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知道專利權的權利用盡有哪些原則
所謂專抄利權的權利用盡,襲是指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任何人再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專利產品的,不視為專利權。
規定專利權利權用盡原則的理由是:
(1)專利權人通過實施其專利,包括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而從中獲取了利益,其權利已經實現;
(2)如果在該產品被合法製造、進口並予以售出以後,專利權人仍可以對該產品享有權利的,不利於專利產品的流通和利用。
(3)從操作上講,在實踐中對於已經售出的專利產品進行控制也是很困難的。
值得注意的是,專利法規定的權利用盡僅限於專利產品和依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而不涉及專利方法本身。
⑵ 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
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聽到專利權用盡,是不是感覺專利權都不是自己的了?是不是將專利權利都給用光了呢?難道還有專利權用光的這回事?其實不然,專利權用盡並非是指專利權專利權被用光了,而是專利權的一種分配,將專利權分散許可都其他單位或者是個人,這些人擁有了對專利的實用權利並且可以使用不受專利人干涉。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是指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專利權人自己或者許可他人製造的專利產品(包括依據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場後,任何人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且不構成侵權。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專利權用盡原則(patent exhaustion),是指專利權人自己或者許可他人製造的專利產品(包括依據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場後,任何人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且不構成侵權。換言之,專利產品經專利權人授權被首次銷售後,專利權人即喪失對該專利產品進行再銷售、使用的支配權和控制權。因此,專利權用盡,也被稱為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doctrine)。這一原則的核心是:在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保護經營者和一般消費者的合法利益,便於貿易活動的正常開展,防止專利權對國內商品的市場流通造成阻礙。專利權用盡是針對每一件合法投放市場的具體專利產品而言的,它並不會導致該項專利權本身效力的終止。因此,專利權用盡的准確含義應當是:專利權人對合法投放市場的專利產品,不再具有銷售或者使用的控制權或支配權 。在中國,專利權用盡在專利法中的表述為: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侵犯專利權。關於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
⑶ 什麼是專利權利用盡原則
專利的權利用盡是指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售出後,專使用或者再銷售該屬產品的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專利權的權利用盡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1)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部件售出後,使用並銷售該部件的行為,應當認為是得到了專利權人的默許;(2)製造方法專利的專利權人製造或者允許他人製造了專門用於實施其專利方法的設備售出後,使用該設備實施該製造方法專利的行為。
⑷ 什麼是專利權利用盡原則
什麼是專利權用盡?聽到專利權用盡,是不是感覺專利權都不是自己的了?是不是將專利權利都給用光了呢?難道還有專利權用光的這回事?其實不然,專利權用盡並非是指專利權專利權被用光了,而是專利權的一種分配,將專利權分散許可都其他單位或者是個人,這些人擁有了對專利的實用權利並且可以使用不受專利人干涉。
我們來具體了解下,專利權用盡的具體含義,專利權用盡,是指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專利權人自己或者許可他人製造的專利產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場後,任何人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且不構成侵權。
簡而言之其實專利權用盡就是專利人盡可能的實用自己的專利,通過許可授權的方式讓專利權利更好的表現出來,也就是說,讓專利發揮出更大價值,這樣專利人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但是當然許可了就必須統一他人使用他的專利,並且使用不受專利人控制,授權人一樣可以通過專利產品轉化為自己的經濟。
一般來說,專利具備獨占許可未經專利人允許不可使用該專利,除非該專利已經過了專利權期限,否則使用者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直接賠款,下架產品,專利權的用盡成程度不一樣,對於專利權許可的方式還好,但是如果專利權直接轉讓出去,那麼這種方式的專利轉讓就直接把專利轉給他人了,也就是說該專利不是自己的,我國現行市場專利交易是非常火熱的,值得關注。
⑸ 權利用盡的原則
所謂權利窮竭原則(exhaustion of rights[ii]),也稱權利用盡原則、首次銷售原則,是指知識產權所有人版或經其授權的人權製造的知識產權產品,在第一次投放到市場後,權利人即喪失了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對它的進一步的控制權,權利人的權利即被認為用盡、窮竭了。凡是合法地取得該知識產權產品的人,均可以對該知識產品自由處分。其制度宗旨是在保護專利權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保護經營者和一般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⑹ 權利耗盡原則的原則提出
權利耗盡原則最早出現在美國最高法院1873年關於Adams訴Burke一案的判決中。這是一個涉及專利權的案件。在這個案件中,被告Burke從波士頓地區(這里假設A地)一家享有生產和銷售專利產品-棺木蓋的企業手中購買到這種產品,然後在自己所在地區(這里假設B地)進行使用。因為棺木蓋專利在B地也有被許可人,這個被許可人就指控Burke侵犯了他在棺木蓋這種產品上的專利權。然而,美國最高法院認為,棺木蓋雖是專利產品,但因為被告是通過合法手段買到了這種產品,專利權人以及其他權利人對這些產品限制使用或者限制銷售的權利就不再存在。法院的結論是,「如果專利權人或者其他合法權利人銷售一個機器或者設備的價值是在於該機器或者該設備的使用,他得承認對方有權使用這個機器或者設備,由此他也必須放棄限制使用這個機器或者設備的權利。」在1895年keeler訴StandardFoldingBedCo.一案中,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指出,專利產品的購買者不僅可以不受限制地使用這個產品,還可以不受限制地轉售這個產品。在這些判決中,法院解釋知識產權的權利耗盡原則是依據理性的推斷,即權利人既然售出了專利產品,他就應當允許他人使用或者轉售這個產品。由此也可以推斷,專利產品一經售出,它們就越過了專利權的界限,從而可以依據反壟斷法來評價對其製造、使用或者銷售等方面的限制。
在1942年美國政府訴Masonite公司一案的判決中,美國最高法院對知識產權權利耗盡原則作了新的解釋。即一個產品上的專利權是否耗盡,取決於這個專利產品是否已進行過處置,即專利權人是否從這些產品的使用中得到了回報。如果專利權人已經從第一次銷售中得到了一個合理報酬,他就不應再從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更多次的銷售中得到好處。即在這種情況下,專利權人必須放棄對其專利產品的控制權。根據這個判決,知識產權的權利耗盡原則是依據合理報酬的原則,即權利人既然已經通過專利產品的銷售獲得了一個報酬,如果這個報酬是對這個專利產品的創造和發明的一個公平補償,權利人對這個產品就不應再享有的控制權。
⑺ 什麼是專利的權利用盡原則
專利的權利用盡是指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售出後,使用或者回再銷售該產答品的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專利權的權利用盡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部件售出後,使用並銷售該部件的行為,應當認為是得到了專利權人的默許;
(2)製造方法專利的專利權人製造或者允許他人製造了專門用於實施其專利方法的設備售出後,使用該設備實施該製造方法專利的行為。
⑻ 專利法中的權利用盡原則
你的專利產品賣給張三,這時,你的這件產品的專利權就用盡了。張三有權自主的再賣給李四。王予松願與你分享更多,謝謝啦,點擊採納好么?
⑼ 權利耗盡原則的展望
隨著中國市場不斷開放和國際經濟交往的不斷發展,平行進口在中國對外貿易中已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問題。總體上說,中國國內應適用知識產權權利耗盡的原則,這是建立國內統一大市場的需要,有利於推動商品和服務在市場上的自由流動。現在,也有人提出,中國應採取知識產權國際耗盡的原則。這種說法值得商榷。知識產權的基本屬性是地域性。如果採用知識產權國際耗盡的原則,這意味國外的專利、商標以及著作權產品可以自由向中國平行進口,這也意味中國境內的知識產權所有人不能得到他們在取得知識產權時所期望的利益。
事實上,即便在實現了經濟一體化的歐共體內,人們對歐共體內知識產權權利耗盡的原則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知識產權雖然因其地域性,會影響歐共體市場的一體化,但法院的許多判決只是抽象和機械地使用了市場一體化的概念,而不管具體市場上的銷售條件。特別是一個專利權是否耗盡,應考慮專利產品首次投放市場的銷售條件。如果有些成員國沒有專利保護,或者國家以價格管制的方式干預市場,權利耗盡原則的適用會嚴重損害權利人的經濟利益。歐共體法院關於商標產品平行進口的判決也受到了許多學者的批評。他們認為法院沒有充分考慮商標權人的合法利益,沒能在商標權保護和歐共體競爭法之間實現一個合理平衡。根據他們的觀點,任何商標法都不僅僅是把商標權的功能限於向消費者說明商品的來源。商標權可以鼓勵權利人為商標產品的信譽進行投資,且在商標權受到侵犯的情況下,有權制止侵權行為,維護商標產品的信譽,保護自己的經濟利益。因此,商標權是一種具有重大經濟價值和類似有形財產的權利。歐共體理事會1988年商標指令的第5條第1款也規定,商標權人有權制止第三方使用與自己的商標相似的標識,如果該標識與其商標之間存在聯想的可能性。此外,商標還被視為是對產品質量的保證。因為消費者在購買商標產品時,並不必然將商標與商品的來源相聯系,而是與產品質量相聯系。這也即是說,權利人使用商標的目的是為了使產品更具吸引力,而不是說明產品的生產者。這說明,商標的質量保證功能不僅是出於消費者利益的考慮,也是出於權利人利益的考慮。歐共體理事會商標指令的第8條第2款也規定,如果商標許可協議的被許可人未能符合許可協議的質量標准,這種行為得被視為侵權行為,商標所有權人有權提起訴訟。這說明,商標權具有保護商標的經濟價值不受侵害的功能和保證商標產品質量的功能。然而,商標權只是在一定地域內才能實現上述功能,地域性從而是商標權最重要的特徵。如果同一商標的產品可以不受限制地平行進口,一定地域內的商標權人就會失去壟斷銷售商標產品的權利,從而不會按照特定市場的要求生產商標產品,其結果就是損害商標權的質量保證功能。此外,商標權人也不會像壟斷生產和壟斷銷售的情況下在商標產品上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如廣告投資,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廣告宣傳會被外國進口的商標產品搭便車。在國內外同一商標產品的價格存在重大差異的情況下,平行進口還會嚴重影響進口國商標權人的經濟利益,其結果就是減少商標產品的生產數量和對市場的供給。
歐共體理事會的《商標指令》也明確區別了為行使商標權而阻止從其他成員國平行進口的行為和阻止從第三國向歐共體平行進口的行為。《商標指令》第5條規定,注冊商標所有人有權制止第三方未經其同意進口或出口該商標產品;但指令第7條則規定,所有權人不得阻止使用那些「經商標所有權人本人或者經其同意投入歐共體市場上的商標產品。」這說明知識產權權利耗盡的原則在歐共體只適用於首次投放歐共體內的產品,而不適用於歐共體外生產的知識產權產品。歐洲法院曾根據這個商標指令,允許知識產權的權利人阻止非歐共體的商標產品向英國進口。法院在這個判決中指出,權利人可以放棄阻止第三國向歐共體內平行進口知識產權產品的權利,但是,僅當權利人「明確地宣布」不反對平行進口,才能推斷他「同意」平行進口。這即是說,權利人的沉默不足以說明他「同意」來自第三國的平行進口。在這種情況下,第三國的產品無權向共同體平行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