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漢芯一號專利權

漢芯一號專利權

發布時間:2021-05-03 22:07:07

Ⅰ 漢芯一號。怎麼能…欺騙的了

就是!!!!

Ⅱ 國產晶元漢芯一號研製成功,它是由哪所大學開發

是上海交通大學,不過這個晶元不是他們自己研發的,是他們直接打磨摩托羅拉的dsp晶元變成的。其實是一個丑聞。

Ⅲ 騙去國家11億經費,漢芯一號到底是什麼

中國的客觀條件非常成熟,完全有能力研發的自己的晶元。為何停滯13年,直到現在才研發出來屬於自己的「中國芯」,說起來主要跟一個民族罪人有關系。這個人叫陳進,曾有過留學美國的經歷。陳進在負責研發的晶元的時候,跟國家索要了大量研發經費,隨後拿出了一款名為「漢芯一號」的晶元。按照陳進的說法,漢芯一號的運算能力每秒可以達到兩萬億次,屬於國際一流水平的晶元

中國對此高度重視,並且已經研發出了屬於自己「中國芯」,而且性能完全不輸於西方國家的晶元。不過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中國一直都在進口外國晶元,經常有西方國家質疑中國的研發能力。有些極端的人更是認為,中國只能做一些加工性質的基礎工作,研發能力還有待提高。

Ⅳ 漢芯事件的事件敗露

2006年1月17日,一個類似美國「水門」事件中「深喉」的人物,在清華大學水木清華BBS上,公開指責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
一些嗅覺敏銳的媒體很快介入,進行了艱難的追索和求證。在舉報人和媒體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事實漸次浮出水面。一個月後的2月18日,該事件的調查組得出結論:「漢芯一號」造假基本屬實。
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向有關媒體通報表示,陳進被撤銷各項職務和學術頭銜,國家有關部委與其解除科研合同,並追繳各項費用。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騙取了如此數額的科研經費,上海交大仍未提及事件責任人有沒有受到法律追究。

Ⅳ 曾經發明「漢芯」的陳進,成功騙過專家騙取11億研發金,後來怎麼樣

隨著現如今經濟科技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在互聯網漫長的發展歷程當中,經歷了很多坎坷的曲折。我們國家在近些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可以說是舉世矚目的。但是,即便是在我們國家有關於科學技術,互聯網的發展也是有很多的坎坷,也走過一些彎路。今天我們所要說的這個故事,就是曾經發明「漢芯一號」的陳進博士,成功騙取專家,騙取了11億研發金,後來怎麼樣了呢?




四、陳進現狀

陳進當時被國家查辦之後就迅速到逃往了國外,他所騙取的研發金,在如今仍舊不知所蹤。我們國家因為他的欺騙而造成了不可計數的損失。但他雖然名聲被毀,在15年過去後,他仍舊活躍在商界,也憑借著自己的能力賺到了很多的錢。

曾經的這種立即的行為是不值得被人贊揚的,反而是會被國人唾棄的。我們身為國家的公民應該為國家著想,為國家貢獻,而不是騙取國家的錢財,使國家落後於別國。

Ⅵ 漢芯事件的事後獲利

2000年5月,陳進回到上海交大,組建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並開始國家863項目『漢芯DSP晶元』的研發。2002年9月漢芯產業化工作展開。2002年12月24日,『上海漢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中,陳進投入資金9.5萬元,佔95%股份,擔任監事。公司另有一執行董事為小股份交大R學院院長F先生投資0.5萬元佔5%股份。二人皆為自然人股東。
2003年1月10日,「漢芯一號」申請6項專利和布圖設計保護。同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上海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完成測試報告。
而兩天後,漢芯公司突然股東大洗牌。自然人陳進投入7.5萬元貨幣資金佔15%股份,自然人李飛鳴投入2.5萬元佔5%股份,大股東變為上海紫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F),投入40萬佔80%股份。這次股權變更完全後之久,2003年2月26日,「漢芯一號」誕生新聞發布會高調進行。 3月22日陳進等三股東在漢芯公司股份不變,但公司注冊資本增至300萬元,意味著陳進個人出資由7.5萬增加至45萬。
舉報人曾指出,在這次增資前夕的3月5日,陳進與自己名下的ENSOC公司完成了一筆交易——陳以「美國ENSOC公司負責漢芯Edsp21600(即『漢芯一號』)樣片的測試、封裝及開發系統」名義,向上海交通大學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出示35080美金的到帳收據(Ievoice)。
2003年9月24日,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和國家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高調掛牌。該學院是董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完全公司化的運作體制。許多研究生即為漢芯團隊的研發人員。陳進則既是漢芯公司負責人,也是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
2004年3月22日上海交大辦公室同意參股漢芯公司,公司注冊資本變為428.6萬元,上海紫晨255萬59.5%;上海紫竹創業64.3萬15%;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64.3萬15%;自然人陳進45萬10.5%。公司名變為「上海交大漢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由此漢芯公司校辦發文確認,「該公司可以冠『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名」。
2004年6月4日。四股東股比不變,公司資本公積金中的4662.84萬元轉增注冊資本。交大漢芯公司注冊資金增加到5091.44萬元。
此時,陳進從1年半前的7.5萬元佔15%股份,變為一個注冊資金5000萬余元的公司中10.5%的自然人股東,其個人在漢芯公司的資本增值近80倍,創下一個財富神話。與這個財富神話一齊膨脹的,則是陳進「官、商、學」一體的新世代科技神話。又一個1年半之後,一位舉報人按下鍵盤將舉報信公諸於網路。

Ⅶ 「漢芯一號」事件:騙研發資金的陳進,如今怎麼樣了

21世紀是科技時代,數字技術成為了主流,像是以前的電腦,從各種龐大的二極體、晶體管慢慢被一塊小小的晶元所取代,第一個晶元雛形是美國物理家傑克·基爾比在1958年發明的。

資金被追回之後,陳進逃到了國外,當時國內外的媒體都沒有現在這么發達,他還在國外找到了一份工作,不過很快就被辭退了,據說他又干起了“造假事件”,結果第一時間被開了,美國的一些晶元公司將他拉入了黑名單,他只能靠著打零工生活。

Ⅷ 厚顏無恥騙取巨額資金,讓中國晶元發展停滯不前的陳進,如今怎樣了

中國晶元方面的研究一直沒有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中國一直努力,那為什麼中國在晶元領域的研究為什麼一直停滯不前呢,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一個叫陳進的偽科學家,他利用自己偽造的晶元騙取了中國11億的研發資金,這樣的騙取大量資金的行為也使中國的晶元研究蒙上了陰影。

這件事情的出現不僅對我國的晶元產業影響巨大,而且對於其他的領域也非常大,我國的晶元停止不前了13年,但是陳進卻在美國混的風生水起,還成功進入了三個公司,還成為了他們的股東,收入還非常可觀,所以大家對他非常氣憤。陳進這樣的在美國逍遙自在,但是對於過人來說他就是罪人。不知道大家想不想罵他呢?

Ⅸ 騙取11億研發資金,讓「中國芯」停滯多年的陳進,如今怎樣

原來所謂的"漢芯一號"是陳進通過他的弟弟從國外購買的一款先進的晶元。

這款洋晶元在經過打磨之後,磨去了原來的生產信息,被重新塗裝上了"漢芯"的字樣。為了在演示的過程中能夠不出現任何的披露,他更是上演了一場完美的偷梁換柱。

事情已經曝光,立即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越來越多的相關領域的專家開始對陳進口誅筆伐。有的專家更是指出晶元測試和設計完全屬於不同的兩個發展方向,留學期間學習晶元測試的陳俊,完全沒有晶元設計的能力。

經過一番調查之後,最終確認了陳進的造假行為,然而此時的他已經騙取了近11個億的研發資金。

世人原想上海相關的部門和國家相關部門會全面清洗陳進這樣的科研毒瘤,然而此時最終以取消陳進在交大的各種職務而草草收場。這不僅令人氣憤不已,更是難以理解,沒有起到任何的警示作用。

陳進也因此躲過了一劫,出逃到了美國。據說陳進在美國依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相關的領域持續工作著。

這無疑是國內科研史上的恥辱。陳進的這種行為不僅讓國人不恥,國內晶元的事業更是因為他的一己之私耽誤了數年之久。

如今學術造假、論文造假的新聞層出不窮,然而終究沒有相應的懲治措施。

這種不作為的處理方式無疑是助長了這種不正之風,更是國內科研事業上的絆腳石,阻礙著各項科研事業的發展,也失去了對於學術研究的尊重。

Ⅹ "交大漢芯丑聞"是什麼事件

作者:corsairbaby 提交日期:2006-2-3 14:20:00

夜會「神秘人」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6-01-27 08:43:07

2003年2月26日,上海錦江小禮堂舉行「漢芯一號」高端DSP數字信號微處理晶元發布會
「漢芯一號」造假傳聞調查之二
本報記者 楊琳樺 姚峰 李曉艷
上海、北京報道
「通過兩個公司來進行流片和封裝不符常理。」該舉報人說。華虹NEC一位資深人士也說:「通常只在一家公司進行流片或封裝,不會分別進行。」
24日深夜11時,喧囂的上海人民廣場已清冷寂寥。在一輛停著的白色轎車中,一位身穿淺色羽絨衣、微胖的年輕人對記者示意:「我就是你要找的舉報人。」
他說,經過一天考慮後,他希望與記者「見一面」———這是他第一次面對媒體。
「我們十分擔心安全。」每隔20分鍾,舉報人就駕駛白色車往前行駛一段。
在車內將近兩個小時的談話中,舉報人更為詳細地透露了他認為「漢芯一號」發明人「陳進是如何造假的」。
「我手中有一系列的光碟證據。」該舉報人宣稱,「這些光碟有陳進詳細的造假過程,包括技術造假內容、實物照片以及一些違法的資金帳面憑據。」
但是,他最終出示給記者的只是「第一份證據」。
第一份證據:ENSOC公司的流片服務?
「陳進一直只說『漢芯一號』是通過中芯國際走的流片,通過威宇走的封裝。」該舉報人說:「我有證據證明他說的不符事實。」
該舉報人稱,陳進以「漢芯一號」是由美國ENSOC公司(Ensoc TechnologiesLtd.)流片的名義,就此向上海交大申請了流片費用30萬人民幣,交大各級領導審批後,最後這筆錢進入了美國ENSOC賬戶。
「這是一個『皮包』公司,沒有任何主業。」舉報人說,「美國Ensoc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陳進弟弟的妻子,陳進實際通過中芯國際走流片、威宇和安靠走封裝,但另外又以上述工程名義向這個『皮包』公司匯款,以中飽私囊。
舉報人向記者出示了一份2003年3月5日,由美國Ensoc公司以「負責漢芯Edsp21600(即「漢芯一號」)樣片的測試、封裝及開發系統」名義,出示給上海交通大學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前身)35,080美金的到帳收據(Invoice)的復印件。
「這是我給媒體的第一份書面證據。」舉報人說。
在這份收據單上,同時附有中英文的2002年11月5日簽訂的《美國ENSOCTechnologies公司———上海交通大學漢芯流片和檢測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復印件。協議上甲方「美國ENSOC Technologies公司」與乙方「上海交通大學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的法人代表人簽名分別為ENSOC公司總裁RobinC.P.Liu和陳進,並有「上海交通大學晶元與系統研究中心」的蓋章。
舉報人同時出示了一張由「東方科學儀器上海進出口有限公司」開出的發票。該發票顯示,商品規格為計算機部件;外幣金額:3.54293萬美金;匯率:8.2849,數量:2;單價:14.684382萬人民幣;人民幣金額29.368764萬元。「東方科學儀器上海進出口有限公司是專門負責『換匯』的公司。」據該舉報人說。
「通過兩個公司來進行流片和封裝不符常理。」該舉報人說。
華虹NEC一位資深人士也說:「一個晶元產品通常只在一家公司進行流片或封裝,不會分別進行。」
但是,他們說的只是「通常」———漢芯一號到底有沒有在美國ENSOC走流片?如果有的話,最後的成品現在何處?
該《合作協議》稱,ENSOC公司是中國留學生在美創辦的企業,其在DSP(數字信號處理器)、CPU(中央處理器)以及SOC(系統單晶片)設計技術方面具備雄厚實力。
台灣著名晶元企業凹凸科技中國區一專業技術人員告訴記者,把晶元布局的原理圖交給流片服務公司,流片公司把單晶硅柱體切割成很薄的片,布上金屬絲,按照設計原理圖用激光刻制,這個過程叫做「走流片」。
他介紹,晶元設計和開發的最核心是原理圖設計,流片環節目前一般都是外包給專業的流片公司,流片公司有標准化工藝。「能否判定造假,核心不在於流片公司,而在於原理設計圖的來源」。
根據《合同協議》,它簽訂於2002年11月5日,而在2003年的2月26日,「漢芯一號」新聞發布會在上海錦江小禮堂隆重舉行。如此推算,從ENSOC簽訂合同流片,到漢芯一號正式發布,中間最多相隔113天。
對此上述專業技術人員表示,113天相對比較短,但是如果以最快的速度,一台機器專門處理一個晶元還是可以完成走流片過程的。
「不過,用激光刻制原理圖耗時長,一般會出現bug,需要不斷調試調配。」該技術人員介紹,他所在公司的流片過程通常需要走三個版,一般需要180天左右的時間,「沒有一個公司會直接把第一版拿出來發布的。」
因此,他估計113天最多可以按照原理圖刻制兩個版,要判斷陳進是否造假,需要檢測最後陳進收到的ENSOC公司完成流片的產品。
由於該份合同並沒有留下公司聯系電話和傳真號碼。因此,截止發稿前,記者無法聯繫到美國
Ensoc公司,核實其公司相關負責人的具體身份。
與此同時,事件另一方———陳進的手機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大晶元與小晶元
至此,問題的焦點重新移回到「漢芯一號」的原理圖設計上。
該舉報人當晚敘述了他判斷的「陳進造假」事件流程:「首先,因為有Motorola公司的工作經驗,陳進通過各種途徑從美國Motorola公司竊取了dsp『56800E』CORE(核)的源代碼。」
「就此事實,陳進曾親口和我們說過。」該舉報人稱。
「其次,2002年下半年,陳進將其設計圖紙通過中芯國際公司進行流片。」舉報人稱經此流片後獲得的樣品為———「大晶元」。
「因為該『大晶元』只有dsp56800E的CORE,沒有調試介面的IP模塊,因此,陳進實際上已知『大晶元』無法使用和量產,也無法通過鑒定專家組的檢測。」舉報人說:「期間,陳進開始計劃購買MOTO-freescale的『56858晶元』。」
據業內人士介紹,一個dsp晶元只有CORE,而沒有調試介面的IP模塊,相當於一個電腦只有主機,沒有鍵盤、滑鼠和相關內貫程序,因此不能進行「交互」,也無法正常使用。
「再次,2002年8月,陳進通過EMS航空快遞從美國的飛思卡爾公司(原摩托羅拉半導體部門,2004年2月更名為飛思卡爾)購買了10片MOTO-freescale的『56858晶元』。」
舉報人說,陳進自己把『MOTO』的相關字樣進行了磨除。但因為劃痕過於明顯,陳進僱傭民工化了兩天時間將晶元表面磨成光滑。然後,陳進通過安靠(AMKOR)公司將其加上『漢芯』的標識———經過這些流程獲得最後獲得的產品,被舉報人稱為『小晶元』。」
「我看見了民工的打磨過程。」他說。
舉報人進而聲稱,另有一尚留在漢芯團隊的人士A曾看見送快遞的人將一份EMS交給陳進,而此前幾天,陳進已布置A等人員購買相關的打磨工具和僱傭民工等事宜。「他看見並參與了這些過程。」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鑒定專家組的檢測。」舉報人說,「但我不知道這個檢測過程是如何完成,因為在檢測時,陳進用的是通過中芯國際流片後的『大晶元』。」
舉報人自稱,在檢測前幾個小時,他都在場,看到陳進拿出的是「大晶元」,但在隨後的檢測過程中,他離開了現場。
「事實上,因為大小晶元的商標和規格都不一樣,之前,我看到陳進曾在內部出示兩個晶元時,心裡一直就有所疑惑。」該舉報人說。
此前,陳進的公開說法是———「漢芯一號」是通過中芯國際走的流片,而通過威宇走封裝,並未提及其它公司。
「但是,實際上負責『漢芯一號』封裝的有兩家公司———威宇與安靠。」舉報人稱,「威宇將通過中芯國際流片獲得的『大晶元』進行封裝打上『漢芯一號』的標識,而安靠(AMKOR)則負責將陳進和民工打磨過的晶元加上漢芯標識。」
他同時稱,在2003年2月26日,陳進邀請國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及同行在上海錦江小禮堂召開新聞發布會上演示的「漢芯一號」,用的則是「小晶元」。
「新聞發布會有公開的照片資料,可以查證。」該舉報人說。
沉默的專家與量產之迷
那麼,鑒定專家組成員是如何完成對「漢芯一號」的「大晶元」的鑒定的?
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相關專家都選擇了沉默。
交大微電子學院主頁介紹: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陽元領銜的鑒定專家組一致認為:「漢芯一號」及其相關設計和應用開發平台,屬於國內首創、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是中國晶元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1月25日早上,記者撥通了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院院長王陽元的手機,一位自稱其助手的女士告知:「因為身體不好,王陽元全家正在三亞休假,估計2月13日學校開學也不一定能回到北京。」
浙江大學教授嚴曉浪為鑒定專家組的另一重要成員,他身兼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浙江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國家863計劃集成電路設計專家組組長等數職。
記者兩次撥通嚴曉浪的手機。他都表示:正有事,不方便說話,隨後便掛斷了手機。截止發稿前,記者也未獲得鑒定專家組另兩個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鄒世昌和工程院院士許居衍的電子郵件回復。
這樣,是否量產則成了一種側面推斷漢芯是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可能方式。
對於陳進曾公開表示「漢芯一號」已獲得150萬片的國際訂單,舉報人發問:「如果這150萬國際訂單是真實的,陳進是否能向公眾公出這些訂單的發放方,以及『漢芯一號』的出貨單、發票等憑據?」
但截止發稿前,陳進一直處於沉默狀態———24日中午到晚上9時,記者一直在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的所在地浩然高科技大廈7樓試圖守侯,但未見其人。同時,陳進的手機始終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閱讀全文

與漢芯一號專利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