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兩個論述題,請給出詳細答案
(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回顧走過的風雨歷程,可以看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較人的成績,但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1知識產權立法不完善
現行的知識產權法立法層多,三法鼎立,分散雜亂。對有些對象重疊調整,規范沖突,而對有些問題又出現調整空白。
高新技術產業是21世紀的支柱產業。但是我國現有知識產權制度不能覆蓋高新技術的所有主題,因此難以跟上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步伐,在對高新技術成果的保護上具有滯後性。例如:工程中有關基因、基因順序,克隆動物、克隆葯品,遺傳工程,農業生物技術,醫學生物技術,海洋生物技術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信息技術領域中軟體、資料庫、計算機輔助創作作品、互聯網上遠距離傳輸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等。
此外,任何一個知識產權法中均未規定法定賠償額,使司法時遇到較人困難,尤其是當既難確認侵權人的非法獲利,又難確認被侵權人的實際損失時。這也使全國不同地區的法院,在處理基本相同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時,判決的賠償額可能有驚人的差距。
1. 2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
許多企業的領導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沒有認識到知識產權是企業最重要的無形資產。他們很少將知識產權作為財產權來對待,只重視有形財產的積累與保護,忽視了專利、商標、技術秘密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十幾年來,我國己頒布了一系列知識產權法規,但是許多企業的領導、科技人員、管理人員、經營人員卻對知識產權知之甚少,不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智力成果,更不用說利用知識產權獲得超額利潤。
知識產權意識薄弱是知識產權保護不力的首要原因,它帶來的直接後果是企業擁有知識產權量少,易發生侵權或被他人侵權的現象。目前,除一些深受其害的知識產權權利人、當過被告的人和一些專門從事知識產權研究、教學與實務者外,多數人的知識產權意識仍較薄弱。要創造良好的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環境,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1. 3知識產權的申請及授權量少,構成不合理
從申請數量看,盡管每年申請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人的差距。據統計,近幾年我國每年取得的省部級以上的科研成果達3萬多項,而其中申請專利的還不到10%。在「863」計劃5個民口領域通過鑒定的1 200多項成果中,僅有200項申請過專利;我國約有5 000家科研開發單位,但只有5%的科研單位創造了國家級科研成果15%的科研單位創造了部級科研成果,平均一年只獲得0. 09項發明專利。
從專利申請的構成來看,截止1998年底,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占申請總量的27.7%,比重偏低。而國外在我國最主要的專利申請就是發明,截止1998年底,國外在我國申請發明專利122 370件,占其申請總量的88. 01 %,人人高於國內申請的比例。1995 ~ 1998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民10. 9%,而國外申請量的年均增民為24.3 % 。
從申請獲授權的數量來看,截止1998年底,專利累計授權量占申請量的50. 01%;發明專利授權量只佔其申請量的17. 12%;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授權量所佔比例分別為61. 72% ,65. 25%;我國向國外申請專利獲授權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申請獲授權的比例分別為28. 52% ,19. 23% ,12.73%,說明有人部分申請不能構成權利。在國外申請專利獲授權率低,使我國企業在向國外拓展時遇到了較人的問題。由於沒有名牌產品和專利技術,不受國外知識產權法的保護,難以開拓市場並求得進一步的發展。
1. 4知識產權流失環節眾多,流失現象嚴重
知識產權的財產形態較抽象,其管理也較復雜。由於具有無形性,其流失更加隱蔽,長期為人們所忽視。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的流失面之少「,流失量之人令人觸目驚心。我國知識產權流失的環節和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①職務、非職務發明界定失控造成流失。②合作研究、委託研究中忽視知識產權造成流失。③人才流動造成流失。④企業合資時造成流失。⑤知識產權管理不嚴造成損失。
1. 5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嚴重
由於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執法不嚴等諸多原因,目前知識產權侵權現象十分嚴重。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行政執法機關受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不斷增多。例如:1991年至1997年9月,各級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22212件;1985年至1997年10月,各專利管理機關受理專利糾紛案4 363件;1998年共查處商標侵權假冒案件14 736件。這些數據中還不包括那些未立案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
1. 6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執法力度不夠
一些執法人員往往重有形,輕無形,如果工廠價值幾十萬元的機器被竊,執法部門一定會當成大案要案來辦,但是如果價值兒百萬元的專利、軟體等知識產權被挪用、竊取或泄露出去並造成重人損失,則未必會引起執法部門的重視;執法人員素質不高,對知識產權法了解不夠,對高新技術的先進性、新穎性認識不夠;此外,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還不夠完善,執行起來還有一定的難度等。知識產權意識淡薄,加上執法力度不夠,使得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不僅未能得到有效遏止,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知識產權保護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作用
縱觀世界不同國家經濟體制現狀可以看出,市場經濟越發達的國家,往往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就越完善,其保護水準也越高,有些經濟不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雖然也搞市場經濟,但並沒有完善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所以說知識產權保護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首先應當明確的是,既然市場經濟不具有社會制度的屬性,那麼它就具有市場經濟的共性。其共性主要有以下幾點:1.承認個人和企業市場主體的獨立性,它們自主地作出經濟決策,獨立地承擔決策的經濟風險。2.建立起具有競爭性機制的市場體系,由市場形成價格,保證各種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由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的作用。3.建立起有效的宏觀經濟調控機制,對市場運行實行導向和監控,彌補市場經濟本身的弱點和缺陷。4.必須有完備的經濟法規,保護經濟運行的法制化。5.要遵守國際經濟交往中通行的規則和慣例。上面講的市場經濟體制的5點共性,其中2、3、4、5點都涉及到知識產權,所以我們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遵守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對於市場經濟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那麼,知識產權制度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有哪些作用呢?概括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產權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經濟運行機制的特點要求,必須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規范市場行為,反對不正當的競爭,創造一個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而知識產權法律就是直接規范市場競爭主體行為的法律。如《專利法》是調整發明創造所有權,授予發明創造以專利、轉讓專利發明創造和利用專利發明創造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和。《商標法》是調整商標注冊、使用、管理、保護商標專用權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著作權法》是調整著作權關系的基本准則。《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調整市場主體行為關系的法律。在知識產權的幾個主體法律中,《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是市場主體法中規范和保護智力成果的法律,但《商標法》、《專利法》側重於保護物質文明成果,《著作權法》側重於保護精神文化成果,而《反不正當競爭法》是規范市場交易行為、保障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一般性法律。所以,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構成了以保護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一般性法律。所以,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構成了以保護市場主體因智力成果而獲得的權利和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行為規則。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即公平競爭。
(二)知識產權制度是企業開展公平競爭的法律保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獨立的經濟實體,具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利和經濟利益,他們之間處於平等地位,接受市場優勝劣汰競爭法則的檢驗。作為一個企業來說,面對開放的市場,謀求生存和發展,使自己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一方面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在不確定的市場中,對自己利益的維護只能通過對最大利益的追求來實現。市場競爭實質上就是企業通過追求更高的利潤率來確保其實現平均利潤。另一方面,企業更高利潤的追求往往要通過優良的商品或優質的服務或滿足人們精神或物質的新需求來實現的,這就促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提高產品質量,運用高科技武裝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對新的發明創造,企業敢於投資開發,不斷地開發和創造新產品(包括物質產品和精神文化產品)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那麼要維護這個公平競爭的經濟秩序,就必須要有相應的法律作保障。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就是直接地規范企業公平競爭的法律。如企業有了新的發明通過專利審定,獲得了專利權,這種新的發明運用於生產,生產出了新產品,這種新產品就受專利保護,任何人未經專利權利人許可不得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依照《專利法》,發明專利將獲得二十年的保護。如果把這種專利產品命名一個商標,並依照《商標法》獲得注冊保護,那麼,就獲得了這種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獨占權。因為在同一類商品中,你的這種專利產品叫這個商標(牌子)並獲准注冊,別人就不能再用這個商標了,他人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用了這個商標(牌子),就侵犯了你的商標專用權。同時,作為一種專利產品,專利保護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商標保護可以無限期地延續下去,從另一個角度說商標保護又彌補了專利保護的不足。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無論是你的專利權還是商標權受到侵害,企業都有權要求有關行政機關查處或到法院提起訴訟,依法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利。如果企業遭受了除此之外的其他不正當的競爭行為的侵害,可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也可以要求行政機關查處或到法院提起訴訟。所以,在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既是國家維護公平競爭的基本手段,又是市場競爭主體(企業)參與競爭的有力武器和法律保障。
(三)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是開展國際經貿合作交流的基本條件。一個國家資源、技術是有限的,只有把自己置身於國際經濟舞台,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交流,才能彌其所短,揚其所長,更快地發展自己,更好地滿足本國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但是,在世界經貿活動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時,或者說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經貿合作交流質量、數量的重要因素時,就要求世界范圍內開放的經濟關系需要世界各國在知識產權方面法律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這不僅符合發達國家的利益,也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利益。這是因為:首先,沒有知識產權的充分保護,在很多方面就沒有技術的轉移以及直接對外投資。其次,在所有國家的經貿交流活動中有其共同遵守的規則使其能夠公平競爭,以避免某些國家認為由於其他國家的行為方式使其受害,而採取單方面的措施保護自己。我國已經基本健全了知識產權法律制度,同時,我國在吸收外資的有關法律規定中,對有關知識產權權利作了明確規定。允許外國投資者以知識產權作為投資,該知識產權如何作價、如何使用由合資各方商定。吸引外資法律中還規定,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外商獨資)企業,可以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主要是指知識產權),該先進技術的作價標准、支付方法、保密條件,均由技術輸出方與技術引進方商定。正是由於我們國家在知識產權立法和保護,以及在吸收外資的有關法律規定中對知識產權的明確規定,促進了我國國際經貿的快速增長。我國經貿合作交流取得的重大成就,從一定意義上說有賴於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努力實施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
⑵ 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有什麼區別
人們常稱實用新型為小發明。在我國現行的專利法中,實用新型和發明
都是專利法保護的對象,它們都是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從這個意義上講兩者的本質是相
同的;但實際上,這兩種專利又有許多的不同,主要歸納為以下四點:
(1)實用新型的創造性低於發明
我國專利法對申請發明專利的要求是,同申請日以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而對實用新型的要求是,與申請日以
前的已有技術相比,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對發明強調了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
步,而對實用新型只提實質性特點和進步。顯然,發明的創造性程度要高於實用新型
。
(2)實用新型所包含的范圍小於發明
由於發明是對產品、方法
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所以,發明可以是產品發明,又可以是方法發明,還可
以是改進發明。僅在產品發明中,又可以是定形產品發明或不定形產品發明。而且,除專利法有特別規定以外,任何發明都可以依法獲得專利權。但是,申請實用新型專利權的范圍則
要窄得多,它僅限於產品的形狀、構成或者其組合所提出的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這樣,各種製造方法就不能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同時,與形狀、構造或其組合無關的產品也不可能有
實用新型產生。因此,實用新型的范圍比發明狹窄得多,僅僅限於產品的形狀、構造或其組
合有關的革新設計。
(3)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期短於發明
我國專利法明文規定,對於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期為10年,自申請日起計算。而發明專利的保護期
規定為20年。相比之下,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期比發明專利的保護期要短得多。這是由於在一般情況下,實用新型比發明的創造過程要簡單、容易,發揮效益的時間也短得多。所以,法律對它的保護期的規定相應也短些。
(4)實用新型專利的審批過程比發明專利簡單
根據我國專利法的規定,專利局收到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後,經初步
審查認為符合專利法要求的,不再進行實質審查,即可公告,並通知申請人,發給實用新型
專利證書。而對發明專利,則必須經過實質審查,無論是審查的手續和時間都要比實用新型復雜得多,長得多。
⑶ 申請專利的問題
申請實用新型或者發明專利,這兩種類型的專利是通過文字描述結合圖紙來保護功能結構的。保護范圍比較廣,可以保護多個有一定共性的實施方案。
這種功能結構一般,不太適合申請外觀專利,即使申請,也是輔助性的。
⑷ 通常說的"發明與專利"是什麼意思謝謝!
我們通常將發明的意思泛理解:一是一種過程,二是一種成果。而專利則是發明成果經過申請、審查的過程,被國家專利審查門市部批准獲得的一種權力。
⑸ 從經濟與技術的角度,創造,發明,專利和創新之間存在什麼樣的關系
兩者之間,在科學發現和分量上,內涵著某種難以逾越的關系,也蘊含著」超越『。嚴格而富有辯證。
做個比喻:肯定是後有子女[前者],先有父母[後者]。但完全可以一代更比一代強。
從法律上講,《專利法》和《專利實施細則》都沒有界定 「原始創新」 是啥個咚咚。
對取得發明授權的 「三性「 條件,專利發明人大都眾所周知——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還有一點」生死攸關「的是,權利要求書中,不得出現與現有專利[現有技術]共性的東西。
簡而言之,」原始創新「就好像是從開創未有過的、嶄新的、革命性的」物種「極其相關技術。
比如,在螺旋槳飛機之後的噴氣式飛機,在動力上,後者理所當然地屬於原創。
就權利要求書而言,原創,有如」如入無人「之境的新技術,權利要求往往可以縱橫馳騁、隨意塗鴉。反正至今為止,天下無雙。可以大打大鬧,還可以來很多的」亂鬧「。
而在原創之後的很多發明,只可以小打小鬧。一碰到權利要求書,難免四面楚歌、四面埋伏、只好找到空白,設法符合三性,加上通過答辯,才可能得到授權。
但不能說,原創之後的發明,就不如原創。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推新人。太多原創之後的發明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要不然,您你、我我、她他,總不能乘坐萊特兄弟的飛機飄洋過海吧。
但是,即便是當今的空客A380或已經悄然問世的,可以搭載千人的、十分省油舒適的波音新客機,也絲毫不能動搖不了1903年趴在翅膀上、駕駛雛鷹飛行距離只有兩箭之地的、萊特兄弟的原始創新地位。
雖然原創屬於發明,但就是獨樹一幟、科學地位是無人取代。當然,原創之後還會有原創,比如:第一代電子管,原創。第一代晶體管,原創。第一代集成電路,原創。您可以補充很多...
還有更多的原創,還有更多的長江後浪。她們又都屬於發明。
中國,需要誕生很多的、優秀的原創發明,才能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繁榮富強。
⑹ 專利三性如何審查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
1不具備新穎性,下位破上位,反過來的話,可以,但是需要說明為什麼,即下位的優點;
2不具備新穎性,因「4」這個數值在1-10之內。
3創造性不好說,需要其優點和有益效果來評價,而且,其創造點是「符合人體體形的彎曲的椅背」,這個需要說明不是顯而易見能想到的,那就具備創造性,如果是通用的手段,則不具備創造性。幾句話是說不清創造性的。
⑺ 外觀設計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有什麼共同點
首先保護期都是10年,然後都需要提供附圖,然後都是專利的一類。然後申請周期都短~~~
結構改進、工藝優化、配方原創、電子通信等創新適宜申請發明專利。
機械結構改進、產品形狀創新等適宜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產品的外觀形狀創新、產品圖案的色彩創新等適宜申報外觀設計專利。
小象知產這些都做的額,而且還很便宜的哇
⑻ 申請專利時,系統的關鍵特徵可由多種結構實現,要怎麼申請最好
第一,如果這多種結構之間存在共性,則可概括為含義更廣的
上位概念
,以使
專利保護范圍
更大。
第二,否則,可分別申請多個專利進行保護。
⑼ 發明專利與原始創新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雖然兩者都是創新,都可以取得發明權[除了各國專利法規定的約束。當然,也些原始創新是不能獲得發明專利的。]。但是,
兩者之間,在科學發現和分量上,內涵著某種難以逾越的關系,也蘊含著」超越『。嚴格而富有辯證。
做個比喻:肯定是後有子女[前者],先有父母[後者]。但完全可以一代更比一代強。
從法律上講,《專利法》和《專利實施細則》都沒有界定 「原始創新」 是啥個咚咚。
對取得發明授權的 「三性「 條件,專利發明人大都眾所周知——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還有一點」生死攸關「的是,權利要求書中,不得出現與現有專利[現有技術]共性的東西。
簡而言之,」原始創新「就好像是從開創未有過的、嶄新的、革命性的」物種「極其相關技術。
比如,在螺旋槳飛機之後的噴氣式飛機,在動力上,後者理所當然地屬於原創。
就權利要求書而言,原創,有如」如入無人「之境的新技術,權利要求往往可以縱橫馳騁、隨意塗鴉。反正至今為止,天下無雙。可以大打大鬧,還可以來很多的」亂鬧「。
而在原創之後的很多發明,只可以小打小鬧。一碰到權利要求書,難免四面楚歌、四面埋伏、只好找到空白,設法符合三性,加上通過答辯,才可能得到授權。
但不能說,原創之後的發明,就不如原創。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推新人。太多原創之後的發明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強大動力。要不然,您你、我我、她他,總不能乘坐萊特兄弟的飛機飄洋過海吧。
但是,即便是當今的空客A380或已經悄然問世的,可以搭載千人的、十分省油舒適的波音新客機,也絲毫不能動搖不了1903年趴在翅膀上、駕駛雛鷹飛行距離只有兩箭之地的、萊特兄弟的原始創新地位。
雖然原創屬於發明,但就是獨樹一幟、科學地位是無人取代。當然,原創之後還會有原創,比如:第一代電子管,原創。第一代晶體管,原創。第一代集成電路,原創。您可以補充很多...
還有更多的原創,還有更多的長江後浪。她們又都屬於發明。
中國,需要誕生很多的、優秀的原創發明,才能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