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民法總論的民法總論(王全弟)
作者:王全弟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頁數:480
ISBN:7309041615 出版日期:2004年08月
定價:¥22.00 書名:民法總論
圖書編號:1016596
出版社:社科文獻出版社
定價:36.0
ISBN:780190344
作者:孫憲忠
出版日期:2004-11-01
版次:1
開本:16開 人研究范圍涉及到民商法方法論、總論、物權和債權等方面,但是重點在於民法總論、物權法、不動產法等領域。本人的學術思想基本上形成體系,在我國民商法學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主要學術思想及重大觀點有:
1、在民商法方法論方面,提出「拋棄批判、立足建設」的觀點,認為應從過去的對民商法學的現有國內外科研成果的否定性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不要總想著批判他人,而應該認真地從建設我國市場經濟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法律體系的角度構造自己的民商法。現行法學包括了過多的「以階級劃線」批判他人的內容,而對我們自己建設所需要的東西卻不甚了了。立足建設,需要吸收傳統民商法包括西方的和我國自己歷史上的符合法理的制度,也需要按照國情和時代進行積極的創造。
2、最早提出所有制的法律實現方式問題,提出對公有制的所有權形態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重新進行改造。本人認為,作為經濟基礎的公有制與作為上層建築的民法財產權利制度並不一致,他們之間有一個決定和被實現的關系。所有制並不能照相式地反映為民法上的所有權制度。公有制並不一定要反映為國家所有權,國家掌握股權、企業法人享有所有權,也是公有制的反映形式。本人比較早地探討了世界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基本含義以及該體制下民法、商法的基本作用及其相互關系;最早探討了財團法人的財產權利的獨特性,並提出按照財團法人所有權形式規范我國法人財產權利的見解。
3、在民法學總論方面,對法律行為制度進行了獨到的研究。本人比較早地將德國民法中的法律行為制度介紹到國內,並深刻地研究了法律行為制度的源流及其本質,指出法律行為制度中的債權行為和物權行為構成的基本差異;尤其是本人對物權行為理論的確切含義進行的正本清源性質的研究,糾正了理論界原有的錯誤認識,扭轉了這一理論在我國民法學界長期遭到否定的局面,使其在我國大陸法學界基本上已被判處死刑的情況下重新復活。由於該理論對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交易安全提供了切實的法理基礎,所以,這一理論在我國大陸的復活為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本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有些已經被立法和司法解釋接受,而且本人的學術主張獲得了國外以及我國台灣地區法學界的承認。
4、在民法物權研究領域,提出了系統的立法觀念和體系。在物權法總則方面,本人通過對當代世界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不動產法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制度和中國實踐情況的研究,建構了中國物權法基本體系、法理、物權類型及相關制度,創建性地指出物權法具有靜態動態支配關系調整、物權變動調整、第三人保護這三個基本范疇。本人認為:物權法應具有物權法定原則、物權絕對原則、物權公示原則、物權特定原則和物權抽象原則,物權法兼有靜態和動態保護民事主體的權利和交易安全的功能;當物權變動時,應當區分作為原因的債法行為和作為結果的物權行為的要件、時間及其效力,物權變動應依其自身要件產生相應的效力。其中,尤為重要的是,本人提出的應以物權行為理論作為我國物權法的基本理論構成、物權行為制度較善意取得制度更有利於客觀公正地保護第三人,指出應建立與此相適應的完善的登記制度的諸多見解,已為我國物權司法所採納,並且成為我國物權法學者建議稿的理論基礎。
本人最早將世界上公認最發達的德國民法物權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基本制度引進國內,對我國物權法立法提供了系統的參考資料。在物權法分則部分,本人早在90年代初首次在我國從民法物權法角度對我國國有土地使用權制度進行系統研究,多項成果被後來的立法採納。此外,本人根據物權法的法理對物權法具體制度的建設提出了系統的設想。比如,本人提出,物權法對「國有所有權」制度應采中央地方分級所有理論、集體土地使用權制度應采法人理論重新建構、並且對財團法人所有權、企業法人所有權、建築物所有權等制度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這些理論,對拓展了物權法研究領域及研究思路,實事求是地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物權法體系作出了努力,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5、在不動產法研究方面,提出的多項成果為學術界承認,並且被立法採納。比如,本人根據物權法的基本原理,系統地研究了不動產登記問題,指出不動產登記具有物權公示效力、物權變動的根據效力、權利正確性推定效力、善意保護效力和警示效力;在這一研究的基礎上,提出我國不動產登記制度上的「五個統一原則」,即統一登記法律依據、統一登記機關、統一登記效力、統一登記程序、統一權屬證書的理論。該理論已經成為我國物權法立法、土地立法和不動產登記法立法的指導思想。 緒論為什麼要學習民法
一民法是一部什麼法
二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兼談怎樣學習民法
(一)觀念更新
(二)法律規則與技術
(三)理論與實踐
(四)獨立思考
第一章民法的理念
第一節民法的意義
一民法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二)民法的基本分類
二民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的地位
(一)我國法學界的通說
(二)市場經濟國家立法對於民法地位的認識
復習題
案例分析l
(一)工商局參與聯營開發房地產案l
(二)省委大院土地招商開發案
(三)手機雙向收費問題
(四)中國「足協」歸什麼法管
第二節民法簡史
一羅馬法、「三R運動」、啟蒙運動和民法典的
編纂熱潮
二拉丁法系、法國民法典
三德意志法系、德國民法典
四近現代民法的三大原則
(一)私權神聖原則(以及所有權的社會義務原則)
(二)意思自治原則(從形式正義到實質正義)
(三)自己責任原則(過錯責任與無過錯責任)
五我國近現代以來民法的發展簡況
六前蘇聯法學對我國民法發展的主要消極影響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中國憲法司法第一案
閱讀書目
第二章民法的結構、淵源、原則以及適用
第一節民法的基本結構
一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民法結構
(一)英美法系的民法結構
(二)大陸法系民法體系
二中國民法典的結構分析
(一)傳統中國民法的結構
(二)中國即將制定的民法典結構分析
復習題
學術爭鳴
第二節民法的淵源及原則
一民法的淵源
(一)《民法通則》
(二)民事單行法
(三)民事法規
(四)司法解釋
(五)習慣
(六)判例
(七)法理
二民法的基本原則
(一)含義及其功能
(二)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
復習題l
案例分析
(一)中國公序良俗第一案
(二)以公序良俗為由強拆私房案
(三)公公與兒媳結婚案
第三節民法的效力與適用
一民法的效力
(一)規范效力的含義
(二)民法的時間效力
(三)民法的空間效力
(四)民法的對人效力
二民法的適用
(一)民法作為裁判規范的適用:一般規則
(二)民法適用的一般規則
(三)民法適用與民法解釋
復習題
案例分析
《毛主席去安源》所有權歸屬案
第四節民法總則的一般知識
一民法總則的地位和作用
(一)概念以及意義
(二)民法總則的起源以及發展
二民法總則的主要內容與邏輯結構
(一)主要內容
(二)民法總則的邏輯結構
復習題
問題與思考
(一)方法問題:如何「找法」
(二)中國民法典之爭
閱讀書目
第三章民事法律關系與民事權利體系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的意義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界定
(一)從盧梭的「枷鎖」談起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界定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內容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
三民事法律關系的意義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立法及理論價值
(二)民事法律關系的司法指導意義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征稅「侵權」案
(二)順義生豬場運輸豬死亡案
(三)民事法律關系復雜的果園承包案
第二節民事權利的體系
一導言
二民事權利的本質
三民事權利的分類
(一)財產權和非財產權
(二)對人權與對世權
(三)支配權、請求權、形成權、抗辯權
四為權利而斗爭:現代公民與法律的關系
(一)耶林的演講
(二)捍衛權利與公民和法律的關系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交通局懸賞舉報違章司機案
(二)丹寧勛爵判決的電纜案
第三節民事權利的變動
一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與民事權利的變動
二民事權利的取得、變更和喪失
(一)民事權利的發生或取得
(二)民事權利的變更
(三)民事權利的喪失
三民事權利變動之原因:法律事實
(一)法學中的「構成」理論與法律事實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類型
復習題
案例分析
錯綜復雜的鍾青買電腦案
第四節民事權利的保護和行使
一民事權利的保護
(一)公力救濟
(二)私力救濟
二民事權利的行使
(一)民事權利行使的行使方法
(二)民事權利的行使人及行使能力
(三)民事權利行使的法律約束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科爾伯格「道德困境」
(二)北大學生穿越施工工地被「罰款」案
(三)胡漢三吃飯不給錢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四章民事主體
第一節民事主體的確定
一確定民事主體的標准
二民事權利能力
(一)民事權利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權利能力制度的適用原則
(三)民事權利能力與「客觀的權利」
三民事行為能力
(一)民事行為能力的界定
(二)民事行為能力的要素
復習題
案例分析
美國的孩子M案
第二節自然人(一)
一「自然人」的法律語義
(一)自然人與公民
(二)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與倫理意義上的人
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二)自然人的出生與死亡
三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一)民事行為能力的判斷標准
(二)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
(四)無民事行為能力
(五)民事行為能力的宣告制度
(六)未成年人可以獨立從事的法律行為
三自然人的監護制度
(一)監護的意義
(二)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三)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四)監護人的職責
(五)擔任監護人的爭議及監護人的變更
(六)監護的終止
四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一)民法中的擬制
(二)宣告失蹤
(三)宣告死亡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未成年人徐文穎繪畫得獎案
(二)農民楊封打工失蹤案
第三節自然人(二)
一自然人的人格權與民法模式
(一)自然人人格權的界定
(二)人格權與民法模式
二自然人的一般人格權
(一)一般人格權的界定
(二)一般人格權的內容
(三)一般人格權的功能及其與憲法的關系
三自然人的具體人格權
(一)序言
(二)生命健康權
(三)姓名權
(四)肖像權
(五)名譽權
(六)隱私權
(七)自由
四自然人的住所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侵害悼念母親的權利案
(二)裝修者在他人婚房自殺案
(三)《馬橋詞典》案
第四節法人(一)l
一法人:擬制與現實
(一)法人的形成及其性質
(二)法人制度的功能
(三)法人的有限責任
二法人的基本類型
(一)理論分類
(二)中國民法的分類
三法人的民事能力
(一)序言
(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
(三)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四)民事責任能力
四法人的成立
(一)法人的成立與設立
(二)法人的成立條件
(三)法人設立的原則
(四)法人組織的判斷
五法人的住所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王明和李達投資案
(二)凋謝的玫瑰花案件
第五節法人(二)
一法人的機關
(一)法人機關設立的必要性
(二)法人機關的構成
(三)法人機關的典型:公司的治理結構
二法人的變更與消滅
(一)法人的變更
(二)法人的消滅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
(一)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原因
(二)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類型及其構成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法律效力
四無權利能力社團
(一)無權利能力社團的界定
(二)無權利能力社團的法律適用
復習題
案例分析
實達公司與四合公司債務承擔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l
第五章物
第一節什麼是民法上的物
一物的基本含義
二物的范圍限定
(一)私法上的物和公法上的物
(二)無體物
(三)物的被控制性
(四)人體
(五)物的流通能力
三物的整體與部分
(一)必要組成部分
(二)臨時性組成部分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醫生移植死者器官案
(二)月球土地以及太空空間出賣合同案
(三)政府出租漁港
(四)汽車出賣保留輪胎和閱讀燈案
第二節物的分類
一動產與不動產
(一)動產和不動產的區分意義
(二)不動產
(三)動產
二主物與從物
(一)概念
(二)從物的認定
(三)處理原則
三原物與孳息
(一)概念及意義
(二)孳息的歸屬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填埋砂石歸屬爭議案
(二)賣自行車保留車鎖案
第三節財產、企業、動物
一財產和物的區分
二企業作為財產權利客體
三動物
(一)動物是不是物
(二)對動物的民法保護
復習題
案例分析l
(一)企業轉讓後原企業名稱使用權爭議案
(二)「非典」防治與果子狸滅殺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六章法律行為
第一節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為的用語及其形成
(一)法律行為的用語
(二)「法律行為」術語的出現
(三)《民法通則》中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法律行為的判斷
(一)法律行為的特徵
(二)法律行為的判斷標准
三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
(一)法律行為與國家配置資源
(二)法律行為與私法自治
復習題l
案例分析
叔叔為獎勵贈與侄兒案
第二節法律行為的類型
一單方法律行為和雙方法律行為
二單務法律行為和雙務法律行為
三有償法律行為和無償法律行為
四諾成性法律行為和實踐性法律行為
五要式法律行為和不要式法律行為
六負擔法律行為和處分法律行為
復習題
案例分析
法律行為的個數
第三節法律行為的核心——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用語及其形成
二意思表示的構成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一)無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二)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的生效
(三)特殊意思表示的生效時間
四意思表示的解釋
(一)意思表示何以要解釋
(二)意思表示的解釋方法
(三)意思表示解釋中的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希臘兩難推理訴訟的解釋
(二)羅馬法學家留下的疑難案件
(三)毛澤東誕辰名貴手錶案件
第四節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
一法律行為的成立要件
(一)法律行為的一般成立條件
(二)法律行為的特殊成立要件
二法律行為的生效要件l
三法律行為的成立與生效的區別
四法律行為效力的限制——附條件和附期限的
法律行為
(一)附條件的法律行為
(二)附期限的法律行為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中學生欺詐成年入案
(二)哪些行為不違反公序良俗
(三)舅舅附條件贈與反悔案
第五節瑕疵意思表示
一瑕疵意思表示的界定
二意思表示不真實
(一)真意保留
(二)虛偽表示
(三)隱藏行為
(四)戲謔意思表示
(五)錯誤
三意思表示不自由
(一)欺詐
(二)脅迫
(三)乘人之危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價目表列印錯誤案
(二)贈與還是買賣
第六節瑕疵法律行為的效力
一瑕疵法律行為的三種法律效力
二法律行為無效l
(一)無效法律行為的類型
(二)無效法律行為的法律效力
(三)無效法律行為的轉換
三可撤銷的法律行為
(一)可撤銷法律行為的類型
(二)可撤銷法律行為的效力
四效力未定的法律行為
(一)效力未定法律行為的類型
(二)效力未定法律行為的法律效力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老煙民買假煙案
(二)配眼鏡受傷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七章代理
第一節代理概論
一代理的基本意義
(一)什麼是代理
(二)代理的屬性
(三)代理在民法中的位置
二代理的構成要件
(一)有效的代理行為
(二)公開的代理關系
(三)正當的代理權
三代理的法律後果
四代理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一)代理與委託
(二)代理與行紀
(三)代理與居問
(四)代理與代表
(五)代理與傳達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妹妹與姐姐的戀人申請結婚登記案
(二)弟弟代替哥哥申請婚姻登記案
第二節代理權
一代理權的取得
(一)如何取得代理權
(二)意定代理權的取得
二代理權的行使
(一)代理權行使的規則
(二)代理權的濫用
三代理權的消滅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張無忌代理岳不群出賣房屋案
(二)父親代理兒子接受贈與並出售房屋案
(三)李鬼購買假酒案
第三節代理的分類
一委託代理、法定代理與指定代理
二積極代理與消極代理
三單獨代理與共同代理
四顯名代理與隱名代理
五直接代理與間接代理
六有權代理與無權代理
七主代理與復代理
復習題
案例分析
水晶項鏈案
第四節無權代理
一無權代理的基本意義
二狹義無權代理的構成要件
三狹義無權代理的法律效果
(一)被代理人與第三人的法律關系
(二)被代理人與無代理權人的法律關系
(三)無代理權人與第三人之間的法律關系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韋小寶賣畫案
(二)周伯通辦好事案
第五節表見代理
一表見代理的基本意義
二表見代理的構成要件和法律後果
復習題
案例分析
身份證遺失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第八章時間
第一節期日與期間
一民法中的時間
二期日
三期間
(一)期問的基本意義
(二)除斥期間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房產商交付房屋案
(二)無名被迫賣劍案
第二節時效
一時效的基本意義
二訴訟時效
(一)訴訟時效的意義
(二)訴訟時效的客體
(三)訴訟時效的分類
(四)訴訟時效的計算
(五)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和延長
(六)訴訟時效的法律效力
(七)訴訟時效與除斥期間的區別
復習題
案例分析
(一)董北佔有崔華房屋案
(二)河馬咬死女生案
問題與思考
閱讀書目
復習題解答提示
術語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2. 蕪湖籍歷史文化名人
1.陶居仁
陶居仁(?--1275年),號菊存,蕪湖人,紹定進士,宋末以行義聞州里,官為南宋鎮江錄事參軍。元軍攻鎮江,守臣洪起畏逃跑,統制官石祖忠舉城投降。陶居仁為元軍縛,勸降不屈,凜然道:「吾固知歷數窮而世運更也,詎可失忠義求苟生耶?得以死報朝廷,夫年(1287),封顯忠靈應侯。至正二年(1342)9月,敕賜廟額曰「昭佑」。明洪熙元年(1425),朝廷詔太平府蕪湖縣建忠臣祠。元修《宋史》為陶居仁立傳。
2.沈士柱
沈士柱(?--1659),字 銅,號惕庵,蕪湖人。其父沈希韶,明朝御史,天啟二年(1622)中進士;沈士柱少時,「讀書明敏,下筆千言」,明崇禎年間「入貢」,淡泊功名,廣交名士。崇禎二年(1629),復社成立,繼東林黨抨擊朝政,士柱以「蕪湖讀書社」名義加入復社,反對閹黨阮大鋮。崇禎六年(1633),「鉤黨獄興」,士柱離蕪,「流寓西湖樓外樓」與黃宗羲等浙東名士詩詞酬和,「東林名士畢集,湖舫為之增價。」崇禎十一年(1638),士柱與陳慧貞、吳應箕、沈壽民、黃宗羲、顧果等復社成員140餘人作《留都防亂揭》,討伐陰謀為魏忠賢翻案的阮大鋮。崇禎十七年(1644),清兵入關,福王在南京即位,阮大鋮任兵部尚書,大興文字獄,誣蔑東林黨人為「蝗」,復社成員為「蝻」,編成《蝗蝻錄》進行殘酷鎮壓,周鑣被殺,顧杲、黃宗羲被捕,陳慧貞死獄。士柱「適避楚幕,獲免」,流離江楚,比及三載。南明滅後,士住「歸寓南湖,自號寓公」,隱居蕪湖,「闊視塵埃金玉,食客不遺屠釣」,並廣散家財,支持反清義軍,秘密從事反清活動,蓄髦不剃,古冠大服,以示不忘明朝。書約黃宗羲來蕪共商反清大計,黃致力著述,未應邀。黃在《思舊錄》中述:「尋常有約在蕪湖,再上高樓一醉呼。及到蕪湖君已死,伸頭艙底望浮圖」。士柱隱居蕪湖時,曾率反清義士去北川前「海公祠」祭祀,說:「明朝官吏,都如海瑞忠誠,何至忘國!」清順治十四年(1657),審訊李大生時,發現沈土柱在蕪湖反清活動,旋被浦。蕪湖知縣李浚與游擊劉世賢會審時稱:「本朝大局已定,為何仍著古冠大服?」士柱曰:「我是故國人,應著故國鬼。」李浚道:「本朝法律,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上柱道:「生為故國人,死為故國兒!」「你食大明祿,背叛大明國,可知罪,可知恥么?!」李浚赧顏退堂。士柱被押解南京,在嚴刑威協利誘下,堅貞不屈。在獄中,日吟「雨隔對床塵易滿,風吹長枕夢多寒」之句不輟,全不以死為念。順治十六年(1659),清明日,士柱在南京鳳台門外,從容就義。葬於雨花台後西首「平崗之麓」。其妻方氏,妾汪氏、鮑氏同時在蕪殉難,葬於范羅山前,後觀察使張士范,為三婦墳墓「壘試封壟建豐碑, 士柱著有《土窨集》,在獄中寫《故宮詞》24首。
3.肖雲從
肖雲從(1596--1673)字尺木,號默思,又號無悶道人,蕪湖人,明末清初蕪湖著名畫家,姑熟畫派創始人。其父肖慎余,為明鄉飲大賓,懂繪畫。雲從幼而好學,「篤志繪事,寒暑不廢」,科考多次不第,四十四歲才中己卯科副榜第一準貢。明末....腐敗,不願出仕。
1638年雲從與弟雲倩,加入復社,與東林黨相呼應,同魏忠賢閹黨馬士英、阮大鋮等斗爭。1644年,明廷滅亡。1645年清兵攻佔揚州,三月佔領蕪湖;憂憤國破家亡,前既不仕明,今更不願與清合作,或閉門讀書賦詩作畫,或遨遊名山大川,詩畫才華,成就日著。詩繼承杜甫,多即事憂時之作,雄渾奔放,音韻鏗鏘,著有《易存》、《韻通》、《杜律細》等。其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配上俊逸滿灑,散朗秀健的書法,達到詩書畫三者統一和諧的境界,被譽為「神品」。
雲從國畫,師法古人而創新,師造化而獨特。山水畫,融宋元諸家筆墨、丘壑於一體,「以黃公望的瘦樹、山石為之縱橫,潤以馬遠潑墨之法」,而能隨意成卷丈余。其間丘壑布置,千變萬化,層出不窮,使人觀之不厭;岩石林木的表現,深厚堅實,穿插有致;不論水墨著色,皴擦喧染,都蒼勁秀潤,呈現出空間深度;點景人物,自然生動,屋宇、舟車、馱馬安排得體。早期作《秋山行游圖卷》,顯露才華,清乾隆閱後題詩「幾點蕭蕭樹,疏皴淡淡山。由來以意勝,無不寓神間。秋景宜寥廓,客人自往還。粗中具工細,識語破天慳」。後應萬選之請,為《太平三書》繪制《太平山水圖》,將太平州所屬地區山水,繪圖43幅,其中:太平山水圖一幅,當塗風景15幅,蕪湖風景14幅,繁昌風景13幅,每幅題古詩一首,說明仿某古人之畫幅,沒有雷同,各具特色。還有《閉門拒客圖》、《西門慟哭圖》、《秋山訪友圖》、《江山覽勝圖卷》、《歸寓一元圖卷》、《磵谷幽深卷》、《崔華詩意卷》等。人物畫,繼承發揚李公麟的白描技法,代表作為《離騷圖》,人物造型准確,神態動人,點綴景物,賦有生命,雲從對《離騷》感觸甚深,作《天問》插圖,繪制《九歌圖》,清高宗得尺木《離騷圖》後,命侍臣補繪重刻,並題《山水圖卷》雲「四庫呈覽《離騷圖》,始識雲從其人也,……覽觀長卷四丈余,觀之不厭意不舍」。
雲從深惡官僚,清初,拘節守志,不肯臣事,不結權貴。順治十七年(1660),太平知府胡季瀛,求畫不與。1662年,重修大自樓,故強其繪太白樓壁畫。出於對大自的熱愛,「畫匡廬、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凡七日而就,遂絕筆。」志行高潔,為人敬慕。新安畫派大師漸江,曾師其下,後代臨摹者愈眾。順治五年戊子(1648),《太平山水圖》刻本,順治二年乙酉(1645),《離騷圖》刻本,曾流傳日本。《太平山水圖》為大坂兼葭堂收藏,《離騷圖》為日本美術史家大村西崖收入《圖本叢書》刊行。《秋山游圖卷》,為東京帝室博物館所藏,對日本南畫勃興起著促進作用。雲從晚年結識鐵匠湯天池,指導天池以鐵作畫,創制鐵畫。
1673年,雲從「執諸同志手,曰:『道在六經,行本五倫,無事外求之,仍衍其旨。』賦詩畢,瞑去」,享年七十八歲,葬於蕪湖城西嚴家山。其詩由後學編成《梅花堂遺稿》,繼後,黃鉞將雲從和湯燕生之詩編成《肖、湯二老遺詩合編》。其畫為故宮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館所珍藏。1986年,蕪湖市人民**,在鏡湖之畔築「尺木亭」,並以紫銅鑄其全身坐像於亭畔,供人瞻仰
3. 重慶大學和江南大學的美術專業哪個比較好考一點 我是重慶的 但是重大的設計據說不是很好 所以考慮江南大學
江大的設計專業的確還是不錯的,你可以參考:
學院歷史
學院著力培養精英設計人才,致力研究性設計教育。目前學院涵蓋五個本科專業和七個專業方向,即工業設計,藝術設計(含環境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專業方向),建築學,廣告學和美術學專業。學院人才培養體系完整,設產品系統設計與理論博士學位培養點,擁有設計藝術學和美術學兩個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及「工業設計」工程碩士點。設計藝術學學科是國家「211工程」一、二、三期的重點建設學科。工業設計專業為國家級高等學校特色專業,並與藝術設計專業分別為江蘇省首批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
今日學院
自1960年創辦以來,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聚集了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工業設計與藝術設計專業學術帶頭人,擁有包括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江蘇省教學名師和江蘇省「333工程」培養對象等在內的多名工業設計與藝術設計教育專家以及大量具有豐富藝術設計初中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近十多年來,先後承擔和完成了包括國家藝術學研究課題、國家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國家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資助項目、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課題、「863」計劃子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研究項目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重要科研項目,獲國際國內各類重要獎項400餘項。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對外交流頻繁。與德、法、英、日、瑞士、荷蘭等國際著名設計院校和設計企業在教學和研究方面保持長期聯系和合作,具備當今國際先進學科的基本特徵。學院畢業生基礎扎實,動手能力強,知識全面且富有創新精神,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海爾、美的、TCL、華為、康佳、上海現代設計集團等著名企業中都有多人任職,清華、東大、浙大、上交大、同濟、湖南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以及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廣州美院、南京藝術學院等著名藝術高校更有多人任教。
經過長期實踐積累,江南大學設計學院形成了優良的學術傳統與平實求是的學風,注重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追蹤設計學科的國際前沿動態,注重跨學科的跨文化的教學研究與實踐,建構起「交叉、融合」為鮮明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的設計教育體系,形成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多個相關設計專業領域為支撐、鮮明特色的「大設計」教學和研究格局。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人才和技術與學術骨幹,為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本段辦學規模及所獲榮譽辦學規模
1981年,學校派出二名教師赴日本研修工業設計,學習發達國家工業設計的新觀念、新理論、新課程、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1983年,在全國率先開設了《工業設計史》、《設計概論》、《人體工學》、《三大構成》等新課程,並設置了「包裝設計專業」。
1985年,在「造型設計專業」和「包裝設計專業」的基礎上,又創建了「室內設計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服裝設計專業」於1996年因歸口管理緣故,劃轉紡織工程系即現紡織服裝學院)。與此同時,造型美術系更名為工業設計系,成為當時國內創建最早、專業設置較全和招生人數最多的工業設計學科。
1986年工業設計系首次招收「理工類」生源學生,從而結束了我國 「藝術類」學科單一招收文科類學生的歷史,並在全國率先形成「藝工結合」的教學體系。
所獲榮譽
1993年《開創工業設計教學新體系》教改研究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同年獲國家教委教學成果二等獎。「工業設計」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為全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之一。
1995年工業設計系擴建為設計學院。
1996年原無錫輕工大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院校行列,作為學校二級學院的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學科被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
1998年,設計藝術學科成為江蘇省重點學科。
1999年,學院由惠河路無錫輕工大學本部(青山灣校區)遷入錢榮路西山校區。
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原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三校合並組建新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成為江南大學設計學院。
2001年,學院的「211工程」一期重點建設子項目「設計藝術學學科」通過國家教育部專家組的驗收。
2002年,「工業設計創新系統」學科群被列入國家「211工程」二期重點建設的子項目。設計藝術學科獲正教授評審權。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設置「產品系統設計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生培養點。
2005年,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由錢榮路梅園校區遷入蠡湖大學城校區現址。
設計學院書寫的「中國第一」
設計學院的發展歷史,書寫了許多「中國第一」:
1960年,輕工業部在我校(原無錫輕工業學院)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類專業「輕工日用品造型美術設計專業」;
1972年擴建為「造型美術系」,
1983年更名為工業設計系,在「造型設計專業」和「包裝設計專業」的基礎上,又創建了「室內設計專業」和「服裝設計專業」,成為當時國內創建最早、招生人數最多的工業設計學科;
1986年,工業設計系首次招收「理工類」生源學生,在全國率先形成「藝工結合」的教學體系;
1993年,「工業設計」(現為「設計藝術學」碩士點)經國家教委批准,成為全國首批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之一;
1995年,工業設計系擴建為中國第一個以「設計」命名的學院;
1996年,設計學院的「設計藝術學」學科被 列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00年,創辦「建築學」專業,開國內藝術院校先河;
2002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依託輕工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自主設置「產品系統設計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點;
2003年,「工業設計專業」成為江蘇省同類專業唯一的品牌專業建設點,「藝術設計專業」成為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學科;
改革開放之初,當中國的國門剛對世界打開,設計學院的教師們就把開放的眼光瞄向了世界。從80年代初開始,學院先後派出了十幾名教師赴日本、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學習,這些教師所學專業包含了產品、視覺傳達、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等設計學院學生所學的所有專業。這些學成歸國的教師們掌握了世界先進現代設計教育理念和方法,他們以高漲的熱情,將從國外學到的知識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帶回學校,與我校的實際相結合,不斷創新,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他們堅持「學術理論沉澱」和「跨學科合作研究」,一手抓國際學術交流,一手抓中國傳統產業和生活文化的整理和再開發研究,指導學生走一條獨具文化魅力的設計開發之「道」。
改革開放以來,設計學院師生完成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獲國際和國內各類重要獎項350餘項。在設計教育科學研究和藝術設計的「地域化」、「人性化」、「生態化」以及「數字化」等主要領域形成了鮮明的特色和系統的研究體系,積淀了一大批研究成果,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150多部,並先後完成國家和地方重大藝術設計項目300餘項,擁有近600項專利。
學院先後與日本東京造形大學、千葉大學、德國卡塞爾大學、柏林藝術大學、芬蘭赫爾辛基藝術學院、香港理工大學、英國肯特藝術大學、義大利藝術大學、瑞士蘇黎士技術與藝術大學等建立了密切校際友好合作關系,與國際著名藝術設計大學互派師生進修學習已經成為常態,近年來每年成功舉辦的中瑞師生跨文化合作完成藝術設計課題的教學與研究模式已成為設計學院新的國際合作品牌。學院先後邀請國外著名學者、專家、教授100多人次來學院講學或進行學術交流,授予20餘名著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
從這里畢業的一批又一批學生將設計學院的創新教育理念帶到全國各地,很快,他們都成為當地學科的帶頭人和骨幹教師。所以,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才有中國設計界的「黃埔軍校」之譽。
編輯本段師資隊伍教 授
過偉敏 王安霞、李世國、 徐誠一、毛白滔、陳新華、陳嘉全、唐鼎華、張宇紅、潘祖平、黃培傑、李方明、張 燾、周 亮
副教授
冉海泉、朱 華、過宏雷、鮑懿喜、蔣 曉、於 帆、張凌浩、周阿成、楊茂川、史 明、朱 蓉 吳 堯、邵劍波、孫政軍、熊 微、杜軍虎、李道國、吳祐昕、趙昆倫、杜守帥、顧 琴、王建源、王大濛、田 超 吳宇華、陳偉萍、朱志剛、張麗英、姬佐秋、林煜峰、魏 潔、陳旻瑾、江 明、鄧 嶸、張 憲、沈傑、 劉 鋼、鞏淼森、余雅林、張希晨、范曉莉
編輯本段講 師
朱方誠、章歲青、鄒 林、胡心怡、孫立新、唐宏軒、方 如、陳原川、吳建軍、 王 俊、代福平、崔華春、趙 明、張 靂、徐建海、沈 傑、許洪濱、殷潤元、曹 鳴、黃 昊、吳科玲、謝恆強、張 贇、周 震、吳 惲、何 雋、杜 鵬、高亞峰呂永新、范劍才、宣 煒、林 瑛、張翠玲、姬 琳、張寒凝、陳 嬿、魏 娜、門坤玲、史一飛、姜 靚、張立昊
編輯本段專業介紹工業設計專業
工業設計專業創建於1960年,是國內創建最早的工業設計學科之一。國家首批工業設計碩士點,並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專業立足於設計、藝術、工程相結合,形成了特色鮮明,較系統的教學、科研、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體系。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研發單位從事輕工和其他工業產品的造型設計、開發、教學、研究和管理,具有較新的設計理念和較全面的相關學科知識,以及具有較高的設計創意能力、審美能力、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1]。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是江南大學創建較早的專業之一。二十多年來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教學方法和鮮明的教學特色,並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本專業注重藝術及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培養從事市場研究,傳媒研究,視覺表現研究,媒體策略,廣告設計,品牌推廣,包裝,書籍裝幀,企業形象設計及展示設計等視覺設計及策劃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2]。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國內設置較早的同類專業。二十餘年來本專業重視學科多專業、多領域的交叉和滲透,注重扎實的造型能力、專業基礎理論和較強的設計協調及組織能力的培養。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景觀─建築─室內」的系統教學觀,並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能在企事業、高等院校和研發單位從事城市環境總體策劃、建築形象設計、室內設計、環境景觀設計和教學、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3]。
公共藝術設計專業
公共藝術設計專業集實用性和藝術性、現代與傳統為一體,弘揚和繼承中國傳統,吸收世界各國藝術精華。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系統的專業理論、藝術創作設計能力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並招收碩士研究生。培養具有扎實的藝術功底、較強綜合協調能力的從事公共空間領域的藝術創作和設計、教學和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4]。
美術學(師范類)專業
本專業建於1984年,是培養中等學校美術師資的師范專業,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該專業注重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動手能力和創意思維的結合,培養具有現代專業知識和技能創新,適應藝術教學和藝術創作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5]。
「產品系統設計與理論」 博士專業
(江蘇省「十一五」重點學科)
產品系統設計與理論是一個新興的、綜合性的應用研究學科方向,主要研究產品系統的設計藝術創新的規律、行為和文化價值。2002年設置「產品系統設計與理論」二級學科博士生專業培養點。主要研究工業設計創新的理論與方法、藝術設計的地域化理論與方法、現代設計的生態化理論與方法、藝術設計的數字化應用及關鍵技術研究等。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在本學科上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基礎技能和基礎方法,系統深入的設計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設計研究工作的能力,在設計理論和設計方法論上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建築藝術遺產保護與利用
城市景觀藝術設計理論與方法
傢具與室內設計研究
歐洲現當代設計研究
「設計藝術學」碩士
江南大學設計學院設計藝術學科1993年在全國首批獲得工業造型藝術(現為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扎實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須的設計創新技能,熟悉本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分析、表達和解決問題的學術研究能力,勝任設計藝術學科及相關領域設計、研究和教學工作,成為適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設計及研究型高級復合型人才。
研究方向 工業設計及理論 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 環境藝術設計及理論 公共藝術設計及理論
學制 學制為2至2.5年的彈性學制,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在職委培碩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3.5年)。
「美術學」碩士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扎實的美術學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專業技能,熟悉本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和創作能力,勝任美術學學科及相關領域創作、科研和教學等工作,成為適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高層次美術創作和教育的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傳統美術與史論研究 現代繪畫藝術研究 環境雕塑藝術研究
學制 學制為2至2.5年的彈性學制,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在職委培碩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3.5年)。
「工業設計」工程碩士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扎實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必須的設計創新技能,熟悉本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設計及管理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勝任設計藝術行業或職業的實際設計和應用研究工作,成為適應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設計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工業設計及理論 視覺傳達設計及理論 環境藝術設計及理論 公共藝術設計及理論
學制 學制為2至2.5年的彈性學制,在校學習時間最少為2年,最長不超過3年(在職委培碩士研究生最長不超過3.5年)。
MFA藝術碩士
培養目標
培養具備中國文化底蘊和國際視野,掌握較高的設計創作技能和藝術理論,適應我國社會、經濟、文化和藝術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和高水平創作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藝術專門人才。
研究方向
環境藝術設計
服裝藝術設計
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