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購進專利權人生產的專利產品,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自行售出是否屬於專利
你好!
專利權用盡,不侵權。
專利法第69條第1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貳』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權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試試專利,其中包括
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法律依據: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2)未經允許使用專利權人的專利擴展閱讀:
侵權判斷
比對的主體
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比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更具有日常生活性的商品,對於其中某些相近似產品的細微差別,普通消費者往往會忽略掉,而專業人員則很容易分辨出來。
在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是否相同或者相近似時,如果從專業人員的角度出發,對權利人來說顯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進行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應當以普通消費者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不應當以該外觀設計專利所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審美觀察能力為標准 。
對於類別相同或者相近似的產品,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不致混淆,則不構成侵權,如果普通消費者施以一般注意力仍不免混淆,則構成侵權。
上文中的普通消費者,是指購買、使用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人。通常情況下,普通消費者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消費者」的涵義是一致的。
但是,對於非通常消費品,如建築材料、機器零部件、電動工具等,普通消費者不是其購買者,不具有對這類用品的一般知識和認知能力,故能夠對其進行相同或相近似比對的主體應當為這類用品的特定消費群體,即銷售、購買、安裝和使用此類產品的人員。
以普通消費者為侵權判定的主體,並不是要求人民法院在審理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時去追求真正的消費者的意見,而是要求審判人員在判斷時,將所處的位置放在普通消費者的水平線上,去認識、感知比對對象的異同
比對的方法
判斷外觀設計相同或相近似,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肉眼觀察。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是否與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相同或相近似,應該根據普通消費者用肉眼進行觀察時是否會產生混淆來判斷,對視覺觀察不到的部分,不能藉助儀器或化學手段進行分析比較。觀察時應以產品易見部位的異同作為判斷的依據。
2、隔離觀察,直接對比。
在具體判斷時,首先應當把外觀設計專利產品與被控侵權產品分別擺放,觀察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均要有一定的間隔 .這種隔離觀察的方法可以讓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產生直觀的感覺即第一印象。
其次,再將兩種產品擺放在一起,由審判人員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進行直接對比分析,以描述二者的異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得出二者是否相同或相近似的結論。
3、整體觀察,綜合判斷。
判斷被控侵權產品的外觀設計與獲得專利的外觀設計是否相同或相近似,不能僅從外觀設計的局部出發,或者把外觀設計的各部分割裂開來,而應當從其整體出發,對其所有要素進行整體觀察,在整體觀察的基礎上,對兩種產品的外觀設計的主要構成和創新點進行綜合判斷。
『叄』 未經同意使用別人的專利會受到什麼處罰
1、行政責任。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專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屬令改正、罰款等。
2、民事責任。主要是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消除影響。
3、刑事責任。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直接責任人員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一般情況中,發現有人假冒他人專利權的,將會受到下面幾種處罰:
1、如果為侵犯他人專利權提供生產經營便利條件的,有關部門會責令改正。
2、明明就知道他人實施了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還為對方提供生產經營便利條件的,將會被責令改正並予公告,同時沒收違法所得。如果侵權之後還有違法所得的,加上前面的處罰,還將會受到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也將有可能受到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3、他人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或者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的處理同上。
『肆』 我朋友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使用其專利方法製造產品,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嗎是不是要賠償損失呢
問:我朋友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使用其專利方法製造產品,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嗎?是不是要賠償損失呢?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專利侵權的責任承擔者,如果是銷售者的話,按照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第二項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是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什麼意思呢?有三層含義:
(1)只要是以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侵權產品的,即構成專利侵權。也就是說未經許可,銷售他人的專利產品,肯定是侵權行為。
(2)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要拿出正規購貨合同、正式發票訪客證明產品的合法來源。這里主要是籍這些資料,以證明行為人的「善意」。所以,如果行為人主張是淘寶上買的,或者在朋友的工廠里進的貨,等,是不可以免責的。因為這里要講究一個合理來源、合法的進貨渠道、正常的買賣合同、合理的價格。很難說在淘寶上用100元買了雙古奇的包包,是合理的善意的。
(3)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應承擔停止侵權行為的法律責任,未售出的侵權產品不得再次流入市場銷售,承擔因糾紛而發生的合理費用。被查封的產品應當就地封存或者銷毀,至於進貨的損失,你只能找你的上家追索了。
『伍』 專利權人未實施許可使用專利是否影響其在維權時獲得的賠償數額
賠償金額按專利權人的實際損失,實際損失難以確定的,按侵權人獲利金額,侵權人獲利難以確定的,按實施許可費的合理倍數,都難以確定的,根據情況一萬以上一百萬以下的賠償
『陸』 未經授權使用他人專利有什麼後果
我國刑法規定的假冒專利罪是指違反國家專利法規,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行為。假冒專利具體表現形式有:以欺騙手段進行專利登記、冒取他人專利;在非專利產品或者專利上標明他人的專利標記或者專利號;仿造他人專利,侵吞他人專利,擅自實施他人專利,故意販運仿造或者變造他人專利的產品,偽造,擅自製造他人專利標記,故意銷售偽造或者擅自製造的他人專利標記,進口假冒他人專利的產品,冒充專利等行為。我國《刑法》第216條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因此,未經授權在產品上使用他人專利,如果情節嚴重,則構成假冒專利罪。
『柒』 專利權人未實施許可使用專利是否影響其在維權時獲得的賠償
不影響,只要你申請了專利,沒有專利授權書就不能用
『捌』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為生產經營目的購買並使用他人的實用新型專利產品,可以嗎
1、如果是專利權人自己或許可他人賣出來的,就已經權利用盡,你再次購內買使用不需要他許可。
2、如容果不是專利權人自己或許可他人賣出來的,你在不知情的情況購買使用了: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侵權產品,能證明該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但這種行為仍然是侵權。
『玖』 未經權利人許可和授權,他人不得使用,這體現了專利權的()特性。
A
答案解析:
【解析】專利權具有很強的排他性,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和授權,他人不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