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軟體上市公司對商標的要求

軟體上市公司對商標的要求

發布時間:2021-05-01 06:33:52

❶ 上市公司要具備什麼條件

上市公司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內批准在證券交易所容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把其證券及股份於證券交易所上市後,公眾人士可根據各個交易所的規則下,自由買賣相關證券及股份,買入股份的公眾人士即成為該公司之股東,享有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五十條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三千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總結:

第一,必須是我國境內合法經營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二,需要經過政府主管部門的批准;第三,其發行的股票需要在證券交易所進行交易。

❷ 企業上市需要注冊商標嗎(市政工程企業)

既然是上市公司,應該有知識產權意識,現在有很多企業辛苦經營的品牌,就是因為沒有及時注冊,到最後反為他人做嫁衣

❸ 互聯網公司上市必須擁有第9類注冊商標嗎

近日,一篇名為《中國證監會:互聯網公司上市必須要擁有第9類注冊商標》的文章在商標圈廣為流傳,隨後,《最新商標規定!沒有第9類注冊商標,互聯網企業無法上市!》、《證監會的「第9類商標」,正成為奔跑在IPO路上互聯網企業的命門》相繼而出。這些文章的大致意思是:「中國證監會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發行人應合法擁有與其生產經營有關的商標所有權或使用權。沒有第9類注冊商標的互聯網企業將無法上市!」看到這則消息時,筆者不禁愕然,證監會為何會就商標注冊類別問題做出如此細致的規定?帶著疑問,筆者到處查找證監會的相關文件或者規定,但始終未能找到。經過進一步核實並分析,筆者認為其實上述觀點完全並非證監會之意,而是一種誤傳。為避免大家的進一步誤導,筆者認為有必要澄清事實,以正視聽。首先,我們來解讀一下證監會頒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該《辦法》於2006年5月18日起實施,並於2015年年底進行了修改。筆者詳細研讀了修改前後的《辦法》,發現修改前的《辦法》第15條有相關規定:「發行人的資產完整。生產型企業應當具備與生產經營有關的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和配套設施,合法擁有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土地、廠房、機器設備以及商標、專利、非專利技術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具有獨立的原料采購和產品銷售系統。」但現行該條款在2015年底修改時予以刪除,目前修改後的《辦法》中僅有第30條與知識產權及商標有一定關聯,該條款具體規定如下:「發行人不得有下列影響持續盈利能力的情形:發行人在用的商標、專利、專有技術以及特許經營權等重要資產或技術的取得或者使用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大家都能看出來,該條款並未表示有「發行人應合法擁有與其生產經營有關的商標所有權或使用權」的觀點,更無法推斷出「互聯網公司上市必須要擁有第9類注冊商標」的說法。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在上市前,公司所取得或使用的商標應該是穩定的,即不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何種情況下會構成「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相信大家都熟知喬丹體育因商標案件上市被擱置的案例,早在2011年底,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的IPO審核就已經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但卻因2012年初邁克爾?喬丹向商評委申請撤銷其注冊商標以及後續一系列案件而導致其至今未能上市,其實當時喬丹體育使用的「喬丹」商標早已在第25類「鞋、服裝」等商品上核准注冊,只因其注冊商標被申請撤銷就被擱置,筆者認為這可以理解為「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因此,上述規定強調的是商標權穩定,沒有不利變化的風險。如果擬上市企業在其核心領域使用的商標尚未取得注冊,可以算不穩定的一種情況,同時,即便商標已注冊成功,但如果像喬丹體育的商標一樣存在被無效掉的風險,依然將會構成「不穩定」從而影響上市。其次,再拿實際案例來說按照上述觀點,沒有第9類注冊商標的互聯網企業將無法上市。而筆者也帶著這一疑問去查詢了部分已上市互聯網企業在第9類的商標注冊情況:? 東方財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東方財富、股票代碼300059)於2010年上市,目前在軟體下載平台上也能搜索到「東方財富」的APP,但其在第9類尚未擁有「東方財富」的注冊商標權;?大連天神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天神娛樂、股票代碼002354)於2014年上市,主營網頁網游和移動網游,其到2016年底才在第9類成功注冊一件圖形商標;?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人民網、股票代碼603000)於2012年上市,其在第9類的所有商標都是無效狀態,而且該公司從未在該類別申請注冊過單獨的「人民網」商標;? 湖南天潤數字娛樂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天潤數娛、股票代碼00)於2007年上市,主營網路游戲和軟體信息技術,至今並未發現該公司在第9類有任何商標申請記錄;? 凱撒(中國)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凱撒文化、股票代碼002425)於2010年上市,主營IP運營、手游、互聯網文化產業投資等,其在第9類於2017年3月份才申請了4件商標,尚未能核准注冊;?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新華網、股票代碼603888)於2016年10月上市,其在第9類的「新華網」商標於2016年8月份申請,至今仍未能取得注冊。……上述公司大都屬於滬深股市的信息技術業和互聯網服務企業,自然應屬於互聯網公司,但這些公司沒在第9類擁有注冊商標,似乎並未影響其上市和正常經營。當然,筆者在查詢過程中也發現,有不少互聯網上市企業都在第9類注冊了商標,比如三七互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三七互娛、股票代碼002555)於2014年上市,其在第9類就注冊了與其字型大小及股票簡稱相同的「三七互娛」商標。由此可見,在第9類注冊商標並非互聯網公司上市的必要條件,是否有商標申請注冊只與企業的商標保護意識有關系。再次,就第9類的實際商品項目來看現行《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第9類的商品群組與項目眾多,與互聯網行業最為相關的莫過於0901群組,即「電子計算機及外部設備」,在這個群組中,又以「可下載的手機應用軟體」最受關注。畢竟,這個商品項目指向很明確,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手機應用,也可叫做手機APP,而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大都會依託於手機APP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這難免導致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商品項目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極為重要,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商品,筆者甚至認為,這才是導致出現上述誤讀和誤傳的根本原因。那事實是這樣嗎?「可下載的手機應用軟體」這個商品項目是互聯網企業所開發手機APP的核心商品嗎?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分析一下,我們企業開發手機APP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大多數擁有自主手機APP的企業來說,開發手機APP的目的,應該是讓消費者更方便地享受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而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到底是什麼,才是問題的本質所在。只有明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才能確定優先和重點考慮的商品服務類別。

❹ 上市公司商標讓他人使用需公告嗎

商標授權給他人使用,需要在商標局進行備案。確保商標使用的合法性。


❺ 擬上市的企業需要對商標做哪些維護

擬上的市企業對於商標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商標注冊申請、商標使用、商標許可、商標轉讓、商標侵權等,要想鯉魚躍龍門,順利通過IPO上市,應對商標問題的復雜性就需要引起足夠重視。
公司上市發行股票,暢游資本市場,是很多企業夢寐以求的一刻。然而IPO之路不都是一帆風順、一路暢通的。2012年2月,飛人喬丹起訴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商標涉嫌侵犯其姓名權,直接導致喬丹體育上市受阻;2015年5月,浙江紅蜻蜓鞋業股份有限公司因商標糾紛被他人舉報,不得不在上市前一天的關鍵時刻 宣布暫緩發行股票;新東方、小肥羊等企業,都曾因商標糾紛險些錯失上市機會。顯然,商標糾紛已成為很多企業上市不可小覷的攔路虎,那麼企業做到哪些才能避免受商標的影響呢?
一、商標梳理,及時注冊、轉讓與經營有關的商標
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中規定,發行人應合法擁有與其生產經營有關的商標所有權或者使用權。
為保證上市順利,贏得市場份額,擬上市企業通常會重新進行品牌定位,擴張新領域,這就需要擬上市前,對現有商標體系進行梳理,查缺補漏,將商標注冊范圍覆蓋現有和即將擴張的產品或服務領域,保證獨立擁有與企業經營相關的商標所有權。此外,擬上市企業的大眾關注度高,除了注冊基礎商標外,還需要考慮注冊作為事前救濟的防禦、聯合商標。
很多企業在創業初期設立的主商標,由於先天顯著性較弱或者在發展期間商標被弱化、淡化,導致新領域注冊主商標進程受阻。此時,可以考慮在主商標架構體繫上延伸發展子品牌,借主商標之勢宣傳子品牌。但現實中,很多企業老闆在衡量新創品牌宣傳成本與主商標新領域使用侵權成本之後,毅然決然選擇充滿感情依戀的主商標,大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決心。殊不知,這會為企業上市埋下後患,這里還是建議企業們能拿出壯士斷腕的豪情,客觀、理性地選擇
二、建立商標內審及外部監控機制,及時採取救濟措施
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中規定,發行人不得違反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不存在重大不利變化的風險。擬上市企業必須自備一套完備成熟的商標使用內部審核制度,設置專人專崗,規范各部門注冊商標使用行為,未注冊商標本身存在權利不確定性,因此建議在注冊完成前不得對外使用。
此外,擬上市企業還應該建立健全的商標監控機制。監控是否存在與企業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監控競爭對手的商標申請情況,監控是否存在商標侵權的情形,一旦發現,及時採取商標異議、宣告無效、工商舉報或者侵權訴訟的救濟措施。
三、商標資源再分配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中規定,發行人與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等關聯方不得有顯失公平的關聯交易。一般來說,擬上市企業名下商標不在少數,有些商標跟企業主營業務關系緊密,有些商標則跟關聯公司主營業務相關,後者商標通常由擬上市企業免費許可關聯公司使用。如果繼續保持商標權利人不變,待企業上市後,繼續免費許可或者轉讓給關聯公司將變得非常困難。因此,上市前,需要對商標資源進行再分配,與上市企業相關的商標繼續留在其名下,關聯公司可通過轉讓獲取與其相關的商標。
由此可見,企業在平時對商標的維護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不重視,到了關鍵時刻很可能會掉鏈子,而影響大局,對於擬上市的企業,要時刻關注商標動態,對商標進行監測是最好的方法。

❻ 國企上市公司需要注冊商標嗎

你好,上市公司必須有自己的商標品牌,必須要注冊商標,希望能幫助到你望採納

❼ 第9類商標是IT企業必須要注冊的嗎

第9類的實際商品項目來看,現行《類似商品和服務區分表》第9類的商品群組與項目眾多,與互聯網行業最為相關的莫過於0901群組,即「電子計算機及外部設備」,在這個群組中,又以「可下載的手機應用軟體」最受關注。畢竟,這個商品項目指向很明確,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手機應用,也可叫做手機APP,而現在的互聯網公司大都會依託於手機APP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這難免導致大多數人認為這個商品項目對互聯網公司來說極為重要,是互聯網企業的核心商品,但是「可下載的手機應用軟體」這個商品項目是互聯網企業所開發手機APP的核心商品嗎?對於大多數擁有自主手機APP的企業來說,開發手機APP的目的,是讓消費者更方便地享受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只有明確我們的產品和服務是什麼,才能確定優先和重點考慮的商品服務類別。在現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手機APP早已滲透到了大家工作和生活之中,卓一知識產權相信,大多數人的手機都會安裝諸如「購物」類的淘寶、天貓、京東等;諸如「社交」類的微信、微博等等。這樣的分類目的在於幫助下載者通過不同的領域找到相應的手機APP。而這也說明,我們下載和使用這些手機APP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其提供的服務,這些不同的服務領域才是手機APP擁有者,即上述互聯網公司的核心類別。

❽ 軟體企業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1. 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2. 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3. 軟體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並充分了解法律適用。

❾ 互聯網企業要注冊哪些商標

首先,互聯網公司應根據最核心的業務范圍進行商標注冊。一般來說,涉及到互聯網公司核心業務的類別有第9類、第35類、第38類、第41類以及第42類。第9類,包括計算機硬體、軟體等,其中「0901電子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中的很多小項都涉及到計算機、軟體、下載等內容,是互聯網公司的「重點關注對象」。第16類,印刷物、紙媒產品。「1606印刷出版物」、「1607照片,圖片,圖畫」等會影響到公司的產品實物化。第35類,包括廣告、商業經營、商業管理等,關繫到互聯網公司的廣告宣傳、商業事務等方面,因此在這個類別進行商標注冊對互聯網公司也很重要。第38類,電信。「3802通訊服務」類別中,包括「計算機輔助信息和圖像傳送」、「計算機終端通訊」等多個小項都與互聯網公司脫不開關系,值得注意。第41類,關於提供培訓、文體活動等。「2104出版服務」中的「提供在線電子出版物(非下載)」、「4105文娛、體育活動的服務」中的「提供在線音樂(非下載)」「提供在線錄像(非下載)」等等都有效保護了互聯網公司的在線服務,也是值得注冊的商標類型。第42類,包括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設計與開發等。本類別的「4220計算機編程及相關服務」是與互聯網行業密不可分的類別,如果公司涉及到編程、軟體、搜索引擎等等相關的業務,一定要注冊這個類別的商標。除此之外,互聯網公司在注冊商標時還應考慮到網站的性質。如今各行各業紛紛建立自己的企業網站,涉及到互聯網的公司並不都是以互聯網為主營業務的,如果網站是做餐飲行業的,在進行商標注冊時,還要把餐飲相關的類別進行保護。

❿ 軟體企業要如何保護知識產權

一、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的產權,是企業的重要財富,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應當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
1.建立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一個軟體企業,往往會面臨軟體知識產權的權利歸屬、軟體人才的管理、軟體技術的保密以及軟體成果的有效利用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可能僅僅依靠企業的某些領導的行政干預,依靠企業自身的管理制度才是解決問題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從目前我國軟體企業的情況看,因軟體的權利歸屬不清、人才外流、管理不善面導致軟體知識產權泄密和流失的問題比較嚴重,軟體的研發及經營活動中不規范的問題比較突出。國外的實踐證明,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是企業生存與發展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不僅應當形成激勵機制,還應當建立明確的約束機制,並將可能發生的問題防患於未然。通過制度管理,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企業有關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資料,掌握主動權,以確保企業在技術發展處於不敗的地位。
2.設置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考察外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機構時,不難發現許多企業特別設置了知識產權部門,參與到軟體立項、開發、銷售及售後服務的每一環節,並為對外事務提供法律保障;企業不由一名主要負責人專門負責企業知識產權的事務,以杜絕在管理中出現的缺陷或者將缺陷降到最低的限度。相反,我國有的企業往往是遇到法律糾紛人員參與問題的解決。由於專業知識上的差距以及時間上的限制,問題涉及范圍大、問題的積累較多,增加了解決問題的復雜性,進而給企業帶來麻煩。
二、軟體企業應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並充分了解法律適用
不可否認,計算機技術和軟體技術的發展所引發的法律問題是傳統產業從未遇到過的,並向現行法律體系提出了挑戰。目前國際社會已形成以《著作權法》保護為主,《著作權法》(包括《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實施交叉和重疊保護(如:源程序及設計文檔作為軟體的表現形式用著作權法保護,同時作為技術秘密又受《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為輔的趨勢。由於軟體具有技術含量高的特點,使得對軟體法律保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保護,對於我國企業來說,切忌對僅依靠某項法律或法規解決軟體的所有知識產權問題抱有幻想。根據多年來我對計算機軟體法律保護問題的研究,在保護企業軟體成果知識產權方面提出以下幾點簡單、實用的途徑供大家參考:
1.首先應當明確軟體知識產權歸屬問題,是歸企業還是製作、設計、開發人員所有;
2.軟體技術秘密的認定、保密措施問題。企業對自己的軟體產品或成果中的技術秘密,就當主動採取保密措施,否則無法認定為技術秘密,一旦發生企業「技術秘密」被泄露的情況,很難依法追究泄密行為人的法律責任;
3.專利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科技或者產品構成專利法律要件的,應當盡早辦理申請專利權登記事宜,千萬不要因企業自身的延誤,造成企業軟體成果?quot;新穎性「的喪失,而失去申請專利的時機;
4.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的商標權和商業信息的保護問題。企業的軟體產品已經冠以商品專用標識或者服務標識,要盡快完成商標或者服務標識的登記注冊,保護軟體產品的商標專用權;
5.最重要的一點是企業的軟體產品進入市場之前就進行申請軟體著作權登記。要防範被人搶先登記,給自己權益保護帶來麻煩。在申請軟體著作登記時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靈活運用三種交存鑒別材料的手段;二是將企業?quot;自有信息(僅自己掌握的信息)「加入到鑒別材料中;三是在軟體鑒別材料中加入版權標識,即:Copyright,首次發表日期,權利人,如」(c),1994.9,王三「,以起到公示的作用;四是切莫等到軟體達到某種技術水平後再進行登記,軟體著作權登記只要求軟體的獨創性,並不以軟體的技術水平作為著作權是否有效的條件。
三、軟體企業應當學會按照經濟合同規范調整各種關系
軟體企業需要按照經濟合同規范各種經濟活動,明確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建立企業內部以及企業與外部的各種經濟約束機制屬當務之急。從目前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來看,軟體企業應重點建立以下各項合同規范:
1.勞動關系合同。軟體企業與企業職工、外聘人員之間應建立合法的勞動關系,以及應就企業的商業秘密(技術秘密和經營秘密)的保密事宜進行約定,建立勞動利益關系合同以及保守企業商業秘密的協議。一些目前不宜馬上實行勞動合同的單位,也通過建立或者健全本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的方式進行過渡,以鼓勵企業員工的創造性勞動,明確企業開發過程中產生的軟體技術成果歸屬關系,以預防企業技術人員流動時造成的技術流失和技術泄密等軟體企業非常「苦惱」的問題。
2.軟體開發合同。軟體企業與外單位合作開發、委託外單位開發軟體時,應建立軟體權利歸屬關系等事宜的協議,可按照有關規定簽訂軟體開發合同,約定軟體開發各方面尚未開發的軟體享有的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及軟體技術成果開發完成後的權利歸屬關系和經濟利益關系等。如果軟體開發方在合作中發現了合同的缺陷,應及早對合同進行補充。
3.軟體許可使用(或者轉讓)合同。軟體企業在經營本企業的軟體產品時,應當建立「許可證」(或是轉讓合同)制度,用軟體許可合同(授權書)或者轉讓合同的方式,來明確規定軟體使用權的許可(轉讓)方式、條件、范圍、時間等事宜,避免因合同條款的約定不清楚、不明確而導致當事人之間發?quot;扯皮「等不愉快的事情,或者因合同條款無法界定而引發的軟體侵權糾紛。
四、軟體企業應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積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軟體企業都知道,正版的軟體既可以保證有效的技術支持和服務,又能避免計算機病毒的侵擾。將他人擁有知識產權的軟體復制(拷貝)並向他人提供是一種商業性的使用行為。即便從事這種活動的人並沒有獲得經濟收益,但在客觀上影響了正版軟體的銷售量,軟體權利人無法得到應有的報酬和必要的經濟利益,也構成了侵犯軟體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在知識產權糾紛訴訟問題上,有的軟體企業往往採取「兩個極端」的態度。一是在軟體侵權糾紛事發前,不聽勸告,不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任意使用他人的軟體;二是一旦他人提起侵權訴訟後,又不知所措,要麼將對方指控內容全部承受下來,對方提出的賠償要求一概承擔下來,可謂「不戰而退」。這兩種態度明顯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態度當是,一旦發生糾紛訴訟,應當正視現實,認真對待。一方面弄清對方是否有權提起訴訟,切勿打了多月的官司,才發現對方根本無權訴訟他人侵犯軟體版權;另一方面,檢查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構成侵權,自己是否就當成為被告,應當依法承擔何種責任。
總之,在保護軟體知識產權方面,軟體企業要充分利用我國現有的法律手段,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同時,軟體企業應當自覺依法辦事,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合法使用他人的軟體。

閱讀全文

與軟體上市公司對商標的要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愛發明抓魚 瀏覽:392
馬鞍山大台北 瀏覽:9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個人工作總結 瀏覽:662
租房糾紛怎麼訴訟 瀏覽:487
定額發票有效期查詢 瀏覽:430
北人親情卡有效期 瀏覽:70
聽證會公告期限 瀏覽:303
根據著作權的規定 瀏覽:12
寧夏理財規劃師證書領取 瀏覽:880
地雷的發明 瀏覽:121
對建築物享有管理權的業主 瀏覽:231
星漣海馬鞍山 瀏覽:722
湖南咨詢工程師投資證書領取地點 瀏覽:699
英賽嘉華知識產權怎麼樣 瀏覽:111
雲南初級葯士葯師主管葯師證書領取 瀏覽:429
版權注冊報價 瀏覽:106
榆次工商局電話 瀏覽:880
核彈頭發明 瀏覽:15
簡述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的區別 瀏覽:682
馬鞍山遇園 瀏覽: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