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標申請存在哪些風險呢
首先,企業使用未注冊的商標要承擔侵犯他人注冊商標權利的風險。注版冊商標在全國范權圍內受保護,在相同或近似類別上使用他人注冊在先的同一商標即構成侵權。
其次,商標使用人對未注冊商標不享有商標專用權,這說明他人也可以使用這個商標。一旦你的商標出名了,產品好賣了,就會不斷有人假冒、仿造,正常的市場秩序也隨之被打亂,企業的競爭力將大為減弱,同時企業也會因為沒有商標專用權而無法維權,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商標信譽被分享,市場被瓜分,假冒、仿造者還會把企業形象損毀的消失殆盡,導致企業無法繼續經營。
再次,使用未注冊商標時刻都有可能被他人搶注,對企業的危害也最大。
根據我國《商標法》,只有通過申請注冊才能取得商標專用權,而申請商標注冊,又採用申請在先原則,即對一個未注冊商標來說,誰先申請注冊,該商標的專用權就屬於誰。不管企業使用一個未注冊商標多久,一旦被別人將該商標申請注冊,商標專用權就可能會屬於他人。商標搶注對於企業來講防不勝防,付出的代價也是慘重的。企業商標被搶注後,更換商標名稱意味著之前為塑造商標所付出的努力付之一炬。
❷ 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中需要注意哪些風險
1、商標許可的標的合同中應明確許可使用的是哪個商標,允許被許可方在哪些商品或服務上使用。商標許可人可能有幾個商標或系列商標,是否都允許被許可方使用應在合同中明確。許可使用的商標必須與注冊商標保持一致,不能分割使用,也不得隨意改變商標標志。一件商標可能指定了多種商品或服務項目,如果許可使用的項目並不包含所有項目,那麼應在合同中明確商標使用的商品范圍有多大。如果商標存在相關的商業標記,如聯合商標、防禦商標、域名等,為了商標的有效使用,可以要求權利人將相關商業標記一起授權使用,或者要求權利人不得將相關商業標記轉讓或許可給不同的商業主體。2、商標許可方式根據商標法第40條規定,商標許可的類型有三種,獨占許可、排他許可及普通許可。在許可合同中應對許可方式明確約定。普通許可雖然許可使用費較低,但市場上同時使用同一商標的主體可能較多,相互容易形成競爭。眾多的被許可方為生存而專著於激烈的價格戰,有可能因此忽視對品牌商品、服務的維護,導致品牌商品、服務的質量下降,同時過低的價格也會使相當一部分的原有品牌認同者失去認同感,除非產品的市場容量特別大,否則不建議加入這類商標的使用者行列;獨占許可被許可人可以壟斷對商標的使用,但相對商標許可使用費會比較高,在產品市場容量很大時沒必要採用這種方式;排他許可時市場上商標所有權人與被許可人兩家主體在使用同一商標時,雙方會互相影響。3、商標許可的時間及地域范圍合同中明確約定商標使用的時間及地域范圍。被許可是只能在國內使用,還是在國外市場上也可使用,要在合同中約定清楚。跨過公司在進行商標許可時,一般會把全球市場劃分為不同的區域,一般在一個區域獲得授權的企業不得到其他區域進行製造銷售使用,確保在一個區域得到最大化的經濟利益,同時維護被許可方的利益。另外要約定合理的使用時間,及商標使用到期後是否可以繼續使用的問題。4、商標許可費的支付商標許可費的支付方式有以下幾種:一次性支付或分期支付。付費的標准可以一次協商一個總數,也可以按照產品的產量或利潤提成。一次全部支付許可費的方式對許可人非常不利,除非被許可人實力雄厚。另外一次性風險過大,一旦商標不能帶來利潤將血本無歸。相對來說提成的方式比較可取,一方面不會佔用太多資金,另外也便於根據商標的實施情況隨機應變。提成的依據可以根據利潤確定也可依據銷售額確定。依據利潤確定提成對被許可人比較公平。依據銷售額則相對比較清楚,容易核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以對方協商選擇。5、違約責任及爭議條款在合同執行過程中一方或雙方出現違約情形,責任如何分擔應事先予以約定。如哪些情況構成違約,責任如何承擔,責任形式有哪些,什麼情況下可以解除合同。違約責任的承擔一定要具體化,違約金如何計算,如何支付,應採取哪些補救手段等。不要籠統規定違約一方全部承擔違約責任,否則到時會因約定不明確使條款流於形式。
❸ 申請商標注冊有哪些風險
主觀因素:申請人的專業程度不夠,不能判斷和規避風險;商標局審查員個人的審查意見不同。 客觀因素:查詢在先信息的不完整性(查詢有盲區);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調整導致審查標準的調整。
❹ 申請商標注冊有哪些風險因素需要考慮和防範的
您好!在申請商標注冊時,需要注意有些標志是不能作為商標注冊的,具體法律規定如下:
《商標法》 第十條 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
(一)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國歌、軍旗、軍徽、軍歌、勛章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國家機關的名稱、標志、所在地特定地點的名稱或者標志性建築物的名稱、圖形相同的;
(二)同外國的國家名稱、國旗、國徽、軍旗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國政府同意的除外;
(三)同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名稱、旗幟、徽記等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該組織同意或者不易誤導公眾的除外;
(四)與表明實施控制、予以保證的官方標志、檢驗印記相同或者近似的,但經授權的除外;
(五)同「紅十字」、「紅新月」的名稱、標志相同或者近似的;
(六)帶有民族歧視性的;
(七)帶有欺騙性,容易使公眾對商品的質量等特點或者產地產生誤認的;
(八)有害於社會主義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的地名或者公眾知曉的外國地名,不得作為商標。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義或者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組成部分的除外;已經注冊的使用地名的商標繼續有效。
第十一條 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注冊:
(一)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稱、圖形、型號的;
(二)僅直接表示商品的質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數量及其他特點的;
(三)其他缺乏顯著特徵的。
前款所列標志經過使用取得顯著特徵,並便於識別的,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第十二條 以三維標志申請注冊商標的,僅由商品自身的性質產生的形狀、為獲得技術效果而需有的商品形狀或者使商品具有實質性價值的形狀,不得注冊。
如能進一步提出更加詳細的信息,則可提供更為准確的法律意見。
❺ 申請注冊商標時有哪些法律風險
知委會為你解答:
您好, 商標注冊的常見風險包括:
1、查詢盲期見風險商標申請版文件從商權標局接收之日到可以從計算機資料庫中檢索到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的,這個信息輸入周期即使在商標局內部也根本無法迴避,對外則一般在3~6個月,這還只是商標申請本身的基本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講的查詢盲區。 此時易出現他人先於你注冊該商標的風險。
2、近似商標生疑難近似商標指的是2個商標對比起來,在文字的形狀、讀音、含義方面相似。商標評審員是人工操作的,難免會帶上其主觀的認知。一旦評審員確定其為近似商標,即會被商標局駁回,並且不能進入審核期。這類風險無法規避,且法律也賦予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根據個人理解所行使的自由裁量權。實踐中我們經常遇到的現狀。
3、商標異議惹糾紛在商標注冊通過初審後,進入異議的流程,如果有人提出異議,並且答辯通過,則所申請的商標將不予以注冊。 我國《商標法》規定,任何人對初步審定核準的商標持有不同意見並有明確理由的,都可以在初步審定公告之日起3個月異議期內向商標局提出異議申請,要求撤銷初步審定,駁回該商標的注冊申請
❻ 申請注冊商標的同時使用商標,有何風險
在商標申請的同時進行使用,若事後商標申請被駁回,或者被在先權利人版異議,有機會進行駁回復審以權及答復異議,最不利的後果就是注冊不成功,復審和答辯也不成功,導致注冊最終失敗,需要更換商標,對之前的商標使用方面的成本投入造成一定損失。
至於網上有流傳申請注冊後有半年的使用期,這個我沒太聽說過,不過基本上拿到受理通知書後可以正常使用商標,只是TM標識,不受保護,只能等到注冊證下來了才真正受到保護。
❼ 自己去商標局注冊商標有何風險
在商標注冊過程中必須遵循《商標法》和《商標法實施細則》,如內果不太清楚法律條文里容的一些相關規定,盲目遞交申請,往往會遭到商標局的駁回,損失了錢,耽誤了注冊時間。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具體手續,大到商品的各個小類該怎麼填選,小到商標圖形的大小和該遞交幾份等等,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商標局要求補正或不予受理;還有對自己申請的商標和申請在先的商標是否類似的判斷,也公認是個難題,一旦被商標局判為近似,就又會遭到被駁回的命運,白白損失費用。
商標代理機構可以幫助要注冊的企業或個人規避那些完全可以避開的失誤,盡量規避那些可能的風險,提高注冊的成功率,這實際上節省了無謂的金錢和時間的浪費。
❽ 商標申請有沒有風險
您好,申請注冊商標在申請過程中是會有一定的風險性的。
比如在商標查詢盲期回,誰先申請答,誰就占優勢。查詢商標申請信息都在商標局資料庫,商標申請信息錄入時間並非在當日,而拿到回執單的時間不同,短則1個月,長則3-5個月。在這段時間,會出現很多影響因素影響商標申請的結果。如果我們事先准備好解決方案,那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忙中出錯。
此外,在商標注冊過程中,常常存在商標近似而導致商標會注冊失敗,我們在提交商標注冊之前,對該商標進行字形、字義、讀音、構圖、顏色、整體結構、形狀等多方面進行排查,並對該商標給出詳細的商標注冊成功率分析方案。畢竟,如果您的商標申請被駁回,可能會錯過您品牌發展的好機會。
關於商標申請如果您有其他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討論。
❾ 商標申請風險大不大
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國商標累計申請量2784.2萬件,累計注冊量1730.1萬件,有效注冊商標量1492萬件,在文字、標識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商標注冊存在較高的風險,據不完全的統計,2017年我國商標申請的駁回率約50%,所以,申請人要充分了解商標注冊的風險,並在申請時做好應對准備。
建議:
(1) 申請時將中文、英文、圖形等分開申請,通過後可以組合使用,以避免因某一部分近似而被商標局整體駁回的情況,且分開申請可以根據場景靈活組合使用。
(2) 准備備用方案,申請時可以在主要商標申請方案的基礎上,增加一到兩件備用商標,以便在主商標無法通過或全部通過的情況下,有其他可以使用的商標。
❿ 商標注冊有什麼法律風險
1、在線商標信息數據來庫檢索的自不完整性和滯後性,會造成對商標注冊風險的誤判,從而低估注冊的風險。由於各類商標申請從商標局接收之日到可以從計算機資料庫中檢索到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對外的查詢盲區一般為3~6個月,商標局內部雖然時間稍短,但也無法避免。
2、信息來源的局限性。由於地名、在先權利、行業信息、產品信息等都會影響商標的注冊,所以即使在商標數據中查詢不到風險,也不意味著商標的注冊不存在風險。
3、政府審查尺度的變化,也會造成授權風險。比如商標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會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新問題進行動態調整,這種調整必然會影響審查尺度。
4、審查員審查尺度主觀性的風險。由於個人理解的差異性,不同的審查員、不同類別的審查員可能得出截然相反的判斷結果,而且法律也賦予審查員在審查過程中,根據個人理解所行使的自由裁量權,所以這也增加了注冊風險的不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