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趙某能否獲得專利申請權

趙某能否獲得專利申請權

發布時間:2021-06-03 08:20:32

① 13、趙某於2008年1月8日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件發明專利申請,後於2009年3月30日就該申請提出了分案申

B.如果趙某提出的分案申請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則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不受理趙某的分案申請
D.如果趙某在分案申請中正確地填寫了原申請日但未填寫原申請號,則國家知識產權局將按照一般專利申請受理

② 專利申請權與專利權有何區別

(1)專利申請復權,是指發明創造者就其制所作出的發明創造向專利機關請求授予其專利權的一種請求權。專利權,是指發明創造符合專利法規定的條件時,由專利局依據申請人的請求授予其排他的獨占性權利。(2)提出專利申請是取得專利權的必經程序和必要前提,只有對某項發明創造擁有合法的申請權,才有可能據此取得專利權。但擁有專利申請權未必就必然取得專利權。若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不具備授予專利的條件時,專利申請人則因為該發明創造未被授予專利而不能轉化為專利權人。專利申請人可能眾多,但只有一人可能轉化為專利權人。

③ 知識產權一考通

04年4月自考全國考試《知識產權法》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我國《著作權法》第一次修訂案發布並實施的時間是(D )
A.1991年6月1日 B.2000年12月11日
C.2001年7月1日 D.2001年10月27日

2.廣播電台、電視台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製品,除當事人另有約定外(A )
A.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
B.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也不需支付報酬
C.必須經著作權人許可,並應當支付報酬
D.必須經著作權人許可,但不需支付報酬

3.劉某從畫家孫某處購買了一幅畫,劉某在對該畫享有物權的同時,對該畫還享有( D )
A.改編權 B.出租權 C.復制權 D.展覽權

4.甲在《北京晚報》上發表一篇雜文,沒有任何版權聲明,乙將其推薦給《讀者》文摘雜志,《讀者》文摘雜志登載這篇雜文時( B )
A.必須經甲同意,並應向甲支付稿酬
B.不用經甲同意,但應向甲支付稿酬
C.必須經《北京晚報》編輯同意,並向《北京晚報》支付稿酬
D.必須經《北京晚報》編輯同意,但不用向《北京晚報》支付稿酬

5.發明專利新穎性判定中的沖突申請(抵觸申請)是指( B )
A.在申請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國家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B.在申請日以前,他人向中國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C.在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中國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D.在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國家專利局提出過申請並且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中

6.趙某於2002年4月1日申請一項外觀設計專利,2003年2月8日獲得授權,這項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終止於( A )
A.2012年4月1日 B.2013年2月8日
C.2022年4月1日 D.2023年2月8日
7.在後取得專利權的發明X,其實施有賴於在前取得專利權的發明Y,根據X專利權人的申請,有關部門可以給予實施Y專利強制許可的條件是:X專利應當比Y專利( B )
A.具有經濟意義和技術進步 B.具有顯著經濟意義的重大技術進步
C.具有顯著經濟意義 D.具有技術進步

8.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 D )
A.以說明書記載的范圍為准
B.以專利證書記載的范圍為准
C.以權利要求書、說明書記載的范圍為准
D.以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及附圖可以用於解釋權利要求

9.我國商標權取得的原則是( C )
A.公告原則 B.使用原則 C.注冊原則 D.登記原則

10.我國商標法規定商標構成的要素有( C )
A.文字、圖形、字母、數字、氣味、三維標志
B.文字、圖形、字母、數字、音樂、三維標志
C.文字、圖形、字母、數字、顏色組合、三維標志
D.文字、圖形、字母、數字、聲響組合、三維標志
11.商標權人對商標的規范使用應當是( A )
A.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B.以核准注冊的商標圖形和核定使用的商品類別為限
C.以與核准注冊相同和相似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相同和類似的商品為限
D.以與核准注冊的商標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以及經營范圍的所有商品名稱為限
12.依照我國著作權法規定,下列哪項行為屬於合理使用?( D )
A.圖書館為滿足企業的需要復制本館收藏的作品
B.表演他人已發表的作品
C.電台播放他人已發表的作品
D.為個人學習、研究或者欣賞,使用他人已經發表的作品
13.注冊商標的有效期為( B )
A.10年,期滿後即終止
B.10年,期滿可以續展,續展次數不限,每次10年
C.20年,期滿後即終止
D.20年,期滿可以續展,續展次數不限,每次20年
14.在計算侵犯商標權的賠償數額時,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最高可以判決給予的法定賠償額是( D )
A.十萬元 B.二十萬元 C.三十萬元 D.五十萬元
15.甲擁有一項汽車發動機專利權,乙公司在該專利申請日以前已經作好製造包含有這一專利技術的產品的必要生產准備,乙公司享有( C )
A.優先權 B.許可他人使用權 C.先用權 D.轉讓
16.在專利侵權糾紛中,下列哪種情況下發生舉證責任轉移?( D )
A.涉及產品發明專利的 B.涉及方法發明專利的
C.涉及新工藝發明專利的 D.涉及新產品製造方法發明專利的
17.按照商標法規定,對於商標中含有商品的地理標志而該商品並非來源於該標志所標示的地區、容易誤導公眾的( A ?? )
A.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但已經善意取得注冊的繼續有效
B.不予注冊並禁止使用,已經取得注冊的必須撤銷
C.不予注冊但可以由該地區的任何人使用
D.不予注冊但可以作為未注冊商標使用
18.法人作品的保護期限起始日為( A )
A.作品完成日 B.作品發表日 C.作品登記日 D.作品出版日
19.蔣某和王某1960年共同創作完成了小說《西山風雲》,蔣某於1998年6月2日病故,王某於2002年11月7日逝世,在我國,《西山風雲》著作權保護的終止期限是( D )
A.2048年6月2日 B.2048年12月31日
C.2052年11月7日 D.2052年12月31日
20.我國廠商名稱的構成是( A )
A.行政區劃名稱、字型大小、所屬行業、組織形式
B.國家名稱、字型大小、所屬行業、組織形式
C.主管機關名稱、字型大小、所屬行業、組織形式
D.行政區劃名稱、所屬行業、組織形式
21.下列哪項不適用於我國著作權法保護?( C )
A.書法字帖 B.宮廷菜譜 C.化學元素周期表 D.地方誌
22.依據我國專利法,下列選項可以受到專利保護的是( B )
A.科學發現 B.葯品 C.疾病的治療方法 D.動物品種
23.下列哪種情況下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A )
A.國家出現緊急狀態 B.為了支援貧困地區
C.為了教學科研目的 D.為了實施國家標准
24.下列選項中屬於我國認定馳名商標應當考慮的因素是( C )
A.必須是中國的注冊商標
B.必須是某一國家的注冊商標
C.必須考慮相關公眾對該商標的知曉程度
D.必須在中國公開媒體上作廣告三年以上
25.某公司在自己生產的產品上隨意打上一個不存在的專利號,屬於( B )
A.假冒專利行為 B.冒充專利行為
C.盜竊專利行為 D.濫用專利行為
26.劉教授編寫的教材《知識產權法學》在某出版社出版發行,出版社對該書享有( B )
A.改編權 B.版式設計權 C.著作權 D.鄰接權
27.下列哪項權利屬於著作人身權的內容?( A )
A.修改權 B.復制權 C.發行權 D.出租權
28.工業產權中的優先權原則最早是在哪一項國際公約中確立的?( D )
A.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 B.TRIPS協定
C.PCT條約 D.巴黎公約
29.對於職務發明,其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 C )
A.發明人 B.發明人所在的課題組
C.發明人所在的法人單位 D.發明人所在單位的主管機關
30.最早在國際公約中對馳名商標給予特別保護的是( A )
A.巴黎公約 B.馬德里協定
C.尼斯協定 D.TRIPS協定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我國《民法通則》第五章第三節所列的知識產權有( ABCDE )
A.著作權 B.專利權 C.商標權
D.發現權 E.發明權以及其他科技成果
32.下列哪些主體可以作為專利申請人?( ADE )
A.某大學 B.某大學計算機學院 C.某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教研室
D.某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教授 E.某大學計算機學院的學生
33.發明專利的構成要件有( A B E )
A.新穎性 B.創造性 C.顯著性
D.獨創性 E.實用性
34.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包括( CD )
A.製造權 B.使用權 C.復制權
D.商業利用權 E.發行權
35.給予20年保護的植物新品種有( BCDE )
A.草本植物 B.藤本植物 C.林木
D.果樹 E.觀賞樹木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6.什麼是匯編作品?
37.簡述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述的商業秘密。
38.簡述知識產權的時間性。
39.簡述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出租權。
四、論述題(共10分)
40.論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法定許可使用制度(要求論述法定許可使用的概念和五種法定許可使用情況)。
五、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41.W公司未經許可擅自使用H公司專利技術生產並銷售了變頻家用空調器5000台。G家電銷售公司在明知W公司侵犯H公司專利權的情況下,從W公司進貨2000台,並已實際售出1600台。M賓館在不知W公司侵犯H公司專利權的情況下也從W公司購入200台並已安裝使用。H公司發現W公司、G公司和M賓館的上述生產、銷售和使用行為後,向法院起訴,狀告W公司、G公司和M賓館侵犯其專利權。
請依據我國法律分析以下問題:
(1)W公司的生產、銷售行為是否侵權?是否應承當相應的賠償責任?
W公司的行為構成侵權,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其未經許可使用H公司專利技術並銷售了侵權產品。
(2)G公司的銷售行為是否侵權?是否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是否可以繼續銷售庫存的400台空調器?
G公司的銷售行為構成侵權,需要承擔賠償責任,不可以繼續銷售庫存的侵權產品,因為其在明知的情況下銷售了侵權產品;
(3)M賓館的使用行為是否侵權?是否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是否可以繼續使用這200台空調器?
M公司的使用行為構成侵權,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因為其屬於專利法第63條「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但是不可以繼續使用這200台侵權產品。

42.某歌曲的詞曲作者甲、乙在瀏覽A網站時,通過搜索引擎看到了自己曾發表在《新歌》期刊上的歌曲名稱,繼續點擊後進入到B網站的「新歌天地」欄目同時在B網站上播放出由歌手丙演唱的該歌曲,甲、乙認為丙未經其同意演唱了該歌曲侵犯了其著作權,認為A、B兩網站未經許可播放其創作的歌曲侵犯了其著作權,遂與丙交涉提出著作權侵權警告,與A、B網站交涉,要求關閉該歌曲所在網頁及搜索功能。丙認為其演唱甲、乙已經發表的歌曲不需要許可,支付報酬是錄音公司的義務,故認為其沒有侵犯甲、乙的著作權;A網站稱其沒有登載和播放此歌曲而僅是通過搜索引擎檢索到該歌曲的目錄,沒有實施復制行為也沒有實施其他使用行為,不存在著作權侵權問題;B網站稱該歌曲是在其所開設的「音樂天地」專欄中由網民自行上載而來,B網站自接到甲、乙的通知後刪除了該歌曲,但發現隨後又被網民貼上,由於「音樂天地」專欄上每天都有大量歌曲上載,B網站無法隨時進行審查和刪除,也不能為一首歌曲而刪除整個專欄,B網站對該歌曲的著作權保護無能為力,不再採取措施。甲、乙兩人在與丙和A、B網站交涉未果時遂將丙和A、B兩網站告上法庭。
試分析:
分析甲、乙、丙、丁、錄音公司、A網站、B網站
甲、乙分別是歌曲的詞曲作者;
丙是未經許可演唱歌曲的表演者;
丁是未經許可上傳歌曲者;
錄音公司是未經許可錄音者;
A網站是提供連線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
B網站是提供內容服務的網路服務提供者,在甲乙與其交涉後,曾經刪除過侵權歌曲,但是被網民再次上傳後,不再採取措施。

(1)丙是否構成對甲、乙著作權的侵害?為什麼?
丙構成對甲乙著作權的侵害,因為未經許可演唱了他人享有著作權的歌曲;
(2)A網站是否構成侵權,為什麼?
一般情況下,A網站行為一般不構成侵權,但是如果在交涉後仍然沒有及時斷開鏈接,使侵權結果得以擴大,起到了幫助侵權人實施侵權的作用,則構成侵權,即需要承擔共同侵權的連帶責任。因為其雖然難以控制搜索引擎的特定搜索結果及其附帶的臨時鏈接,但完全有能力控制對特定網站或網頁的鏈接。甲乙交涉時,雖然對其行為的定義(指定義為播放)不是太准確,但是已經將自己是涉案作品的著作權人、其權利被侵害以及希望盡快制止侵權的意思表示清楚,因此A應當及時斷開鏈接。
(3)B網站是否構成侵權,為什麼?
B網站的行為構成侵權,因為其在甲乙提出交涉後,雖然曾經刪除過侵權歌曲,但是被網民再次上傳後,不再採取措施,該行為應該屬於「明知網路用戶通過網路實施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或者經著作權人提出確有證據的警告,但仍不採取移除侵權內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權後果」,使侵權行為能夠繼續進行。
(4)A、B網站如果構成侵權應承擔什麼責任?(不夠成侵權則不用回答)
對B 網站,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條的規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權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追究其與直接實施侵權行為人(丁)的共同侵權責任。如果A網站如(2)所述構成侵權,其責任方式與B網站相同
(5)如果甲、乙或A、B網站查出在B網站上載其歌曲的網民是丁,丁的行為是否構成侵權?
丁的行為構成侵權,因為丁未經許可,將歌曲的表演上傳。

④ 合同法案例分析題及答案

合同法案例集及答案:
案例一、供電局是否應賠償因停電給冷凍廠造成的損失?
案情介紹:某冷凍廠與當地供電局簽訂了供電合同,雙方就供電方式、質量、時間、用電容量、性質、計量方式、電價的結算方式、違約責任都做了規定,但對合同履行地點缺乏規定。2004年5月,由於供電設施受大風襲擊,需要及時搶修,因此供電局在沒有通知冷凍廠的情況下,便切斷了供電,急忙投入維修供電設施之中。事後,冷凍廠聲稱由於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致使其食品大面積腐爛變質。2004年9月,冷凍廠因為供電局一直未就上次斷電作出賠償而故意拖欠電費,供電局通知冷凍廠,上次斷電因為自然災害所致,屬於不可抗力,供電局無需承擔責任,並聲稱如果冷凍廠在一個月內仍不支付電費,將中止對冷凍廠的供電。結果一個月後,冷凍廠仍未支付電費,供電局再次斷電,造成冷凍廠再次損失。試分析:
1.雙方未約定合同的履行地點,則如何確定合同的履行地點?
2.對於第一次斷電,供電局的抗辯有無法律依據?供電局是否應賠償冷凍廠的損失?
3.對於第二次斷電,供電局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評析:
1.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供用電合同的履行地點,按照當事人約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供電設施的產權分界處為履行地點。
2.沒有法律依據,應當賠償。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供電人因供電設施計劃檢修、臨時檢修、依法限電或者用電人違法用電等原因,需要中斷供電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事先通知用電人,未事先通知用電人中斷供電,造成用電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案中供電設施因自然災害受損需要檢修,屬於臨時檢修的情況,供電局需要履行通知義務方可斷電,否則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3.不應承擔賠償責任。用電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當事人的約定及時交付電費,用電人逾期不交付電費的,應當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經催告用電人在合理期限內仍不交付電費和違約金的,供電人可以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中止供電。本案中,冷凍廠不能因為供電局未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就拖欠電費,而只能通過合法手段請求供電局承擔相應責任。
案例二、贈與合同的撤銷
案情介紹:江某在外地工作,將兒子送入北京一學校上學,並托北京的同學孫某抽空去照顧兒子的生活,孫某非常盡心,常去照顧江某的兒子的生活,江某在感動之餘,就決定將自己的一台八成新的數碼相機送給對方。根據上述情況,用所學的《合同法》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數碼相機在答應送給孫某但尚未履行前由於雙方關系變壞,江某是否可以撤銷贈與?為什麼?
2.如果已經將數碼相機交付給孫某,江某是否可以撤銷贈與?為什麼?
3.如果孫某沒有按照約定照顧江某的兒子,江某在交付數碼相機後是否可以撤銷贈與?為什麼?
評析:
1.江某可以撤銷贈與。《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贈與人在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
2.不可以撤銷贈與。《合同法》第186條規定,贈與人在財產的權利轉移之前可以撤銷贈與。因此,權利已經轉移的情況下不可以撤銷。
3.由於江某在贈與孫某數碼相機時,並未聲明孫某在接受贈與的同時必須對江某的兒子盡到照顧義務,孫某照顧江某的兒子是基於此前的委託合同,故本贈與合同並非附義務的贈與合同,在贈與物權利移轉後,江某無法定事由,不得撤銷贈與合同。
案例三、擔保人在借款糾紛中應承擔什麼責任?
案情介紹:甲市鋼材公司與本市中國工商銀行簽訂合同。合同規定,由工商銀行向鋼材公司提供150萬元貸款,借款期限為三年,屆時鋼材公司還清借款,另付利息30萬元。合同簽訂後,銀行經調查,發現鋼材公司經營不善,便提出終止合同,後市某物資總公司出面說情,達成一致意見:原合同繼續有效,另外三方簽訂補充協議,物資公司簽署保證:保證鋼材公司到期將全部貸款及利息還給工商銀行,並對資金監督使用。借款期限屆至,工商銀行前來催款,鋼材公司只返還100萬元,並請求工商銀行將余額50萬元及利息30萬元於兩個月後返還,工商銀行考慮到鋼材公司的實際困難和與物資公司的長期良好關系,遂同意了鋼材公司的請求,並簽署了協議,但此事並未通知物資公司。到應還款之日,銀行發現鋼材公司賬戶資金所剩無幾。此時,銀行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物資公司與鋼材公司負連帶責任,償還50萬元及利息30萬元。試分析:物資公司對50萬元余額和30萬元利息是否應承擔責任?
評析:
本案三方簽訂的保證合同中,沒有約定物資公司的保證方式。按照《擔保法》第19條的規定「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責任。」物資公司對該借款負有連帶責任。借款期滿後,銀行與鋼材公司就延期支付餘款與利息達成協議,且此事並未告知物資公司。《擔保法》第24條規定:「債權人與債務人協議變更主合同的,應當取得保證人書面同意,未經保證人書面同意的,保證人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據此,物資公司在銀行與鋼鐵公司簽訂延期支付餘款與利息協議時就免除了其連帶責任。故在銀行起訴之時,本案就變成了銀行與鋼材公司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銀行只能要求鋼材公司承擔違約責任。
案例四、租房合同的法律適用
案情介紹:趙某與陳某簽訂一房屋租賃合同。根據所學的《合同法》的知識和相關法律規定,回答下列問題:
1.假如房屋租賃合同的期限為30年,合同是否有效?為什麼?
2.假如租賃期間房屋需要維修,承租人也要求維修,但由於沒有維修,致使房屋側牆倒塌,造成承租人財產損失,責任應當由誰承擔?為什麼?
3.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自己對房屋進行了裝修,要求出租人按照裝修費用的一半支付是否合理?為什麼?
4.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將房屋轉租,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間的關系是否解除?為什麼?
5.在承租期間,出租人將房屋出售,是否需要承租人的同意?為什麼?
評析:
1.合同部分有效,部分無效。《合同法》第214條規定,租賃期限不得超過20年。超過20年的,超過部分無效。
2.責任應當由出租人承擔。《合同法》第216條規定,出租人應當按照約定將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在租賃期間保持租賃物符合約定的用途。《合同法》第220條規定,出租人應當履行租賃物的維修義務,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3.不合理。《合同法》第223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對租賃物進行改善或者增設他物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該承租人沒有得到出租人的同意自己進行裝修,違反法律的規定,因此要求出租人支付一半的費用是不合理的。
4.沒有解除。《合同法》第224條規定,承租人經出租人同意,可以將租賃物轉租給第三人。承租人轉租的,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間的租賃合同繼續有效。
5.不需要承租人的同意,但應當提前通知承租人。《合同法》第230條規定,出租人出賣租賃房屋的,應當在出賣之前的合理期限內通知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購買的權利。
案例五、這筆罰款應由誰負擔?
案情介紹:某年4月,甲租賃公司與乙機械廠簽訂了融資租賃合同,合同約定由租賃公司按照乙方的要求,從國外購買設備3台,租給乙機械廠使用,租期2年。同年6月設備抵達大連港,但由於購買人是甲租賃公司,所以運單上載明的收貨人是甲租賃公司。設備到後,甲租賃公司通知乙機械廠前去提貨。當乙機械廠到港口提貨時被拒絕,理由是收貨人是甲租賃公司。乙機械廠急忙電告甲租賃公司派人解決,但甲租賃公司以承租人為租賃物的接受人為由未及時派人前往港口提貨,後來乙機械廠通過別的辦法提取了設備,但由於耽誤了提貨期限被港口罰款2萬元。乙機械廠認為是甲租賃公司延誤了提貨期限,向甲租賃公司索賠罰款2萬元無果,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試分析:這筆罰款應由誰負擔?為什麼?
評析:
根據《合同法》第245條的規定:「出租人應當保證承租人對租賃物的佔有和使用。」本案中造成乙機械廠被罰款的主要責任在甲租賃公司。應由甲租賃公司承擔責任。盡管按照融資租賃合同的約定,乙機械廠是使用設備的人,應該前去提貨,但由於運單上寫明收貨人是甲租賃公司,故乙機械廠無法提出設備,而甲租賃公司在知道情況後未及時派人前去處理導致延期提貨,甲租賃公司未保證承租人乙機械廠及時提取租賃物,乙機械廠未能按合同約定及時享有對租賃物的佔有和使用權,所以過錯在甲租賃公司,應由甲租賃公司承擔責任,即向乙機械廠賠償2萬元。
案例六、承攬合同的承攬人能任意轉讓合同嗎?
案情介紹:某商場(以下簡稱甲方)與某服裝廠(以下簡稱乙方)於4月初簽訂了便式西服定作合同。合同規定:甲方提供樣品,由乙方購料製作便式西服500套。每套布料180元,加工費90元,所用布料與甲方所提供的樣品相同,以所封存的樣品為檢驗產品質量的依據。乙方分3次交貨,4月底交200套,5月底交200套,6月初交100套。每次交貨後甲方在6天內付款。4月底,甲乙雙方如期履行了合同。但5月底,乙方交付的第二批便式西服,經甲方檢驗,發現存在同一規格的西服領頭大小不一,口袋上下左右偏位等質量問題,與樣品完全不相符。於是,甲方要求乙方停止工作,雙方解除合同,乙方賠償甲方錯過銷售旺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乙方則提出,該批西服已轉給某個體裁縫加工,質量問題也應由個體裁縫獨立承擔責任。雙方協商不成,甲方遂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乙方賠償損失。法院受理此案後,進行了調查取證,發現乙方於5月初與某大公司簽訂了出口服裝加工合同,乙方全部設備與勞動力都投入加工出口服裝中,故將製作便式西服的任務在未與甲方協商的情況下,擅自轉給個體裁縫。試分析:
1.在此糾紛中誰負有違約責任?法律依據是什麼?
2.定作合同轉讓中要注意什麼問題?
3.此案如何處理?
評析:
1.此案中乙方負有違約責任。其法律依據是《合同法》第253條。因為甲方與乙方簽訂的是便式西服定作合同。從甲方的角度來看,它是基於對乙方的技術條件、工作能力和信譽的信任,才與其訂立合同的;而乙方未同甲方協商,就擅自轉讓定作合同,私自讓某個體裁縫獨立完成加工西服的大部分工作任務,影響了西服的質量,使甲方利益受損。
2.定作合同是一種以行為為標的的合同。在合同履行的過程中,承攬方可能有需要將合同中規定的主要工作轉讓給第三人的情形。在轉讓之前,承攬方應認識到轉讓一事不僅與己相關,而且也與定作人的權益緊密相連,故應與定作人商量,在徵得其同意後,方可將其承攬的主要工作交由第三人完成,否則定作人有權解除合同,並要求承攬人賠償損失。3.本案應如下處理:解除定作合同。第二批西服由乙方收回,其損失乙方自行承擔或與加工者共同承擔。對甲方的間接經濟損失可適當補償。
案例七、客運合同各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案情介紹:某年8月5日上午,某客運公司的長途客車上的檢票員發現甲、乙、丙3人沒有買票,於是讓其補票。三人未補,司機說:「你們沒有買票,我們就可以把你們趕下車。」三人聽後害怕,甲、乙馬上就補了票,但丙由於身上沒帶錢,央求汽車把他帶到某某站。檢票員不同意,把丙趕下車,當日下午1點,售票員發現客人太多,已經超員5人,於是便拒載後來的客人。丁由於有急事,央求上車,售票員說:「客車運輸不能超載,出了問題,我們要負責任的。」丁說:「出了問題,我負責。不管什麼問題,我都一人負責。」售票員無奈便讓其上了車,還說:「出了問題可由你一個全部負責!」下午3點,售票員發現戊某攜帶危險品,便隨之把危險品拿到車下銷毀。戊堅決反對。售票員說:「要麼你拿著危險品下車,要麼讓我銷毀。」後來,由於擁擠,王某把孕婦趙某擠得流產了。根據上述案情,回答下列問題:
1.乘車人甲、乙、丙3人沒買票,售票員可否把其趕下車?
2.由於丙身上沒帶錢,售票員最終還是把他趕下車?是否合法?為什麼?
3.售票員是否有權銷毀旅客攜帶的危險品?為什麼?
4.對於趙某的流產,丁是否應負責?為什麼?
5.對於趙某的流產,售票員和其運輸公司是否應承擔責任?
6.對於趙某的流產,王某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7.設檢票員未把丙趕下車,在趕往某某站的途中,由於司機突然剎車致丙倒地重傷,誰應對丙的損失負責?
評析:
1.乘車人沒買票,售票員不能直接把人趕下車,應先讓其補票。
2.合法。因其享受坐車的權利,就應承擔付款買票的義務。
3.有權。因其攜帶的危險品已危及所有旅客的安全。
4.丁某對於趙某的流產應負主要責任之一,因其明知超載運輸,而強行上車,對造成並加劇引發趙某流產的擁擠狀態負有一定責任。
5.對於趙某的流產,客運公司負違約損害賠償責任。
6.對於趙某的流產,如果王某沒有過錯,王某將不承擔任何責任,其責任主要由運輸公司承擔。
7.客運公司應對丙的人身傷害負責。
案例八、委託開發技術合同的技術成果歸屬
案情介紹:某廠(以下簡稱甲方)與某科研所(以下簡稱乙方)於1999年10月15日簽訂了一份技術開發合同。合同約定,甲方委託乙方研究開發某太陽能發電裝置。雙方約定,研製費由甲方支付,研製出的成果歸甲方使用。4個月後,乙方研製成功,甲方按約定支付研製費,同時依約定享有成果使用權。2000年4月乙方將該技術成果向專利局申請發明創造專利權。甲方得知後也向專利局申請該技術的發明創造專利權。試分析:
(1)我國《合同法》對此有無規定?若有規定,請回答其主要內容。
(2)本案是否適用新《合同法》?
(3)依我國《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該技術成果申請專利的權利歸哪方所有?為什麼?(4)若一方取得專利權,另一方可以享有什麼權利?
評析:
1.我國於1999年3月15日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該法的第339條對此做了明確規定。「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研究開發人。研究開發人取得專利權的,委託人可以免費實施該專利。」「研究開發人轉讓專利申請權的,委託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
2.本案適用新《合同法》。因為《合同法》的施行日期是1999年10月1日,本案當事人簽訂委託技術開發合同的時間是1999年10月15日。
3.依《合同法》的規定,該技術成果的專利申請權歸乙方所有。因為,合同法第339條規定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研究開發人。
4.若乙方取得該項技術的專利權,依合同法的規定,委託方可以免費實施該項專利;研究開發方就其發明創造轉讓專利申請權的,委託方可以優先受讓專利申請權。因此,甲方可以免費使用該太陽能發電裝置,並可優先受讓該技術的專利申請權。
案例九、趙某能少付保管費嗎?
案情介紹:某個體戶趙某在某倉庫寄存彩電一批100台,價值共計100萬元。雙方商定:倉庫自1月15日至2月15日期間保管,趙某分三批取走;2月15日趙某取走最後一批彩電時,支付保管費2000元。2月15日,趙某前來取最後一批彩電時,雙方為保管費的多少發生爭議。趙某認為自己的彩電實際是在1月25日晚上才入倉庫,應當少付保管費250元。該倉庫拒絕減少保管費,理由是倉庫早已為趙某的彩電的到來准備了地方,至於趙某是不是准時進庫是趙某自己的事情,與倉庫無關。趙某認為該倉庫位於江邊碼頭,自己又通知了彩電到站的准確時間,該倉庫不可能空著貨位。只同意支付1750元保管費。該倉庫於是拒絕趙某提取所剩下的彩電。試分析:
1.趙某要求減少保管費是否合理?為什麼?
2.該倉庫在趙某拒絕足額支付保管費的情況下是否可以拒絕其提取貨物?為什麼?
3.該倉庫留置所有貨物的做法是否正確?
評析:
1.不合理。本案當事人簽訂的是倉儲合同,我國《合同法》第382條規定:「倉儲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這就意味著倉儲合同是諾成性合同,而諾成性合同,其成立不以交付標的物為要件,雙方當事人就合同主要條款達成一致,合同即成立。若合同簽訂後,因存貨人原因貨物不能按約定入庫,依然要交付倉儲費。
2.可以拒絕。根據我國《合同法》規定,對倉儲合同沒有規定時,適用法律對保管合同的規定。《合同法》第380條規定:「寄存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保管費以及其他費用的,保管人對保管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所以本案雖為倉儲合同,但在寄存人不支付倉儲費,而雙方對留置無相反約定的情況下,保管人可以留置倉儲物,拒絕其提取倉儲物。
3.但本案保管人某倉庫明顯過多留置了趙某的貨物,是不妥的。因為在倉儲物是可分物時,保管人在留置時僅可留置價值相當於倉儲費部分的倉儲物。而本案的倉儲物恰恰是可分物。所以某倉庫沒有理由留置所剩下的彩電,而只能留置相當於250元的貨物。
案例十、該委託合同糾紛中的合同關系如何?
案情介紹:A橡膠集團公司委託B進出口公司從美國C公司進口一套橡膠拉延機生產線。B進出口公司根據A橡膠集團公司提供的產品質量要求與技術要求與C公司簽訂了合同,合同約定:C公司於2002年5月25日交貨。5月20日C公司將設備交到A橡膠集團公司指定的廠房,並派人到A橡膠集團公司指導安裝。設備安裝完畢,於6月1日試運行,經過再三調試,至8月中旬設備運轉仍不正常,不能拉延出合格的橡膠製品,無法達到合同的技術標准要求。後經專家鑒定,該設備在生產和設計中出現缺陷,不可能用中國原料生產出合格產品。為此,A橡膠集團公司向公司所在地法院起訴,要求C公司賠償其損失。C公司辯稱:合同的主體是B進出口公司,A橡膠集團公司無權起訴。另外合同簽訂地是在香港,中國法院無管轄權。試分析:
1.試分析該案件中的合同關系。
2.C公司的主張是否有法律依據?
3.法院應如何處理此案?
評析:
1.本案中A橡膠集團公司是委託人,B進出口公司是受託人,美國C公司是第三人。《合同法》403條規定:「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訂立合同時……委託人因此可以行使受託人對第三人的權利……。」因第三人履行合同不符合與受託人之間的合同約定,委託人A橡膠集團公司可直接向第三人即美國C公司行使索賠權。
2.C公司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C公司將合同標的運抵委託人A橡膠集團公司廠房,並指導設備安裝,就已經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該合同履行地在中國,中國法院有管轄權。
3.中國法院可以運用中國《合同法》對C公司因生產和設計上的缺陷過錯,判處C公司賠償A橡膠集團公司損失。

⑤ 專利申請權歸屬有哪些情況

專利抄申請權的歸屬一般有以下3種情況襲:
非職務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權屬於該發明人或設計人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中國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主要研究大氣遙感技術的。但是博聞強識、學識淵博、興趣廣泛,動手能力又強,有一天設計了一款具有創造性、新穎性和實用性的耳機。那可以用來申請專利的,因為發明創造和中科院的本職研究八竿子打不著,完全是他自己的勞動成果,智慧結晶。《專利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非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壓制。所以,只要精力充足,能想能幹,工作之餘也可以搞發明大膽創造,申請專利!
共同享有專利申請權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這個與商標申請中的共同申請是一樣的。專利申請權的主體沒有限定一定是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所以如果是合作完成的,不用擔心因「分權不均」而「大打出手」,可以共同享有專利申請權!

⑥ 趙某有沒有可能獲得該發明創造的專利權

不知道你說的具體是什麼,建議你去科易網查下

⑦ 取得專利權是否就取得了專利申請權

申請人是否一定有專利權? 不一定。如果申請的專利獲得國家的授權後,申請版人才獲得專利權成為專利權人權。這個問題「想當然」一下就可以。 不管是誰發明的只要是誰申請的專利權就歸誰是這樣嗎? 不一定。有好多情況,一時只想到3種,等以後補充:1. 不喪失新穎性的公開的情況:在後的發明人或者申請人都不會獲得專利權;2. 合作發明有合同約定的情況:只有合同約定有申請權的才能獲得申請權,進而有可能取得專利權;3. 美國特殊情況:美國施行的是先發明制,因此只有發明人才有可能獲得專利權。 我看到法條上有「轉讓申請權」的說法,那申請權轉讓後他自己還有專利權嗎? 當然沒有了!

⑧ 趙某能否取得馬的所有權

1 無因管理
2 趙某取得所有權 因為趙某為善意第三人 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⑨ 甲乙共同完成一項發明,就該項發明的專利申請權所作的判斷中,下列哪些選項是正確的( )

根據專利法15條的規定,行駛共有的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應當取得全體共有專人的屬同意。
根據2002年第一卷43題
甲,乙合作完成一項發明創造,並且約定申請專利的權利共有。以下哪些判斷是錯誤的。
A 。。。。。
B。。。。。。
C如果甲欲轉讓其共有專利申請權,應當徵得乙的同意。
D 如果甲轉讓其共有的專利申請權,乙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受讓的權利。
參考答案給出,C是錯誤的。
79. 一項專利的專利權人為趙某和張某,二人未就該專利權的行駛進行任何約定。下面那些事正確的?
A...
B...
C 趙某在徵得張某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將其共有的專利權轉讓給他人。
D ....
答案C正確。

所以這題的答案我個人覺得應該是C D都正確,你可以參考下。

閱讀全文

與趙某能否獲得專利申請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