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專利最好不要請他人代理現在申請專利額程序不復雜完全可以自己去申請
2. 專利申請時專利會不會被盜用
發明專復利的授權程序是這樣的制:提交申請材料,初步審查,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後公開(可申請提前公開),自申請日起滿三年提出實質審查請求,獲得授權。實用新型:流程較發明要簡單,僅包括提出申請,初步審查和授權三個步驟。無論是發明還是實用新型,獲得授權的專利都要被公開,處於只要你想查就能查的到的狀態,如果想要獲得專利權的保護,公開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國防專利除外),所以說我覺得不存在樓主擔心的情況。這就是專利制度所存在的價值所在,為了鼓勵發明創造,在一定的期限內給予專利權以保護,同時又為了防止技術壟斷,促進技術進步,減少重復的研究,所給予的保護是有期限的,公開的一部分價值就在於讓社會了解該項技術已經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防止重復研究,浪費資源。如果樓主擔心被專利局工作人員偷走專利然後故意駁回你的申請,那麼還有相應的救濟措施,即向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復審,如果你對復審結果不滿意,認為賊鼠一窩,那麼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如果認為這是一盤很大的棋,還可以當成商業秘密來保護。
3. 申請專利怕不怕別人偷專利,怎樣保護自己的專利
答案:專利申請注冊成功後,既具有排他性,獨占性,且受法律保護!如果專利申請後,有人未經許可、授權擅自使用該專利,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專利權利人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經行維權。
相關知識:
專利應用階段的保護戰略
企業在專利申請獲准,擁有專利權後,更應加以重視、認真考慮的問題是:如何充分、有效的應用這一專利,使本企業能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實現專利技術的產業化。目前,企業專利技術的產業化通常有以下幾個途徑:企業自行實施該專利技術,生產、銷售專利產品,提高本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從而提高本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對該企業的技術發展作用不大的專利技術進行轉讓,以獲得專利轉讓費;與他人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將本企業無能力自行開發的專利技術投資,如與他人聯營、技術入股等,充分實現該專利的經濟效益。
在專利應用階段,企業對專利的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維持專利權效力。
按時交納專利年費,維持專利權的效力是企業專利保護的前提。有的企業在獲得專利權後,因專利實施一時受挫,收益不大,便停止繳費,使專利權被專利管理機關公告終止。後發現別的企業製造專利產品,獲利頗豐,很是後悔,但已無法補救。因此,是否停止繳費,放棄專利,企業應慎重考慮,不應因為一時的失誤導致企業資產的大量流失。
2.簽訂合法有效、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的合同。
企業在專利轉讓、許可及投資過程中,應重視合同的訂立,使合同一方面能保障轉讓、許可或投資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在糾紛發生時,能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盡快解決糾紛。為此,企業應特別注意違約責任的確定、糾紛處理條款的訂立及有關專利技術條款的完備,同時,注意合同條款的可操作性。
3.關於專利技術的後續研究。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企業在對專利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還應根據市場需求及本企業技術能力的不斷提高,加強對專利技術的後續研究,以便使專利技術升級換代,確保本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競爭優勢。
專利侵權救濟階段的保護戰略
當專利權被人侵犯,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企業能否及時採取措施,對侵權行為加以有效制止,並獲得合理賠償,對企業而言,具有重大意義。
企業在專利侵權救濟階段的專利保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專利侵權行為的識別和發現。
要制止他人的侵權行為,首先,應學會識別侵權行為。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侵權行為須具備以下兩個要件:
(1)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有實際的侵害行為發生。即侵權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實施了製造、使用、銷售、進口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或使用、銷售、進口依該方法直接製造的產品的行為。新修正的《專利法》又增加了「許諾銷售」的規定,將許諾銷售專利侵權產品的行為也規定為專利侵權行為。
(2)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必須是違法的行為。並非所有未經專利權人的同意,侵害其專利權的行為都屬於專利侵權行為,如為科學研究和實驗目的的使用、先用權人的使用、善意使用和銷售某些專利產品、強制許可和計劃許可等行為,就屬於專利法規定不視為專利侵權的行為。
只有以上兩個要件同時具備,該行為才構成專利侵權行為,專利權人才能制止侵權,要求賠償。
要制止他人侵權行為,其次,還要及時發現侵權行為,這就需要企業注意對各類市場信息和市場動態的搜集;同時加強對市場產品的監控,尤其是對同行、競爭對手投放市場的產品的監控。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專利侵權行為,並採取措施加以制止,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
2.對專利侵權行為的處理。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和實踐經驗,企業在發現專利侵權行為後,可採取以下三種解決方式:
(1)雙方和解。專利權人可先向侵權人發出警告信,指出其侵權事實,使其停止侵權,賠償損失。,或通過與對方協商、談判,簽訂實施許可合同。
(2)向專利管理機關申請調查、處理。專利權人可在無法與對方和解的情況下,或不經和解直接向專利管理機關請求處理專利侵權糾紛。
(3)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權人也可通過訴訟來解決專利侵權糾紛,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4. 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有被剽竊的可能嗎
專利在申復請過程中有被剽竊制的可能嗎,發明人發明專利後,應該到專利管理部門注冊登記,這樣申請人才能取得專利權,那麼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有被剽竊的可能嗎?專利在申請過程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有被剽竊的可能嗎申請人在申請權利過程中,專利是有可能被他人剽竊的,如果專利被剽竊後,造成申請人申請專利不受理的,申請人可以向專利管理部門請求專利無效。商標局做出宣告注冊商標無效的決定,應當書面通知當事人。當事人對商標局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商標評審委員會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九個月內做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當事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專利在申請過程中有被剽竊的可能嗎?以上內容是關於該問題的討論,想要了解更多內容,歡迎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在線客服。八戒知識產權知識產權專註:商標、專利、版權、域名等知識產權業務方向。主營業務三大板塊:常規知識產權、涉外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交易。互聯網+知識產權行業的黑馬型企業。
5. 專利申請時專利會不會被盜用
實用新型專利被別人盜用的,應該及時採取以下措施:
1、通過公證等方式保回全、固定對方的侵權證據。答
2、發公函要求對方停止侵權並協商賠償損失。
3、向法院起訴要求對方停止侵權並賠償損失。
在向法院起訴時,應該向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中級人民法院起訴,並且應當在起訴時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
第二條 專利糾紛第一審案件,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條 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第八條 提起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訴訟的原告,應當在起訴時出具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的檢索報告。
6. 個人申請專利的時候,會被專利局的人剽竊嗎
專利局的審查員工作環境是非常嚴謹的,上班期間不能攜帶任何電子產品,統一使用國知局回的電腦、工答作電話,裡面的內容是完全無法拷貝復制的。
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之前是不會公開的,不過申請實用新型的技術含量一般相對較低,即便審查員腦海記憶復制你的專利內容,並駁回你的專利申請,基本也沒什麼意義。
發明專利在實質審查階段會在網上公開,意識就是,只要你交了實質審查費,網上一定會公布,公布之後就形成了現有技術,任何人想再以同樣的技術方案申請專利是不可行的,即便你的專利最終沒有授權,別人也是無法復制的。
還有什麼其他問題的話可以聯系我。
7. 我發明了一個小玩意,想申請專利,會不會存在泄密
我說下幾點
專利保護,一般會通過代理公司進行寫案子
但有部分資料代理公司會得到,幫你進行檢索和申請遞交
而有些公司想做高薪,或某些人升職考學加分等
沒有專利,就可能買專利,這時代理公司會幫寫案子,而這些案子有很多是改編以前申請的案例
但這不太會影響你自己的這種專利!
而你自己寫案子就比較難!優缺點可以衡量下
8. 特別好的專利去專利局申請後,會被專利局偷竊嗎
特別好的專利最好自己申請,通過專利局申請的在雙方交涉過程中,如果您的專利特好對方在價格上會載你,你要是不同意你的信息就被對方截取了,建議有特別好的可以申請電子專利,現在電子專利個人可以申請!
9. 重大發明在申請專利的過程中會不會有被泄露的風險
肯定有,申請專利就必須填寫大量的申報材料,為了通過專利審核,還必須按要求寫清楚基本思路 創新點 解決辦法等等。現在好多創新其實就是一層窗戶紙,一點就破。
10. 在中國申請的發明專利被盜用如何維權
以專利侵權為由到法院起訴,專利權是專利人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專利侵權是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了依法受保護的有效專利的違法行為。
根據現行專利法,專利侵權行為的具體形態可分為:
(一)未經許可實施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未經權利人許可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的規定,包括以下3種具體形式: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他人發明專利產品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品;使用他人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或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製造、銷售或進口他人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二)假冒他人專利行為。這類專利侵權行為是指侵害專利權人的標記權。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2001)第八十四條規定,包括以下4種具體形式: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三)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
根據專利法五十九條的規定,這類行為需要承擔一般的民事侵權責任,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公正,可予以處罰。
(四)除法律明確規定之外,在理論上和實踐中還存在兩種侵權行為:過失假冒,即指行為人本意是冒充專利,隨意杜撰一個專利號,而碰巧與某人獲得的某項專利的專利號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該行為無假冒故意,但其行為結果仍然構成了假冒他人專利。反向假冒,即指行為人將合法取得的他人專利產品,註上自己的專利號予以出售,這種行為顯然不夠成「假冒他人專利」,但事實上侵害了合法專利權人的標記權,仍是一種侵權行為,侵權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