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星光大道的商標之爭
2003年7月,北京星光大道影視製作公司(簡稱星光公司)申請注冊商標「星光大道」。後來,星光公司的商標注冊申請獲得初審通過,央視對「星光大道」的商標注冊提出異議。央視的異議申請被駁回後,又申請復議再度被駁回。最終,央視將商評委告到法院。
中央電視台起訴稱,「星光大道」是央視1999年開播的「星光無限」欄目的一個子欄目,後來「星光無限」改版為「星光大道」,擁有大量觀眾,屬於「使用在先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因此央視擁有在先的欄目名稱權及商標權。央視還認為,星光公司在理應或已經知道上述情況時,仍然申請注冊該商標,這種行為屬於搭便車出名的「惡意搶注」,請求法院要求撤銷商評委核准注冊該商標的裁定。
在庭審中,被告商評委認為,央視雖稱「星光大道」很早前作為其節目板塊名稱使用,但並未提供相應證據。現有證據表明,該欄目開播於2004年,星光公司在2003年就已進行「星光大道表演大賽」的籌備策劃活動,因此難以認定星光公司注冊申請的行為具有主觀惡意,央視所稱的「在先名稱權」理由不能成立。
法院認為,央視未提交星光大道欄目先於星光大道商標申請之前就已經播出,並在相關公眾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任何有力證據。「星光大道」欄目開播時間,晚於星光公司申請星光大道商標的申請日。星光公司注冊星光大道商標,既沒有對公眾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影響,在注冊中也沒有採用欺詐手段,並不違反商標法的規定。法院判決維持了商評委的裁定。
2011年10月06日,北京市一中院卻判決央視敗訴。一紙判決書將懸疑幾年的一場公案畫上了分號。這不禁讓那些普遍認為央視能通過各種關系奪回「星光大道」商標的人感覺驚訝。
② 星光大道商標是惡意搶注還是申請在先
星光公司注冊「星光大道」商標,既未對公眾利益和公共秩序產生消極負面影響,也未在注冊中使用欺詐手段,故認定星光公司並不存在違反商標法的行為;而央視由於其「星光大道」節目落後於星光公司同名商標的注冊,故對其「使用在先」的說法難以支持。最後,一中院一審判決央視敗訴,維持商評委的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