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對知識產權法的理解和體會
要寫明知識產權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作用,實施知識產權法在社會的地位。
深入推進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完善知識產權案件上訴機制,統一審判標准。制定完善行政執法過程中的商標、專利侵權判斷標准。規范司法、行政執法、仲裁、調解等不同渠道的證據標准。
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建立完善市場主體誠信檔案「黑名單」制度,實施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建立重復侵權、故意侵權企業名錄社會公布制度,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逐步建立全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案例指導機制和重大案件公開審理機制。加強對案件異地執行的督促檢查,推動形成統一公平的法治環境。
(1)專利權的感想擴展閱讀:
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要求規定:
1、完善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公證工作機制,培育和發展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和公證機構。鼓勵行業協會、商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自律和信息溝通機制。
2、引導代理行業加強自律自治,全面提升代理機構監管水平。
3、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將知識產權出質登記、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涉企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統一歸集並依法公示。建立健全志願者制度,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知識產權保護治理。
❷ 如何寫學習「知識產權,專利保護」的心得
第一,先要交代基本情況
1.必須有學習情況的概述和敘述。主要是對培訓學習內容、師專資、屬學習環境、學員基礎等進行分析記述。
2.收獲和提高。這是重點,學會哪些,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都應講清楚。
3.問題和不足。學過的一些東西,在哪些方面還沒有很好理解掌握。為便於今後的學習,須對以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問題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怎樣產生的,也應寫進去。
4.今後的打算,吸取前一時期學習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第二,寫好感想需要注意的問題
1.先要有素材。
2.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問題不縮小,不能弄虛作假。
3.條理要清楚。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還不如不寫。[資政知識產權]
❸ 幫寫一篇學習《知識產權法》的心得體會
寫《知識產權法》的心得體會的要點是寫出自己的學習心得和體會,並且能正確運用它。
範文:
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徵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
下面讓我們一起通過以下的知識產權法的學習心得體會起來了解其他人的學習後的感觸在x市知識產權局的精心組織下,我很榮幸地成為X年度泰州市知識產權工程師培訓班的學員。
知識產權國內外動態、省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和政策體系解讀等,相關知識我比較熟悉的是民事法律關系,在學習知識產權法的時候,將其與民法通則進行比較,發現其有不少相通相近的地方。
知識產權的客體雖然是無形的,但他的財產關系處理上基本與普通財產關系沒有本質的區別。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發表,使用其作品;剽竊,抄襲他人作品有參加創作而在他人的作品上署名;
使用他人作品未支付報洲;未經合作作者許可,將與他人合作創作的作品當作自己單獨創作的作品發表;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作品,未經許可,復制發行他人製作的錄音錄象製品。
❹ 成功申請到專利是什麼感受
申請專利是對自己發明創造成果的一種保護和一種認可。有一項發明可以被申請專利,自己就會成為所在領域點兒專家,是很榮幸的一件事情。
❺ 「請結合你的生活感受,談談知識產權與生活的關系」
知識產權分為很多,你的作業是指?
生活中可能著作權常見一些,中國就更常見了,盜版光碟,網路電影,mp3大都是侵權的結果,
你比較一下中國和外國情況(至少3、4千字出去了)就能夠得出做終結論
❻ 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對於這則新聞你有什麼感想寫一篇作文,800字
回頭審視華為向蘋果授權專利這件事,需要看到的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多年來在技術創新上持續加大投入而終於開始有所回報的事實。企業只要時時刻刻不忘通過創新來做強做大,就能掌握主動權。
5月初,有關「華為2015年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的消息不脛而走。消費電子領域巨頭蘋果竟需要中國企業的專利授權?在當前製造業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這個消息迅速在業界引起熱議。這裡面不乏眾多歡呼雀躍者,還有不少冷眼旁觀者,質疑的也大有人在。爭論中的是非姑且不論,消息本身所帶來的信息還是值得借鑒分析。
首先,華為向蘋果授權專利,即使談不上「中國科技對美國科技的『逆襲』」,也能夠被算作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突破的代表性事件。從報道內容來看,「華為於2015年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主要是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同時,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由於專利數量上的差距,許多媒體將焦點落在「蘋果要向華為繳納多少專利費」這個問題上。其實,由於無法獲知更多有關專利技術的內容,有關專利費用的討論沒必要深入下去。更需要看到的是,以華為為代表的一批中國企業,多年來在技術創新上持續加大投入而終於開始有所回報的事實。尤其是在中國的通信企業經歷過2G時代的亦步亦趨,3G時代的有所參與,到如今4G時代的規則制定者這一系列的歷程之後,回頭來審視華為授權蘋果專利這事,就不難發現這種轉變的象徵意義,是值得關注和認真分析的。
其次,在當下製造業整體創新轉型的關鍵時期,華為的這則消息也給低迷彷徨的製造業以激勵:假以時日,踏踏實實的創新也能帶來巨大轉變。2015年,華為研發投入596億元,占銷售收入15%。過去十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2400億元。目前全球研發人員約7.9萬名,占據公司總人數的45%,全球擁有16個研發中心,累計申請中國專利超過5萬件,申請國外專利萬余件,在全球企業專利申請量上位居第一。巨大的研發投入,也支持華為逐漸擁有了專利話語權和主動權。華為還通過與愛立信、蘋果等公司簽訂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專利布局。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從量變到質變,中間只缺踏實的積累這一步。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不忘創新的初衷。不僅在困難的時候能想到通過創新走出困境,在企業順風順水的時候,也時時刻刻不忘通過創新來做強做大企業,進而及時把握轉型升級的機會。在這方面,成功的案例有許多,失敗的案例也不少。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12月發布的《2014年中國有效專利年度報告》顯示,當年中國有效專利申請當中,科技含量及創造水平較高的發明專利所佔比重相對較低,僅為17.6%,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則分別佔到國內有效專利總量的56.2%和26.2%,同期國外發明專利佔比高達79.9%。如果把這個報告結合之前華為的消息對比,就能看出,華為對蘋果的專利授權之所以在業界引起大的反響,根本上來說還是因為這樣的事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國內有關企業從中要看到差距,也要看到巨大的機遇。現在誰能搶先一步,在未來就有望領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