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專利權轉讓案例答案

專利權轉讓案例答案

發布時間:2021-05-27 18:02:42

A. 專利申請轉讓的專利申請權轉讓案例

案例1:
1993年2月4日天津市醫葯工業技術研究所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中葯新葯「,心蘇明膠囊」發明專利,發明人為顧雲、康盛世、馬惠文、張玉珠。同時提交了發明專利申請早期公開說明書。1993年4月13日,天津市醫葯工業技術研究所與廣州市花城制葯廠簽訂心蘇明膠囊技術轉讓協議。雙方約定:天津市醫葯工業技術研究所轉讓心蘇明膠囊的品種、處方、生產工藝等;廣州市花城制葯廠向天津市醫葯工業技術研究所支付心蘇明膠囊技術轉讓費120萬元,天津市醫葯工業技術研究所心蘇明膠囊只能在國內兩地各轉讓一家進行生產,不得以任何方式轉讓或變相轉讓。上述協議已辦理技術合同認證登記。①因為該專利還沒有被授權,所以此則案例是專利申請權轉讓,它與專利權轉讓相類似,很容易混淆。
案例2:
辨析:專利申請權轉讓與專有技術轉讓有何區別呢?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案例。1987年6月,原告上海大華化輕工業公司(簡稱大華公司)與被告無錫某研究院院長孔德凱簽訂了一份「轉讓安全節能電鍍循環過濾加熱器專利申請權合同」,雙方約定:孔德凱將其非職務發明「安全節能電鍍循環過濾加熱器」的專利申請權轉讓給大華公司,由大華公司自主辦理專利申請,孔德凱放棄專利申請權,(即使大華公司只實施未申請專利,孔德凱也不提出申請);大華公司支付給孔德凱專利申請權轉讓費10萬元,其中,合同簽約後預付5萬元,合同公證後補付5萬元;合同簽字生效後,即由大華公司到公證機構辦理公證手續。合同還約定,以後不論大華公司在生產中的經濟效益如何,孔德凱無權再要求大華公司支付報酬,亦不承擔經濟退回風險。合同簽訂後,大華公司分兩次支付給孔德凱轉讓費6萬元,但未按合同規定辦理公證手續。孔德凱認為大華公司未按約支付轉讓費,便於1987年7月向中國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1988年6月,孔德凱申請的專利經中國專利局公告。據此,大華公司向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孔德凱返還轉讓費6萬元,並賠償違約金1萬元。
本案雖然合同中寫明的是「轉讓安全節能電鍍循環過濾加熱器專利申請權合同」,但是技術所有人在簽訂轉讓合同前並未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此技術的專利申請,而是在轉讓合同簽訂後才辦理申請事宜,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本案中雙方轉讓的並非專利申請權而是非專利技術即專有技術。兩者的界限就在於是否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申請。專有技術必須是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
案例3:
1993年5月27日,趙英俊將自己在工作實踐中研製的「一次性多頭加葯器」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1993年6月10日,國家專利局向趙英俊發出了專利受理通知書,確定的申請號為933032803。1993年8月17日,趙英俊經與長春市佳林醫用塑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林公司)協商,決定將該項專利申請權轉讓給佳林公司,雙方簽訂了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合同約定,趙英俊將「一次性多頭加葯器」的專利申請權轉給佳林公司;佳林公司付給趙英俊轉讓費10萬元,1993年8月24日前支付5000元,餘款95,000元於長春市專利事務所接到授權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支付;本合同生效之日起,由中介方長春市專利事務所辦理專利申請人變更手續;佳林公司如未按期支付給趙英俊95,000元,本合『同終止,由趙英俊到國家專利局辦理專利權變更手續。合同簽訂後,佳林公司按合同約定的期限給付趙英俊5000元。趙英俊也按合同約定於8月24日將受理通知書、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書、一次性多頭加葯器設計圖、外觀設計簡要說明及外觀設計圖等全部交付佳林公司。1993年12月4日,國家專利局向長春市專利事務所發出了授予申請人為長春市佳林醫用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的「一次性多頭加葯器」專利權決定通知書。收到該決定通知書後,佳林公司未按照合同規定給付趙英俊其餘的95,000元轉讓費。為此,原告趙英俊向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稱:被告佳林公司未按合同約定在接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支付轉讓費95,000元,請求被告按合同第9條第2款約定,將「一次性多頭加葯器」專利權歸還本人。
本案是一起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糾紛,涉及的問題是在專利一方發生違約,是否應該歸還專利權?專利申請權的轉讓必須簽訂書面的轉讓合同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著錄事項變更手續,經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並公告之後才真正產生法律效力。本案中,趙英俊將已被受理的「一次性多頭加葯器」專利申請權轉讓給佳林公司,雙方簽訂了轉讓協議,合同中亦明確規定轉讓費為10萬元。佳林公司未按合同約定給付足夠的轉讓費用,屬於違約行為,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規定應返還該專利。趙英俊可以依據法院判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再次辦理著錄事項變更手續,使之成為真正的專利所有權人。

B. 專利使用權轉讓的形式及其不同,用案例加以說明

專利權的轉讓的形式有很多種,但是按照使用許可權來分,可以分為獨家使用權、排他使用權、普通使用權這三種形式。其中,獨家使用權主要指的是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賣方只把技術轉讓給某一特定的買主,賣方不得賣給第二家買主,而且賣方也不能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使用該技術和銷售該技術所生產的產品。排他使用權主要指的是賣方在合同規定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只把技術授予買方使用,但是賣方自己保留使用權和產品銷售權,不再將該技術轉讓給第三者。普通使用權主要指的是賣方在和同規定的時間和范圍內可以向多家買主轉讓技術,同時賣方自己也保留技術使用權和產品銷售權。
從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三種形式有以下不同點:
一、買方的數目不同。在獨家使用權這種形式中,有且只有一個買主;在排他使用權這種形式中,也是只有一個買主;而在普通使用權這種形式中,有多家買主同時存在。
二、賣方有無使用權。在獨家使用權這種形式中,賣主不得在合同規定的范圍內使用該技術和銷售銷售該技術生產的產品;在排他使用權這種形式中,賣方自己保留使用權和產品銷售權;在普通使用權這種形式中,賣方自己也保留技術使用權和產品銷售權。
三、索價不同。在獨家使用權這種形式中,賣方的索價最高。排他使用權和普通使用權中賣方的索價次之。
案例一:美國Liquidmetal液體金屬公司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例行報告中稱,他們已經和蘋果達成協議,蘋果公司將獲得其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應用的獨家授權(獨家使用權)。
報告顯示,雙方在2011年8月5日達成了交易協議。根據該協議,Liquidmetal將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並把自己的全部專利和知識產權轉移給這家新公司。此後,這家「知識產權公司」將把這些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應用的全球獨家授權出售給蘋果公司,其他領域的應用授權則交回給母公司Liquidmetal。報告並公布蘋果購買獨家授權的價格為數十億美元且出售後,Liquidmetal將不能再使用該專利技術和銷售該技術生產的產品。
根據Liquidmetal官方網站描述的信息,其液體金屬合金材料擁有獨特的非結晶分子結構,與傳統金屬的結晶結構截然不同。除了低熔點(因此才被稱為液體金屬)的特色外,它最大的優勢在於熔融後塑形能力,由於其凝固過程的物理特性與普通金屬完全不同,使它的鑄造過程更加類似於塑料而非金屬,可以更方便的打造為各種形態的產品。
案例二:美國Intel同韓國LGElectronics公司於美國時間2001年8月28日宣布,簽定了長期業務合作合同。合同的內容涉及產品的銷售、技術開發、知識產權等多方面。兩公司表示「此舉強化了兩公司的合作關系」。有關合作的金額等詳細內容沒有公布。
LGElectronics公司將擴充其採用Intel公司的微處理器及晶元組的產品開發和營業能力。Intel公司將同LGElectronics公司合作共同開展開拓市場以及銷售業務。對於是否可以進一步擴大面向Intel公司的產品、製造、設計服務等內容,兩公司也進行了研究。
另外,兩公司還簽定了排他性專利許可協議。雖然具體金額尚不清楚,但Intel公司將向LGElectronics公司支付專利許可費用。
案例三:專利大王IBM在2005年宣布,將向軟體製造商們無償提供500項主要專利的使用權。這一舉措標志著藍色巨人的知識產權戰略正在發生重大轉變,同時也給整個高科技行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IBM負責知識產權的副總裁吉姆.斯特林當日在媒體面前稱,這500項專利涵蓋了儲存管理、多線程處理、圖像處理、數據管理、網路和電子商務等各個領域。IBM的這一行動旨在鼓勵其他公司公開專利文件以促進科技革新。
IBM在公布的聲明中說:「這是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專利開放。」斯特林向軟體開發商們表示:「你們可以使用、更新或改動這些開放的源代碼,甚至可以在它們的基礎上創造全新的東西。」
IBM在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是全球獲得專利權最多的公司。根據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去年的統計,IBM去年連續第12年成為年度獲得專利權最多的公司,共獲專利3248項,比名列第二的日本松下公司高出1314項。作為計算機服務行業的領頭羊,IBM相信,在幫助其他公司利用開放的源代碼發展新技術的同時,本公司的利益並不會受損。IBM仍然可以從它掌握的數千項硬體專利中收取專利稅。
從以上的三個案例中,我們可以驗證,已總結的三點不同:
一、買方的數目不同。在案例一中,買方只有一個,即美國蘋果公司;在案例二中,買方也只有一個,即:美國Inte公司;在案例三中,買方有很多家,即IBM的軟體製造商們。
二、賣方有無使用權。在案例一中,由於是獨家使用權的轉讓,且在合同中有規定,賣方即Liquidmetal在專利轉讓後無權使用;在案例二中,合同規定賣方即韓國LGElectronics公司保留了對美國Inte公司轉讓的專利的使用權,但是但Intel公司將向LGElectronics公司支付專利許可費用;在案例三中,IBM公司向其軟體製造商們轉讓了多項專利使用權,同時自身也在使用這些專利 。
三、索價不同。在案例一中,Liquidmetal公司在向美國蘋果公司轉讓獨家使用權之後,向美國蘋果公司收取了數十億美元的獨家使用權轉讓費用,與另外兩個案例相比,這個應該是索價最高的。
總結,專利資產的轉讓按使用許可權分成三種形式,這三種形式各有不同。

C. 專利轉讓一般多少錢專利轉讓案例分析

專利轉讓一般多少錢?專利轉讓案例分析發明專利轉讓天價也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專利轉讓出天價的例子並不是天方夜談,專利轉讓一般多少錢就可以讓申請人過上富裕的生活?讓我們來看看有那些令人咋舌的案例吧。恆瑞醫葯專利轉讓案例:2015年9月1日,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恆瑞醫葯)與美國Incyte Corp公司在美國達成協議,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用於腫瘤免疫治療的PD-1單克隆抗體(代號SHR1210)項目有償許可給美國Incyte Corp公司。協議以首付款加上里程碑付款累計最高達7.95億美元,銷售提升另計。信達生物制葯專利轉讓案例:美國禮來制葯公司與信達生物制葯(蘇州)有限公司(簡稱信達生物制葯)於日前宣布拓展雙方在葯物開發方面已有的合作,該合作也是中國生物制葯企業與跨國葯企之間最大的合作之一。本次合作涉及三個目前最有前景的新型雙特異性腫瘤免疫治療抗體,三個抗體均使用來自於信達生物制葯自主研發的PD-1單抗。根據合作協議,信達生物制葯和美國禮來制葯公司將合作開發、生產和銷售以上新葯,其中信達生物制葯將合作主導中國市場的開發、生產和銷售,美國禮來制葯公司將合作主導國外市場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基於這次新的合作,信達生物制葯將獲得美國禮來制葯公司總額超過10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如果以上抗體在國外商業化,信達生物制葯還將收到額外的銷售提成和其他付款。個人專利轉讓案例:重慶科技學院一名研究生研發的國內首台低成本3D列印拋光機,通過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發明夢工廠》欄目競拍,獲200萬元人民幣專利轉讓費。上海生科院專利轉讓案例:2010年,上海生命科學院(簡稱上海生科院)將一項蛋白質抗腫瘤葯物發明的美國和歐洲市場的專利權許可給了跨國醫葯企業賽諾菲-安萬特公司,許可合同金額高達6000多萬美元,銷售收入提成另計。

D. 專利權案例分析

1、【案情介紹】 「哈佛鼠」又叫「腫瘤鼠」,它是哈佛大學兩位科學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通過轉基因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老鼠。由於該老鼠易患癌症,因此具有重大的科學和醫學研究價值。歐盟各國、美國等已先後批准授予「哈佛鼠」專利權。 1993年,加拿大知識產權辦公室在審核「哈佛鼠」在加拿大的專利權時裁定,「哈佛鼠」作為老鼠不能被授予專利,但哈佛大學可以獲得易致癌基因及相關試驗的專利權。這一裁定引起哈佛大學的不滿。但加拿大專利申訴委員會和聯邦法院均維持了加拿大專利辦公室的裁決。到2000年8月,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又以2比1的表決結果,裁定「哈佛鼠」可以獲得專利權。不過聯邦上訴法院的判決也沒有讓人信服,關於「哈佛鼠」的官司一路打到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2002年12月5日「哈佛鼠」可否獲得專利案最終由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判決認為專利法中所使用的製程、機器與構成物質等概念並不能涵蓋高等生物本身。使加拿大成為西方國家唯一沒有給哈佛鼠授予專利的國家。 「哈佛鼠」專利案對不同的群體具有不同的意義。 對於加拿大專利界來說,這起案件代表著高等生命形式是否屬於「發明」。加拿大專利申訴委員會表示「高等生命形式」不是發明,不能被賦予專利,但加拿大聯邦上訴法院卻認為「哈佛鼠」符合專利法中關於發明的定義。加拿大以前曾對微生命授予過專利,但從沒有對高等生命形式授予專利的先例。現在加拿大知識產權辦公室中還有500多件關於轉基因動植物的專利申請,「哈佛鼠」的判決將對它們產生重大影響。 對哈佛大學來說,專利意味著財富。目前全球實驗室每年進行試驗需要老鼠2500萬只,而非常適合用於癌症研究的「哈佛鼠」,其「錢」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對加拿大科學界來說,專利意味著科研經費。如果專利不能被批准,必將使一些企業對科研資助的興趣大減,特別是在美、歐已批准這一專利的情況下,加拿大對專利的否決意味著科研經費的流失。 宗教界擔心授予「哈佛鼠」專利會引起倫理和道德上的混亂。加拿大教會聯盟的一位律師表示,僅僅知道如何排列它的基因,就宣布擁有這種生物,人類在道義上是沒有這項權力的。 環保界則擔心轉基因技術會給自然界帶來災難。他們擔心某種轉基因動植物融入到自然界的動植物中後,會改變物種的平衡,他們更擔心一個物種平衡的破壞會帶來「多米諾骨牌」一樣的效應,從而改變整個自然界。
【問題】 「哈佛鼠」在我國能夠獲得專利權嗎?為什麼?
【評注】 動植物品種可以分為天然生長和人工培育兩種。自然界生長的動植物不是人類智力成果的產物,而專利法的重點在於鼓勵創新,因此不能對動植物新品種授予專利權。經過人工培養的動植物新品種雖然是人類智力勞動的產物,但是任何一種動植物新品種的培育都必須經過較長的時間,並且經過好幾代的篩選才能夠獲得顯著性、穩定性和一致性。因此,我國的專利法暫時沒有授予動植物新品種以專利權。1997年3月20日,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該條例第1條明確規定:「保護植物新品種權,鼓勵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種,促進農業、林業的發展」是本條例制定的目的。在本條例頒布之後,在我國,植物新品種可以根據本條例得到保護。但就動物新品種而言,我國的現行的法律法規並沒有賦予動物新品種的發明人專利權的規定。相反,我國的專利法第25條規定,對於動物新品種,不授予專利權。 「哈佛鼠」的權利人所主張的權利是典型的動物新品種的專利權,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法暫時不保護動物新品種,因此,「哈佛鼠」在我國現階段不可能被授予專利權。依據我國專利法第25條的規定,我國的專利法暫時不授予動植物新品種以專利權,但是,對於動物新品種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專利法的規定授予專利權。
2、【案情介紹】 1985年4月1日,葉某向中國專利局申請了名為「新的現代漢字速查法與編碼法」的發明專利申請。1985年8月6日,中國專利局以該申請屬於一種信息的表述,這種信息的表述只需要人們對它去進行理解和思維,其中沒有使用任何自然力為由,未能授予專利權,駁回了葉某的專利申請。葉某於1985年7月5日向中國專利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了復審請求。復審委員會經審理認為,申請人提交的原始說明書所載的全部實質內容為:本編碼法只用六個號碼組成漢字,按六類筆形號碼表重點記住三句話,對筆形多的漢字只取頭三後三的號碼,但對筆形如何分類、究竟是哪六個號碼、每個號碼各代表哪些筆形等無規定。盡管後來申請人分別提交了補正說明書,但其內容都超出了原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不符合專利法第33條關於「申請人可以對其專利申請文件進行修改,但是不得超出原始說明書記載的范圍」的規定,因此對超出原始說明書記載范圍的修改不予考慮。復審委員會仍認為該申請的內容是一種指導人們進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根據專利法的有關規定,該申請不屬於專利法所規定的可以授予專利權的法定主題,故復審決定,維持中國專利局的決定,駁回復審請求。葉某不服復審決定,起訴至法院,法院作出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決定的判決。
【問題】 1、沒有同計算機相結合的漢字編碼方法能否獲得專利授權?
2、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否可以獲得專利授權?
【評注】 所謂智力活動,是指人的思維活動,它源於人的思維,經過推理、分析和判斷產生抽象的結果,或者必須經過人腦思維活動作為媒介才能間接地產生結果。智力活動僅是指導人們對信息進行識別、判斷和記憶的規則和方法,由於其沒有採用技術手段或者利用自然法則,也未解決技術問題和產生技術效果,因而不構成技術方案。《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對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進行了進一步解釋:「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是指包括數學方法以及一切屬於以人的抽象思維、主觀意念或者感覺為特徵的非技術方案。」按照這一界定,要獲得專利授權必須是一個技術方案,而且這一方案應該解決技術問題,利用非顯而易見的技術手段,並能夠產生實用的技術效果。 本案中,葉某向中國專利局提交的「新的現代漢字速查法與編碼法」發明專利申請,因為「新的現代漢字速查法與編碼法」的原始說明書在實質內容上存在著嚴重的缺陷,所以葉某的補正說明書的內容超出了原始說明書的范圍,不符合法律規定。此外,該項申請的原始說明書內容過於簡單,沒有清楚、完整地提出漢字編碼法與計算機技術有機結合的技術方案,其作為單純的漢字速查法和編碼法由於缺乏利用自然規律的技術構思,只能被確認為是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依法不能授予專利權,專利復審委員會和人民法院的判決啟示我們,申請人向中國專利局提出的專利申請,其內容必須屬於專利法規定的授予專利權的主題,並且從形式上到實質上應符合法律要求。在區分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與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時,應以「技術」二字為核心。凡是對現有技術作出了技術上的貢獻的發明創造,都可以成為專利保護的客體。相反,如果該方案不是「技術」的,則不能得到保護。

E. 求實用新型專利轉讓成功的案例。包括被轉讓專利的名稱、內容、以及成交價格

轉讓很簡單的,只抄要提交變更申請就行了,其實你想問的也就是價格者,這些內幕資料誰會提供給你啊,這基本就是商業秘密,根本就不能流傳出來的,別做夢了,想知道值多少錢,可以委託評估機構進行評估,當然這不可能是免費,說真的,你在這里問到的價格你敢信嗎?你不要以為評估一個專利值多少錢是件簡單的事,這不是市場買菜,需要非常專業的評估。

F. 一道關於專利權的案例分析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十一條、第六十三條第二款之規定版,答復如下:
(1)W公司的生產權、銷售行為構成侵權,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G公司的銷售行為同樣構成侵權,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不可以繼續銷售庫存的400台空調;
(3)若H公司取得的專利為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M賓館的使用行為構成侵權,但可以不承擔賠償責任;因其使用行為構成侵權,故不可以繼續使用這200台空調;
若H公司取得的專利為外觀設計專利,M賓館的使用行為則不構成侵權,也不承擔賠償責任;因其使用行為未構成侵權,故可以繼續使用這200台空調。

G. 知識產權法 專利權案例分析題

汗,這個問題,題干是否有錯誤的地方。
1、專利法: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從以上第六條可以看出,很明確,申請權不會是「丙教授,丁某,還有一位老師共同所有。」
問題就在於是屬於乙大學,還是甲公司。

合同法: 第三百三十九條 【技術成果的歸屬】委託開發完成的發明創造,除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研究開發人。研究開發人取得專利權的,委託人可以免費實施該專利。
研究開發人轉讓專利申請權的,委託人享有以同等條件優先受讓的權利。

根據以上問題,很明確了,專利申請權是歸乙大學所有

2、專利法實施細則 第十三條:專利法所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是指對發明創造的實質性特點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在完成發明創造過程中,只負責組織工作的人、為物質技術條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從事其他輔助工作的人,不是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有上述法規可看出,丙教授和丁某是發明人毋庸置疑,問題在於另外一位教授,另一位教授提出的是改進意見(前面的評審和驗收無視),個人認為所謂的改進意見可以理解為提出了一個研究方向,但是沒有做出實質的研究,因此,這另外的一名教授不屬於發明人。

H. 關於專利權的案例分析

(抄1)不需要。專利權具有地域性,專利許可使用費是由主權國家專利法規定和保護的,該項日本專利沒有在中國申請並獲得批准,因此依照該專利生產的產品如在中國銷售,不受中國法律保護。

(2)需要。因為這件專利已在日本獲得批准,受日本專利法的保護,中國企業依照該專利生產的產品返銷日本,則需要向日本公司支付這件日本專利的許可使用費。

(3)不需要。該項日本專利未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申請並獲得批准,依照該專利生產的產品如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銷售,將得不到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保護,因此中國企業不需要向該日本公司支付這件專利的許可使用費。

(4)該項技術仍然可能具有使用價值。專利有效期滿,意味著專利權失效,權利人的權利失去法律保護和該項技術進入公有領域,但並不意味著該技術本身失效。依據該項專利技術生產的產品只要市場需要,該項技術仍然具有使用價值,只是無需再支付專利許可使用費。

I. 專利權轉讓的題。。求高人解釋

注意,A與B公司的技術轉讓是發生在申請專利之前,屬於技術轉讓,而不是專利法中所述的內專利申容請權轉讓,所以不需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
以A/B公司為例,專利法中的專利申請權轉讓指的是,A公司申請專利,在專利被授權之前將該申請的申請人的資格轉讓給B公司。這個就需要向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合同備案,並辦理著錄項目變更手續。
總的來說,這個題目不嚴謹。

閱讀全文

與專利權轉讓案例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