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銷售的產品被告專利侵權的,怎麼去無效這個專利
銷售商所銷售的產品被告侵犯他人專利權的,銷售商可以其在上述專利申請日之前已銷售的被控侵權產品作為比對基礎,向專利復審委請求宣告此專利無效。若兩者相同或等同,復審委宣告專利無效;若兩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復審委維持專利有效。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據此判決:專利被無效的,銷售商沒有侵犯他人專利權;專利有效的,因兩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銷售商也沒有侵犯他人專利權。蔡某享有切石機的實用新型專利權。蔡某認為福建省某機械公司銷售的q×××橋式切石機為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產品,蔡某以福建省某機械公司侵犯其實用新型專利權為由提起訴訟。福建省某機械公司在答辯期間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提出涉案專利無效宣告請求,並將其在涉案專利申請日以前已經銷售的q×××橋式切石機作對比基礎。專利復審委作出審查決定,維持涉案實用新型專利權有效。決定理由為:對比文件的q×××橋式切石機有四個升降導向支撐圓柱,本案專利的升降導向支撐圓柱為一個大直徑的中心圓柱體,兩者結構完全不同,其作用也不相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認為,誠如國家專利復審委在其無效宣告請求審查決定書中所言,將被控侵權產品q×××橋式切石機與涉案專利的獨立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進行比對,可以看出,q×××橋式切石機的四柱式引導機構與涉案專利的一個大直徑圓柱和圓柱升降支撐體滑動配合的引導機構,二者的技術特徵完全不同,其目的和作用也不相同,所以二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且上述事實,雙方在復審委員會無效宣告請求審查程序及其決定中亦已確認。由此可見,被控侵權產品沒有落入涉案專利的保護范圍,未構成對涉案專利權的侵犯。法院判決,駁回蔡某的訴訟請求。重點閱讀:銷售商所銷售的產品被告侵犯他人專利權的,銷售商可以其在上述專利申請日之前已經銷售的被控侵權產品作為比對基礎,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請求宣告上述專利無效。專利復審委員會將被控侵權產品與上述專利進行比對,結論如下:一、若兩者相同或等同,則專利復審委作出宣告上述專利無效的審查決定。二、若兩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則專利復審委作出維持上述專利有效的審查決定。在專利侵權訴訟中,法院根據上述審查決定作出判決:上述專利被無效的,銷售商沒有侵犯他人的專利權。上述專利有效的,因兩者既不相同也不等同,銷售商也沒有侵犯他人專利權。
Ⅱ 銷售不知道是侵權的專利產品,有什麼後果
根據《專利法》的規定: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不知道專是未經專利屬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所以,只要是「不知道」並且「來源合法」,就可以免除賠償責任;但此時仍然構成侵權,應承擔停止侵害和消除影響的責任。
Ⅲ 銷售的商品如果侵犯別人的著作權專利版權,銷售的人有啥責任
這個主要看當時采購方(即銷售方)有沒有跟供貨方簽訂知識產權相關免責協議,要是沒簽,那麼要共同承擔相關責任,如果簽了,那當時怎麼約定的怎麼來
Ⅳ 生產商和銷售商侵犯他人發明專利,哪方情節嚴重
這個單單從不同人扮演的角色上,很難說誰的情節嚴重不嚴重,首先看生產商是否以自己的名義生產並銷售侵權產品,還是只是按照別人提供的圖紙給人加工產品,掙個加工費?銷售商是從生產商手裡購買了商品並轉售?還是銷售商提供圖紙找到生產商定製?這些都影響到情節的認定。不過侵犯專利權沒什麼情節嚴重不嚴重的,主要看涉案產品的金額大不大。
Ⅳ 我朋友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銷售他人外觀設計產品的,構成專利侵權嗎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嗎
問:我朋友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銷售他人外觀設計產品的,構成專利侵權嗎?需要承擔侵權責任嗎?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下列行為屬於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一)未經許可,在其製造或者銷售的產品、產品的包裝上標注他人的專利號;(二)未經許可,在廣告或者其他宣傳材料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所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三)未經許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專利號,使人將合同涉及的技術誤認為是他人的專利技術;(四)偽造或者變造他人的專利證書、專利文件或者專利申請文件。
Ⅵ 我朋友明知供貨商提供的貨物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還是去賣貨銷售,算是假冒專利行文嗎
問:抄我朋友明知供襲貨商提供的貨物侵犯了別人的專利權,還是去賣貨銷售,算是假冒專利行文嗎?
答:君同法律在線咨詢為您解答
假冒他人專利有什麼處罰?
1、對為侵犯他人專利權提供生產經營便利條件的,責令改正。
2、對明知他人實施假冒他人專利行為,而為其提供生產經營便利條件的,責令改正並予公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3、對明知他人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或者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而為其提供生產經營便利的,責令改正並予公告,可以處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Ⅶ 明知對方產品侵犯他人知識產權仍然購買怎麼辦
明知對方的產品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仍然購買,要看購買方的購買目的是什麼,如果是自己使用的話,不構成侵權行為,而如果購買後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進行製造、銷售,則可以構成侵權行為,追究其相應的侵權責任。
我國的知識產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相關的知識產權法包括著作權法 、專利法 、商標法等。
例如,我國《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第十四條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或者銷售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或者銷售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Ⅷ 銷售專利產品是否侵權
該行為是否侵權行為要根據你的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你的情況符合專利法第六十三條任意一項,則不視為侵犯專利權。問題是不知道你是否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案例:何沛平訴吳縣經濟技術開發研究所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糾紛案
http://www.court.gov.cn/popular/200303260094.htm
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第六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一)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二)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三)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四)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原創回答團成員專用標識———————————————
&;原創回答團成員079號:無索不知 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