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蘋果公司IPAD商標之爭措施

蘋果公司IPAD商標之爭措施

發布時間:2021-05-15 17:27:00

❶ ipad下架令 ipad商標,蘋果和唯冠糾紛詳細報道

對於與深圳唯冠的商標糾紛一案,蘋果終於打破了一貫的沉默。

昨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收到了蘋果公司的聲明,不過該聲明全文只有短短四句話,在指責唯冠拒絕履行承諾行為的同時,表示香港法院已支持Apple。但對於iPad下架一事,蘋果並未談及。

記者在向蘋果中國區公關經理黃昱娜進一步了解此事時,黃昱娜表示,除了聲明以外,蘋果沒有其他回應。

商標爭奪戰

蘋果聲明的第一句話便是:「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 商標權」。此話並不假。早在2009年,蘋果公司為了獲得iPad商標所有權,特意在英國成立了IP公司,以3.5萬英鎊從台北唯冠下屬部門購得iPad商標所有權。

問題是,唯冠台北公司與深圳唯冠雖然同是唯冠國際旗下子公司,但「親兄弟明算賬」,在中國大陸注冊iPad商標的是深圳唯冠。資料顯示,2001年,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國大陸注冊了iPad商標,當時蘋果公司並未推出iPad產品。

於是,官司由此而生。2010年,蘋果公司起訴深圳唯冠,要求法院判定商標歸屬權,因為蘋果認為唯冠國際曾將iPad在華商標權轉讓給蘋果,但唯冠深圳公司認為,大陸使用權為唯冠深圳公司所有,台北唯冠無權出售。

2011年12月,蘋果公司與唯冠深圳公司的iPad商標權爭奪案,蘋果一審敗訴,蘋果選擇上訴。

據了解,二審將於2月29日開始。不過,在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馬林看來,如果蘋果不能提供更多的有利證據,二審改判的幾率不大。「一方面考慮到中國傳統的司法體制,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並不能做到完全的司法獨立;另一方面,從本案的熱點程度上看,一審法院對案件的判決應該也比較慎重,是基於法律事實考慮的結果。」

iPad暫未下架

一審判決之後,深圳唯冠便開始對蘋果窮追猛打。一方面向各地工商部門投訴,另一方面,宣稱欲向海關提出申請禁止蘋果iPad產品進出口。在此背景下,工商部門涉入調查、iPad被迫下架及禁售的傳言不絕於耳。

昨日,國家工商總局的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婉轉地否認了上述傳言。「目前該案還處於司法階段,二審還沒結束,我們行政機關不便進行評論。」該人士表示。

而昨日記者走訪位於上海陸家嘴(600663)商圈的蘋果旗艦店以及多家電器賣場時發現,所有iPad產品均在正常銷售。蘋果官方網站上,iPad產品也位於各產品銷售位置的首位。

但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以亞馬遜為代表的電商已經接到了蘋果公司下架的通知,記者昨日瀏覽亞馬遜上沒有找到iPad產品。不過,多位電商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此事均是諱莫如深。

結局如何

此次商標的決策失足,對於蘋果來說,如果輸掉官司其損失無疑是慘重的。一方面,要面臨深圳唯冠的巨額商標侵權賠償,另一方面,還可能面臨工商局的巨額罰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因此,若二審敗訴,工商局對iPad的最高罰款可以超過300億元。

不過,在知名通信業觀察人士項立剛看來,蘋果敗訴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他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iPad也存在行貨和水貨兩種,其水貨的銷售體系能彌補損失。

項立剛認為,目前仍是唯冠和蘋果雙方的博弈過程,最後可能是以雙方妥協結束。

「對於蘋果來說,如果敗訴,它有三個選擇:其一是花錢買下商標,但關鍵是價錢如何;其二,放棄中國市場,這個可能性不大;其三,選用其他商標。而對於瀕臨破產的唯冠來說,商標就像一根救命稻草,說白了,它就是想盡可能多地拿到錢,但是,如果過於貪心,跟蘋果硬碰硬的話,對雙方都是不利的。」項立剛表示。

據了解,截至目前,唯冠公告顯示其流動負債凈額達28.7億元,38億元貸款逾期未償還,另對中國銀行(601988)、民生銀行(600016)等8家銀行的負債大約為1.8億美元。

項立剛認為,唯冠現在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想增加與蘋果談判的籌碼。

❷ 為什麼蘋果公司在面臨處理棘手的iPad在中國的商標侵權案,還要繼續發布iPad3呢

蘋果發布ipad3是他自己的產品研發和更新,和ipad在中國的商標侵權案完全是毫不相乾的兩回事。
以下是我的見解:
正因為深圳唯冠公司面臨破產,而蘋果又在購買ipad商標中耍了一個自以為聰明但卻是有漏洞的手段,所以深圳唯冠公司將要把官司打到底,打贏了就會得到巨額的賠款,即使打輸了,蘋果也是要保住ipad在大陸的商標(蘋果將以和解手段給一筆錢補償深圳唯冠公司)。但說到底蘋果在侵權案中的勝算不大,所以要為敗訴做准備。現在ipad已經在中國大陸下架,所以ipad3也不會在中國發售,蘋果具有除中國大陸的其他地區的發售權利,所以ipad3可以在其他地方買到。其次是蘋果面臨的敗訴將會以無法估計深圳唯冠公司的損失作為結論,根據中國法律,蘋果將以自己在中國出售的ipad所得利潤計算賠償給深圳唯冠公司,當然更為悲劇的是,中國是蘋果的一個超大代工廠,從中國生產銷往其他地區的ipad也將會一並計算利潤賠償給深圳唯冠公司,所以呢,蘋果將會減少ipad在中國工廠的生產,ipad3即使發布,也不太可能大規模生產,蘋果的正確選擇是盡量減少中國代工廠的ipad3生產(因為上面說過這一部分銷售將會計算利潤賠償給深圳唯冠公司),等到案件完結後,ipad3才會在中國工廠里大量生產了。最後要說的是蘋果要賠很多,而且計算利潤將是一件耗時很長的麻煩事。

❸ ipad商標權之爭

無商不奸,商業競爭沒有好壞之分,能生產出讓客戶滿意的產品,才是一家好公司。只可惜唯冠跟蘋果差得太遠了。還是一家快破產的公司。

❹ 誰能給我講一下蘋果與唯冠商標之爭的全過程,詳細一點,然後再來一個簡述。。。高分!!!

蘋果聲明的第一句話便是:「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 商標權」。此話並不假。早在2009年,蘋果公司為了獲得iPad商標所有權,特意在英國成立了IP公司,以3.5萬英鎊從台北唯冠下屬部門購得iPad商標所有權。
問題是,唯冠台北公司與深圳唯冠雖然同是唯冠國際旗下子公司,但「親兄弟明算賬」,在中國大陸注冊iPad商標的是深圳唯冠。資料顯示,2001年,深圳唯冠公司在中國大陸注冊了iPad商標,當時蘋果公司並未推出iPad產品。
於是,官司由此而生。2010年,蘋果公司起訴深圳唯冠,要求法院判定商標歸屬權,因為蘋果認為唯冠國際曾將iPad在華商標權轉讓給蘋果,但唯冠深圳公司認為,大陸使用權為唯冠深圳公司所有,台北唯冠無權出售。
2011年12月,蘋果公司與唯冠深圳公司的iPad商標權爭奪案,蘋果一審敗訴,蘋果選擇上訴。
據了解,二審將於2月29日開始。不過,在東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張馬林看來,如果蘋果不能提供更多的有利證據,二審改判的幾率不大。「一方面考慮到中國傳統的司法體制,上下級法院之間的關系並不能做到完全的司法獨立;另一方面,從本案的熱點程度上看,一審法院對案件的判決應該也比較慎重,是基於法律事實考慮的結果。」
iPad商標歸屬將見分曉。2月29日上午9時,備受外界關注的「iPad」商標權糾紛案終審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當日,法庭進行了一個新證據質證的程序,深圳唯冠與蘋果公司就iPad商標的歸屬展開激辯。法院表示,案件結果將擇日宣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一天,蘋果公司正式向媒體發布邀請函,將於太平洋時間3月7日召開下一代iPad的新聞發布會。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終審結果以及iPad3面市時間的逼近,爭端雙方談判可能進入高潮階段,而利益達成一致的時間點或將是iPad3登陸中國之前。

閱讀全文

與蘋果公司IPAD商標之爭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