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標權案例
首先了解下對抄方主張什麼權利,通過什麼途徑來主張。
就商標侵權而言,有可能是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如果是代理銷售的行為,法條規定如果銷售不明知是侵權產品,並有合法來源的,是可以免受處罰的。如果是你是生產方,應對侵權承擔連帶責任。
侵權是屬於民事責任,可以協商調解解決。具體可以咨詢當地的律師或比較大的商標代理機構。
⑵ 比較知名的商標侵權的案例有哪些
時間:2010年—2012年
案情:從名不見經傳,到現在的涼茶第一罐,「王老吉」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但是,這奇跡中間卻夾雜著兩家公司的恩怨。從2010年開始,廣葯集團與加多寶之間就展開了「王老吉」的商標之爭。
結果:北京一中院就鴻道有限公司(加多寶)提出的撤銷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於2012年5月9日作出的仲裁裁決的申請作出裁定,駁回鴻道集團提出的撤銷中國貿仲京裁字第0240號仲裁裁決的申請。該裁定為終審裁定,暫時為廣葯集團和加多寶的「王老吉」商標爭奪案畫上了句號。
時間:2012年—2015年
案情:喬丹和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自2012年以來官司不斷,同年10月,飛人喬丹向商評委提出爭議申請,認為喬丹體育注冊上述商標的行為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中所指的誠實信用原則;2015年初喬丹再次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中國喬丹體育公司撤銷關於「QIAODAN」、「僑丹」、「喬丹王」在內的多個爭議商標。
結果: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起訴中國體育用品公司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耗時三年,迎來終審判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78起喬丹體育商標爭議案中的32起做出了終審判決:二審維持原判,駁回了邁克爾·喬丹撤銷喬丹體育爭議商標注冊的上訴請求,保持喬丹體育爭議商標的注冊。
時間:2015年
案情:2004 年,周某買下了一個注冊於 1996 年、名為「百倫」的商標,隨後又注冊了包括「新百倫」在內的一系列聯合商標,並在 2008 年拿到「新百倫」商標的批准。而早年曾以「紐巴倫」為名在國內進行宣傳的New Balance,因為其 2006 年成立的上海公司名為新百倫,便開始使用「新百倫」作為中文名,於是擁有中文商標的企業向廣州中院提起侵權訴訟。
結果: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這起商標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該院認為,美國New Balance公司在中國的關聯公司——新百倫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因使用他人已注冊商標「新百倫」,構成對他人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須賠償對方9800萬元。
⑶ 求一個經典的商標案例
亞美公司訴興華公司在其被許可使用商標的使用期限內轉讓合同侵犯商標使用權 案情原告:天津亞美保健品飲料有限公司。被告:天津興華飲料食品有限公司。被告:哈爾濱市新華飲料廠。哈爾濱市道里區新華經濟委員會(下稱新華經委)開辦的青年汽水廠於1980年6月向國家商標局申請注冊「南極」商標,用於其生產的汽水等飲料產品,於同年7月獲得核准注冊。1987年4月,青年汽水廠更名為哈爾濱市新華飲料廠(下稱新華飲料廠),此後,其「南極」商標注冊證書丟失,於1992年向國家商標局申請「南極」注冊商標的補證、續展及商標注冊人的更名手續。1994年10月,國家商標局核准了新華飲料廠的「南極」商標注冊人的更名手續及補證和續展手續。1992年9月1日,新華經委將新華飲料廠發包給案外人李秉君承包經營。雙方在承包合同中約定:承包人李秉君對新華飲料廠的資產只有使用權,不得以其他形式轉租、轉讓,每年上交承包費33000元,承包期自1992年9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同時,雙方還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約定:李秉君如確因經營需要對外簽訂經濟合作項目、合同、聯營辦廠等,需申報發包人同意,方可實施。1994年4月19日,發包人新華經委任命李秉君為新華飲料廠的法定代表人。同年4月27日,李秉君未向發包人新華經委申報,即以新華飲料廠名義與天津亞美保健品飲料有限公司(下稱亞美公司)簽訂聯營協議,許可亞美公司自該日起至1996年末使用「南極」注冊商標;亞美公司1994年應給付新華飲料廠返利1萬元,以後每年遞增30%返利。李秉君以收取聯營返利款名義收取了亞美公司1994年的返利款1萬元,並以此名義開具了收據。新華飲料廠的「南極」注冊商標變更注冊人、補證、續展手續被核准後,新華經委副主任李國福經新華經委授權,於1994年10月20日以新華飲料廠名義與天津興華飲料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興華公司)簽訂了「南極」注冊商標轉讓協議,新華飲料廠將其「南極」注冊商標轉讓給興華公司所有,興華公司付給新華經委8萬元轉讓費。隨即,新華飲料廠向國家商標局辦理商標轉讓手續,國家商標局於同年11月3日核准「南極」注冊商標歸屬興華公司,有效期自1993年3月1日至2003年2月29日。1994年11月4日,李秉君因經營能力問題向新華經委提出提前終止承包合同,新華經委表示同意,雙方為此訂立了交接合同並辦妥了交接手續。同月6日,新華經委免去李秉君新華飲料廠法定代表人職務,同時任命其副主任李國福為新華飲料廠法定代表人。同月9日,新華經委根據交接時得知的李秉君以新華飲料廠名義與亞美公司簽訂聯營協議的事實,即以李秉君違反承包合同的約定,侵害其合法權益為理由,向哈爾濱市道里區人民法院起訴,要求確認李秉君以新華飲料廠名義與亞美公司所簽的聯營協議無效,李秉君應將所收取的1萬元返利款交還給新華經委。1995年3月7日,該法院作出判決,確認李秉君與新華經委所簽承包合同有效,李秉君違反合同約定,擅自許可他人使用「南極」注冊商標的行為無效,李秉君應將收取的1萬元款償付給新華經委。該判決生效後,李秉君將此款付給了新華經委。1995年4月,興華公司發現亞美公司也在使用「南極」注冊商標,便以其已買斷該商標為理由,向亞美公司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要求亞美公司停止使用「南極」注冊商標。亞美公司即以其與新華飲料廠簽訂有「南極」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合同,興華公司與新華飲料廠簽訂該商標的轉讓合同侵犯商標使用權為理由,向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興華公司停止使用「南極」注冊商標。興華公司答辯認為其依法受讓了「南極」注冊商標,是合法使用,沒有侵犯亞美公司的商標使用權。同時提出反訴稱:亞美公司與新華飲料廠簽訂的商標許可使用協議無效。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追加新華飲料廠為本案被告。審判天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所簽的「南極」注冊商標許可使用協議,系李秉君以商標所有人新華飲料廠和該廠法定代表人名義簽訂的,李秉君的行為應視為是法人行為,協議內容不違法,應為有效。新華飲料廠與興華公司所簽的「南極」注冊商標轉讓合同,雖是新華飲料廠上級主管單位所簽,但是以新華飲料廠為轉讓方,該合同依法視為有效。亞美公司所訴新華飲料廠與興華公司商標轉讓合同無效之主張,根據不足,不予支持。據此,該院判決如下:一、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簽訂的「南極」商標使用許可協議有效,新華飲料廠應於本判決生效後10日內將許可合同報送國家商標局備案。二、新華飲料廠與興華公司簽訂的「南極」注冊商標轉讓合同有效,亞美公司與興華公司自1994年11月3日起履行亞美公司與新華飲料廠所簽「南極」商標許可協議約定的內容。三、駁回雙方的其他訴訟請求。判決後,亞美公司與興華公司均不服,分別向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亞美公司上訴稱:一審判決把新華飲料廠與興華公司簽訂的商標轉讓合同判為有效是錯誤的,一審判決第二項應予以撤銷,並判決興華公司及新華飲料廠賠償我公司的一切損失。興華公司上訴稱:一審判決第一項錯誤,第二項的相關內容也是錯誤的,應予以改判。要求確認亞美公司使用「南極」注冊商標屬侵權行為,並賠償我公司的損失。新華飲料廠答辯稱:與亞美公司所簽的「南極」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協議系李秉君越權行為所致,該協議應為無效。我廠與興華公司所簽的「南極」注冊商標轉讓合同有效。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代表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簽署聯營協議的李秉君具有企業承包人和法定代表人的雙重身份,其應當在法律規定和承包合同約定的許可權范圍內行使法定代表人的職權。根據案涉承包合同的約定,李秉君對承包的企業僅享有資產使用權,對外簽署聯營合同等需向發包人申報,表明李秉君無權自行以企業名義對外簽訂聯營合同。李秉君以新華飲料廠名義與亞美公司所簽聯營合同,主要內容為許可亞美公司使用「南極」注冊商標,並收取返利款,其實質是李秉君將其對企業資產的使用權部分轉讓給亞美公司,擅自增加了企業資產的使用主體。在李秉君向發包人上交的承包費數額已確定的情況下,李秉君在聯營協議中約定收取的返利款實質是為個人牟利。根據我國《民法通則》「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並不得牟利」的規定,應確認李秉君以新華飲料廠名義與亞美公司簽訂的有關許可使用「南極」注冊商標的聯營協議無效,亞美公司應停止使用「南極」注冊商標。因亞美公司不知李秉君與新華經委簽有承包合同,故應由新華飲料廠承擔簽訂此無效合同的責任。無效合同從訂立時起即不具有法律約束力,雙方因無效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應返還給對方,並由責任方賠償對方的經濟損失。鑒於亞美公司於1994年4月交付1萬元之後,從1995年1月開始無償使用「南極」注冊商標至今,其所享受的使用商標的利益難以返還,故新華經委根據另一判決取得的1萬元返利款亦不再返還。亞美公司未能舉出因合同無效所受損失的證據,故其要求新華飲料廠賠償損失的主張,不予支持。新華飲料廠與興華公司所簽『南極』注冊商標轉讓合同,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且履行了法定手續,應為有效,一審對此認定正確,應予維持。因亞美公司在與李秉君以新華飲料廠名義簽訂的合同中無主觀過錯,故興華公司要求亞美公司賠償損失的主張,不予支持。興華公司所訴損失應由新華飲料廠承擔,因興華公司未對新華飲料廠主張權利,本案對此不予審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五)項、第二款、第九十一條、第九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該院判決如下:一、維持一審判決書第二項中關於「新華飲料廠與興華公司所簽南極注冊商標轉讓合同有效」部分和第三項。二、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及第二項中關於「亞美公司與興華公司自1994年11月3日起履行亞美公司與新華飲料廠所簽『南極』商標許可協議約定的內容」部分。三、改判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所簽「南極」注冊商標使用許可協議無效。亞美公司應自本判決送達之日起,停止使用「南極」注冊商標。評析本案的正確處理,既涉及對於商標法律規范的正確理解和適用,又涉及到對於一般民法規范的正確理解和適用。根據商標法律規范的規定,商標注冊人(商標權所有人)有權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也有權向他人轉讓其注冊商標。但商標注冊人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的,依我國《商標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應當報商標局備案;商標注冊人轉讓其注冊商標的,依我國《商標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共同向商標局提出申請,並經商標局核准和予以公告。本案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在注冊商標的許可使用和轉讓上都有爭議,而且因轉讓發生在許可使用的期間內,哪一種關系應當受到保護,是本案的焦點。商標注冊人將其注冊商標許可他人使用,在約定的許可使用期限內,商標注冊人轉讓其注冊商標,對許可使用人應負有何種義務?商標注冊人如未履行此種義務而向第三人轉讓,其效力如何?在我國《商標法》及其《實施細則》上均未有明文規定,是本案判斷問題的難點。從法理上觀之,商標注冊人許可他人使用其注冊商標,一般有獨占使用許可和普通使用許可兩種形式。注冊商標的獨占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允許被許可人在約定的時間、地區和商品上獨家使用其注冊商標,許可人不得在相同地區就相同商品在同一時間里再許可第三人使用其注冊商標。注冊商標的普通使用許可,是指商標注冊人在同一地區內允許不同的人同時或先後使用其同一注冊商標,其中任一許可人不享有禁止其他被許可人使用的權利。使用許可是屬獨占使用許可還是屬普通使用許可,應由商標注冊人與被許可人在使用許可合同中明確約定;合同中未約定為獨占使用許可的,即為普通使用許可,商標注冊人仍有權向第三人許可使用其注冊商標。據本案認定的事實,「南極」商標注冊人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所簽訂的許可使用「南極」注冊商標的合同中,未約定此許可為獨占使用許可,故應為普通使用許可,被許可人亞美公司就沒有權利阻止商標注冊人新華飲料廠再向他人許可使用其注冊商標。但在這種普通許可使用下,商標注冊人可否在許可使用期限內向他人轉讓其注冊商標呢?一般認為,為了保證許可使用合同的效力,商標注冊人未經被許可人同意,是不得將其注冊商標擅自轉讓給他人的,否則,將損害被許可人的利益;商標注冊人如要轉讓其注冊商標,應先與被許可人協商終止許可使用合同,然後再進行轉讓,被許可人如需繼續使用該注冊商標的,應在轉讓手續辦妥後與受讓人另行簽訂注冊商標許可使用合同。這正是本案被許可人亞美公司主張在其被許可使用商標的使用期限內,興華公司受讓同一商標無效的根據所在,似有道理。但是,上述看法一方面沒有法律明確規定作支持,另一方面它應是建立在排他性基礎之上的,即獨占許可使用的被許可人排他,在性質上是應包括轉讓行為的,普通許可使用因無排他性而不能阻止商標注冊人進行再許可或轉讓。同時,在本案情況下,興華公司作為受讓人無從商標局的備案中查詢其受讓的商標已由轉讓人許可他人使用,故其對受讓商標隨即產生原許可使用商標合同效力終止的法律後果是沒有責任的,其依法定轉讓程序合法受讓商標所取得的注冊商標所有權人的地位,是不應受到轉讓人與被許可人之間的許可使用合同關系影響的。本案的另一個問題是,二審判決認定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之間的注冊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無效,是值得研究的。首先,注冊商標轉讓所產生的法律效果,一方面是所有權人的變更,另一方面是使已有的同一注冊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終止其效力。其次,本案新華飲料廠向亞美公司許可使用其注冊商標,是新華飲料廠時任法定代表人李秉君所為的行為,不論合同的名義是聯營協議還是許可使用合同,亞美公司都有充分理由相信李秉君是有權代表新華飲料廠對外為法律行為的,沒有義務審查李秉君與新華經委之間的承包關系如何。在法律上,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義所為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之間的內部關系或者與法人上級管理機關之間的內部關系對外不具有約束力。所以,二審以李秉君未依承包合同規定向發包人申報即對外簽訂合同屬無權行為的理由,以定新華飲料廠與亞美公司簽訂的合同無效,是沒有法律依據的。本案注冊商標轉讓合同有效,並不是因為原許可使用合同無效所致,而是其轉讓符合法定條件;轉讓成立的,原許可使用合同的效力即應終止,法院不得強制受讓人與原被許可人履行轉讓人與原被許可人之間的原許可使用合同,即受讓人沒有義務承受原許可使用合同關系,原被許可人如需繼續使用同一注冊商標,必須與受讓人簽訂新的許可使用合同。
⑷ 商標官司的典型案例
八年抗爭 廈門「萬傑隆」贏回品牌
廈門網 www.xmnn.cn 日期:2008-07-08
■兩商標雖僅一字之差,但圖案等「顯著性」不同,所以萬傑隆贏得官司。
■廈門本土品牌「萬傑隆」已在全國開設近千家專賣店。(資料圖片)
「萬傑隆」終於可以揚眉吐氣地使用現有商標了,而這一結果,「萬傑隆」當家人——許木傑董事長等了足足8年。據了解,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支持了「萬傑隆」集團的訴求,撤消了商標評審委的裁定和一審判決,由此,「萬傑隆」贏得商標之爭的勝利。
「萬傑」VS「萬傑隆」
1998年,許木傑創建了「萬傑隆」服裝品牌,並於當年6月18日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提出注冊申請,1999年9月被核准注冊,核定使用商品為第25類衣服、嬰兒服裝、游泳衣、鞋、帽、襪子、領帶、腰帶等。
「當時就想做自主品牌並把它做大。」許木傑說,創建「萬傑隆」時他是抱著一種做番事業的心態,而此前的1996年,他被評為廈門「首屆十佳外來務工青年」,因此創業也有回報社會的目的。
然而,2000年4月6日,一家遠在山東、名為「萬傑集團」的公司,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提起爭議,要求撤銷「萬傑隆wanjielong及圖形」的商標注冊申請,理由是其與注冊在先的「萬傑及圖形」商標構成近似商標。
當時的許木傑面臨兩種選擇,即要麼應訴,要麼放棄。「放棄就意味著企業要麼重新選擇商標,要麼就將被局限在加工領域。」許木傑表示,商標爭議的風聲一傳出,當時就有一些品牌找上門來,商洽加工事宜,然而他最終還是決定「不拋棄、不放棄」,選擇了應訴。
抗爭7年仍輸
時間一年一年過。2002年,「萬傑隆」商標被認定為「廈門市著名商標」;2004年,被認定為「福建省著名商標」,此間,中國乒乓球隊主教練劉國梁還受聘擔任「萬傑隆品牌形象大使」;2005年,「萬傑隆」在全國各地開設品牌專營專賣店1000餘家;2007年,「萬傑隆」品牌已在中國市場上馳名。
然而,「萬傑」與「萬傑隆」的商標爭議在此期間並沒有中斷。終於,去年4月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了第1047號裁定,認為爭議商標「萬傑隆」與「萬傑」僅一字之差,且都使用於「服裝」等商品上,容易造成消費者對商品來源的混淆和誤認,構成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因此對「萬傑隆WanJieLong」商標的注冊予以撤銷。
「1047號裁定」出台後,「萬傑隆」不服,上訴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要求撤銷商標評審委的裁定,維持「萬傑隆」商標有效。然而,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支持了商標評審委的裁定,「萬傑隆」又一次輸了。
2008年峰迴路轉
一審判決結果出來,「萬傑隆」人很是無奈,心有不甘。得知「萬傑隆」敗訴的消息後,廈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廈門市總商會、廈門市紡織服裝同業商會、廈門市財富商標事務所等部門和機構紛紛伸出援手,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和廈門市全國人大代表也表示關注。
有了支持,「萬傑隆」又一次上訴,這一回是告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7年12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開始審理本案。
許木傑說,現在評價商標是否侵權,除了進行「整體比對」外,司法界已更傾向於對商標「顯著性」的重視,「萬傑隆」此次上訴便在商標的「顯著性」上做足文章。其間,廈門市全國人大代表給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寫了關於「萬傑隆」公司的情況說明,國家體育總局乒羽中心也對「萬傑隆」近些年來對中國乒乓球事業的關心和支持進行了說明。這些材料對說明「萬傑隆」商標的顯著性起到了很大作用。
終於,2008年6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宣判萬傑隆集團勝訴,「萬傑隆」抗爭8年之久的商標爭議案終於塵埃落地。
回憶8年抗爭路,許木傑感慨地說,如果當年不應訴,就沒有現在「萬傑隆」品牌;如果在訴訟過程中灰心,不對「萬傑隆」品牌進行宣傳、推動和有效經營,即使今天贏了官司,也沒有什麼大意義。
「所以,『萬傑隆』今天不單是贏了官司,更重要的是贏了品牌,贏了市場和未來。」許木傑表示。
記者 陳毅彬
⑸ 商標法案例分析
1、大力牌商標為甲乙倆公司共同享有和行使。2、丙侵冒用他人使用的商標。3、丁戊廠制假內售假,侵權容,庚辛同樣制假售假,需要負法律責任。4、辰廠簽署的合同無效,因為甲廠不能許可他人使用,況且那是商標還沒有申請注冊,沒有專屬權。5、依據造成的損失或者利益所得賠償,不能估算清楚地處以50萬以下罰款。6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
⑹ 誰能提供予我知名企業商標權益方面的案例
商標權被侵犯後企業在名譽、市場佔有率、品牌形象等方面都會受到無法估量的損失,當然反過來商標法保護商標便會給企業在這方面帶來好處,還有訴訟所得的賠償,也是一大筆收入。以下是兩個案例。
法國「鱷魚」訴北京城鄉貿易中心等侵犯注冊商標權
新加坡「鱷魚」和法國「鱷魚」因「CARTELO三色標+CROCODILE圖」引起的商標行政案件尚未塵埃落定,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又立案受理了法國「鱷魚」生產廠商拉科斯特股份有限公司訴廣州市泰鱷服飾有限公司、北京年年高服裝服飾有限公司、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侵犯注冊商標權糾紛一案。
原告指控被告生產或銷售了帶有法國「鱷魚」商標圖形的「金鱷」牌服裝。據悉,這是法國「鱷魚」維權系列案之一,之前法國「鱷魚」曾在一中院狀告西單賽特商場銷售涉嫌侵權的新加坡「鱷魚」皮帶。
該案原告拉科斯特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法國公司,是世界知名品牌「鱷魚」的商標注冊人和生產廠商。2006年7月21日,拉科斯特公司向北京一中院起訴稱:2005年4月初,其發現北京年年高服裝服飾有限公司在包括北京城鄉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商場設置經營櫃台,銷售由第一被告廣州市泰鱷服飾有限公司生產的,帶有原告商標「鱷魚」圖形的「金鱷」牌服裝,侵犯了其馳名商標「鱷魚」商標權的商品,該行為已經海淀區工商局查處。拉科斯特公司認為,三被告的行為已經構成了對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害,給其造成了嚴重損失,也極大地破壞了其商業信譽、淡化並損害了其知名度「鱷魚」品牌形象,故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三被告立即停止侵犯原告的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並登報消除侵權影響。該案已於7月21月立案受理,尚未開庭審理。
而法國「鱷魚」起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評委的行政案件目前正在一中院知識產權庭審理,尚未做出一審判決。2005年5月3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做出「關於第1331001號CARTELO及圖商標異議復審裁定書」,認為新加坡「鱷魚」的「CARTELO三色標+CROCODILE圖」與法國「鱷魚」的商標存在明顯區別,裁定法國鱷魚「所提異議復審理由不成立」。法國「鱷魚」不服商評委的裁定,以商評委為被告向北京一中院提起行政訴訟,認為法國「鱷魚」早在1983年就在中國注冊了「鱷魚」圖案商標,新加坡「鱷魚」申請注冊的商標構成了相同商標上的類似商標,新加坡「鱷魚」申請注冊的商標不應被核准注冊,故請求法院判令撤銷商評委的裁定。
在中國市場上,曾出現了眾多的「鱷魚」商標商品。其中包括法國「鱷魚」、新加坡「鱷魚」、香港「鱷魚」和浙江「鱷魚」。2003年,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香港「鱷魚」與法國「鱷魚」達成和解協議,香港「鱷魚」承諾2006年後停止使用與法國「鱷魚」圖形近似的商標。2005年,浙江「鱷魚」與法國「鱷魚」也達成和解協議,承諾在寬限期後停止使用任何「鱷魚」圖形商標。新加坡「鱷魚」與法國「鱷魚」曾就新加坡、台灣、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汶萊5個國家和地區使用「鱷魚」商標一事達成協議,法國「鱷魚」承認新加坡「鱷魚」在上述國家和地區注冊的「鱷魚」商標,由法國「鱷魚」向新加坡「鱷魚」支付100萬美元的商標許可費,許可法國「鱷魚」在上述國家和地區銷售帶有「鱷魚」商標的產品,但該協議未將中國包括在內。
名牌「LV」僅售百元 北京一商場售假賠償15萬
4月17日上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法國路易威登馬利蒂公司訴北京朝外門購物商場有限公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案進行公開宣判,一審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權行為,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15萬元。
價值不菲的路易威登皮包在「朝外MEN購物中心」竟然才賣100多元,然而就在商場答應對售假商戶整改不久,路易威登公司的工作人員卻又在同一地點、相同價格買到了這種假貨。法國路易威登馬利蒂公司繼而將北京朝外門購物商場有限公司告上法庭,請求賠償人民幣110餘萬元。
原告法國路易威登馬利蒂公司訴稱,原告在中國依法擁有三項商標注冊。2005年9月,該公司工作人員在公證處監督下,在「朝外MEN購物中心」地下一層以人民幣100餘元的價格購買到假冒 「LV」包。同時,原告還發現在購物中心外牆懸掛了「LV」的大幅廣告。9天後,路易威登公司向被告發函要求其停止售假。第二天,購物中心便回函稱已經採取措施制止售假。然而時隔一個月,原告卻又在「朝外MEN」地下一層購買到假冒「LV」包21個。
路易威登公司認為,「朝外MEN」地下一層大量售假行為,已構成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這些侵權產品擅自使用了與原告「LV」皮具產品相同或近似的特有的包裝、裝潢,已構成不正當競爭。且被告在其經營管理的購物中心外設置的廣告中使用了「LV」商標的大幅廣告圖片,屬虛假宣傳,構成不正當競爭。
北京朝外門購物商場有限公司辯稱,地下一層的場地是由各商戶獨立經營的。在接到停止侵權的函件後,公司對該地下一層進行了整頓,戶外廣告也予以及時拆除。商場已盡到管理、監督、整頓義務。
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在中國注冊的商標享有商標專用權。「朝外MEN購物中心」為被告開辦的批發市場性質商業企業,分為地上三層及地下一層,於2005年4月27日正式開始營業。「朝外MEN購物中心」中沒有被告自行經營(銷售)的區域,全部為商戶租用場地自行經營(銷售),絕大多數攤位外懸掛有商戶的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副本,其中地下一層為箱包、皮具區。
在被告開辦的「朝外MEN購物中心」地下一層箱包、皮具區域的商戶中,存在大量銷售帶有原告涉案注冊商標商品的行為。這些商品與原告涉案注冊商標屬於同類商品,銷售價格極為低廉,價格與質量與原告產品的差異較大,被告對這些商品屬於假冒原告涉案注冊商標的商品不存異議,故法院確定這些商品屬於假冒原告涉案注冊商標的侵權商品。
被告作為「朝外MEN購物中心」的開辦者,其與出售涉案侵權商品的商戶均簽訂了《場地租賃合同》。根據該合同的約定,被告系將「朝外MEN購物中心」相應場地出租給商戶並收取租金、進行經營管理。因此,被告不僅有權而且有義務對該市場進行管理及對商戶出售商品的種類、質量等進行監督,特別是應制止、杜絕制假售假現象。
我國商標法規定,故意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倉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亦屬於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本案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朝外MEN購物中心」開業半年前已明令禁止在北京市區域內的服裝、小商品市場銷售帶有原告涉案注冊商標的商品,故被告應明確知曉其開辦、經營管理的市場不得銷售帶有原告涉案注冊商標的商品。原告兩次在「朝外MEN購物中心」地下一層購買到涉案侵權商品的事實說明,被告沒有盡到其應負的經營管理責任及監督責任,主觀上存有過錯。且原告在第一次公證購買後已向被告致函提出交涉,但在此以後,原告第二次公證購買時仍在「朝外MEN購物中心」地下一層眾多商戶處公證購買到涉案侵權商品,表明被告未盡管理、監督責任的主觀過錯程度比較嚴重,由此應認定被告為涉案商戶銷售侵權商品的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屬侵犯原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被告依法應承擔相應責任。
原告所提賠償經濟損失及合理訴訟支出的數額均過高,法院將綜合考慮被告侵權行為的性質、被告主觀過錯程度、原告因被告侵權行為受到經濟損失的合理程度、原告支出費用的合理程度及必要程度等因素,確定被告應承擔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訴訟支出的具體數額。據此,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⑺ 商標權案例分析
華表與華燈不近似,華表與華燈都是名詞,
華燈在中文指燈光的意,華表則是物品.
不能說他侵犯了華燈的商標權,
他們所做的只是與華燈的包裝近似,誤導消費者
倉儲不承擔責任,商場有責任不賣假貨,
華表商標是: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的注冊商標,
他們如果在明知是假貨的情況下還進行銷售,工商就可以對其進行罰款.
並且,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有權告假華表生產商,要求索賠.
⑻ 商標權的案例
首先復,查詢商標是否可用。制
如果可用,建議注冊
其次,程序:查詢(可用)—准備書件、簽協議—上報—收到受理通知書—初審公告—取得注冊證
再次,建議:注冊在所需類別和相關類別,最好全類注冊。檢測公告,如發現相同或近似,及時提出異議。
⑼ 貿易公司logo怎樣設計
一般的貿易公司都挺大的。這個logo設計最好還是找一個專業的公司進行設計吧。因為logo畢竟不是小事,他是這個公司的標志。
⑽ 貿易公司商標宣傳使用侵權問題
你好!商標要求與具體的產品或服務相結合,也就是說如果"XX"商標被與貴公司的相同行業的企業注冊了,那貴公司就不能單獨或突出使用「XX「商標不管是在名片或網站等宣傳材料,否則有可能涉及商標侵權。
另外,"XX"商標的英文版本也就是英文商標還處於申請階段,也就是該商標還未明確具體歸誰所有,那暫時的使用個人認為是可以的。若該商標確權後則禁止使用。希望能幫到你【漳州墨典商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