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家標准與 專利 的關系
國家標准與專利 的關系是:1、國家標准可能包含專利;2專利以轉化為國家標准。3、專利不是國家標准,標准本身也不是專利。
『貳』 專利評估收費標準是怎樣的
一、目前參考依據依舊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出台收費辦法,發改委[2009]2914號。
相關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發布《資產評估收費管理辦法》的通知收費辦法規定,資產評估收費分為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其中,政府指導價的基準價及其上下浮動幅度,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財政部門提出意見,同級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二、所以地方相關部門有許可權在此基礎上進行指導基準價以及上下幅度。
例如西藏自治區的指導價:西藏自治區發布資產評估收費標准
為貫徹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的收費辦法,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廳結合西藏地區自身經濟發展特點,經過反復研究,多方協商,聯合發布了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執行的西藏地區資產評估的具體收費標准。其主要內容是:
①法定資產評估實行政府指導價,非法定資產評估實行市場調節價;
②、計件收費標准分為六檔,按評估原值實行差額定率累進計費。100(含100)萬元及以下為12‰;100萬元以上至1000萬元(含1000萬元)為5‰;1000萬元以上至5000萬元(含5000萬元)為1.2‰;5000萬元以上至1億元(含1億元)為0.8‰;1億元以上至10億元(含10億元)為0.16‰;10億元以上為0.1‰。
③、計時收費標准分為四檔,法人代表、總評估師:1000元/人.小時;合夥人、部門經理500元/人.小時;注冊資產評估師300元/人.小時;助理人員200元/人.小時。
④、以上計件收費和計時收費標准,均為最高限價,資產評估機構可根據實際情況下浮,但下浮幅度不超過30%。
每個地區的標准基本類似,基本都是最高限價+幅度限制。
三、各個資產評估機構的收費標准:
遵循發改委[2009]2914號文件通知下,遵守地方收費標準的規定下,可以自行制定收費標准。
比如集慧的主要業務有企業資產評估、固定資產評估、無形資產評估以及政府拆遷項目評估,每個都有收費標准,因為競爭與規定的最高限價關系,市面上的收費標准都比各個資產評估機構實際收費要高。
詳細可網路搜索集慧資產評估收費標准。
手打不易,請採納!
『叄』 怎麼保護專利權
一、專利權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在專利權被侵權後,專利權人可以採取三種方式保護自己的專利權。
1、協商、談判;
2、請求專利行政管理部門調解;
3、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二、專利保護范圍
1、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或附圖可以用以解釋權利要求。如何確定專利保護的內容,以權利要求書確定的范圍為准。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准。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授予的專利保護權僅在該國或地區的范圍內有效,除此之外的國家和地區不發生法律效力,專利保護權是不被認可的。專利保護的期限:自申請日起發明專利是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是10年。專利保護期限屆滿、未繳付年費或主動提出放棄,專利權不再受到保護。
獨立權利要求包括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前序部門寫明發明或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主題名稱,發明或實用新型主題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特徵部分應當寫明區別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特徵。特徵部分的技術特徵與前序部分的技術特徵合在一起,限定發明或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
2、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照片中的該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為准。申請外觀設計不要求提交權利要求書、說明書等文字說明文件,而是要求提交圖片或照片。判斷是否侵權的標準是:如果在與專利產品相同或相類似的產品上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外觀設計,即被認為侵權,相同的產品是指用途相同,功能相同;相似產品是指用途相同,具體功能有所不同。
『肆』 將發明專利制定成地方標准需要放棄發明專利權嗎
將發明專利制定成地方標准不需要放棄發明專利權,制定成地方標准不是個人或者企業能辦到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起草,然後人大批准才可以,一般沒有這么好弄的。
『伍』 專利法全文中對專利的申請有哪些規定
我國專利法規定了以下幾項專利申請原則:
①書面原則,即專利申請人及其代理人在專辦理專利法屬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的各種手續時,都應當採用書面形式。
②先申請原則,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給最先申請的人。
③單一性原則,又叫一申請一發明原則,即一份專利申請文件只能就一項發明創造提出專利申請。
下列發明創造不授予專利權:
(1)違反國家法律的發明創造。
這里講的「國家法律「,僅指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不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等其他規范性文件。所謂違反國家法律的發明創造,是指該發明創造本身的目的與國家法律相違背。
(2)違反社會公德的發明創造。
「社會公德「,是指公眾普遍認為是正當的,並被接受的倫理道德觀念。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在客觀上與社會公德相違背,不能被授予專利權。
(3)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
「公共利益「,是指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包括公共安全、環境保護、公共秩序等。妨害公共利益的發明創造,是指該發明創造的實施或使用會給公眾或社會造成危害,或者會使社會的正常秩序受到不利的影響。
『陸』 申報地方標准時用到已有的專利算侵權嗎
答:申報地方標准時用到已有的專利事實應該算侵權。
『柒』 淺析標准與專利的關系
一、標准、專利的特徵和作用以及兩者間的相互影響
(一)標準的特徵和作用
根據國際標准化組織(ISO)的定義,標准不僅是為確保材料、產品、過程與服務符合特定的目的,被作為規則、指南或者特性界定以便反復使用,包含有技術性細節規定和其他精確規范的成文協議;而且是分享知識、技術和經驗的工具,是全球工業化和後工業化時期支持經濟活動、社會需求、更公平機會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
按照形成過程,通常可以將標准分為政府標准和非政府標准。政府標準是指由政府或者政府授權的標准化組織制定、並由政府頒布和管理的標准,例如我國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准。非政府標準是對政府標准以外的其他標準的統稱,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由行業協會和企業聯盟等非政府機構制定的標准,另一類是事實標准。事實標准不是由某個組織制定,而是由包括用戶選擇在內的許多市場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通過市場競爭獲得了主導地位的微軟操作系統標准,就屬於這類標准。類似的還有歷史上的JVC公司的VHS家用錄像機和SONY公司的Betamax家用錄像機標准。
政府標准具有公益性、成熟性、可實現性、發展性等特點。標準的設立著眼於保障人身、環境的安全,鞏固已有的技術成果,保護產品、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雙方乃至社會公眾的利益,具有明顯的公益性。成熟性是指標准中包含的技術必須是成熟的,即通過一定時間的實際使用,證明能夠達到預期的有益效果,並且不會對人的身體和自然環境造成嚴重危害。當然,這也使得標准一般不會代表最高的技術水平。可實現性是指標准中包含的技術都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已經公開的知識和技術等信息能夠實現的。如果一個技術要求不能根據已經公開的信息實現,而必須依賴於若干企業的技術秘密,就不可能成為通行的標准。發展性是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總會有新的技術不斷出現和應用,並達到成熟,總會有新的標准出現,舊的標准也會不斷被淘汰或者被修正和升級。
標準的作用主要有:1、確保市場中商品的質量安全。標准通過要求相關產品和服務達到一定的質量或者水平、具有安全性和通用性,決定它們能否進入市場。2、促進生產、貿易活動的規模化。產品能夠滿足一定的質量標准,可以減少購買者在購買前用於評價該產品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這就使得大規模的生產和貿易活動成為可能。3、為市場競爭提供比較好的平台。標准使相關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間的競爭在達到一定市場准入要求的基礎上進行,有利於市場的一體化發展,也使競爭的規則更加明確、公開,為新主體進入市場提供了一定的方便。4、推動創新成果的傳播,促進創新,保障研發活動的發展方向。標准可以加快其中所包含的技術信息的傳播,為新技術的研發和實施節約時間、金錢上的成本。同時,通過市場准入,幫助人類控制科技發展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因此,標准可以推動減耗增效、增加供給、改善市場結構,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使消費者可以獲得更為優質、廉價的商品和服務。
另一方面,標准,尤其是事實標准也可以被用作市場定價、市場分割和妨礙新技術應用的工具,可以被用來限制競爭。
(二)專利的特徵和作用
專利在法律上指專利權,是知識產權中工業產權的一種,是國家主管機關依法為技術創新成果授予專利申請人的一定范圍的排他實施權。比如,產品發明專利的權利范圍包括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和進口的實施權。同時,專利在自然屬性上是指專利權保護的客體,就是專利技術。
在我國,專利則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工業品外觀設計三種。但在國際上,專利通常與發明專利同義。例如,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所稱專利,都是僅指發明專利。
專利具有專有性、創新性、公開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等特點。專有性是指國家授予專利權以後,任何人未經專利權人的許可均不得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實施其專利。創新性是指申請專利的技術方案應當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比已有方案進步。專利的公開性是指除極少數因涉及國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以外,相關技術必須在授權之前或在授權時進行公布,使公眾可以獲知。這是專利技術區別於技術秘密的核心特徵,是使整個專利制度得以存在的基礎。地域性是指由於專利權是經政府主管部門按照本國法律授予的,專利權一般只在本國地域范圍內有效,而不具有域外效力。時間性是指專利權的保護都有一定的期限。比如,我國專利法第42條規定,發明專利權的期限為自申請日起20年。
專利的作用主要有:1、調動創新活動的積極性。通過保護技術創新成果給從事創造的人以經濟上的鼓勵,使他們有機會通過轉讓專利權、自己實施或者許可他人實施專利技術來回收研究開發的投資並獲得利潤,為進一步的科研活動積累資金。2、促進最新科技成果的傳播。公布於眾的專利說明書和專利申請文件所包含的科技信息,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全面、最及時的技術信息來源,在避免重復研發造成資源浪費和加速科技進步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3、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專利權的獲得不但要有研發成本,申請專利和維持專利有效也要向政府繳納費用,而專利權的經濟價值需要通過實施或者轉讓來實現。這就使得科研人員在創新活動進行之前就要關注預期成果的市場前景。總體而言,專利可以使消費者獲得更為多樣的產品和服務,使創造新的需求成為可能,從而促進產業和經濟的發展。
另一方面,專利所保護的先進技術不能被自由地用於生產經營活動,而大量有市場價值的發明是在技術的具體應用中誕生,從這個角度看,專利制度也可以對技術進步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專利與標準的相互影響
表面上看,專利的專有性和創新性與標準的公益性和成熟性截然不同,甚至有些矛盾。[⑧]但是,它們的主題都是技術,都具有可實現性、公開性和不斷發展的動態性。同時,專有性中包含著公益目的,新的技術也有機會發展成熟。因此,標准和專利互相包含,具有更多的同一性,使它們互相作用、互相影響、互相促進。
一方面,標準是一定領域內已有技術的總結和提煉,因而可以作為研發活動的基礎資料。例如,對於一個改進現有技術的發明專利,權利要求中必須將它的創新點與現有技術劃界,將現有技術放在前序部分,將創新點放在特徵部分,從而明確要求保護的范圍,而標准中包含的所有技術都屬於現有技術的范疇。
不但如此,標准一般也通過引導市場的發展來指引研發活動的方向。一般來說,研發產生的新技術應當滿足已有的標准,否則這種技術即使能夠獲得專利授權也可能面臨市場准入的問題。另外,每一個產業的客戶群都有相對的固定性。如果一個產業鏈中的新產品和已有的產品能夠對接,已有產品的用戶就更可能成為這種新產品的潛在用戶,這種新產品就會比較容易打開市場。因此,為了使研發投入有較好的回報,在研發活動中應當對相關產業中的已有標准有比較好的了解。
另一方面,專利也帶動標準的發展。新專利技術的不斷涌現和應用是技術進步的重要體現。當新技術已經發展成熟,舊的標准不再能滿足現實需要的時候,標準的改進和更新就在所難免。甚至,原有技術領域會因技術的進步得以進一步細分,全新的技術領域也可以出現,此後,新領域中也會有標准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