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華為發明專利排名世界第一是么真的那麼有價值么
東方網2月2日消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首次名列第一。
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總數為16.4萬件,比上年增長2.4%。全球排名美國第一,專利申請達5.3萬多件;日本和德國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別申請了2.8萬多件和1.8萬多件;其他占據世界前十位的國家依次為韓國、法國、中國、英國、荷蘭、瑞典和瑞士。其中韓國、中國和瑞典的專利申請量增長最為迅速,去年分別達到7908件、6089件和4114件,增長率分別高達12%、11.9%和12.5%。
華為公司2008年憑借遞交的1737件申請首次占據全球專利申請公司(人)首位,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依次為日本松下、荷蘭飛利浦、日本豐田和德國羅伯特博世。
據華為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華為公司共有員工8.7萬名,其中43%的員工參與了企業研發工作。公司多年來堅持以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費用投入研發,並將研發投入的10%用於前沿技術、核心技術以及基礎技術的研究。華為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其中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截至2008年12月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35773件。
華為公司還在歐洲、美國、印度以及國內的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充分利用全球和全國的人才與技術資源平台,建立全球研發體系。公司的中央軟體部、上海研究所、南京研究所和印度研究所已通過軟體質量管理最高等級CMM5級認證。
華為還積極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的工作,已加入了91個國際標准組織,並在這些標准組織中擔任了100多個職位,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2008年,華為在光纖傳輸、接入網路、下一代網路、IPQoS和安全領域提交了1300多篇提案;在核心網路、業務應用和無線接入領域提出了2800多項提案。
據了解,2008年,華為公司合同銷售額達2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銷售收入預計為170億美元。
㈡ 華為有多項5G專利權,任何國家要開通5G服務,都要經過華為授權嗎
專利現在成了科技發展和盈利的來源,企業越來越重視專利,也越來越多的營收來自於專利方面的合作。華為至今為止所有專利加起來已經有86000多個,成了華為最重要的利器和業務發展的保障。
第三,華為授權可以獲得授權專利費用。授權費用非常的高,而且按照數據去授權的,所以華為授權可以獲得巨大的收入的。華為向蘋果公司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公司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所以授權對華為是非常劃算的。
㈢ 美國專利榜發布,哪些公司2017年專利數量靠前
美國專利榜發布,2017年公司專利數量已經出來啦!
科技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催化劑,而專利數量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一個公司創新的實力。據國外媒體1月10日報道,專利分析公司IFI Claims發布了2017年在美國申請專利最多的排行榜。
京東方獲得1413項專利,排名第21位。京東方成立於1993年,目前一共擁有9座液晶面板廠。半導體專利上,京東方超過了英特爾!京東方自主研發的OLED屏幕跟華為合作量產,對三星的沖擊非常大。而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網路、阿里巴巴和騰訊都沒有進入前25名。
總體而言,排名前50的企業,如今26家出自亞洲。「這一年,日本(企業所獲專利數量)略微下降,亞洲作為整體進取速度令人印象深刻,」IFI索償專利事務所首席執行官邁克·貝克羅夫特評價說,展望今後5年至10年,「以現有速度推算,韓國、中國有希望在美國專利市場上獲取更大份額。」
㈣ 去年中國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有多少
中國專利 亮出更多國際范兒(大數據觀察·專利支撐創新發展(下))
2017年我國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5.1萬件
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專利布局能力在不斷增強。2017年,年度提交PCT(專利合作條約)國際專利申請100件以上的國內企業達到44家,較2016年增加18家。
2016年,中國申請人的PCT申請量為4.3萬件,排名全球第三;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局共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5.1萬件,同比增長12.5%,其中4.8萬件來自國內。我國利用PCT申請專利的情況越來越活躍,體現了我國創新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在不斷提升。「這說明我們的創新者開始在全世界開拓市場、謀求利益。」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劉海波說。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美國獲得專利數量也在穩步上升,受到業界關注。美國商業專利資料庫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不到10年時間,中國企業在美國擁有的專利數量增長了近10倍;特別是2017年,較2016年增長28%,達到11241件,成為僅次於美國、日本、韓國、德國的第五大專利申請來源地。
應當看到的是,我國與國外專利強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從2016年各國在海外獲得的發明專利授權量來看,中國僅為2.0萬件,排名全球第七位,與排名第一的美國(13.3萬件)相比僅為其1/6。
16%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申請量增長
更精準: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2017年12月,歐亞專利局頒發第五萬件專利申請證書,包攬了吉爾吉斯斯坦海關安檢設備的中國同方威視公司作為聯合申請人,獲得了由歐亞專利局局長索里·特萊芙列索娃頒發的證書和獎章。該專利申請系「準直器和檢查系統」,主要應用於車輛安全檢查領域。這也是中國申請人向歐亞專利局提交的第625件專利申請。
2017年,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順利召開,國家知識產權局代表中國政府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簽署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合作協議,初步建立「一帶一路」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常態化機制。
藉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申請加快落地,這也體現了專利布局對於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的支撐作用。2017年,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含中國)專利申請公開量為5608件,同比增長16.0%。其中,在印度專利申請公開量為2724件,在俄羅斯專利申請公開量為1354件,專利申請初具規模。2017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華申請專利4319件,較2016年增長16.8%;在華申請專利的國家數達到41個,較2016年增加4個。
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統計,2017 年,中國在其他沿線國家專利申請公開量排名前十的產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專利申請公開涉及最多的產業,申請公開量遠高於其他行業。
劉海波表示,加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專利申請力度,提前謀篇布局,既有利於我國企業構築相應的競爭優勢高地,也有利於我國和沿線國家、地區開展多向、雙向和單向的技術轉移業務,還有利於促進沿線經濟欠發達國家、地區建設符合國際規則的經貿制度,更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充分展開。
全球第二
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
更智能:新興產業積極投身國際競爭
一邊由機器人進行腦部血管瘤的外科手術,一邊病人在清醒地拉著小提琴,這不是科幻電影中的一幕,而是來自柏惠維康的手術機器人Remebot(睿米)進行的一次輔助手術。
執行手術的機器人睿米今年即將滿20歲,它是國內第一台可以做腦外科手術的機器人,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的紀錄:第一次在國內成功應用於臨床,第一次在國內實現遠程手術,第一個在國內進入醫保的機器人手術項目……「20年間做到這樣的成就,最根本在於我們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柏惠維康創始人劉達說,迄今,柏惠維康已獲得相關領域18件專利,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有40件。
專利和科技研發、產業發展、市場環境密不可分。當前,傳統產業積極謀劃專利布局,重視研發開拓創新,新興產業更是抓住機遇強化核心競爭力,積極投身國際競爭,在許多領域都有不俗表現。劉海波表示,這些新興技術領域,都是專利密集型領域,科技、產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於專利布局的情況。因此,要在這些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專利布局必須未雨綢繆、提前行動。
人工智慧領域成為我國可能實現彎道超車的領域之一。烏鎮智庫的數據顯示,在人工智慧專利數上,2016年中國新增的人工智慧專利數突破9000,超過美國的兩倍。中國人工智慧企業數量、專利申請數量及融資規模均僅次於美國,位列全球第二。如今,中國人工智慧領域正在頂層設計與實踐落實兩個方面努力發展,抓住機遇,蓄勢待發,開啟新一輪的沖刺。
雲計算也是如此。全球權威的調查機構加特納(Gartner)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全球伺服器市場報告顯示,全球伺服器市場份額前6位企業中,有3家來自中國,雲伺服器市場份額前6位中,包括浪潮、聯想、曙光、華為4家中國企業。而在技術創新方面,中國企業申請的伺服器專利數也位居全球前列。
證明創造能力高了。
㈤ 2017年申請中國專利排名第一是哪個國家
2017年全球共有317萬個專利申請,同比增長5.8%,實現連續8年增長;
商標申請量為1239萬個類別,中國國內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等各類知識產權的申請量都位列世界第一。
㈥ 中國注冊專利數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和其他國家的排名
2006年上半年韓國PCT申請量升至全球第5
據WIPO 2006年9月25日消息,2006年1月至7月,韓國PCT申請量達2,554件,全專球排名屬第5。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韓國排名分別為全球第9、第7和第6。同期,美國PCT申請量高達21,742件,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日本13,392件,居第二;其次是德國,為7,892件;英國 2,790件;法國2,343件,降至第6(2005年排名第4)。(夏佩娟)
㈦ 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預計3年收入知識產權多少
華為將和蘋果三星談判5G專利使用費,預計3年收入知識產權超12億。
3月16日,華為發布了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白皮書指出,持續的創新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 2020 年底,華為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余組(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介紹道:「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15%投入到研究開發,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約900億美元。目前已經與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主要ICT廠家,簽署了100份以上的專利交叉許可。」
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透露,華為預計2019~2021三年的知識產權收入在12~13億美金之間,並公布了華為對5G多模手機的收費標准:華為對遵循5G標準的單台手機專利許可費上限為2.5美元,並提供適用於手機售價的合理百分比費率。
(7)2017年全球專利權收入排名擴展閱讀
華為申請專利時間早
據介紹,華為早在1995年就開始申請第一件中國專利,1999年申請第一件美國專利。2008年首次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專利申請排名第一。2019年,華為在歐洲專利授權數量排名第二位,在美國排名第十位。華為同時也是累計獲得中國授權專利最多的公司。
㈧ 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排名第幾位
中國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7位。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前十名的國家分別是:瑞士、荷蘭、瑞典、英國、新加坡、美國、芬蘭、丹麥、德國和愛爾蘭。
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當中,瑞士蟬聯榜首,其次是瑞典、美國、荷蘭、英國等。亞洲地區名列前茅的有第8名新加坡、第10名以色列、第11名韓國和第13名的中國香港。中國位居第14,首次進入前15名。
2019年7月24日發布《2019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繼續攀升,從2018年的第十七位升至2019年的第十四位。《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唯一進入前30名的國家,在多個領域體現出明顯的創新實力,在本國人專利數量、本國人工業品外觀設計數量、本國人商標數量以及高技術出口凈額和創意產品出口等項上,中國位居前列。
在創新投入和產出方面,中國表現突出,創新產出與德國、英國、芬蘭、以色列、美國相當,但投入水平遠低於這些國家。報告還介紹了世界上最大的科學技術集群的最新排名,美國、中國和德國占據科學技術集群排名前三。
(8)2017年全球專利權收入排名擴展閱讀
為了支持全球創新辯論、引導各項政策、突出良好作法,需要利用有關指標對創新和相關政策表現進行評估。全球創新指數創造環境,使創新要素得到持續評估,其特色列舉如下:
126個國家/經濟體的情況介紹,包括各種數據、排名和優劣勢情況
根據30多個國際公私部門指標得出的80個數據表,其中57個是可靠數據,18個是綜合指標,5個是調查問卷
透明且可復制的電腦計算方法,其中每個指數排名(全球創新指數、產出和投入次級指數)有90%的置信區間,加上對影響每年排名的要素進行分析
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是以兩個次級指數的平均值計算的。創新投入次級指數衡量的是體現出創新活動的國家經濟要素,這些要素共分為五大類:
(1)制度
(2)人力資本與研究
(3)基礎設施
(4)市場成熟度
(5)商業成熟度。
創新產出次級指數體現的是創新成果的實際證據,分為兩大類:
(6)知識與技術產出
(7)創意產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創新指數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中國突破前20名
㈨ 2016年全球專利權收入有多少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降低住房轉讓手續費受理商標注冊費等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2136號),自2016年1月1日起,延長專利年費減繳時限,對符合《專利費用減緩辦法》規定且經專利局批准減緩專利年費的,由現行的授予專利權當年起前三年延長為前六年。
為專利權人及時准確繳納專利年費,現說明如下:
1.專利在2016年1月1日當天處於授權當年起第1-3年度,且費減請求已經專利局審批通過的,自動享受第4-6年度的年費減繳,無需重新辦理費減請求手續;
2.專利在2016年1月1日當天處於授權當年起第4-5年度,且費減請求已經專利局審批通過的,自動享受下一年度至第6年度的年費減繳,無需重新辦理費減請求手續;
3.專利在2016年1月1日當日處於授權當年起第6年度的,第4-6年度的年費應當全額繳納。
屬於財產轉讓
首先,要明白專利權屬於財產權;
其次,需要清楚「專利轉讓」和「特許權使用費」兩個詞的概念;
專利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將持有權移轉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通過專利權轉讓合同取得專利權的當事人,即成為新的合法專利權人,同樣也可以與他人訂立專利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包括專利申請權轉讓。
特許權使用費是指人們因使用權利、或如信息、服務等無形財產而支付的任何款項。如: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而取得的所得。
從上可以知道專利轉讓是專利權人將專利所有權轉讓給受讓方;而特許只是讓他人使用,不是轉讓給他人;所以,轉讓專利取得的收入是屬於財產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