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哪些行為構成間接侵犯專利權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沒有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使用其專利的行為。它是違反《專利法》的,侵權人會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侵權行為的民事責任
1、按權利人受到損失確定,其計算基準是每件專利產品的合理利潤;
2、按侵權人所獲得的利益確定,其計算基準是每件侵權產品的營業利潤或銷利潤售;
3、上述二項都不能確定時,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的,參照該專利 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確定;
4、無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參照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法院可以在5000元至30萬元之間加以確定,最多不超過50萬
(二)侵權行為的行政責任
(三)侵權行為的刑事責任
1、假冒他人專利是指非專利權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在其產品或者產品包裝上人為地標注專利權人的專利標志或者專利號,冒充專利權人的專利產品,以假亂真,以劣充優,在市場上銷售的行為。
2、我國專利法規定,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將在國內完成的發明創造向外國申請專利的,應當首先向我國專利局申請專利,並經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同意後,委託國務院指定的專利代理機構辦理。規定這樣的申請、審查程序,目的是保守國家的機密。
對於違反法律, 擅自向外國申請專利,泄露國家機密的,由行為人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比照刑法以泄露國家秘密罪論處。
3、徇私舞弊是指在受理、審批專利申請的工作中或者在接受申請人委託辦理專利事務的工作中,或者在處理專利糾紛工作中,明知是不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而授予專利權,或者明知是符合授予專利權的條件而駁回申請,或者剽竊申請人的技術等行為。
執法、司法人員的徇私舞弊行為不僅給直接受害人造成損害,還妨害了國家法律的實施,破壞了法制的尊嚴,因此必須依法堅決制止並予以制裁。
侵犯專利權具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個方面。專利人要注意,應在知道被侵權的兩年內提起訴訟,錯過時間,法律就不予受理了。
Ⅱ 不被認為是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
不被認為是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不被認為是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 專利權是一種具有排他性的權利。但是,為了防止專利權人濫用其權利,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整體利益,對於專利權人的權利作了限制性的規定根據《專利法》的規定,專利權人有利用其發明創造的獨占權利,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在徵得專利權人的同意後有利用其發明創造的權利,這是原則。但是,為了維護技術市場,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保護國家的利益,《專利法》第六十二條規定,下述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1.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售出後,使用或者銷售該產品的行為,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這是對專利權的一項重要限制,被稱之為專利權窮竭原則應當指出的是,這個原則只適用於合法地投入市場是專利產品。合法投入市場的抓膘了產品包括:一是由專利權人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二是被許可人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三是由先用權人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四是由強制許可的受益入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五是由國家計劃許可的被許可人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等等。如果明知是非法投入市場的專利產品而進行使用、銷售的,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2.先用權人的利用專利法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在申請日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作了的製造、使用的和要准備,並且僅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不視為侵犯。這就是先用權原則。
Ⅲ 侵犯專利權行為的說法哪些是正確的
侵權行為:
1、未經許可製造專利產品的行為;
2、故意使用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產專品的行為;
3、銷售屬、許諾銷售未經許可的專利產品的行為;
4、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銷售、許諾銷售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5、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依照專利方法直接得的產品的行為;
6、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
7、冒充專利的行為。
Ⅳ 侵犯專利權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都知道專利權受到法律保護,而嚴重的侵犯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侵權人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法律中規定的侵犯專利權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對此,小編將在下面的文章中就該問題做詳細的闡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侵犯專利權需要承擔什麼責任一、侵犯專利權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專利侵權的行為是常見的,侵犯專利權就是通過假冒、擅自銷售等方式對專利權人合法所有的專利進行侵犯,那麼專利侵權行為應負哪些法律責任?根據有關法律的規定,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與刑事責任。1、行政責任對專利侵權行為,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罰款等,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還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2、民事責任(1)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行為人應當根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的處理決定或者人民法院的裁判,立即停止正在實施的專利侵權行為。(2)賠償損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按照專利權人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被侵權人所受到的損失或侵權人獲得的利益難以確定的,可以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合理確定。(3)消除影響。在侵權行為人實施侵權行為給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行為人就應當採用適當的方式承擔消除影響的法律責任,承認自己的侵權行為,以達到消除對專利產品造成的不良影響。3、刑事責任依照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應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二、專利侵權的取證方法權利人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最為有利可行的取證方法,尤為重要。其主要方式如下:1、自行取證和委託律師調查取證由於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較強,由權利人自行取證,對取證的方向和范圍把握的十分准確會有一定的難度。律師是專門從事法律工作的,以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為職業。律師不僅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和熟練的訴訟技巧,能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為當事人做出適當的選擇。一般說來,律師調查取證要比當事人調查取證方便得多,收集證據的范圍也更加廣泛、精確。在司法實踐中法官往往也會對律師另眼相待、提供更多的方便。2、申請公證機關進行證據保全公證機關的法定業務之一便是保全證據。公證證據具有推定為真的效果。《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經過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應當確認其效力。但是,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公證機關對證據進行保全,其效果與法院依職權所進行的保全,是相等的。在訴前,當事人能夠充分運用公證機關收集、保全證據,是一個做好訴前准備的有效措施。3、申請法院進行訴前證據保全2002年最高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25條:法律、司法解釋規定訴前證據保全的,依照其規定辦理。這就為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向法院申請訴前證據保全確定了一個合法依據。最高法院2002年1月實施的司法解釋《關於訴前停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和保全證據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規定了在商標權侵權案件中,可以申請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1年7月1日實施的《關於訴前停止侵犯專利權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16條也規定了訴前證據保全。最高法院2002年10月15日實施的《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條規定:人民法院受理以下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其中有一項就是:申請訴前財產保全、訴前證據保全案件。可見,申請訴前證據保全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是大量存在的。保全措施後,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應在法定時間段里提起訴訟。如果沒有向法院提起訴訟,則此種保全措施應當予以解除,或者將有關證據予以銷毀或發還,同時申請人還要就此所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4、申請人民法院調取證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取得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基於此當事人往往在提起專利侵權,商標侵權和著作權侵權訴訟的同時,提出一份調取證據申請,調取的證據通常又分為三類:(1)保全被控侵權產品(2)調查被控侵權單位的財務賬冊,以便確定賠償額(3)調取被控侵權人存在侵權的證據。根據《民事訴訟法》及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法院調查收集證據有兩種運作方式:一是主動依職權調查收集證據。在涉及可能有損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以及有關程序事項時,法院應當主動依職權調查和收集證據,而無需當事人提出取證申請。二是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取證。在法院主動依職權調取證據的范圍被縮小了以後,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的申請變得日益重要。如果缺乏當事人及時提出的證據調查申請,法院一般不主動調查證據。在當事人提出證據調查申請後,法院是否啟動調查取證的機制還取決於法院的審查判斷,只有在當事人提出的該項申請符合法院取證范圍之時,法院才有義務調查取證,否則法院應當駁回該項申請。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應當注意兩點:一是申請調查的證據范圍,必須符合法定情形;二是此項申請必須注意舉證時限。法院通常採取的措施是對易拍照的被控侵權產品採用拍照的方式,或採用記錄下被控侵權產品的技術特徵的方式,對易於調取的書籍、商標實物等採用扣押、提取等手法,而對於被控侵權人的財務賬冊往往因侵權人的阻撓或隱藏而極難得到。5、申請行政機關調查取證我國的《專利行政執法辦法》第五章對調查取證有專章規定。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依職權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可以查閱、復制與案件有關的合同、帳冊等有關文件;詢問當事人和證人;採用測量、拍照、攝像等方式進行現場勘驗。涉嫌侵犯製造方法專利權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要求被調查人進行現場演示。涉及產品專利的,可以從涉嫌侵權的產品中抽取樣品。不管採取那種方法收集證據,都要以客觀性為前提,只有客觀真實的證據才有證明力。千萬不能篡改、偽造證據,否則要承擔法律責任。
Ⅳ 侵犯專利權行為有哪些特徵應當受到哪些處罰
侵犯專利權行為有哪些特徵應當受到哪些處罰?侵犯專利權,是指沒有得到專利權人許可,擅自實施其專利的行為。那麼侵犯專利權行為有哪些特徵應當受到哪些處罰?侵犯專利權行為有哪些特徵應當受到哪些處罰一、侵犯專利權行為有哪些特徵應當受到哪些處罰,特徵:1、專利侵權行為,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2、必須具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因為專利權只是一種物品或者外觀的形狀,要構成侵權,必須對有發明創造性的專利進行批量生產,才會侵犯屬於權利人的利益。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二、侵犯專利權行為有哪些特徵應當受到哪些處罰,處罰:假冒他人專利的:1、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專利權人的損失);2、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給予下列處分:1)責令改正並予以公告;2)沒有違法所得;3)並處違法所得三倍以下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萬元以下罰款;4)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以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以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1、由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責令改正並予以公告;2、並處五萬元以下罰款。
Ⅵ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有哪些相關的法律規
專利侵權行為是指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又無法律依據,以營利為目的實施他人專利的行為。它具有以下特徵:
1.侵害的對象是有效的專利。專利侵權必須以存在有效的專利為前提,實施專利授權以前的技術、已經被宣告無效、被專利權人放棄的專利或者專利權期限屆滿的技術,不構成侵權行為。專利法規定了臨時保護制度,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該發明的應支付適當的使用費。對於在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權授予前使用發明而未支付適當費用的糾紛,專利權人應當在專利權被授予之後,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調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2.必須有侵害行為,即行為人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專利的行為。
3.以生產經營為目的。非生產經營目的的實施,不構成侵權。
4.違反了法律的規定,即行為人實施專利的行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又無法律依據。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1.直接侵權行為。
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形式包括:
(1)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2)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
(3)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4)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5)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6)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7)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仍然屬於侵犯專利權的行為,需要停止侵害但不承擔賠償責任。
Ⅶ 侵犯專利權的行為有哪些,專利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
中興在4G,5G協議上擁有核心專利為什麼不反擊呢?按理說,也可以限制美國企業使用4G,5G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