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標管理制度如何制定
應該是cis系統這時國際上公認的商標品牌要素!是一個商標或一個公司所需要的基礎!
企業識別系統(司肖)構成要素,基本上有三者構成: 1 企業的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簡稱mi); 2 企業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簡稱bi); 3 企業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簡稱vi).
企業的理念識別
是一個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的經營理念、經營信條、企業使命、企業目標、企業哲學、企業文化、企業性格、企業座右銘、企業精神和企業戰略等的統一化。換言之,企業理念是企業在開展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指導思想和行為准則。它包括企業的經營方向、經營思想、經營道德、經營作風和經營風格等具體內容。
企業的行為識別
包括對內和對外兩部分.對內包括對幹部的教育,員工的教育(如服務態度,接待技巧,服務水準,工作精神等),生產福利,工作環境,生產效益,廢氣物處理,公害對策,研究發展等;對外包括市場調查,產品開發公共關系,促銷活動,流通政策,銀行關系,股市對策,公益性,文化性活動等. 企業的行為識別幾乎涵蓋了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不同的企業,在內涵上又有所不同.如銀行業重視外觀形象和社會形象,銷售企業重視外觀形象和市場形象等。在企業行為中能直接作用到公眾,形成公眾的印象與評價的因素,主要可分為7種形象24項因素,包括: 1、技術形象:技術優良,研究開發力旺盛,對新產品的開發熱心. 2、市場形象:認真考慮消費者問題,對顧客服務周到,善於宣傳廣告,消費網路完善,很強國際競爭力. 3、公司風氣形象:清潔,現代感,良好的風氣,和藹可親。 4、未來性形象:未來性,積極形象,合乎時代潮流。 5、外觀形象:信賴感穩定性高,企業規模大。 6、經營者形象:經營者具有優秀的素質。 7、綜合形象:一流的企業,想購買此公司股票,希望自己或子女在其公司工作。 企業的行為識別偏重於行為活動的過程,消費者對其的認識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企業的行為識別內容也在不斷的進行調整.以符合整體司肖系統的變革。
企業的視覺識別
一般包括基本設計,關系應用,輔助應用三個部分.基本設計包括,如企業名稱,品牌標志,標准字,標准色,企業造型,企業象徵圖案,企業宣傳標語,口號,吉祥物等;關系應用包括,如辦公器具,設備,招牌,標識牌,旗幟,建築外觀,櫥窗,衣著制服,交通工具,包裝用品,廣告傳播,展示,陳列等;輔助應用,如樣本使用法,物樣使用規格及其他附加使用等. 在司肖所有活動中,其效果最直接,在短期內表現出的作用也最明顯.統一的vi設計可以在企業對外宣傳和企業識別上獲得最有效最直接的具體效果.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把視覺識別(vi)等同於司肖,甚至把vi等同於"企業形象"。在此,希望讀者能引起注意。在企業視覺識別(vi)中,視覺的設計是論證vi成功的關鍵。一個良好的設計應該能具有以下幾個要素: 1.要能反映企業的理念識別(mi)基本特徵 2.能反映企業基本經營性質 3.視覺設計必須容易辨認,記憶,具有系統性及嚴格區別於其它同類企業。 4.視覺設計必須符合美感,賞心悅目,能被絕大多數人接受並能引起他們的好感.
B. 如何建立企業商標管理制度
為適應市場競爭需要,企業要不斷提高商標意識,學習和了解商標法律法規的內容和規定,積極主動地制定商標管理制度,對商標進行全方位的保護。一般說來,企業內部的商標管理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企業應設立專門職能部門,全權負責企業商標管理與決策。企業領導集團要對商標工作予以充分重視,把制定商標戰略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系統中。現在雖然不少企業加強了企業內部商標管理工作,但管理職能分散,職責不清,不利於科學管理。從實踐經驗來看,不宜將商標管理分散到多個職能部門。規模大的企業應設立知識產權部門,也可以將管理工作歸並到一個綜合性的商標職能部門。如白鴿集團專門設立了商標管理機構統一管理商標工作。 二、企業內部的商標管理是一項嚴肅的工作,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商標管理的各項工作制度。如對商標的設計,在申請前由商標職能部門提出後,要有嚴格的內部審核程序,以審核商標是否有顯著性和識別性;商標注冊證、注冊商標標識和商標許可使用合同要明確規定如何管理。對商標的印製生產實行嚴格的責任制度,從而使注冊商標的日常使用制度化、規范化。 三、重視企業商標檔案管理,發揮商標檔案作用。企業商標檔案是企業在商標注冊和使用過程中保存下來的有關文件材料。企業商標檔案是否完整和管理好壞,關繫到商標能否切實得到有效的保護。如兩個申請人同日在同一種商品上申請同一注冊商標時,根據《商標法》的規定,同日申請注冊的商標依據使用在先為主的原則,駁回其他人的申請。這時企業設計使用過的商標原始資料就成為關鍵證據。做好企業商標檔案工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收集與商標注冊相關的文件,包括設計過程、設計說明、設計日期、申請日期等;二是收集整理保護商標專用權的有關材料,包括全面的商標案件投訴材料,執法機關檢查和處理情況等。三是收集整理商標使用於每個商品的營業成績記錄,用於宣傳商標的廣告等。企業建立商標檔案,一般情況下,以一件商標建一份檔案為佳。這些檔案,會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和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時發揮作用。 四、形成企業商標體系,增強商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商標體系是由企業若干個商標及其活動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而構成的一個企業整體商標的總稱。企業商標體系的形成應具備以下條件:企業商標意識濃厚,形成了商品與商標有機結合的良性格局;擁有若干個注冊商標,它們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倘若只有兩三個商標,是難以形成體系的;各個商標具有較強的整體功能,基本達到三統一,即商標行為與經營行為統一,商標信譽與企業信譽統一,商標優勢行為與企業優勢統一;最後一點是企業商標行為規范科學,企業的商標信譽高,有一個或多個商標具有較高知名度,能為企業帶來好的經濟效益。確立企業商標體系有利於推動企業商標工作的整體發展。 五、積極協助執法機關打擊假冒侵權行為,並將打假活動的相關資料留存入檔,以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C. 我國商標制度中的先申請原則
商標保護復具有地域性,我國制的商標管理制度奉行申請在先原則,區別於美國的使用在先,商標必須經注冊才能在我國得到法律保護。但對於未經注冊的馳名商標,我國法律有專門規定予以保護,保護力度不低於已在我國申請注冊的商標。在我國主張馳名商標保護,必須有商標侵權等法定事由,且該商標必須經官方認定為馳名商標。
D. 中,日兩國商標制度有何不同
隆天國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商標版權部經理吳滌作為此次論壇的主持人首先介紹到,中日商標交流會是商標品牌節的傳統分論壇之一,是中日雙方商標業界交流商標法律動態、前沿問題以及實務的重要平台。今年的交流會日方代表是來自日本弁理士會國際活動中心的弁理士齋藤整、田代茂夫、田中秀樹,中方發言代表則分別為來自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商標代理人武廣東、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的合夥人魏煒以及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律師勝永攀。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商標代理人武廣東從馬德里國際商標注冊指定中國申請的注意事項出發,講述了與直接向中國申請商標注冊的不同點。 武廣東的主旨演講主要圍繞著馬德里國際注冊和中國申請的不同,以及馬德里國際注冊指定中國時的注意事項兩點展開。並從審查程序、提交費用、商品服務、證明文件權利有效期、注意事項等方面,結合具體事例,深入剖析上述問題。 日本弁理士會國際活動中心的弁理士齋藤整,則以日本關於認定商標惡意搶注行為的法律規定以及典型案例為視角,發表了主旨演講。 齋藤整的演講,緊緊圍繞著日本商標注冊程序的流程、被惡意搶注商標的利害關系人能夠採取的措施、以及與惡意搶注相關的駁回等。並結合具體案例對日本有關商標法律法規進行解讀。 作為具有日本留學經歷的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合夥人魏煒,則以中、日兩國語言,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進行了解讀。 魏煒對《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解讀,涉及到當下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其中包括在先權利的保護、混淆可能性的判斷、及其他不正當手段等。 在魏煒對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了解讀後,日本弁理士會國際活動中心的弁理士田代茂夫則講述了日本商標申請中的注意事項。 田代茂夫的演講從四個方面展開,其中包括日本商標申請的趨勢與現狀;關於早期審查制度;關於使用意向的確認;關於外文商標。結合具體的數據對上述四個層次進行解讀。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合夥人、律師勝永攀的主旨演講更加具體化,其重點介紹了深圳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情況。 勝永攀的演講從深圳市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背景出發,講到改革的歷程後,又講述了改革中的「得」與「失」,最後對下步改革的走向作出了自己的預測。 日本弁理士會國際活動中心的弁理士田中秀樹則講述了專利信息平台(J-Platpat)的靈活運用。 田中秀樹的演講,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講述了具體的檢索種類以及檢索方法,並建議靈活運用專利信息平台(J-Platpat)應事先獲取信息而進行有效利用。並指出當存在不正當地進行大量申請的商標申請人時,即使在審查意見通知中被引用也可以繼續觀察。
E. 企業內部商標管理制度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一般說來,企業內部的商標管理制度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應設立專門職能部門,全權負責商標管理與決策。不宜將商標管理分散到多個職能部門。規模大的企業應設立知識產權部門,也可以將管理工作歸並到一個綜合性的商標職能部門。
二、應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商標管理的各項工作制度。如商標的設計、申請前的內部審核、商標注冊證、注冊商標標識、商標許可使用合同、商標的印製生產等。
三、應建立企業商標檔案管理。企業商標檔案是企業在商標注冊和使用過程中保存下來的有關文件材料。企業商標檔案是否完整和管理好壞,關繫到商標能否切實得到有效的保護。企業建立商標檔案,一般情況下,以一件商標建一份檔案為佳。這些檔案,會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和要求侵權人賠償損失時發揮作用。
四、形成企業商標體系,增強商標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商標體系是由企業若干個商標及其活動相互聯系、相互影響而構成的一個企業整體商標的總稱。確立企業商標體系有利於推動企業商標工作的整體發展。
五、積極協助執法機關打擊假冒侵權行為,並將打假活動的相關資料留存入檔,以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http://www.jiannbao.com/index.aspx 商標注冊代理劍盾保
F. 商標注冊制度和它的影響
商標注冊有自願來注冊源和強制注冊兩種方式,目前國家規定實行商標強制注冊的商品是人用葯品和煙草製品。因為這些商品關繫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國家對煙草的專賣制度,由於商標注冊後便於對商品的來源進行監督管理,由此促進商標權人維護產品質量,只有通過強制注冊制度才能使兩類全部納入質量的監督管理,如果對這兩類商品商標實行自願注冊就可能使一些企業的商品因為沒有進行商標注冊而不利監督。
希望採納
G. 企業商標使用管理和保護制度怎麼寫
北京君杜可提供詳細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策劃方案,如:《企業品牌保護規則》《企業知識產內權基礎制容度和團隊建設》,《企業知識產權決策職能提升和執行職能細化》等,現為各行各業知名企業服務如:「寶潔」日化、「康佳」電器、「格蘭仕」電器、「七天」酒店、「徐福記」食品、「潮流前線」服飾、「華強」集團、「英軒」實業、「避暑山莊」集團、「天瑞」鑄造、「遠大」線材、「華翔」汽配、「梨花春」酒業、「蘇寧」電器、「科明」照明、「亮亮」照明、「老肯」器械、「東方雨虹」防水、「合眾」傳媒、「雅鹿」服飾、「安露」清洗劑、「金龍」客車等。
如有問題咨詢歡迎隨時Q我。
H. 企業商標管理制度怎麼制定
請上網搜索工商總局的《企業商標管理若干規定》,再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參考其它企業的管理辦法就能制定出來了。關鍵是以後能照樣執行。
I. 企業商標管理制度 誰有
企業商標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明確企業商標的設計、制定、注冊的職責,規范商標的使用,保護企業無形資產,加強知識產權的管理,按照國家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正確使用商標,樹立和維護企業信譽,保證商品質量,加強商標管理,保護商標的專用權,在發展生產繁榮市場,維護消費者的利益和擴大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等諸方面,商標具有決定性的因素。
第二章管理部門職責
第二條本企業的商標管理由商標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商標管理領導小組職責為:商標管理領導小組主管日常事務和廣告宣傳,銷售科主管商標流通過程中商標管理,技術科制定質量標准,工藝紡織操作規程,品質科負責出廠的檢驗工作。
第三章商標管理
第三條按商標法的規定,依法辦理注冊申請、續展、變更、使用許可等手續,以取得商標專用權。
第四條企業目前經國家商標局核準的注冊商標名稱為: 類別: 核准使用的商品: 使用商標必須符合注冊規定合法使用,不得濫用和亂用商標,任何企業和個人不得仿冒、復制和銷售,或採取手段損害企業商標信譽,否則視為侵犯我廠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予以追究法律責任。
第五條凡需增添注冊商標,必須由商標管理領導小組決定,經審定商標全部內容後,即可申請注冊。
第六條合資企業使用本廠有專用權的注冊商標,需履行相關手續。經向廠部提出書面申請,同意批准後,由商標管理小組辦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及手續。
第七條商標使用許可合同依法報國家商標局備案,報市工商局存查。
第八條商標被許可人不能將使用許可的商標再許可他人使用。
第九條商標注冊獲准後,即由商標管理領導小組建立商標檔案,管理其設計件、印刷件和注冊證件,接受商標查詢,積累商標資料,監督和維護商標信譽,負責檢查商標使用情況,及時向領導部門匯報,並處理報廢商標等事宜。
第十條任何人員未徵得商標管理領導小組審查同意,不得向外訂購,製版注冊商標的圖形和字樣及包裝裝潢和廣告(包括禮品袋紙盒、包裝箱、吊牌、合格證等印刷及裝飾性商標圖案和字樣)。任何部門和個人不準復印、偷盜、倒賣商標,一經發現,按《商標法》追究行政和法律責任。
第十一條產品出廠由品質科按質量標准檢驗,嚴格出廠程序,對不合格產品,一律不準出廠。
第十二條商標管理領導小組負責日常商標統計及各類包裝物的管理,負責按計劃產量限額發放,嚴格領付手續,做好收付記錄。後處理車間必須有專職或兼職保管人員負責商標和各類材料的發放、使用和保管。
第十三條廣告宣傳包括印刷品、實物及公司有關福利勞保用品所採用的商標圖形和字樣的樣稿,凡涉及商標者應由商標管理領導小組審核,並取得標准樣稿,核准後方可使用。
第四章 附則
第十四條本制度由商標管理領導小組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J. 我國正式建立起商標共有制度的是哪部商標法
一、民法上的共有制度
(一)共有的概述
共有作為所有權的擁有表示類型,它與單獨享有相對應,對於共有的概念,國內學者基本上不存在什麼較大的差異,多是從「主體」、「客體」、「內容」三個方面進行的概括。王利明教授主編的《民法》認為「所謂共有,是指某項財產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共同享有所有權」,[①]王澤鑒教授在其《民法概要》一書中定義為「此一個所有權的主體通常為一人(單獨所有),但亦得由數人(二人以上)共同享有之,是為共有,可分為分別共有和共同共有」。[②]學者陳華彬概括的則更為詳細「共有,為近代民法所有權形式之一,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就同一財產共同享有所有權的法律制度抑或復數的個人就同意財產共同享有同一所有權的法律狀態」[③]
就筆者看來,共有故名思意就是存在多個權利主體對一項財產主張集體享有所有權。具體而言:
第一,共有必須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其中權利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共有的權利主體必須是復數。
第二,共有的客體必須是某一項「財產」。《物權法》主要將「財產」界定為動產和不動產,但從廣義的民法角度來考慮,財產的內涵也就不僅僅只涉及到具體的物了,知識產權、債權、股權等財產性權力也被包括進來。
第三,共有是對所有權的主張。所有共有人都是對物的所有主張,是對物的歸屬的一種權利宣誓,缺乏這種對所有含義的宣誓,共有制度就不會存在。
(二)共有的類型
我國立法上,將共有劃分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兩類。按份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有人按照他們各自所享有的份額分別對動產或不動產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形式。而共同共有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共有人因存在某種共同關系而據此對某項動產或不動產不劃份額地共同享有所有權的形式。按份共有與共同共有兩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1.前者的各共有人間所享有的權利承擔的義務都是依據其所獲得的份額而確定;後者則是因各共有人之間存在某種特殊的共有關系致使無法劃分份額而共同享有所有權。一般而言這種特殊的共有關系的發生原因主要有兩種形式:第一,婚姻家庭關系。《婚姻法》第 17 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雙方對於其共有財產享有平等的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同時作為家庭的成員(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他們在家庭生活關系期間因勞動而獲得的財產,每個家庭成員均平等的享有權利。第二,繼承關系。在繼承開始以後,遺產分割以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繼承人對於其享有繼承權的遺產所享有的權力。筆者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是法定繼承,由於繼承人之間、繼承人與被繼承人之間本身存在著婚姻家庭關系,因此繼承只是表現形式,真正的共有產生原因仍然屬於前一種婚姻家庭關系。而如果是遺囑繼承,由於存在非婚姻家庭關系的一方的介入,因此財產的共有就是依據繼承關系發生的。2. 按份共有人依其份額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共同共有人因財產不可分而平等的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只有當共有關系終結之時,各共有人才可分割共有物,其份額才能確定,因此在共有關系存續期間各共有人平等的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共有物的權利。
二、知識產權共有制度
在知識產權領域中因合作創作、合作發明創造和共同申請注冊商標等相關法律事實的發生都會引發知識產權共有關系的建立。然而目前我國《著作權法》和《專利法》以及《商標法》都已對著作權共有、專利權共有和商標共有進行相應的規定。《著作權法》第13條第2款規定「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對各自創作的部分可以單獨享有著作權,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體的著作權」。《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9條對此作了更為詳盡的規定「合作作品不可以分割使用的,其著作權由各合作作者共同享有,通過協商一致行使;不能協商一致,又無正當理由的,任何一方不得阻止他方行使除轉讓以外的其他權利,但是所得收益應當合理分配給所有合作作者」。我國《專利法》第15條第1款規定「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共有人對權利的行使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沒有約定的,共有人可以單獨實施或者以普通許可方式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許可他人實施該專利的,收取的使用費應當在共有人之間分配」。第2款規定「除前款規定的情形外,行使共有的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應當取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 《商標法》第5條「兩個以上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共同向商標局申請注冊同一商標,共同享有和行使該商標專用權」。但是從現有的法條中筆者似乎也讀出了另外一點含義,《商標法》第29條「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並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並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商標法實施條例》第19條「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分別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在同一天申請注冊的,各申請人應當自收到商標局通知之日起30日內提交其申請注冊前在先使用該商標的證據。同日使用或者均未使用的,各申請人可以自收到商標局通知之日起30日內自行協商,並將書面協議報送商標局;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商標局通知各申請人以抽簽的方式確定一個申請人,駁回其他人的注冊申請。商標局已經通知但申請人未參加抽簽的,視為放棄申請,商標局應當書面通知未參加抽簽的申請人」。可以說,商標法包含不允許存在商標共有的含義,表現在法條上的表述就是不允許不同的商標所有人在相同或者相類似的商標上擁有相同或者相類似的商標,一個注冊商標只能由一人申請,兩人申請在協商不成時,抽簽決定。作為共同所有人,他們在商標使用上的不一致是否會形成產品的混淆而造成對消費者的侵權,這將是我們共同探討的重點內容。
為探究商標法中是否可以引進共有制度,我們有必要比較知識產權法的共有制度與物權法的共有制度兩者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一)專利權共有與民法(物權)共有
1.可比性分析
對比兩個不同的概念的前提要件是兩個概念之間是可比的,而可比的判斷標准在於有一定的相似性與區別性,對於屬不屬於同一位階,兩者在地位等級上的是不是屬於隸屬關系都不是一個明確的標准,因為兩個不同領域不同等級的事物我們也是可以對比的,而且現實中我們也經常這樣對比分析。尋找對比的對象,進行對比分析,完全在於我們學者的目的與初衷,其所要進行的對比最終目的是想實現何種效果,得出什麼樣的結論。而無論是領域不同的還是位階不同的,只要兩者擁有一定的相似性,並且可以區分,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藉助對比方式分析問題,純粹的兩個毫不相干或者原本一模一樣的事物才是沒有可比性的,因此有學者提出「要討論專利權共有與所有權共有是否具有可比性,就要弄清二者是否位於同一位階,這也要求解決專利權與所有權在民事權利中的地位問題」[④]這樣的前提要求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我國直到 2008 年《專利法》第三次修改時,才將有關專利權共有制度行使的內容寫入《專利法》,具體表現在第15條,而在此新法生效之前,在專利共有方面的空白規定主要是由其他法律以各種方式填補,這其中民事法律規范起到最為重要的作用,《民法通則》中規定了共有的一般性原則、《合同法》中關於合作開發而生共有的規定、《物權法》中物權共有的規則、最高人民法院的若干司法解釋等,甚至侵權行為類的法律規定也都為共有專利權的行使起著重要的直接規范或間接參考作用。因此專利權共有與民法(物權)共有在歷史淵源上可以說是有著一定的密切聯系。同時,民法學界公認的,知識產權法也屬於大民法的范疇,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知識產權歸屬於民法法部門,因此從這點看專利權共有與民法(物權)共有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然而兩個之間也並非可以等同,畢竟《民法通則》和《物權法》的傳統物權理論是主要基於實體物的,並且傳統物權理論的共有條款過於籠統、原則,適用於無形的專利技術時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可照搬照抄。
2.對比分析
(1)客體不同。共有專利權的客體是發明創造具有非物質性(無體物),是不可分割的;而共有所有權的客體則具有物質性(有體物),是可分割物(即使是共同共有,當共有關系終結之時,各共有人也是可分割共有物,確定其份額的)這種客體上的非物質性與物質性(無體物與有體物)差別正專利權共有與所有權共有存在區別的根本原因。
(2)內容不同。
有學者認為「共有專利權的權利內容包括獨占實施權、禁止權、標記權、許可實施權和處分權等」,[⑤]也有學者認為「共有專利權的內容即專利權的內容,包括製造權、許諾銷售權、銷售權和進口權等」 。[⑥]這種不同看法的認識是由於不同學者對於內容的劃分角度不同所造成的,當然也存在一些學者對有關問題沒有認識清楚,將共有專利、共享專利權兩者混淆。共有專利,是對所有權的一種確認,是對專利權屬的一種確認,學界普遍稱之為「共有所有權」,它的權能與民法(物權)所有權權能一致——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共享專利權,則與之不同,享有專利權的人,既可以是專利權的發明創造者、也可以是法律法規規定可以使用的人,也可以是基於專利所有人的意志許可獲得使用、受益處分的人,但是除了專利的所有人之外,其他人都無法稱之為專利的所有人,而只能說其是專利權的共享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法條中的共有專利權人指的就是專利共有人。
至於內容上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專利所有人所擁有的三種許可使用的授予上,即普通許可、排他許可與獨占許可。這三種許可的權利授予方式與所有權的四種權能表現形式都不盡相同,尤其是在權利遭受侵害時,他們各自的權利救濟途徑差異較大。但是這種內容上的不同,終歸於是知識產權所具有的與物權的差異性即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時間性和地域性所造成的。
(3)權利確認方式不同。共有專利權的取得需經申請、審核、批准、公告等一系列的法定程序,由國家主管機關授予確認,而所有權共有的確認(除了不動產等特殊情況)無需經過申請、審核、批准、公告等程序,不存在法定機關授予的情況。
(4)價值目標不同。我國《專利法》第1條開宗明義就表述出了專利立法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而物權法的「核心價值主要體現在確定物的靜態歸屬,從而達到定分止息、界定產權的作用」[⑦]立法的追求價值不同,採取的立法、執法、釋法的方式也將會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異,因此我們不可將物權理論下的共有照搬照抄入知識產權領域。
(二)知識產權共有特徵
1.客體的非物質性。知識產權共有客體的非物質性是由知識產權客體非物質性決定的。知識產權共有的客體同知識產權客體一樣都是人們不可憑感官感知的無具體物理形態的特性的知識產品。
2.可分與不可分相結合。著作權法中的歌曲我們可以單看作時一部完整的整體而不可分,但是具體到歌曲的組成——歌詞與作曲,他們也是可以作為獨立的著作權對象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作為一項功能齊全的專利發明,雖然內部包含著各種其他的小發明與小製作,或者是建立在前人基礎上的再創造,它最終的成品與內部部分還是存在差別的,作為一個整體的發明,它又是不可分的。
3.權利糾紛處理的最終原則——促進科技與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實現科技與文化的不斷進步。在解決知識產權有關疑難案件時,法官的出發角度不在是保護權利人的權益或者權利的正當行使,在某種特殊場合之下,當權利與進步發生出入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授予權利、確認權利能否實現最終目標的獲得,即使權利人權利受損,法官裁判也具有一定公正性。
筆者認為目前知識產權與物權在共有制度上的區分以上三項區別點也許是最為明顯的,對在商標法中能否構建共有制度具有重要意義。也有部分學者從另外的角度歸納在共有制度方面的差異,筆者保持懷疑態度,尤其是認為「知識產權共有主體的多元化」、「 知識產權共有權利的雙重性與多元性」,筆者表示不敢苟同,因為物權法中的共有與之完全匹配,作為一個沒有明顯區別因素的特徵,我們很難將其歸入為另一類事物的特徵要點之中。
三、商標共有的淺見
目前學界對於商標共有制度研究的成果較少,且歷史較為久遠。以學生僅有的資料收集能力來看,學者劉俊敏、張繼新合撰的《論共有商標權》1996年發表於《河北法學》恐怕是最為早期的一篇,此後相繼有:學者曹新偉的《商標權共有謅議》;學者朱芳、曹新偉的《有關商標權共有問題的法律探討》;學者清源的《淺議商標權共有》;學者汪澤《商標權共有若干問題研究》等等,這些學者基本上都較為贊成商標權可以存在共有制度。提出的理由較多,例如學者朱芳和曹新偉他們認為:商標權是一項財產權,從財產權出發應當允許商標權共有;商標權的本質特性及事實意義上商標權的確立是商標權共有現象存在的理論依據和現實基礎;商標立法及法律實踐應充分尊重私權的自由處分;在我國確立商標共有制度有著重要現實意義。[⑧]然而在筆者看來,除了第一點「商標權是一項財產權,從財產權出發應當允許商標權共有」可以作為理由之外,其他三項理由似乎過於牽強附會,甚至第三點只是一種立法上建議而不能作為一種實質上的理由。理由的確定不是看待一項制度存在的意義,理由與意義兩者不能劃等號,理由是一項制度存在的前提性條件,是制度誕生的依據。意義是制度建立之後的價值判斷。我們完全可以有理由的建立一套沒有任何意義的制度,但是我們無法建立沒有理由沒有建立基礎的而充滿意義的制度,也許這就是筆者不贊同這類學者觀點的個人淺見。
的確,商標權作為一種財產權利,他完全可以適用其他權利的共有制度尤其是比照著作權共有、專利權共有制度來建立自己的共有制度。在商標權利取得方式中,這種共有制度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從共有商標權發展趨勢看,因原始取得方式而產生的共有商標權現象相對較少,而通過繼受取得方式而形成的共有商標權的情況卻逐漸增多。以繼受取得方式產生共有商標權的原因主要有:1.被繼承人死亡,其商標權由多個繼承人共同繼承;2.民事主體分立,其商標權由分立後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共享;3.商標權人將其注冊商標同時轉讓給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民事主體所有」。[⑨]
但是商標共有之後,我們是否需要擔心,商標的共有能夠避免混淆的狀況嗎?商標權的核心——商標專用權,它的含義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表述為,不允許存在多人可以於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注冊的相同或者相近的商標,這樣的表述實際上是為了維護脆弱的市場經濟秩序,而縱觀世界各國的商標法律制度,基本上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我國之前的《商標法》也是採取這樣的立法建議。商標作為一種符號、一種標志,它在一定范圍內能夠告訴消費者,他所選擇的商品與服務來自哪裡,這種方式要比其他表達方式更為直觀與矚目,它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與收益,尤其是馳名商標。但是假設一項馳名商標因某種原因而為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所共有,若這些主體存在一個企業產品生產的體制內,這種情況還好,不會出現較大的矛盾與沖突,然而若這些主體存在不同企業的商品生產之中,如何保證同一商標之下產品的質量與服務的一致性就成為了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
商標共有制度存在的確有理由有據,但是商標共有而存在現實的擔憂頁不可忽視,筆者認為中庸之道似乎可以作為解決其中問題的一種試行方式,即允許共有制度的建立但是共有存在限制。這種限製表現在三個方面:1.限制商標權利的再許可。商標所有人可以行使自己的權利允許被許可人擁有商標的使用權,但是在實施許可權利之後,就不可隨意再次許可,再次許可的權利受到限制。2.權利人行使商標權必須保持一致。這看似與一般共有制度沒有什麼較大區別,但是筆者所說的這種一致不僅僅是局限於一般共有制度的協商一致,還包括許可使用的企業的產品與服務也必須保持一致,不可允許兩個以上互不相乾的企業進行不同行業標準的生產與服務。3.注冊商標不允許共有,共有制度僅限於繼受取得。無論是原始取得還是繼受取得,只要存在商標共有,這種混淆的隱患就必然存在,但是共有制度又有存在的客觀基礎,因此我們只能縮小共有的發生類型以減少共有制度造成混淆的情況發生。繼受取得是共有發生的不可避免的因素,為了與民法(物權)的共有制度以及知識產權共有制度保持一致,我們允許這種方式產生的共有,而原始取得(申請注冊的商標)卻可以利用審查的行政行為方式駕馭共有制度,限制共有商標權的出現。
商標權共有法律制度問題較為特殊與復雜,許可兩個以上的權利主體享有一項商標專用權,就存在「可能會使注冊商標喪失區別商品來源、標志商業信譽的作用,導致消費者對商品出處的混淆和對商品質量的誤認,甚至會使注冊商標的信譽受損」。[⑩]因此,對於商標共有權的法律限制與控制也就成為不可迴避的解決問題的方式,假使因商標權共有造成混淆的情況成為一種普遍的現狀,那麼商標的取得所具有的專有性、利益性、區別性也就失去了意義,目前學界對於此問題還尚未給予很好的回答,因此商標共有權問題還有待理論界進一步探討。
注 釋
--------------------------------------------------------------------------------
[①] 王利明主編:《民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年版,第 286 頁。
[②] 王澤鑒:《民法概要》,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年版,第 518 頁。
[③] 陳華彬:《物權法原理》,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1998 年版,第 469 頁。
[④] 余嬋娟:《專利權共有與物權共有的比較分析》,載於《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⑤] 張素君:《專利權共有法律問題研究》,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
[⑥] 余嬋娟:《專利權共有與物權共有的比較分析》,載於《赤峰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⑦] 王利明著:《物權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頁。
[⑧] 參見朱芳、曹新偉:《有關商標權共有問題的法律探討》,載於《經濟師》,2001年第7期。
[⑨] 劉俊敏、張繼新:《論共有商標權》,載於《河北法學》,1996年第4期。
[⑩] 劉俊敏、張繼新:《論共有商標權》,載於《河北法學》,199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