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中慣用手段的簡單置換和公知常識的區別是什麼公知常識是否可以評價一個專利的新穎性
專利審查員經常用「本領域中慣用手段」否定專利的創造性,並且通常無需舉證。與「公知常識」的區別是:公知常識一般人都知道,「中慣用手段」則是本鄰域人知道。公知常識及可以評價創造性,也可以評價新穎性,但評價新穎性時需要具體比較,而慣用技術手段否定創造性時就是一句話而不進行具體比較。
2. 申請專利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
通常公知常識就是指我們所熟知的技術,從教科書等能查到的,上述屬於機械領域,如果你覺得這句話說得比較簡單,確實是挺常識的東西,那該專利基本就沒戲了。
3. 專利無效中舉證公知常識與作為現有技術舉證有什麼qubie
公知常識性證據只能是教科書或技術詞典、技術手冊等工具書。
現有技術的證據范圍要寬得多。
4. 專利申請中的常用策略
什麼是專利
專利(Patent)是專利權(Patent Right)的簡稱,即國家依法在一定時期內授予發明創造者或者其權利繼受者獨占使用其發明創造的權利。專利是一種使申請人能夠通過其發明創造獲得利潤的法律制度。
在專利保護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為了獲得專利,申請人必須向公眾公開其發明的內容,而且一旦專利權到期,該發明就成為公知技術,可以被他人無償地使用。
在專利保護期內,專利權人獨占該發明各項權利,可以通過自己實施、轉讓或者許可來獲利。
專利種類
發明專利是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保護20年;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保護10年;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保護10年。以上期限均從申請日起計算,並且到期不能續展。
哪些發明創造可以申請專利
申請專利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必須同時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申請專利的外觀必須具備新穎性和美感。此外,專利還需要以一種清楚、簡明的法律語言來界定其保護的范圍。
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不必一定是全新的開拓性的發明,對已有產品或方法的改進也具有可專利性。專利的內容包羅萬象,滲透機械、電子、通信、醫葯、化學、生物、農業林業等各個領域,從家用電器到航天飛船、從中草葯配方到基因治療、從發光二極體到超級計算機……可以說凡是不屬於下列內容的發明創造都有可能成為專利。
哪些發明創造不能成為專利
違反國家法律、社會公德或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在任何國家都不會受到專利保護。
科學發現、智力活動的方法和規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動植物品種、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等都屬於我國專利法明文規定不予授權的范疇。
此外,永動機等無法實施的發明也不能被授權。文學、藝術作品、音樂作品、影視作品等不受專利保護,但可以通過著作權來保護。商標、標識、標語等將商品來源、產地、廠商進行區別的特徵標記,可以通過商標法來保護,一般不用申請專利。
哪些人可以申請並擁有專利
非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設計人、職務發明創造的單位有權申請專利並獲得專利權。
職務發明創造是指: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發明人或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專利檢索
對發明內容進行檢索可以幫助申請人確定該內容是否已經屬於現有技術或者是公知常識。檢索通常可以在專利局、代理機構或者互聯網上進行。
雖然用電腦檢索能夠幫助申請人篩選到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但是由於文獻量過大、申請人受到語言的限制,通常無法檢索小語種國家的文獻資料,因此僅依靠這種方式還不能確保萬無一失。專利檢索結果僅能提供一種參考,但也是具有價值的。
專利審查
每件專利申請都要經過專利審查員的審查才能授權或駁回。通常初步審查和實質審查程序需要1-3年的時間,這取決於專利申請的類型、發明的內容及答復審查意見往復的時間。發明專利實質審查、專利授權、公布印刷等需要繳納格外的費用,而且並非所有專利都能獲得授權。
專利的用途
專利是申請人可以用來防止他人盜其發明創造的唯一保障。只有專利被授權後,申請人才能行使權利。獲得了專利的發明創造不經過專利權人的同意,就不能合法地被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
專利是一種財產權,可以進行銷售、轉讓、許可、繼承,也可以作為無形資產進行投資和融資。
行使權利
只有專利被授權後,申請人才能行使權利,這時申請人即成為專利權人。發明專利的臨時保護從專利申請公布日(通常是申請日起18個月)開始的,如果授權後的權利要求與公開時的權利要求一致,那麼專利權人就有權對在他人在臨時保護階段進行的侵權行為提起訴訟。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很多申請人願意提前公開自己的發明內容以提早獲得臨時保護。
一旦專利被授權,他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使用、製造、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專利產品即為侵權,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5. 專利申請
http://www.ip-times.com/shenqing/liucheng.htm
專利申請前檢索
專利申請前,最好進行檢索,以便確定哪些發明內容屬於「現有技術」。如果待申請的內容在檢索到的專利文獻或者其他公開出版物上已有記載,則有可能影響申請的授權前景。此外,即使沒有文獻記載,如果他人能夠確定這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也會導致專利申請被駁回。
專利檢索的好處
認真了解哪些內容屬於現有技術將有助於申請人作出是否申請專利的判斷和撰寫專利申請文件。說明書的「背景技術」部分要寫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對於實用新型專利,通常還需要提供背景技術的附圖,因此這樣做能使審查員和公眾清楚地了解發明創造的實質性改進和優點。
專利申請文件
發明和實用新型: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權利要求書;發明根據需要可有附圖,實用新型必須有附圖;涉及新的生物材料的發明申請,應當提交保藏證明和存活證明;涉及核酸或氨基酸序列的,應提交序列表的可機讀文本。
外觀設計:請求書、圖片或者照片;寫明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及其所屬類別;請求保護色彩的,提交彩色圖片或照片;必要時,寫明對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簡要說明應當指明設計要點、省略的視圖、所要保護的色彩等。
專利審查
專利申請提交到國知局後會得到受理通知書,在繳納了全額費用之後將得到審查。專利審查分為初步審查和實質審查,後者只針對發明專利。
專利審查過程一般將持續1-3年,取決於專利的種類和發明內容。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經過初步審查即獲得授權,而發明專利通過了初步審查將發出初步審查合格通知書,等待進入實質審查。
專利申請在審查階段時,申請人還沒有權利去阻止他人對其權利的侵犯。但是發明專利公布後(通常是在專利申請日起第18個月時),申請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支付適當的使用費,而侵權人也可以拒絕。專利授權之後,申請人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向侵權人追訴侵權責任,並要求賠償。
發明專利的實質審查
發明的實質審查是在專利局實審部門進行的,審查員通過檢索國內外專利文獻、公開出版物來評價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同時還要對專利文件撰寫是否符合要求進行審查,例如是否符合「單一性」,是否「公開充分」,是否「修改超范圍」等等。
實質審查必須是在發明公布後進行的,法律規定的公布是在申請日起18個月的時候進行,也有的申請人願意提前公開其發明內容,所以會有專利申請在6-10個月的時候就公開了。通常,實審階段的審查員將向申請人或其代理人發出至少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審查意見能夠體現發明被授權的可能性及存在的缺陷。審查意見一般包括格式錯誤、新穎性問題、創造性問題、公開充分、單一性問題等等。
專利實質審查的時間不確定,一般是6-18個月,取決於發明的內容,審查員對發明的理解和審查員的工作安排以及審查員與申請人或其代理人之間文件往復的時間。 發明專利實質審查的標准收費是2500元/件。
6. 發明專利寫的技術問題有點少實審時還能加公知常識進去嗎
你如果不了解的話還是找一個代理公司幫你處理吧因為涉及到專利申請的權利要求書的書寫如果不是專業寫那東西的可能最後即便你申請下來也會是個廢專利。一般來說大多的專利都是實用新型的使用新型容易核準是對現有技術的改造只是使實物。而發明專利除了有形式審查之外還涉及到實質審查因此不但時間較長而且還比較難得到核准不過如果是一種配方啊或者方法啥的是必須要申請發明二不能申請實用新型的。核準的時間也每個准不過實用新型大概在10個月左右發明你就可著2年等吧。不管申請實用新型還是發明,在申請的當天專利局就會給一個受理通知書,這個和商標是不同的,還有實用新型的官方收費是一次性的,發明分2次收,當然如果你找代理機構的話,可以一次付清,讓代理機構全權處理,這樣也比較保險。
7. 專利審查說是公知常識,還能申請成功嗎
你要在意見答復中說服審查員你的技術方案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而不是公知常識,你可以舉例、可以從技術上論述
8. 現有技術與公知常識的區別
關於公知常識的認定,多數專家認為,公知常識屬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68條第1項規定的「眾所周知的事實」,法庭可以直接認定,當事人無需舉證證明。但將公知常識作為一種眾所周知的事實來認定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所謂眾所周知的事實必須為特定時空范圍內的某一領域的一般社會成員所公知,不一定是社會上每一個人都知道的事實,即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專利申請日之前所公知的一般技術常識。
第二,眾所周知的事實屬於證據學上司法認知的內容。法庭可以在訴訟中的任何程序或者階段主動或者應當事人的請求採取司法認知認定案件所涉眾所周知的事實,不受舉證時限限制。
第三,當事人一方對對方主張的或者專利復審委員會認定的公知常識提出異議的,對方當事人或者專利復審委員會有責任提供有關資料和作出充分說明。當事人可以對法庭採取的司法認知提出異議,法庭應當告知當事人司法認知的理由和過程。
第四,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司法認知所認定的事實的,主張該事實的當事人仍需舉證。
第五,法院認定眾所周知的事實不受司法審查案卷外證據排除規則的限制,行政機關在行政程序中未記入案卷的眾所周知的事實,在訴訟中仍可以予以認定。
對於公知常識的舉證,有專家認為,公知常識要依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的認識來判斷,要求對所有的公知常識進行舉證是不可能的。生活常識無須舉證,對技術常識只有當當事人證明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認定有錯誤時,專利復審委員會才負有舉證責任。還有專家認為,公知常識不都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其中屬於眾所周知的事實的公知常識無須舉證,只有在行政認知與司法認知的范圍出現不同時,專利復審委員會才應當負責舉證證明。
有專家認為,對公知常識的認定涉及是否引入了新的無效審查理由的問題,在無效審查程序中已經涉及到,不應允許在訴訟階段再引入公知常識。如果是無效請求人主張,必須在無效審查階段提出來,必須提供相應的證據並經過聽證。如果是專利復審委員會依職權引入,當事人在起訴時未提出異議的就視為其認可;起訴時提出異議的,專利復審委員會仍應當舉證,這不屬於提交新證據,當事人也可以在訴訟中舉出新證據反駁專利復審委員會的認定及其舉證,但有關證據最遲應在一審庭審結束前提出。
現有技術(2009-10-1以前執行2001年的《專利法》稱為「已有的技術」)必須具有三性:1、公知性,公開方式包括出版物公開、使用公開和以其他方式公開三種;2、時效性:公開時間必須在被審申請的包括在申請日(有優先權的,指優先權日) 以前;3、實用性:「能夠製造或者使用」和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公開時間在被審申請的申請日以前,沒有實用性的公知方案,不是現有技術。如「嫦娥奔月」這類科幻小說、神話中公開的方案。因為吃仙葯不能讓人從地球奔到月球上去,所以是沒有實用性的公知方案。」嫦娥奔月「就不是現有技術。所以不能說:中國的嫦娥在遠古時期就到月球上去了,可見世界登月第一人,不是美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而是中國的嫦娥!
9. 關於專利申請的問題
抱歉,幫不上你什麼忙了。因為,「想法」是個很模糊的概念,而且你的這個想法暫時肯定不可以透露,所以,只好請你自己根據下面的流程來判斷了。
專利申請前檢索
專利申請前,最好進行檢索,以便確定哪些發明內容屬於「現有技術」。如果待申請的內容在檢索到的專利文獻或者其他公開出版物上已有記載,則有可能影響申請的授權前景。此外,即使沒有文獻記載,如果他人能夠確定這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也會導致專利申請被駁回。
專利檢索的好處
認真了解哪些內容屬於現有技術將有助於申請人作出是否申請專利的判斷和撰寫專利申請文件。說明書的「背景技術」部分要寫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對於實用新型專利,通常還需要提供背景技術的附圖,因此這樣做能使審查員和公眾清楚地了解發明創造的實質性改進和優點。
專利申請文件
發明和實用新型: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權利要求書;發明根據需要可有附圖,實用新型必須有附圖;涉及新的生物材料的發明申請,應當提交保藏證明和存活證明;涉及核酸或氨基酸序列的,應提交序列表的可機讀文本。
外觀設計:請求書、圖片或者照片;寫明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及其所屬類別;請求保護色彩的,提交彩色圖片或照片;必要時,寫明對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簡要說明應當指明設計要點、省略的視圖、所要保護的色彩等。
專利審查
專利申請提交到國知局後會得到受理通知書,在繳納了全額費用之後將得到審查。專利審查分為初步審查和實質審查,後者只針對發明專利。
專利審查過程一般將持續1-3年,取決於專利的種類和發明內容。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經過初步審查即獲得授權,而發明專利通過了初步審查將發出初步審查合格通知書,等待進入實質審查。
專利申請在審查階段時,申請人還沒有權利去阻止他人對其權利的侵犯。但是發明專利公布後(通常是在專利申請日起第18個月時),申請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支付適當的使用費,而侵權人也可以拒絕。專利授權之後,申請人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向侵權人追訴侵權責任,並要求賠償。
發明專利的實質審查
發明的實質審查是在專利局實審部門進行的,審查員通過檢索國內外專利文獻、公開出版物來評價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同時還要對專利文件撰寫是否符合要求進行審查,例如是否符合「單一性」,是否「公開充分」,是否「修改超范圍」等等。
實質審查必須是在發明公布後進行的,法律規定的公布是在申請日起18個月的時候進行,也有的申請人願意提前公開其發明內容,所以會有專利申請在6-10個月的時候就公開了。通常,實審階段的審查員將向申請人或其代理人發出至少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審查意見能夠體現發明被授權的可能性及存在的缺陷。審查意見一般包括格式錯誤、新穎性問題、創造性問題、公開充分、單一性問題等等。
專利實質審查的時間不確定,一般是6-18個月,取決於發明的內容,審查員對發明的理解和審查員的工作安排以及審查員與申請人或其代理人之間文件往復的時間。 發明專利實質審查的標准收費是2500元/件。
10. 專利審查時,一個業界公知常識慣用手段沒有具體再進行說明被審查員下了一審,認為存在問題,這種能怎麼答
您沒說清楚問題,到底是審查員認為您的技術方案是公知常識,還是您的申請文件中沒有對您提出的公知常識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