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南科技大學算是一個很好的大學嗎
不想貶低學校,也不要誇張得不著邊際。西南科技大學前身是四川建材學校,後來升級為建材學院、工學院,再和農業高專合並,改名字叫西南科技大學的,所以很多很多人罵學校,覺得自己來這里,上當了,由若干個專科學校組合而成一個重點大學的外觀。
如實說,學校的優勢:新組建大學,政府很重視,給了很多照顧政策,比如專科升為本科,二本提到一本招生;等評選重點學科、博士點等方面,只要符合最低標准,就給名額等等,逐漸發展起來,讓實力和校名和享受的待遇之間差距減小。
學校的劣勢:因為底子太差,若干專科學校升個偽裝成重點大學的樣子,但大多數專業水平很差,教學水平和就業率也比較低。在各種政策照顧下,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全國認可的重點學科,政策照顧可以拿,但社會不怎麼認可。即使是王牌專業,材料學等等,在全國都是不入流的水平。
② 西南科技大學專升本! 升本後是2本 還是重本 和其他的本科文憑有什麼差別
你好,我是西南科技大學今年畢業的專科學生,同時也升本了,今年9月開始本科學習。
專升本考試安排在大二結束時考試,正常升本比例為5%,考試比較公平的。大三畢業後進入本科學習2年,所以本科一共為3+2=5年。
專升本後專業不變,所以除了法律(法律專科升本後是一本),其他專業都是升二本。但說實話,一本和二本的畢業證沒有任何區別的。
專升本的學生有2個畢業證的,一個專科畢業證,一個本科畢業證。 區別就是:專升本學生的本科畢業證和學位證上寫的是「兩年制XXX專業本科畢業」哈。
有其他的問題可以給我留言哈:)
③ 西南科技大學校史 聽後感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1931年12月,民國著名教育家、被譽為清華大學「終身校長」的梅貽琦在就職典禮上道出的這一名言,至今深為世人推崇。
巴蜀鍾靈毓秀之地,也孕育了一批才高八斗、品學雙馨的著名學者。
他們宛如燦爛的群星,照亮了天府之國肥沃厚重的科學文化土壤。
④ 西南科技大學如何
一:西南科技大學的歷史與定位:
西南科技大學位於四川經濟實力第二城,中國科技城綿陽市。2000年8月,西南工學院與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學校合並組成西南科技大學。現在西南科技大學是教育部、國防科工局與四川省共建高校,國家西部重點建設的十四所重點高校之一,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卓越工程師計劃高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高校,四川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從定位上看,西南科技大學還是一所很不錯的大學,定位不低。
西南科技大學建築。
二:西南科技大學的辦學規模與實力:
西南科技大學佔地面積達4131畝,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現在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學生達34000餘人,設有17個學院,擁有10大學科門類,開設有78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教職工2600餘人,博士碩士導師585人。西南科技大學擁有2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獨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8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西南科技大學一景。
三:西南科技大學的排名參考:
1,在校友會中國大學排行榜中,西南科技大學排在全國第254位,四川省高校第11位,辦學層次為區域知名大學。
2,在上海軟科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中,西南科技大學排名全國第420位,四川省高校第15位。兩個排行榜位次相差比較大,僅供參考。
西南科技大學建築。
四:西南科技大學的學科實力:
西南科技大學擁四川省雙一流學科群2個,省級優勢學科4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西南科技大學擁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分別是材料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環境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農學、地質工程等。西南科技大學科研實力還是很不錯的,學校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還有眾多省部級實驗室。近年來,西南科技大學完成了多項國家重大專項,973,863計劃等,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110多項。
⑤ 求西南科技大學的校史,簡單的
一、學校前身——西南工學院
1939年,江津窯業技術學校。
1949年,江津窯業技術學校更名為川東區江津窯業技術學校(隸屬西南軍政委員會文教部)。
1950年,川東區江津窯業技術學校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幹部學校(隸屬關系同上)。
西南工業部幹部學校更名為西南建築工程學校(隸屬關系同上)。
1952年,西南建築工程學校、重慶第一土木建築學校合並組建重慶建築工程學校(隸屬關系同上)。
1958年,重慶建築工程學校升格為重慶建築材料專科學校(隸屬中央建築工程部)。
1962年,校名改名為重慶建築材料工業學校(隸屬中央建築工程部)。
1964年,更名為四川非金屬礦山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隸屬建築材料工業部)。
1974年,學校搬遷到綿陽,更名為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校(隸屬關系同上)。
1978年初,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為四川建築材料工業學院(隸屬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隨後學校搬遷至原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校址辦學。
1993年,原國家教委批准該校改變領導管理體制並更名為西南工學院(隸屬國家建築材料工業局)。
1998年,綿陽市紡織技工學校、綿陽市絲綢技工學校並入西南工學院。
二、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1952年,四川省遂寧農業學校。
1978年,學校搬遷到綿陽,在原四川綿陽農學院校址辦學,更名為綿陽農業高等專科學校。
1995年,學校更名為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
三、合並建校
2000年8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由西南工學院和綿
西南科技大學組建10周年慶
西南科技大學組建10周年慶
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西南科技大學。
2000年12月21日,正式掛牌成立西南科技大學。
2001年,學校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西部高校14所之一。
根據教育部「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部署和教高〔2001〕2號文件要求,2001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西南科技大學正式簽署了對口支援協議,開始正式實施對口支援西南科技大學計劃。
2002年,學校成為全國67所現代遠程教育試點高校之一。
2003年,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授牌。
2004年,學校機器人小組獲得中國地區冠軍和亞太地區亞軍。
2006年,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訂了共建西南科技大學協議。同年,國防科技學院成立。
2007年,學校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結論為優秀。
2009年,學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建設學校。同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西南科技大學。
2013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西南科技大學。 同月,獲批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2016年4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學校續簽「十三五」期間對口支援協議。 6月,國家國防科工局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十三五」期間繼續共建西南科技大學。
2017年2月,學校與四川陸軍預備役某師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軍事學學科。
2017年3月,學校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2018年5月,國家科技部、四川省人民政府聯合下發《關於批准建設省部共建環境友好能源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國科發基〔2018〕32號),批准依託學校建設省部共建環境友好能源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5)專利權人西南科技大學擴展閱讀:
一、師資力量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有教職工2600餘人,其中:正高級職稱人員293人,副高級職稱人員642人;有博士生、碩士生導師585人。
從董事單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千人計劃」、「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四川省千人計劃」人選、四川省教學名師等160餘人次。
有「核廢物環境下的生物效應」國家國防科技創新團隊,「碳納米材料」和「特種高分子」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以及「光電檢測技術與研究」等10個四川省教育廳創新團隊。有「軍民融合研究」四川省社會科學高水平研究團隊。
二、硬體設施
截至2018年10月,學校校園佔地4131畝,環境優美,設施完善,是讀書治學的好地方。學校有建築面積117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3億元,教學科研研儀器設備值已達7.16億元。
學校圖書館建築面積3.78萬平方米,藏有紙質圖書220萬余冊,電子圖書781萬余冊。業務轄全校16個資料室;圖書館分為二個部分,校區西苑是以工學收藏為主的工學館,東區中心館舍於2003年啟用。
全館設有各類閱覽室、自習室30餘個、閱覽座位4923席,功能齊全,環境優良。網路及鏡像資料庫30多個。館藏突出材料、資源、環境、計算機、電子、機械、建築、農學等學科。
三、合作交流
西南科技大學秉承開放的辦學宗旨,積極開展國際和區域學術交流和合作。從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學校堅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與國(境)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合作與交流關系。
現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巴西、智利、荷蘭、芬蘭、日本、韓國、新加坡、紐西蘭、馬來西亞、印尼、印度、泰國、以色列、比利時、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3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活動,搭建了多個合作平台,開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項目。
學校主持完成了加拿大政府資助的「中國西部遠程教育項目」 、歐盟資助的「低成本廢水處理技術高等教育與培訓模塊的開發」等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⑥ 西南科技大學授權的招生機構有哪些
西南科技大學招生章程
第二十八條 學校招生錄取接受社會和廣大考生的監督,學校未授權任何中介機構進行招生宣傳和招生工作。
⑦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設有法學、應用心理學、知識產權三個本科專業,法學專業在全國實行本科第一批次錄取招生;擁有經濟法、刑法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及法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100餘人。學院堅持以本科教育為重點,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開展繼續教育,努力為國家,特別是西部地區培養寬口徑、厚基礎、強實踐、重創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具有艱苦奮斗精神的高級應用型專業人才。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5人,其中專任教師59人,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與法律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人才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人,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四川省首屆十大「中青年法學專家」獲得者1人。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有2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佔96%,其中博士19人,在讀博士9人。聘請劉家琛(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張建新(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為特聘教授。
法學院是四川省首批立項的「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按照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學院不斷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提倡案例式、討論式、體驗式等教學方法,現已有校級精品課程10餘門,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在實踐教學方面,學院現有法律診所實驗室、模擬法庭實驗室、物證技術實驗室、知識產權實驗室、心理測量測評實驗室、心理學生物反饋實驗室、行為觀察室、團體輔導室等12個專業實驗室,設備總價值1000餘萬元。有研究生專用多媒體教室1個,研究生專業學習室5個,研究生案例討論室2個,有標准化的模擬法庭1個,法律碩士報告廳1個。同時,學院依託綿陽市法律援助中心設在學校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積極開展法律援助等社會服務工作;依託省級十佳志願服務社團——「為樂」志願服務與研究中心,深入綿陽市周邊社區及鄉鎮,常年開展心理援助和法律援助服務等,良好的基礎條件,為學生搭建了寬廣的實踐技能培訓平台。在實踐基地建設方面,省政法委和省教育廳將法學院的共建單位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四川省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將綿陽市司法局、樂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示範性實踐教學基地」。此外,學院還在省內其他各級行政司法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立了20多家校外實踐基地,每年可提供法學、知識產權、應用心理學等專業實習崗位近500個,讓學生在不同類型崗位上獲得全方位能力提升。依託學院校外實踐基地,學院積極推動落實高校與司法實務部門人員互聘「雙千計劃」,已選派多名教師赴綿陽市法院系統掛職鍛煉,已選聘40餘名司法實務部門專家擔任兼職教師,承擔本科和研究生課程教學任務。
學院注重加強學科平台建設,2004年四川省級法學學科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成立,中心設在法學院;2007年被批准為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11年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社會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在學院掛牌。2013年四川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授牌並掛靠法學院。2015年四川綿陽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與研究中心、綿陽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研究)中心成立,兩個中心設在法學院。
學院重視科研工作,堅持教學與科研並重,以科研促教學。學院設有拉美法律研究團隊、群體性糾紛解決與社會治理創新研究團隊、社會管理與心理危機干預團研究隊、市場法律主體研究團隊、刑罰制度研究團隊5個科研團隊。教師研究成果突出,出版專著、教材30餘部,發表論文數百篇,成果曾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及教育廳、綿陽市級科研成果獎30餘項。學院教師主持和主研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部(省)級科研項目。學院成功舉辦了「中國犯罪學年會暨中日犯罪防治與和諧社會構建研討會」、「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與和諧社會建設研討會」、「海峽兩岸刑事司法發展趨勢研討會」等大型學術會議。學院開設有「天府人文講壇—法學名家西南科技大學專場」、「綿州講壇—法學名家」系列,先後有100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我院講學。學院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有多位教師參加了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等舉辦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學院重視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積極服務於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和西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學院大力開展「攜手共建法治綿陽,共同塑造陽光心靈」活動,組織師生廣泛開展普法宣傳和教育活動,服務地方法治建設。同時,積極在四川地震災區開展心理援助與心理危機干預、災後重建法律糾紛解決等,為地方創新社會治理,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做出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學院高度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積極組織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通過讀書月、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實現本科課堂教學向課後的延伸,學院特別注重加強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組織實施了「3331教育模式」、「立德修身9+1」學生成長計劃。學院重點培育和打造了具有法學院特色的「辯論文化」,組織開展了師生辯論賽、辯論式學習、四川省檢察機關優秀公訴人與學院師生論辯賽等;組隊參加了全國大學生環境模擬法庭競賽、觀摩了第十屆「理律杯」全國高校模擬法庭比賽;2013年,學院承辦了「四川省首屆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獲得圓滿成功;同時,學院牽頭組織建設了西南科技大學首支學生辯論隊,初步構建了以學院為基礎,面向全校的「辯論文化」素質教育大平台,讓學生在一場場精彩的辯論中感受了思想的魅力、思辨的魅力、語言的魅力、成長的魅力。同時,學院重視學生科技活動開展,創新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升實際動手能力,近年來,學生申報學校創新基金人數及結題率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挑戰杯」獲四川省一等獎1項,三等獎1項,「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全國銅獎1項、四川省金獎1項,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全國二等獎3項、全國大學生知識產權論文競賽全國二等獎1項,全國法律英語大賽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近三年來,學院學生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20%以上,司法考試通過率50%左右。有一大批學生通過公務員考試、參加選調生等在法律實務部門和基層黨政機關等單位工作。
目前,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西部辦學特色、在四川乃至全國都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法學院。展望未來,法學院全體師生將進一步團結奮進,齊心協力,開拓創新,為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而努力奮斗。(2006年3月更新)
⑧ 西南科技大學為什麼不行了
西科大的敗落,一共有六點:
1、關於城市位置:
在西部四川省的二線城市——綿陽,說實話這讓它受到很大限制。盡管官方說與在綿陽的中科院物理研究院合作建校,充分利用綿陽科技城的優勢(鬼知道中國科技城是綿陽),但是雙方的實質並沒有建立更密切的關系。加上這幾年成都的迅速發展,一二線城市的差距拉逐漸拉大。幾年前西科大還能和成都理工大學一較高下,現在真是不能比較了,被甩一大截。其次就是,關於就業擇業的問題,一般大型招聘會都會在成都,如果想得到大公司的offers還得馬不停蹄的穿梭兩個城市之間,據我觀察,一是很多西科大的學生就業不會選擇綿陽,其二就是學校的招聘會不會吸引好公司的加盟(學校每年都會有自己組織的招聘會),所以綜上述,綿陽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吸引人才流入的地方。
2、人脈和關系:
以前老校長人脈很廣,有副總理的大力支持,發展很快。隨著老一輩的院士級校長的謝幕,肖、王上任之後,無所作為,專斷獨行,當政這么多年,終於在將要謝幕的時候,很困難的拿下了博士點建設(這十幾年不知他們都幹了些什麼,是不是問心無愧的,鬼才知道)。想當初老校長呼風喚雨、叱吒風雲,碩士點齊刷刷的建設,只能感嘆唏噓。
3、發展現狀:
一謂的擴大招生,而且年年都在增設無關緊要的專業,領導拚命的想往綜合大學上面靠,似乎根本就不知道西科大的專業優勢和劣勢,最終的結果是:導致機構龐雜,教學質量不過關(舉個例子,學校前幾年開設了中文系,不僅如此還下設漢語言文學和對外漢語,兩個專業加起來的人數有足足的200多人,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教育商業化,很坑爹啊!),出了個別專業(材料等專業真的在川內來說也可能是一流的)啃老底子之外,其他的專業確實不行。
4、行政化:
這是目前中國大學的通病,西科大的老師確實都還是不錯的,但是這所大學行政化比一般的大學嚴重得多,大概是因為地理位置遠離成都行政中心,缺乏必要的監督所致。個別領導一手遮天。
5、學風鬆散: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還是地理位置,缺乏有效的自然性競爭機制(比如若學校緊靠西南交通大學,學生危機意識大得多),學生的競爭意識非常糟糕(但是不排除有一些學生的努力),加上四川人整體上的慢節奏和鬆散,其中造成的惡性循環可想而知。
6、關於校名:
很坦白的說我最終選擇西科大的原因是他有一個霸氣的校名:西南科技大學,你只要想一下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東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凡是帶西南、東南、西北加上學校性質如師范、理工、科技就覺得是很厲害的學校,往往這種總結方法是正確的,但是西科大是個特例!最後我想說,來了才發現,因為校名而選擇大學是不明智的,是自欺欺人,因為最終學校的實力才是決定因素,當然這跟我高考成績有關系,不過說實話,有時候是:高考分數真的很廉價。
西科大已近落選雙一流了,徹底淪落為四川三流高校。
⑨ 西南科技大學為什麼在全國大學排名很低
有地理位置原因,東部高校其他的地域優勢不說,僅僅以各個地方政府發表的科研項目經費來說,遠超西部高校,在單個項目經費方面西部省份遠遠比東部省份少的情況下,每年西部省份發表的項目數量也遠遠少於東部省份,西部高校怎麼去和東部省份去競爭。
東部省屬高校,地方政府的科研經費佔到學校縱向經費的60-70%,四川省高校相反,國家項目經費佔到學校縱向經費的70%以上。事實上,東部高校得到的國家項目總量遠遠超過西部高校。西部高校很多科研項目經費,就如西部省份的GDP一樣,都是假的。
各種排名標准不一,差異大,水分也大,有些學校給排名機構交贊助費,獲得個好位置。那樣得到的排名沒多大意思。想提學校高硬實力,對個人而言,就多發幾篇高水平論文,多拿幾個大項目,多拿幾個國家獎。
西南科技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於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
學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高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西部重點建設十四所高校之一,入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計劃、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教育部聯合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四川2011計劃。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志贊譽學校「共建與區域產學研聯合辦學」走出了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辦學路子。
建校以來,學校幾經搬遷,走過了創業、發展、壯大的不平凡歷程。在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西部大開發和中國科技城建設的大背景下,2000年8月23日,教育部批准西南工學院與綿陽經濟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學。
截至2018年5月,學校校園佔地4000餘畝,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專科學生、外國留學生3.4萬餘人。設有國防科技學院等17個學院(部),在工學、農學、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醫學等10大學科門類,設有本科專業78個;
有一級學科碩士點22個、獨立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有碩士專業學位類別8個;有一級學科博士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有4個學科方向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開展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