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的後果.
《商標法》明確下列行為為商標侵權行為:
1、 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的許可, 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3、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對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具體措施如下: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對以上兩項處理不服的,當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3)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貳』 能否使用他人的姓名注冊商標
使用人名作為商標時,需要提供本人同意的公證書。
使用名人的名字作為回商標,如果是政治名人,一答般都會被駁回。使用娛樂明星的名字,有時會被核准,有時會被駁回,關鍵在於審查員知不知道這位明星了。這種情況是發生過的。
但是,關於「黎明」一商標,本人認為該異議不能成立,「黎明」除可以做人名之外,還有其他含義。不能認定侵犯他人姓名權。
『叄』 以別人的名義注冊商標,該注意什麼
一、以別人的名義注冊商標要注意與申請人簽訂協議,以免在未來轉讓和使用出現不必要的麻煩。真正申請人和申請人約定所有權利和義務歸真正的申請人所有,注冊成功後所有權利歸真正申請人執行,當真正申請人有條件時,申請人要無條件轉讓給真正申請人。
二、變更商標注冊人的要求:
(1)全部商標一次變更;
(2)多次變更的,應依次辦理手續。
(3)變更注冊人名義的委託書及申請書是以變更後的名義辦理。到期該續展的可同變更一起辦理。
(4)兩個企業合並或一個企業分離成兩個企業的應辦理轉讓注冊商標手續。
(5)一份變更申請應附一份變更的證明文件。
(6)證明文件可以是上級主管部門(行業)的,也可以是工商行政管理局開具的。不能用復印件,也不能是企業自己開的變更證明。
(7)證明文件要與注冊上的注冊人名義一致,不能簡化或擴大。
(8)變更證明不能用營業執照或申請辦理營業執照的變更申請代替。
(9)變更證明上必須註明由誰變更到誰或由什麼變成什麼。
(10)變更注冊人名義同補證一起辦理的,應用原名義辦理補證申請而不能用變更後的名義辦理,如原章戳作廢上交,不能在申請書上蓋章的,應由工商行政管理局出證明可不蓋章,因變更注冊人名義已有工兩行政管理局證明文件和補證可。
二、變更商標注冊人所需的資料:
(1)變更商標注冊名義申請書。
(2)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或主管部門開具的由「以前單λ」變為「現在單λ」的證明。
(3)有代理人的,需提交商標代理委託書。
上述文件具備後,交商標局,核准後,由商標局出具變更證明並予以公告;注冊人辦理了變更手續後才繼續享有商標權。
『肆』 別人申請商標注冊在我之後,他在先使用的概念是什麼
他的在先使用,如果按照商標法第31條來理解,屬於在你的商標申請之日前3年就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使用。這樣使用需要提供銷售數據如合同復印件、銷售范圍如專賣店數量以及廣告投入如廣告合同來證明。
同時,商品/服務屬於相同/類似。否則基於31條的在先使用並具有一定知名度來提出的異議/爭議很難獲得支持。
『伍』 使用別人的注冊商標作為企業字型大小構成侵權嗎
一、商標一經在我國注冊,就受到我國法律的保護。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容易使相關公眾產生誤認的,屬於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規定的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所謂的突出使用是指將與注冊商標文字相同或相近似的字型大小從企業名稱中脫離出來,醒目的使用。
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一)項的規定,將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文字作為企業的字型大小使用的行為若構成商標侵權,必須同時滿足下列要件:一是具有使用他人注冊商標的主觀意圖,即知道是他人的注冊商標,而有意在字型大小中進行使用;二是字型大小的文字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類似;三是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突出使用;四是足以產生市場混淆。在司法實踐中,我們一般對是否構成「突出使用」的司法判斷標準是:將與商標權人注冊的商標文字相同或者相近似的字型大小從企業名稱中區分出來,在字體、大小、顏色等方面較該企業名稱的其他文字特別突出醒目地進行使用,讓人在視覺上留下深刻印象,客觀上使得該字型大小起到了某種商業標識的作用。
三、商標權與企業名稱權權利發生沖突的處理原則
根據我國知識產權法律規定的基本精神,在司法實踐中,我們對解決此類權利沖突案件一般遵循如下原則:
1、保護在先權利原則。保護在先權利原則,又稱在先權原則,是指在同一客體上存在多個知識產權發生沖突時,按照權利獲取的先後保護在先取得的權利,而在後權利的設立與行使不能侵犯他人此前已經存在並受法律保護的在先權利。在先權利,是指在申請商標注冊之前他人已合法取得的權利,包括著作權、字型大小權、專利權以及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稱、包裝、裝潢等。我國《商標法》第9條規定:「申請注冊的商標,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第31條同時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注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這是保護在先權利原則確立的法律依據。
2、誠實信用原則。該原則排除了以欺詐、仿冒、引人誤認或誤解等方式利用他人市場信譽與優勢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也排除了因惡意仿冒他人的商標而取得權利的合法性。而有關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糾紛的發生,往往是由於一方當事人在同業經營中違反誠信原則,攀附他人在先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業標識所負載的商業信譽,惡意注冊和使用與之相同或近似的標識,從而誤導消費者,達到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的不正當目的。因此,必須對此類行為堅決予以制止,以維護公平誠信的市場競爭秩序。
3、禁止混淆原則。在涉及商標侵權權利沖突案件的司法實務中,適用該原則的關鍵是看被告的使用是否構成商業混淆。一般判斷標準是依據被告使用商業標識的地域、時間、使用方式等個案具體情形來綜合認定被告對他人商業標識的使用,是否會使相關公眾產生混淆和錯誤聯想。
『陸』 可以用別人的營業執照注冊商標嗎
可以借他人的營業執照注冊商標後,等自己的營業執照辦下來後再進行商標轉讓,但是這種做法存在很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