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英美法系的商標注冊

英美法系的商標注冊

發布時間:2021-04-29 03:43:16

A. 國際商標注冊國家選擇問題

根據產品已銷往的主要出口國和將要銷往的出口國來確定,還要延伸考慮下用馬德里等多國指定形式進行的保護國注冊。 有些國家是使用在先的國家,要考慮進去。就可以不用注冊,公開投入使用一次就好。要注冊得先做好規劃和方案,保護最大化,花費最小化

B. 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在商標注冊上的規定有何不同

跟法律體系無關,大陸法系的國家之間有差別,英美法系的國家間也有差別.你說的差別規定應該不是在商標注冊上,而是在涉訴過程中有差別.

C. 中英美商標法的異同

香港商標法是參照英國商標法制定的,屬英美法系。,這里拿其做比較

共同點
1、 商標注冊申請基本程序大致相同,都是經過查詢(檢索)、申請、費用交納、形式審查(接獲申請)、實質審查(檢索及審查)、公告、異議(第三人反對)及注冊等程序。
2、 商標權的實體規定上也有許多共同點,商標要有顯著性;商標保護有效期為10年;三年不使用可撤銷;受《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保護,享有優先權和馳名商標特殊保護;商標權可進行轉讓、變更、許可;規定了對商標侵權行為進行民事或刑事制裁。

主要區別
1、 使用原則與注冊原則的區別:香港的商標法以使用原則為主,注冊原則為輔;而內地的商標法以注冊原則為主,使用原則為輔。
2、 獲取商標權時間的計算方法不同:雖然香港商標權的有效期與內地商標權的有效期都為10年,但在兩地商標權的取得時間卻不同。在香港商標權的取得時間系從提交商標注冊申請之日計算,而內地商標權的取得時間卻從商標被核准注冊之日起計算。

3、 自然人申請商標限制不同:香港商標法和內地商標法都允許自然人申請商標,香港對自然人申請商標沒有特殊限制,但內地商標法從2007年2月12日起,自然人申請商標開始設定一定的限制,以自然人名義申請商標注冊的,需提供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等相關材料。
4、 實踐中所需時間不同:在香港從申請到取得商標權的時間約需6-9個月,而在內地從申請到取得商標權的時間約為2年或更長時間。
5、 商品或服務選擇要求不同:在香港一次商標注冊申請可根據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表選多類商品或服務,寫明商品或服務時可填整個類別的商品或服務;而根據內地商標法只能一類一標一注冊,選擇商品或服務也只能在一類項下最多選10個商品,否則加收費用。
6、 防禦商標規定的不同:防禦商標是商標所有人在不同類別的商品或服務上注冊若干相同商標,主要使用的商標為基礎注冊商標,其餘為防禦商標。香港商標法明確規定了可申請防禦商標,更加有利於保護馳名商標,而在內地防禦商標只是學理概念,尚未成為法律規定的概念。
7、 代理制度的區別:依據香港商標法,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權利人可以委託任何人士、合夥商行或公司在商標注冊處的任何法律程序中以商標代理人身份行事,只要代理人有在香港的住所或業務地址;而外國人或者外國企業在中國內地申請商標注冊和辦理其他商標事宜的,應當委託國家認可的具有商標代理資格的組織代理。
8、 主管部門及權利不同:香港主管商標注冊的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知識產權署商標注冊處;中國內地主管商標注冊的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香港海關是唯一有權查處商標侵權行為的機關,我國內地查處商標侵權行為的機關一般為各級工商局公平交易部門。

D. 什麼是「普通法」商標權

積特知識產權:什麼是「普通法」商標權?
建立商標權不需要聯邦注冊。「普通法」權利源自未經聯邦注冊的商標的實際使用。通常,誰首先在商業中使用商標,誰擁有以這種方式使用該商標的最終權利。但是,聯邦商標注冊有很多好處。

E. 注冊美國商標和國內商標有什麼不同

你好,
美國:在先使用原則
美國的商標注冊實行「在先使用」原則,即商標的先使用者獲得法律的保護。美國法律規定必須先有貿易和商標的實際使用,才能獲得商標的法律保護。雖然美國引入了注冊制度,但「在先使用」仍然是申請注冊的先決條件。1988年,美國商標法做出修改,允許申請人基於「意圖使用」而申請商標,對在先使用原則有所松動。實際上,1988年修正案所規定的基於「意圖使用」的注冊申請,仍然帶有濃厚的「使用」色彩,申請人只有在36個月內真實使用後,並且向商標局提交真實使用的證明才有可能獲得商標注冊。
在「在先使用」原則的基礎上,商標可以注冊,也可以不注冊。不注冊商標只要處於使用狀態也可獲得法律保護:當因為受到侵權而提起訴訟時,必須提供使用在先的證據。而商標的注冊表明了商標注冊者特殊的權利,注冊5年後該商標就不允許其他相同商標的使用者提出各種爭議。此外,注冊商標的所有權人有權追究商標冒用者法律責任,並要求經濟賠償。如果公司或個人的商標未經注冊,商標的先使用者只能向法院要求停止商標侵權者的使用行為,而不能獲得相應的經濟賠償。
國內:申請在先原則
「申請在先原則」是指以提出商標注冊申請日期的先後,決定商標權的歸屬,他是由注冊原則派生出來的重要程序性原則之一。在商標權的確立採用注冊原則的國家,對於不同的申請人提出的相同或近似的商標注冊申請,採用兩種不同的判定商標權歸屬的原則,即申請在先原則和使用在先原則。申請在先原則以提出申請日期的先後,決定商標權的歸屬。使用在先原則是以使用商標的先後決定商標權的歸屬。我國《商標法》採用申請在先原則為主、輔之以使用在先原則。《商標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商標注冊申請人,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申請注冊的,初步審定並公告申請在先的商標;同一天申請的,初步審定並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標,駁回其他人的申請不予公告。第三十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並有一定影響的商標。

F. 商標注冊成功的技巧有哪些呢

注冊商標時要考復慮到商標文字制或圖像的內容,一個好的商標可以方便傳播並給用戶高識別度,同時為日後的市場推廣提供很大便利。
但是,在重視方便記憶和識別的同時,往往也會進入幾個誤區:
一、和同類商品中已有商標重疊度過高
將已有知名商標變形或者擴展,即使規避商標注冊的規定注冊成功,但是長期很有可能會受到法律規定的限制。
凱悅國際酒店集團訴金凱悅大酒店、名冠金凱悅酒店公司等侵害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阿迪達斯公司訴「阿迪王」商標所屬方阿迪王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都是這種情況。
二、選擇跟風熱點詞搶注。
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互聯網產生很多詞彙,很多像「屌絲」、「土豪金」、「人艱不拆」等都在短時間內被搶注,但是應當注意的是有些詞彙只是短時間流行,長時間很可能被市場忘記,尤其商標和商品的相關性不強,更會為推廣造成負擔。有問題可咨詢廣金知識產權

G. 涉外商標證據收集的幾個問題

一、商標的選擇
商標是用來區分來源於某一企業或個體商戶的產品或服務的專用標記。由此可見,商標的最基本作用就是能夠起到區分作用,避免消費者的混淆誤認。因此企業在設計、選擇、注冊商標時必須把該要素放在首要地位,同時結合特殊的設計、企業文化、消費者的感受等辦理商標注冊。總而言之,商標必須具有顯著性。
然而,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企業一般會走入如下誤區:
(1)將企業英文名稱中各詞首字母的縮寫或太簡單的英文字母組合作為公司的商標。
通常縮寫後的商標一般都是3個左右的字母組合,整體上沒有任何涵義。雖然世界上大部分國家允許這種商標的注冊申請,但由於這種商標整體上很難呼叫,消費者很難對其產生深刻印象,而且很容易與其他包含這幾個字母的在先商標產生權利沖突,導致商標被駁回或遭到在先權利人提異議等。此外,有些國家不接受簡單字母組成商標的注冊,如俄羅斯不接受3個及3個以下字母商標注冊,除非該商標中各字母有特殊的設計,具有相當的顯著性。
(2)申請注冊純中文商標
有人認為,到海外市場注冊申請純中文商標是為了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同軌運行。筆者認為,上述觀點無可厚非。但是對於這樣的想法必須基於海外消費者的心理感受之上,企業必須慎重選擇。
總體而言,中文在大部分外國人眼中只是一種圖形符號。許多企業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申請時,不管當地消費者是否認識中文,簡單生硬地將國內注冊的純中文商標拿到國外辦理,這樣不僅讓國外消費者很難接受,而且不利於企業迅速開拓並佔領國外市場。同時,一些國家不接受純中文商標的注冊,如越南、亞美尼亞等。在代理實踐中,這兩個國家明確表示不接受純中文商標的注冊。另外,純中文商標在一些國家被官方駁回的風險很大。因為審查員不理解商標的含義。
如果企業打算到海外市場注冊中文商標,筆者認為,中文商標最好加上相應的英文、拼音、圖形等其他顯著性要素作為組合商標一起注冊。
(3)申請注冊純漢語拼音商標
同中文商標一樣,到海外市場辦理申請注冊純漢語拼音組成的商標占很大一部分。外國消費者雖然認識由純拼音組成的商標,但由於漢語拼音同英文的發音習慣和呼叫方式有很大差別,因此,國外消費者很難對其產生深刻的印象,導致企業無法迅速開拓並佔領海外市場。
(4)申請注冊同各國的禁忌相沖突的商標
由於文化和語言的差異,各國都有一些本國的禁忌。因此,企業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必須了解目標市場的語言習慣和禁忌狀況。比如,澳大利亞忌諱用兔子作為商標;印度等阿拉伯國家禁用豬的圖形作商標;英國人忌諱人像作為商品的裝潢;北非一些國家忌諱用狗作為商標等。
另外,有一些禁忌是由於語言差異產生的。如國內某著名的汽車品牌CHANA,其在西班牙語里代表女性的下身,帶有這樣商標的產品出口到西班牙語國家會造成不良影響。
(5)注冊同國外比較知名的公司商標相近似的商標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有些企業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所採用的商標與國外一些比較知名的公司擁有的商標十分近似。這將導致申請人商標在申請階段被駁回、公告階段被提異議、注冊後被提撤銷等,不利於企業迅速在國外獲得商標專用權。產生這種的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這些知名的公司早在世界各國和地區獲得了商標專用權,得到了法律的保護,他們擁有一整套完善的商標保護和監測制度,並且十分重視商標專用權的保護;經過長期的使用和經營,許多知名商標在當事國獲得了相當於馳名商標的保護。實踐中有如下案例:同戴姆勒公司「■」商標近似、同索尼公司「SONY」商標近似、同SUN Microsystems Inc.公司「■」商標相沖突。上述沖突商標基本上在全球受到了這些跨國公司的圍追堵截。不僅給企業帶來了比較大的額外經濟支出,同時也拖延了企業產品進入目標市場的時間。雖然最後通過刪除沖突商品、異議答辯、駁回復審、上訴、全球和解等手段在大部分國家獲得了注冊,但代價很大。
因此,筆者建議,中國企業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應當首先了解同行業中比較知名的跨國企業所擁有的商標狀況,盡量避免同這些商標相近似,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企業有多種途徑獲知這些在先商標的狀況,如通過網路查詢、各種雜志刊物報道、各國商標局資料庫查詢等手段。但如果企業在中國已經注冊了同其他同行業跨國公司相近的商標並且在國內相當知名,而且到國外也必須使用該商標,筆者認為企業也無需太多憂慮,只要通過綜合使用上述各種手段和途徑,相信在目標市場國獲得商標專用權的把握性還是比較大的。
2.商品或服務項目的選擇
在辦理涉外商標申請注冊時,企業必須根據公司經營的方向、產品種類和性質、出口的貨物清單等確定需要到國外申請保護的商品或服務項目。商品或服務選擇的范圍、個數的多少、是否規范等不僅直接影響到商標注冊申請支出費用的高低、受保護范圍的大小,而且影響到官方是否可以接受、企業商標權利是否可能遭到侵害等。下面主要就這方面的問題進行陳述。
(1)商品或服務類別的選擇
對於商品或服務的劃分,目前大多數國家或地區商標注冊採用的是《商標注冊用商品和服務國際分類表》(即尼斯分類。截至2006年1月,尼斯協定的成員國有78個國家,非成員國採用尼斯分類的有68個國家和4個組織),唯一的區別是各國或地區採用的版本不盡相同,目前最新的是第九版,該分類表基本上涵蓋了世界上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項目。
對於大部分國家的商標申請,企業應當主要根據該分類表來決定申請注冊商品或服務的項目。同時,對於那些尚未採用尼斯分類表的國家或地區來說,企業可以參照該分類表進行選擇,一般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對於一些極少數國家來說,他們採用的是與尼斯分類表完全不同的商品和服務分類方式,因此這些國家必須單獨進行選擇商品或服務項目。如獅子山、巴哈馬、多米尼克等國家採用的是1938年英國舊分類表,不包含服務項目。
對於生產企業來說,一般來說申請保護商品項目即可。但隨著中國品牌在世界各國的影響力逐漸增強,出現了很多搶注中國企業商標的情況,搶注者通常是在相近類別或與商品相關的服務類別上進行搶注。如企業生產的是第12類上的「汽車」等商品,搶注者會在相應的「車輛保養和修理;車輛服務站;車輛進出口」等服務項目上進行搶注。
因此,對於一些相對比較知名的中國企業來說,應當在相類似的商品或服務項目上同時注冊,構築一道堅固的商標防禦體系,防止他人搶先注冊,維護企業的商標權益。
(2)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的選擇
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的選擇直接影響到企業商標保護的范圍,因此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企業必須根據出口清單、主營產品狀況、目的國家的狀況進行產品的選擇,但商品或項目個數的選擇有很大的奧妙。
對於那些可以接受全類商品或服務項目注冊的國家來說,企業最好選擇進行全類注冊,這樣不僅可以擴大保護范圍,而且可以防禦在後申請的相同商標但包含不同商品的注冊,保護企業的商標專用權。接受全類注冊的國家有很多,大部分位於歐洲、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如奧地利、挪威、阿根廷、黎巴嫩等。
對於限制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的國家來說,企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個數,如果超出規定的范圍,企業必須支付額外的費用。如泰國限定在10項以內、安哥拉限定在5項以內、印度限制在10項以內、越南限制在6項以內等。
對於那些對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沒有限制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是不是選擇的個數越多越好呢?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條件是這樣不會產生額外的費用。如很多國家在通過官方實質審查後,會在當地主流報紙或刊物上對商標的所有信息進行公告一次或幾次不等,如果客戶選擇的商品或服務項目過多,造成的結果是占據報紙或刊物的版面篇幅很大,產生的公告費用是相當驚人的。而且在一些非英語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如果選擇的商品或服務項目過多,會造成國外律師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主要是翻譯商品或服務項目的時間延長、律師審核商品或服務的時間延長),而這些國家的律師通常是按時間收費的,律師費用也就大幅增加。因此,筆者建議企業在選擇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時,應量力而行,不要貪多。
總的來說,企業應把握的原則是:對於可以接受全類注冊的國家和地區,應盡量全類注冊;有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限制的國家和地區,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於沒有商品或服務項目個數限制的國家或地區,我們建議企業選擇最多不超過20項,一般以10項上下為宜。
(3)特殊國家和地區商品或服務項目的選擇
企業除了應當根據尼斯分類表進行商品或服務項目選擇以外,還必須注意一些特殊的國家和地區的規定,他們有獨特的商品或服務劃分方式。如伊拉克、葉門擁有自己的本國分類;前面提到的如獅子山、巴哈馬、多米尼克等國家採用的是1938年英國舊分類表,不包含服務項目。而一些發達國家對商品或服務雖然大致同尼斯分類近似,但都有其特殊的規定,主要有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這些國家對商品和服務的描述規定極為嚴格,對於比較寬泛的商品或服務項目是不接受的,實踐中有很多商標在這些國家就是因為商品或服務項目過於寬泛而收到了官方下發的審查意見書,導致企業獲得商標專用權的周期延長、產生額外費用等。完全避免這種情況的產生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這些國家的審查員對商標的審查具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同時這些國家對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劃分沒有十分統一的規定,只是有一定的歷史參考依據而已。但只要把握一些規則,在相當程度上還是可以避免官方因為商品或服務不規范而下發審查意見。如25類上的商品「服裝」,該商品在上述幾個國家都是不被接受的,但如果將其細化成「襯衫;西服;婚紗」等商品則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在這些國家選擇商品或服務項目的首要原則是進行細化。
(4)中國特有商品或服務項目的申報
由於各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導致每個國家都有一些本國獨具特色的商品或服務。如中國特有的商品「月餅;黃酒」等;特有的服務項目「典當;茶館」等。對於這些中國特有的商品或服務項目,外國消費者不了解其性質和用途,因此一些國家是不接受其注冊的。但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來說,其商品審查制度比較寬泛,只要申請人能夠將商品或服務項目解釋清楚,官方也是可以接受的。對於那種嚴格根據尼斯分類的國家和地區,不接受這些特有商品或服務項目注冊的,企業可以選擇那些涵蓋范圍比較寬泛的規范商品或服務項目進行注冊保護,如果不能找到更大范圍而又無法保證能夠獲得注冊的商品或服務項目,建議客戶將其刪除以避免官方下發審查意見,產生不必要的額外費用。
3、申請人英文名稱和地址的選擇
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申請人必須提供申請人的英文名稱和地址信息。以何種名義和地址辦理商標注冊申請,對於申請人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下面主要從申請人英文名稱和地址兩方面進行論述。
(1)申請人英文名稱的選擇
企業辦理涉外商標注冊申請時,最好使用與已經在對外貿易中採用的企業英文名稱一致。這樣不僅保證了企業權利的統一,而且有利於企業在原來基礎上進一步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如果企業在以前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只是貼牌生產(OEM)或尚未在外貿中使用任何固定的英文名稱,筆者建議企業應當慎重選擇相應的英文翻譯。
在中國,企業名稱應當由行政區劃、字型大小、行業、組織形式依次組成,法律、行政法規和規章另有規定的除外。企業名稱中的字型大小應當由兩個以上的字組成。這是否就意味著企業在選擇英文名稱時也必須根據上述規定逐一進行對應翻譯呢?筆者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在進軍海外市場時,企業就應當把自己當作一個跨國性的企業來經營。因此,如果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還帶有行政區劃的名字是沒有太大必要的,這樣不僅讓外國消費者很難對企業有快速的辨別和認識,而且對企業在以後擴張中起到阻礙作用。因此,筆者認為,企業在選擇英文名稱時一般包含3個要素即可,即字型大小、行業和組織形式,這是國際上很多跨國公司的通常做法,也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另外,企業在選定了英文名稱之後就不要輕易進行變更,除非公司的字型大小或組織方式等發生重大改變。因為英文名稱一旦發生了任何微小變化,權利人就必須到各國商標主管機構分別辦理商標變更手續。這樣不僅會產生額外費用,而且會使消費者對商標和企業之間的聯系發生中斷。實踐中有個別企業就公司的行業英文名稱進行了多次變更,筆者認為這是不可取的。
對於國內一些規模比較大的集團公司來說,是以集團的名義還是下屬子公司的名義進行商標申請注冊,筆者認為,應當把握的原則是「誰使用就以誰的名義注冊」。這樣不僅保證了使用者與所有者的權利統一,而且使消費者能夠將商標與使用者產生直接聯想,有利於迅速提高商標的影響力。如果集團公司和下屬子公司都在使用同一商標,筆者認為,最好以集團公司的名義進行申請,這是因為集團公司可以從全局角度出發對商標的使用和管理做出統一的規定,有利於擴大商標的使用范圍和頻率,而且集團公司存續周期比較長,有利於商標權利人的長期穩定,而子公司只限於某一領域,商標使用的范圍有限,不利於提高商標的知名度。同時,子公司存續周期短,容易發生破產、改制等影響商標權利人的狀況。
(2)申請人英文地址的選擇
同英文名稱一樣,選擇恰當的英文地址辦理涉外商標注冊對企業來說很重要。首先,英文地址應當規范,符合英語的表達方法,而不是生硬地將漢語中的地址直接翻譯成英語。其次,英文地址不宜過長,很多企業根據中文地址逐字逐句地將其翻譯成英文,結果是地址非常長。而在有些國家是不接受太長的英文地址的,如美國採用電子提交,地址欄中只能容納一定的字元數,超出的字元將可能造成亂碼或順序顛倒等情況。因此,筆者建議,企業在選擇英文地址時一般以不超過15個英文單詞為宜,可以將一些通用字元刪除,如將「Street」、「Town」、「City」和「Province」等刪除,以便節省相應的空間。最後,英文地址不宜太細,因為一旦地址發生微小的變更,企業就必須到各國辦理商標地址變更手續以保持商標權利人的信息更新,這樣也會產生額外的費用。
4、目的國家的選擇
企業必須盡快確定需要辦理涉外商標注冊的國家清單,這不僅關繫到企業商標是否能盡快在各國獲得商標專用權,還關繫到是否可以防止第三方惡意搶注。通常企業可以根據以下幾方面進行決斷:
(1)對已經有產品出口的國家,企業應盡早辦理商標注冊。
(2)對尚未有產品出口的國家,企業應當未雨綢繆,提前在潛在市場和重點市場進行商標注冊,防止他人搶先注冊,導致產品無法進入該市場而喪失市場份額。
(3)對容易出現搶注現象的國家和地區應提高警惕,盡早注冊,尤其對那些在國內非常知名的商標而言極為重要。目前實踐中最容易出現搶注的國家和地區主要有: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德國、智利、秘魯、委內瑞拉等。
(4)對於市場不太成熟或暫不打算進入的國家,企業可以等到以後進行注冊,即分批註冊。
5、申請方式的選擇
(1)巧用優先權
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企業應當把握注冊時機,盡早注冊。同時可以利用優先權的優勢,將涉外商標的申請時間提前,這是很多企業很容易忽視的。根據《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第4條的規定,巴黎公約某一成員國申請人,在任一成員國遞交同一商標申請的首次申請日起的6個月內,可以在該成員國要求優先權。如一企業在中國於2008年1月1日提交了商標申請,其到泰國提交申請的日期是2008年5月1日,如果在提交申請時企業要求優先權,則在泰國的申請日可以提前到同國內一致的2008年1月1日。優先權的使用有利於企業及早在目的國獲得商標專用權,還可以為防止商標遭到惡意搶注提供充足時間。因此,企業必須重視並利用好優先權,更快、更好地在國外獲得商標專用權。
(2)區分對待採用「注冊在先」和「使用在先」的國家
對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和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而言,他們都採用「注冊在先」的原則獲取商標權利,即誰先獲得注冊誰就獲得商標的專用權。因此企業如果想要到這些國家辦理商標注冊申請,就必須及早注冊,採用各種手段盡快獲得商標專用權。
對於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英美法系的少數國家和地區而言,他們採用的是「使用在先」原則,即誰最先在市場中對商標進行使用,誰就有權主張對商標的專用權。企業如果想要在這些國家獲得商標專用權,就必須盡早將商標在這些國家投入使用並同時辦理商標注冊手續。在這些國家,企業應十分重視對商標使用證據的收集、保存和歸類。商標的使用證據包括帶有商標的銷售合同、出口清單、提單、發票、廣告宣傳材料、包裝等。如果發生商標搶注、侵權、異議、撤銷等有害於企業商標權的狀況,企業可以基於這些寶貴的使用證據以保護自己的商標權。
(3)通過不同途徑進行涉外商標注冊
目前,企業可以通過3種途徑辦理涉外商標申請:逐一國家申請;通過馬德里國際注冊體系辦理;通過區域組織進行辦理。每種途徑都有利弊,因此,企業要充分考慮各種途徑的優勢,並慎重做出選擇。下面就簡要對這方面做出說明。
顧名思義,逐一國家申請指的是商標申請人委託各國的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直接到官方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由於具有目的性強、獨立性強、可操作性強和穩定性強等特點,單獨指定申請被很多企業所採納,如單獨指定絕大部分國家並不需要以國內注冊或申請為基礎,同時注冊後效力是比較穩定的。但由於各國商標法規定不盡相同,商標注冊制度有很大差別,獲得商標專用權的時間長短相差很大,文件要求不一致,律師收費和官方收費的巨額差異,各國官方語言和貨幣的差異等,企業對選擇逐一國家申請的方式格外慎重。
通過馬德里國際注冊體系辦理涉外商標注冊申請,企業可以基於國內申請或注冊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國際局向馬德里協定書和議定書成員國提出申請,申請人遞交一份申請就可以有選擇的指定所有成員國(中國除外)。此種途徑由於具有省時、省力、省錢等特點,受到了企業的普遍歡迎,成為企業辦理涉外商標注冊的一種重要途徑。然而,此種途徑包含國家范圍有限,需要以國內申請或注冊為基礎,注冊效力不是很穩定,沒有單獨的注冊證書等原因成為企業選擇此種途徑的阻礙。
通過區域組織也能有效的辦理商標注冊申請。目前,世界上有3個比較大的涉及商標注冊的區域性組織,即歐共體(OHIM,截至目前共27個成員國)、非洲知識產權組織(OAPI,主要是前法國的殖民地或領地,共16個成員國)、非洲工業產權組織(ARIPO,主要是前英國的殖民地或領地,共16個成員國),目前選擇最多也是最重要的組織是歐共體商標注冊和非洲知識產權組織商標注冊。企業提交一份申請,如果通過審查即可獲得所有成員國的保護,因此,通過區域組織辦理商標注冊申請對企業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總結
以上主要論述了企業在辦理涉外商標申請前必須注意的幾個方面。企業只有充分了解並運用這些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地節省費用、最大程度地保護商標權利、以最短的時間和最順利的方式獲得商標專用權。筆者希望中國企業在推進商標戰略時少走些彎路,順利地將中國品牌推向世界並不斷提升品牌價值。企業在辦理涉外商標注冊時,應當與代理組織充分溝通並了解相關情況,使企業的商標使用、注冊和管理合理、有序、充分地得到保障。

H. 普通法商標是什麼

積特知識產權:什麼是普通法商標?
普通法商標是未注冊商標的另一名稱。術語「普通法商標」在加拿大和美國經常使用。

I. 關於吉里巴斯商標注冊概述你都了解了嗎

1、吉里巴斯商標法律制度秉承英國法律,深受英國商標法律的影響,明顯帶有英國商標法內律制度的烙印;
2、商容標法屬於英美法系;
3、採用使用在先原則,但也兼顧注冊在先原則;
4、其商標法為1939年8月22日起生效的1939年第3號條例,並經過1967年、1971和1972年三次修訂。

J. 美國與中國的商標注冊制度有什麼不同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為您解答,與中國商標法相比,美國商標法在注冊方面的一些主要規定有以下不同的特點。

在先使用原則

美國是英美法系國家,美國的商標注冊實行「在先使用」原則,即商標的先使用者獲得法律的保護。美國法律規定必須先有貿易和商標的實際使用,才能獲得商標的法律保護。雖然美國引入了注冊制度,但「在先使用」仍然是申請注冊的先決條件。1988年,美國商標法做出修改,允許申請人基於「意圖使用」而申請商標,對在先使用原則有所松動。實際上,1988年修正案所規定的基於「意圖使用」的注冊申請,仍然帶有濃厚的「使用」色彩,申請人只有在36個月內真實使用後,並且向商標局提交真實使用的證明才有可能獲得商標注冊。

在「在先使用」原則的基礎上,商標可以注冊,也可以不注冊。不注冊商標只要處於使用狀態也可獲得法律保護:當因為受到侵權而提起訴訟時,必須提供使用在先的證據。而商標的注冊表明了商標注冊者特殊的權利,注冊5年後該商標就不允許其他相同商標的使用者提出各種爭議。此外,注冊商標的所有權人有權追究商標冒用者法律責任,並要求經濟賠償。如果公司或個人的商標未經注冊,商標的先使用者只能向法院要求停止商標侵權者的使用行為,而不能獲得相應的經濟賠償。

主、副簿注冊制度

美國聯邦專利商標局的商標注冊分為「主簿注冊」與「副簿注冊」兩部分,這與英國及一些英聯邦國家的商標注冊簿分為a、b兩部分很相似。

商標在「主簿」或「副簿」注冊的區別,以商標是否具有顯著性為依據。美國把不具有顯著性並缺乏第二含義,但是能夠區別申請人的商品或服務的商標注冊到「副簿」。

以下幾種情況在美國不能獲得「主簿注冊」:違反道德或公共秩序的標記;美國國家、州或其他國家的旗幟、徽章、標記等;未經在世的人同意而使用他人的姓名或肖像的標記;與他人已經注冊商標、在先使用的商標或商號相同、相似可能引起混淆、誤認或欺騙的標記;說明性、對商品做虛假或欺騙描述的標記、地理名稱及與產地不符的地名、標記。

在「副簿」注冊的商標,如果經一定時期使用證明它完全具備注冊商標條件,則有可能上升到「主簿」中去。因此,「副簿」相當於「准注冊簿」。

美國採用的「在先使用」制度,商標注冊並無產生商標權的效果,它只是取得商標權的初步證據。在注冊後的5年內,先使用人可以對他人的商標注冊提出異議,要求撤消該商標注冊。實際使用商標是獲得美國商標專用權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商標申請人在提出聯邦注冊時,必須聲明實際使用商標的日期,商標注冊後5年內必須連續使用。在主簿注冊的商標,作為取得商標權的初步證據向全國做出公告,自注冊日起5年內如無人提出異議或異議不成立,該注冊將成為取得商標權的確定證據,可據以制止商標侵權和侵權商品的進口,而「副簿」注冊的商標則不享有上述權利。

聯邦和州的兩級注冊

在美國,商標使用者可以選擇在聯邦注冊商標,或者在業務發生的州進行注冊。在聯邦注冊依照聯邦的商標法到聯邦注冊機構即美國專利商標局進行注冊。聯邦注冊的商標可以在全國范圍使用和獲得聯邦商標法律的保護。如某商標欲在聯邦進行申請,必需證明該商標已在兩個州以上地區或其他國家使用並有業務才會被聯邦商標局受理。

除聯邦商標法外,美國各州都有商標立法權,有商標的「州級注冊權」,並設有州級注冊機關。各州的商標法僅限於規范商業活動中的使用且不超出州界的商標。在各州注冊的商標只可在本地區使用。在美國,商標權的地域性特點不僅反映在國與國之間,而且還反映在州與州之間。但各州商標局均無權接受外國人的商標注冊申請,即使外國人在美國從事貿易活動的范圍僅以一個州為限,要想獲得商標注冊也只能向聯邦專利商標局申請。

一個企業可以進行聯邦商標注冊,也可以僅在某一個州注冊,但其獲得的法律保護也因聯邦法和州法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一般來講,未在美國專利商標局注冊的商標,只適用所在州的法律保護,一旦受到侵權也得不到法定賠償。而且如果它與某個在聯邦注冊的商標相抵觸,那麼在聯邦注冊的商標就有優先使用和優先被保護的權利。

商標構成要素寬泛

與中國商標的構成要素相比,美國商標法允許注冊的商標的構成要素要寬泛得多,這也意味著美國商標保護的范圍更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一些新的構成要素也慢慢被美國商標法所接納。

根據《蘭哈姆法》第45條,商品商標、服務商標、集體商標和證明商標可以由「文字、姓氏、象徵、設計或以上之組合」構成。其中「象徵」和「設計」等用詞和表述比較抽象,但也同時賦予其豐富而廣泛的內涵。一般來說。美國的商標構成要素有文字、顏色、氣味、聲音、產品的包裝和外觀設計等。

文字商標包括單詞、短語、字母和數字等,是最常見的商標形式。字母和數字的組合可以作為商標,如「3m」;僅僅以數字和字母作為商標,如通過使用獲得了第二含義,則也可以注冊,如「7-eleven」便利店。

顏色商標一般可以作為商標的一個構成成分,與單詞、字母、數字、圖案等共同構成一件商標,或者由幾種顏色的組合構成一件商標。但對於單一顏色注冊商標的問題,美國直到1995年由最高法院判決了「誇里泰克斯」一案後才解決。此案判決「金綠色」這個單一顏色可以作為商標得到保護。

氣味商標是通過1990年的「克拉克」一案確定下來的。該案認定克拉克女士使用在縫紉線和綉花線上的花香氣味可以作為商標注冊。

美國第一個獲得商標注冊的聲音商標是「全國廣播公司?nbc 」就其廣播服務注冊的三聲鍾聲。另外,我們所熟悉的還有英特爾晶元廣告的音樂聲,微軟視窗操作系統用戶開機的音樂聲等。

「標簽的位置」也可以注冊為商標。李維斯公司將一塊長方形的纖維標簽固定在牛仔褲的右後兜上使用,可以指示商品的來源。

對產品做出的兩維的描寫,如「花生先生」、「喜劇公司」就是屬於這樣的商標。

商品的外觀是指商品的包裝和外觀設計,包括服務商品的包裝,如麥當勞快餐店的總體布置。著名的可口可樂玻璃瓶的外形也在美國商標主簿上注冊。

美國的商標注冊制度對於中國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雖然認識需要一個過程。法制的進程一定是經濟發展進程的客觀需要,與美國相比,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中國的商標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閱讀全文

與英美法系的商標注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