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紀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標

紀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標

發布時間:2021-04-28 07:17:05

㈠ 為什麼光榮革命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和資本主義制度在英國的確立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光榮革命的勝利者是資產階級,他推翻封建君主制,當限於當時資本主義的力量,無法徹底完成革命,只能和封建勢力妥協一步,建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當權,必然會制定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各項政策,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而《權利法案》,就是資產階級統治的一個工具而已。

制度的改變是由經濟決定的,而不是政變,政變只是改變制度的工具。
如果經濟尚未發展到超越制度時,制度沒那麼容易被改變的。

㈡ 紀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紀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5月24日在許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王紀年,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電力輔助安防設備及系統、電力在線監測設備及系統等。
法定代表人:王紀年
成立時間:2016-05-24
注冊資本:5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11000000038955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許昌市魏都產業集聚區勞動路以西宏騰路以北

㈢ 鑄鐵鍋有哪些品牌 鑄鐵鍋十大品牌排名

中國最好的鑄鐵鍋品牌有MEYER美亞、炊大皇Cooker King、南方廚具、愛仕達ASD、蘇泊爾SUPOR。

3、中國最好的鑄鐵鍋品牌:南方廚具

佛山市南海新南炊具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具有近43年歷史的原廣東南方五金總廠,新南炊具是中國第一家經美國杜邦公司授權 「特富龍」塗料生產不粘炊具的特許製造商。公司凝聚了30年的五金廚具生產經驗以及擁有行業內較先進的不粘炊具全自動生產設備,主要生產「南方」牌系列炊具。

㈣ 我國科技發展上的成就有哪些

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4)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16)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17)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18)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19)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0)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1)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2)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3)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4)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25)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26)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27)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28)1999年11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無人試驗飛船飛行獲得了圓滿成功.2001至2002年又相繼研製並發射成功了神舟2~4號無人試驗飛船,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神舟5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29)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0)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1)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2)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3)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4)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35)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36)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37)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38)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39)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0)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1)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2)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3)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4)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45)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閱讀全文

與紀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