利益回報。
5、企業擁有專利是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基金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必要前提條件。
6、企業可以通過專利獲得貼息貸款。
7、高中生可通過專利可以參加985、211等名牌大學、重點大學的自主招生。
㈤ 急~~專利類別更詳細的列表
專利有三種: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
發明專利:用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的發明,審查較嚴格,需要2-3年才能授權,專利的保護期20年。
實用新型專利:主要用於產品改進的發明,審查較寬松,主要審查文件的格式,需要6-12個月能授權,保護期10年。
外觀設計專利:主要用於產品形狀改進的發明,保護產品的形狀,審查較寬松,需要6-12個月能授權,保護期10年。
㈥ 中國專利申請類型
專利分為三種類型:
1、發明專利:針對產品、方法或者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
2、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3、外觀設計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三種專利申請流程:
(一)發明專利的申請
1、 發明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布—實質審查請求—實質審查—授權
2、 申請發明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 請求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
2) 說明書:包括發明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3) 權利要求書:說明發明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
4) 說明書附圖:發明專利常有附圖,如果僅用文字就足以清楚、完整地描述技術方案的,可以沒有附圖。
(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1、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審批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審—公告—授權
2、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請求書:包括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和名稱、地址等。
2)說明書:包括實用新型專利的名稱、所屬技術領域、背景技術、發明內容、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說明書內容的撰寫應當詳盡,所述的技術內容應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閱讀後能予以實現為准。
3)權利要求書:說明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內容。
4)說明書附圖:實用新型專利一定要有附圖說明。
5)說明書摘要:清楚地反映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解決該問題的技術方案的要點以及主要用途
(三)外觀專利的申請
1、 申請外觀專利的流程專利申請—受理—初步審查—公告—授權
2、 外觀專利需要提交的文件
1) 請求書:包括外觀專利的名稱、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的姓名、名稱、地址等。外觀設計圖片或照片:至少兩套圖片或照片(前視圖、後視圖、俯視圖、仰視圖、左視圖、右視圖,如果必要還是提供立體圖)
2)外觀設計簡要說明:必要時應提交外觀設計簡要說明。
㈦ 專利申請有哪些類別
專利分為三種類型:
1、發明專利:針對產品、方法或者產品、方法的改進所提回出的新的技術答方案,可以申請發明專利;
2、實用新型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3、外觀設計專利:針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
㈧ 專利申請如何進行分類
我國專利技術分為三種: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這三種專利中,相對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而言,發明專利是最有技術含量,貢獻最大的一種專利,在申請才程序上也較復雜,有一定的難度。
下面結合相關法律法規闡述這三種專利技術:
第一 發明專利 專利法所稱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其特點是:首先,發明是一項新的技術方案。是利用自然規律解決生產、科研、實驗中各種問題的技術解決方案,一般由若干技術特徵組成。其次,發明分為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大類型。產品發明包括所有由人創造出來的物品,方法發明包括所有利用自然規律通過發明創造產生的方法。方法發明又可以分成製造方法和操作使用方法兩種類型。另外,專利法保護的發明也可以是對現有產品或方法的改進。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實用性是指該發明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發明創造專利有效期限為20年。
第二 實用新型專利 《專利法》所稱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與發明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實用新型只限於具有一定形狀的產品,不能是一種方法,也不能是沒有固定形狀的產品;第二,對實用新型的創造性要求不太高,而實用性較強。 產品的形狀是指產品所具有的、可以從外部觀察到的確定的空間形狀。對產品形狀所提出的技術方案可以是對產品的三維形態的空間外形所提出的技術方案,例如對凸輪形狀、刀具形狀作出的改進;也可以是對產品的二維形態所提出的技術方案,例如對型材的斷面形狀的改進。 產品的構造是指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安排、組織和相互關系。產品的構造可以是機械構造,也可以是線路構造。機械構造是指構成產品的零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聯接關系和必要的機械配合關系等,線路構造是指構成產品的元器件之間的確定的連接關系。 復合層可以認為是產品的構造,產品的滲碳層、氧化層等屬於復合層結構。 實用新型專利專用期限為10年。
第三 外觀設計專利 外觀設計是指工業品的外觀設計,也就是工業品的式樣。它與發明或實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觀設計不是技術方案。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中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可見,外觀設計專利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是指形狀、圖案、色彩或者其結合的設計; (2)必須是對產品的外表所作的設計; (3)必須富有美感; (4)必須是適於工業上的應用。 外觀設計專利專用期限為10年。
㈨ 什麼是專利專利有哪些類型如何申請專利
利申請人在進行專利申請之前需要先搞清楚什麼條件可以申請專利.不同專利類型對應的專利申請條件大體相同.
根據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類別有三種: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
一、申請專利的三種類型
新穎性:是指在申請日以前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沒有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也沒有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由他人向國家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二、申請專利需要的材料:
1、發明專利的名稱;
2、發明專利所屬技術領域和背景技術;
3、完成本發明的目的;
4、達到本發明目的的技術方案;
5、附圖(機械領域的發明一定要求有附圖):能清楚看到產品的結構,分清各零部件的連接關系,可是分解圖、剖面圖等;
6、具體實施例(完成本發明的具體的實施方式);
7、本發明能夠達到的最佳效果;
8、申請人為單位的需要單位蓋章;申請人為個人的需要個人簽字;
9、申請人為單位的需要營業執照復印件;申請人為個人的需提供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10、提供清楚的申請人名稱、詳細地址、電話、郵編、設計人名稱等材料.
三、申請專利需要注意什麼:
1、在申請日前,將該微生物菌種提交專利局指定的微生物菌種保藏單位保藏;
2、在請求書中註明保藏該微生物菌種的單位名稱、地址、保藏日期和編號,以及該微生物菌種的分類命名;
3、在申請文件中提供有關微生物特徵的資料;
4、自申請日起三個月內提交保藏單位出具的保藏證明和存活證明.
四、注意一下幾點申請會容易通過一點:
1、申請人在申請專利前最好進行專利文獻檢索,以了解是否有和自己發明技術相同的技術已經申請了專利.檢索可以在代理人指導人進行;
2、發明期長,但要求比實用新型高,審查期限較長,費用較高,如果需要盡快獲得授權的,可以在申請的同時請求提前公開;
3、發明專利在自申請日起三年內,應請求實質審查,並繳納實質審查費;
4、技術方案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客觀而有根據地反映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並進一步說明其效果,清楚、完整地描述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的技術特徵,同時說明有益的效果;
5、有附圖的,應當寫明各幅附圖的圖名,並且對圖示的內容作簡要說明.在零部件較多的情況下,允許用列表的方式對附圖中具體零部件名稱列表說明;
6、所需時間:發明從申請到授權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辦理登記手續後三個月左右頒發《發明專利證書》.
㈩ 關於專利申請類型應該怎麼選擇呢
專利申請類型該如何選擇成了一個困擾專利申請人的大問題,不知道如何選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專利申請類型應該如何選擇呢?專利申請類型有哪些?專利申請是獲得專利權的必須程序。專利權的獲得,要由申請人向國家專利機關提出申請,經國家專利機關批准並頒發證書。申請人在向國家專利機關提出專利申請時,還應提交一系列的申請文件,如請求書、說明書、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等,也需要確定專利申請類型是那一項。在專利的申請方面,世界各國專利法的規定基本一致。專利申請類型取決於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項目主題的類型、所需保護期限的長短和其他一些因素。如果發明創造本身僅僅涉及產品外觀上的變化,這只能就該發明創造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如果發明創造僅僅涉及方法和(或)產品用途上的變化,這只能申請發明專利;而且如果發明創造也涉及到產品在形狀、構造或者其組合上的變化,則可以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發明的產品或者物品不一樣專利申請類型也不一樣。具體地講,涉及各種方法、產品的用途、無確定形狀的產品、單純材料更換的產品、不可移動的建築物、由兩台或更多儀器設備組成的系統、單純的線路或者直接作用於人體的電、磁、光、聲、射線或者其結合的醫療器具等方面的發明創造,不能被授予實用新型專利,而只能申請發明專利。此外,僅以平面圖案設計為特徵的產品,只能就其平面圖案申請外觀設計專利。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屬於既可以申請發明專利,又可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的產品,那麼究竟選擇專利申請類型中的那類為好呢?這與所欲尋求專利保護期限的長短、專利權可能取得的快慢、申請費用和權利穩定性等因素直接相關。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審批程序採用早期公開延遲審查制,專利權保護20年,又由於通過嚴格審查程序,權利比較穩定,授權時間相對來說要長一些;而實用新型專利審批程序採用先授權,後請求撤銷審查制,因此,如果一項產品發明創造的完成所需的周期較長,這應當今年考慮申請發明專利;相反,如果一項產品發明創造完成所需周期短,或者說該產品在市場上更新速度較快,這已申請實用性行為號。當然,如果想盡快獲得專利權,也應當選擇申請實用新型這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