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植物新品不算專利可以授予新品種權
不能。《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動植物品種不能授予專利權,但培育動植物品種的方法可內以授容予專利權。植物新品種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種,保護育種者對其所培育品種的相關權利。在不同國家,其具體保護形式不完全一致。在中國,是以植物新品種權的形式對植物新品種進行保護。
② 植物新品種權屬於專利權嗎
不屬於!
根據我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③ 植物新品種權與專利權,著作權,設計權,商標權等等之間的區別
您好
著作權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勸人對文學、藝術、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
專利權是指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依照專利法進行審查,認定為符合專利條件的發明創造。
它們的內容、歸屬、限制及所有的年限多是不同的,內容比較多,如果您真的想了解這個方面,您可以買一本知識產權的書來看看。
④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的區別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之間,有著顯著的區別。植物新品種是不能專利的產品,不能受專利法調整。在司法實踐中,由於主流觀點錯誤地認為植物新品種權與發明專利權最近似,常將專利權保護的有關制度適用於品種維權。此種做法,既不符合我國法律規定也不符合植物新品種的本質屬性。
兩者有以下主要區別:
1. 植物新品種和發明專利之間的本質屬性不同。
植物新品種不屬於發明創造,只是對現有植物的改造。植物新品種是對自然界原有產物的改進和利用,不是人們創造出來的一種全新的產物,不能以工業方法生產出來,因而不具備專利法意義上的創造性,故專利法規定對其不授予發明專利權。專利法上所稱的發明創造,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主要包括產品發明和方法發明兩類。植物新品種和發明專利相比較,前者是改造,後者是創造;前者是結果,後者是程序;前者保持穩定性,後者追求發展性。
2.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的授權條件不同。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申請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應當具備新穎性、特異性、一致性、穩定性和有適當的命名。兩者相比,除對新穎性的衡量標准不同外,主要區別在於:授予專利權的發明要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授予品種權的植物新品種只要求具有特異性,不要求具有創造性和實用性。
3. 植物新品種權和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不同。
《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的兩個文本和我國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都明確規定品種權的保護范圍,是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 。品種權說明書雖包括植物新品種的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等內容,但依據說明書公開的內容不能再培育出該申請品種,說明書的內容不是植物新品種的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必也不能成為品種權保護的范圍。植物新品種的遺傳信息通過繁殖材料實現代代相傳,繁殖材料才是品種權的保護范圍。品種權保護的是實物,是可以繁殖新品種的材料。
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是其權利要求的內容。權利要求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清楚、簡要地限定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說明書應當對發明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發明專利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按照說明書公開的技術方案可以再現該發明,發明專利的思想通過說明書實現人人相傳,其權利要求的內容是發明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發明專利保護的是思想,是可以製造專利產品的技術。
4. 植物新品種和專利產品的生產方式和後果不同。
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和專利產品,雖然都可生產,但是兩者的生產方式和後果不同。
專利產品的生產方式是製造;通過製造再現專利產品。製造是生產原先沒有的,如用配件製造汽車;製造出的產品與所用原料的性能和形態都不同。這種生產是把一個物品或物質改變成另一個物品或物質,發生了質的變化。
植物新品種的生產方式是繁殖;通過繁殖實現植物新品種的繁衍。繁殖是生產原先已有的,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收獲的瓜或豆與種植的瓜或豆之間的特徵特性都相同。這種生產只是量的變化,不發生質的變異。
5. 生產授權品種和發明專利產品,對權利人和繁殖材料的依賴性不同。
(一)生產授權品種,對品種權人具有依賴性。
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必須來自品種權人(包括直接的或間接的、合法的或非法的)。沒有品種權人提供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任何人都不可能依據申請公告公告的對育種過程和育種方法包括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生產出授權品種及其繁殖材料。沒有品種權人提供,任何人都不可能獲得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授權品種的生產,對品種權人合法授權並提供繁殖材料,具有依賴性。
專利產品不同,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自公報的專利申請說明書中獲知申請人對發明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說明內容,即能夠實現該專利。專利產品的生產,對專利權人沒有依賴性。
(二)生產授權品種,對繁殖材料具有依賴性。
沒有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任何人(包括品種權實施的被許可人或品種權轉讓的受讓人以及所屬技術領域的全部技術人員)都不可能生產出授權品種及其繁殖材料。有了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任何人即使不了解授權品種的育種過程和育種方法(包括系譜、培育過程和所使用的親本或者其他繁殖材料來源與名稱的詳細說明),即使不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也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也就是說,生產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對授權品種的繁殖材料,具有絕對的唯一的依賴性。
專利產品與授權品種不同,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只要自公報的專利申請說明書中獲知申請人對發明作出的清楚、完整的說明內容,沒有專利產品,也可以製造出專利產品。製造專利產品依賴的是專利技術,對專利產品沒有依賴性。
⑤ 我國動植物新品種是否可授予專利
我國動植物新品種不能授予專利權,但培育動道植物品種的方法內可以授予專利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5)植物品種被授予專利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十條申請人要求優先權的,應當在申請的時候提出書面聲明,並且在三個月內提交第一次提出的專利申請文件的副本;未提出書面聲明或者逾期未提交專利申請文件副本的,視為未要求優先權。
第三十一條一件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的兩項以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一件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應當限於一項外觀設計。同一產品兩項以上的相似外觀設計,或者用於同一類別並且成套出售或者使用的產品的兩項以上外觀設計,可以作為一件申請提出。
⑥ 不能授予專利權的幾種情況哪些情況不能授予專利權
(1)違反國家法來律、社會公德或妨源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如吸毒工具等。
(2)違背科學規律的發明。比如永動機不符合能量守恆定律,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3)科學發現。如某天文學家通過觀測發現了一顆新星;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等,這些都屬於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事物,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4)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例如撲克牌或某種棋牌的一種新玩法等。
(5)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如一位老中醫通過特殊的號脈方式可以診斷出一些難於診斷的疾病,並用針灸、特殊穴位按摩療法等加以治療,這些都不能授予專利權,但是用於診斷或治療疾病的可批量生產的葯物、器械及其制備方法可以申請專利。
(6)動植物新品種不能授予專利權。在我國有專門用於保護植物新品種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7)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⑦ 動植物新品可以授予專利嗎 為什麼
專利法第二十五條 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⑧ 植物新品種權申請和發明專利申請一樣嗎
不能。《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動植物品種不能授予專利權,但培專育動植物品種的方法屬可以授予專利權。植物新品種保護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一種,保護育種者對其所培育品種的相關權利。在不同國家,其具體保護形式不完全一致。在中國,是以植物新品種權的形式對植物新品種進行保護。
⑨ 在專利申請中,對動物和植物品種的生產方法可以授予專利權。具體是指什麼生產方法
配方或者製作生產過程,但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創新,不能顯而易見或者根據現有理論能明顯推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