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專利技術轉讓合同中的保證和索賠條款
(1)要注意專利與技術秘密的有效性。
專利的有效性主要體現轉讓的專利或者許可實施的專利應當在有效期限內;超過有限期限的,不受法律保護。技術秘密的有效性主要體現保密性上,即不為社會公眾所知,是所有人的獨家所有。如果是已為公眾所知的技術,就談不上是技術秘密,當然也就不存在轉讓問題。
(2)技術的有關情況應當約定清楚。
技術是技術轉讓合同的標的,技術的有關情況應當在合同中詳細規定,便於履行。技術的有關情況包括:技術項目的名稱,技術的主要指標、作用或者用途,關鍵技術,生產工序流程,注意事項等。這些數據表明了技術的內在的特徵,是有效的,同時也是當事人計算使用費或者轉讓費的依據。
(3)轉讓或者許可的范圍。
轉讓技術或者許可他人實施技術,都應當明確范圍。合同中可供選擇的條款包括:專利轉讓的,涉及專利權人的變更,因而其范圍及於全國;專利許可的,則要明確在什麼區域內可以使用該專利,超過的就是違約;技術秘密轉讓的,讓與人要承擔保密責任,其使用范圍可以及於全國,也可以只是某個地區。
(4)轉讓費用的約定。
轉讓費用包括轉讓費和使用費。在專利轉讓情況下,受讓人應當支付轉讓費。轉讓費根據技術能夠產生的實際價值計算,通常規定一個比例,便於操作。在實施許可的情況下,則根據使用的范圍和生產能力以及是否是獨家等因素考慮轉讓費或者使用費的數額。受讓人未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應當補交使用費並按照約定支付違約金;不補交使用費或者支付違約金的,應當停止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交還技術資料,承擔違約責任。實施專利或者使用技術秘密超越約定的范圍的,未經讓與人同意擅自許可第三人實施該專利或者使用該技術秘密的,應當停止違約行為,承擔違約責任;違反約定的保密義務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另外,不同類型的技術轉讓在簽訂合同時還有其應該特別注意的問題。
在訂立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時也應注意的以下幾個問題:
專利申請權可以轉讓,雙方當事人應就專利申請權轉讓簽訂書面合同,在協商、約定後審查專利權轉讓申請合同時,雙方當事人應當注意以下問題:
一、轉讓的專利申請權如果是屬全民所有制單位所有的,是否得到上級的批准,批準的文件是否列入合同的其他文件備查;
二、轉讓的專利申請權的受讓人是外國人,該專利申請權是否得到國務院的批准,其批准文件是否列入合同的其他文件備查;
三、轉讓的專利申請權應是正式的書面轉讓合同,並經國務院專利局登記並公告;
四、合同中是否說明受讓人按照合同約定取得專利申請權,因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引起的糾紛應由專利申請權的轉讓人承擔責任;
五、專利申請權轉讓是否符合《專利法》的相關規定;
六、專利申請轉讓的受讓人是否能保證專利的運用,如果受讓人是為了個人壟斷新技術,客觀上起到阻礙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改進,則該合同違法;
七、專利申請權轉讓人是否按合同約定如數、保質地向受讓人移交了相關的技術情報、資料(如工藝設計、技術報告、工藝配方、文件、圖紙、技術指標、參數、性能等),使受讓人在獲得專利權後能正確、全面地運用專利並獲取利益。
在簽訂技術秘密轉讓合同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的簽訂,受讓人應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一、專利申請提出以後、公開之前當事人之間就申請專利的發明創造所簽訂的技術秘密轉讓合同,受讓人應承擔保密義務,並不得有妨礙轉讓申請專利的行為;
二、專利申請公開以後,批准之前訂立的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申請人(轉讓人)要求實施其發明的單位或個人支付適當的費用,合同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可依照《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五條、第三百四十六條的規定確定;
三、專利申請被批准以後,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當事人所簽訂的技術秘密轉讓合同為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四、專利申請被公開駁回,技術秘密轉讓合同效力終止,但是,經雙方當事人協商,可改為技術服務合同;
五、轉讓的技術秘密,經證明是能獨立運用、並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和技術價值的,只能簽訂階段性技術成果轉讓合同(或協議)。
在簽訂專利技術轉讓合同時應的注意事項:
很多專利權人在轉讓專利時往往不注意一些細節問題而吃了大虧。您在簽訂專利轉讓合同時務必注意加上下面這一條:
權利人不承擔專利宣告無效的責任。
為什麼要加上「權利人不承擔專利宣告無效的責任」的條款呢?這是因為我國《專利法》有個默認原則:專利權人的專利被宣告無效後要退還專利轉讓費。法律是無情的。殊不知,我們的發明人為了完成發明創造和申請專利往往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專利受讓人在買進他人專利前要進行市場預測和技術分析,按理說,專利受讓人要承擔部分責任或全部責任。發明人一定要注意某些品德惡劣的專利受讓人,他們即使已經獲得了專利帶來的利益也會讓發明人承擔專利宣告無效的責任。
最後再強調一次,專利權人在簽訂專利轉讓合同時必須加上「權利人不承擔專利宣告無效的責任」的條款,萬萬不可粗心大意,即使我們的專利永遠不可能被宣告無效也要這樣做,一定要以防不測。
在簽訂技術實施許可合同時的注意事項:
專利實施許可,是指專利權人依據專利法及其他法律的規定,採取與被許可方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形式,允許被許可方在合同約定的條件和范圍內實施其專利技術。國家專利局提供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基本框架,並對重要事項提示當事人進行約定。
1、缺少專利法律狀態檢索
專利法律狀態檢索是指對一項專利的有效性、地域性,以及自該項專利授權之後所產生權利人等進行的檢索,它分為:專利用效性檢索、專利地域性檢索和權利人檢索。
專利有效性檢索是指對一項專利或專利申請當前所處的法律狀態進行的檢索,其目的是了解該項專利申請是否被授權,授權的專利目前是否仍然有效,或者是因何種原因導致失效。
專利地域性檢索是指對一項發明創造在哪些國家和地區申請了專利,並獲得授權的檢索,其目的是確定該項專利獲得保護或提交申請的國家范圍。
權利人檢索是指對一項已經獲得專利授權的發明創造,在授權之後,權利人是否發生變更的檢索,即在當前情況下,該項專利的真正權利人。
專利法律狀態檢索能夠有效保障合同效力,明確雙方應當如何安排權利義務,如合同約定的專利約定的實施范圍超過法律狀態反映的地域或其他限制,則必然損害企業利益。企業應對此類合同時,若缺乏必要的專利法律狀態檢索流程,雖然並不直接體現為簽訂的具體合同存在法律風險,但一種不規范的行為模式為發生法律風險提供了條件。
2、專利許可方式不當
專利許可方式應當根據許可需要確定,只要企業充分認識到許可方式的差異性而富有針對性地進行選擇,就應當認為沒有法律風險。若企業理解的許可方式與法律規定有差異,即企業目的未能實現,簡單的法律風險是企業目的實現缺陷;企業由於理解偏差可能採取一些與許可方式相違背的行為,直接導致違約責任或侵權責任,這屬於更嚴重的法律風險。
3、保密條款
不少企業經營者認為專利既然是登記公開的技術,就沒有什麼需要通過保密條款約定的內容了,經常忽略專利許可合同涉及的保密事項。直到企業遭到侵權才明白還是應當將一些事項約定進行保密條款。
(1)與專利相關的技術秘密。即使申請了專利,一項發明創造的實施,同樣顧在專利以外的內容,這些都構成保密內容。包括專利文件中沒有提到的其他與發明創造相關的說明、圖紙、流程等資料,也包括專利產品除專利以外的其他採用技術秘密方式保護的內容。這些內容被許可方必然需要知悉,如果缺乏約定,很難有效保護信息安全。
(2)經營、管理有關的商業秘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專利實施許可過程中,合同雙方會有較為密切的接觸,必然了解到對方部分經營、管理秘密,同樣需要保密條款給予恰當的保護。
在實際評估活動中,保密條款的法律風險需要結合企業實際需要保密的內容進行衡量。若需要保密的內容價值較低,則缺失保密條款的法律風險值也較低;若需要保密的內容價值很高,則即使是保密條款約定也不嚴密的法律風險也可能屬於嚴重風險。
4、後續改進條款及法律風險
專利技術可能存在後續改進,而且一旦有新的改進技術,原技術的價值可能大幅下降,因此雙方對後續改進問題的約定非常重要。該條款約定的法律問題較為復雜,約定不當將給企業帶來各種法律風險。
(1)後續改進申請專利權歸屬問題。在專利許可中,被許可人獲得了與原專利同樣多的信息,包括一些企業申請專利時未公開的商業秘密信息,因此被許可人同樣具有進行後續改進的基礎。若雙方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應當歸發明人所有。被許可方因改進獲得新的自主專利權,許可方不僅難以維持許可關系,同時自己的專利價值大幅降低,這種法律風險損害十分嚴重。
(2)後續改進的使用問題。由於後續改進極可能導致原專利技術使用價值降低,在出現這種情況時,被許可方希望能夠獲得新的改進技術的許可。若雙方沒有約定有關後續改進的使用,或者僅原則地規定被許可方可以優先獲得許可,都可能導致被許可方權利難以實現。在被許可方未獲得後續改進許可時,面臨原技術價值貶損,而已經確定的許可費用不變同樣是被許可方的法律風險。
(3)後續改進程度的界定。通常在約定該條款時,雙方區分實質性改進和非實質性改進,非實質性改進往往互相免費提供。然而,實際履行時,實質性改進和非實質性改進很難界定。約定不明增強發生糾紛的法律風險。
另外,有時雙方在確定特殊的後續改進使用條件時,應當針對後續改進費用承擔作出約定,否則實施改進方將承擔過重的技術研發費用,這種法律風險也應當予以關注。
5、專利許可期限及法律風險
專利許可期限應當和專利技術本身的應用行業發展周期、改進周期等因素相適應。一般而言,專利許可期限太長,被許可方存在專利技術過時仍然需要履行合同的法律風險;專利許可期限太短,許可方面臨對方不再合作,但利用已知技術進行改造或改進的法律風險。
專利許可期限最為嚴重的法律風險是許可期限超過專利有效期的風險。專利權期限屆滿後,將成為社會自由使用的技術,任何人都可以不支付專利使用費。因此首先在合同簽訂時及整個履行過程中,專利權應當是有效的,若合同期限超過專利保護期限則可能被認定合同無效或部分無效。
『貳』 專利授權後如何補充條款
不可以
所有東西最好在一次提交時交
後面說明書內容通常意義上是不能加的,除非是公知的東西,那樣的話加其實沒有意義
只有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你前面是隱含公開的東西可以加,不過這要分審查員同意不同意
『叄』 專利轉讓合同中為什麼要加上"權利人不承擔專利宣告無效的責任"的條款
因為我國《專利法》有個默認原則:專利權人的專利被宣告無效後要退還專利轉讓版費。權法律是無情的。殊不知,我們的發明人為了完成發明創造和申請專利往往付出了很大的代價,而專利受讓人在買進 他人專利前要進行市場預測和技術分析,按理說,專利受讓人要承擔部分責任或全部責任。發明人一定要注意某些品德惡劣的專利受讓人,他們即使已經獲得了專利帶來的利益也會讓發明人承擔專利宣 告無效的責任。
『肆』 技術開發合同中,關於技術成果 知識產權的使用權內容以及歸屬問題
你好復,作為一個法律人,制我可以幫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因此,你的單位是受其他單位的委託完成的發明創造,合同並未約定的話,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的單位(即你的單位);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為專利權人。
望採納,可追問。
『伍』 專利權行使有哪些限制條款
紐樂康知識產權為你解答:
強制許可又稱為非自願許可,是指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依照法律規定,不經專利權人的同意,直接許可具備實施條件的申請者實施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的一種行政措施。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獲得專利的發明創造得以實施,防止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我國專利法將強制許可分為三類:
1、不實施時的強制許可。具備實施條件的單位以合理的條件請求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而未能在合理長的時間內獲得這種許可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該單位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該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請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給予強制許可的,只有在專利權被授予之日起滿3年後,且自提出專利申請之日起滿四年,才可以申請。這種強制許可,應當限定其實施主要是為供應國內市場的需要;強制許可涉及的發明創造是半導體技術的,其實施限於公共利益的目的,或者經司法程序或者行政程序確定為反競爭行為而給予救濟的使用。
2、根據公共利益需要的強制許可。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3、從屬專利的強制許可。一項取得專利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比前已經取得專利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具有顯著經濟意義的重大技術進步,其實施又有賴於前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實施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後一專利權人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前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強制許可。 在依照前款規定給予實施強制許可的情形下,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前一專利權人的申請,也可以給予實施後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強制許可。
『陸』 專利權轉讓對於轉讓的專利有什麼要求
專利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將持有權移轉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價款所訂立的合同。通過專利權轉讓合同取得專利權的當事人,即成為新的合法專利權人,同樣也可以與他人訂立專利轉讓合同,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專利法規定,轉讓專利申請權的,當事人必須訂立書面合同,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後生效。書面形式和登記及公告是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生效的法定條件,未簽訂書面形式或未經專利局登記和公告的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受法律保護。
二、專利轉讓的程序
(一)、首先要了解專利技術貿易的模式
1、普通實施許可:許可方(即專利權人)允許被許可方實施其專利,許可方仍保留使用該項專利或再與第三方簽訂許可合同的權利。2、獨占實施許可:被許可方取得獨占實施該專利的權利,任何他人(包括許可方)都不得實施該專利。3、排他實施許可:被許可方有權實施,許可方也有權實施,但許可方不得再許可任何第三方實施。4、分售實施許可:被許可方可以在許可方的同意下,以自己的名義許可第三方實施許可方的專利。5、交叉實施許可:兩個專利權人以技術互惠交換的形式相互使用對方的專利。6、專利權轉讓:專利權人將其專利權轉讓給他人。
(二)、簽訂專利許可證合同
合同有以下條款:
①前言;
②合同術語定義;
②合同的標的:指技術范圍的確定和說明。寫明專利的種類、名稱、申請日、批准日、有效期等;
④費用的支付:分為一次總算支付、提成費(接銷售金額或利潤確定提成比例)、入門費加提成費(簽訂合同後,預付一筆費用,然後每年再按銷售金額或利潤來提成)、技術入股(專利權人以其專利技術作為股份投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⑤技術資料的交付:規定技術資料的范圍、交付時間、地點、驗收方法;
⑥技術改進成果的分享:簽約後一方對該專利技術的改進,其成果歸誰所有及另一方的利益問題;
⑦技術服務和人員培訓:被許可方獲得技術資料後可能無法製造出合格產品,還須許可方提供培訓、指導等;
⑧保密條款:主要涉及技術秘密,被許可方應對許可方負有保密的義務;
⑨擔保條款:雙方各自互相給予對方履行合同的許諾;
⑩爭議的解決:規定雙方發生爭議後的解決辦法;
⑾違約條款:對不履行或不按時履行合同等違約的處理;
⑿合同的生效日、有效期限、終止及延期。
三、專利轉讓的注意事項
1、避免盲目擴大專利價值-對於專利權的轉讓標底,應以能夠成交為原則,否則很可能合作失敗;
2、避免求快-專利轉讓是一個法律程序,建議最好委託相關業內人士(例如律師),進行相關操作,切勿自行隨便簽訂合同;
3、應把合作放在首位-專利開發的目的,除了是對自己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對社會、對生活有益處和貢獻,一項具有一定技術含量和市場容量的專利技術,在沒有轉化為盛會生產力之前,只能是技術,因此實現產業化才是造福於社會和人類的最高標准,在某種程度上適當退讓和調低一些標底,同樣是很必要的,畢竟合作是需要雙方拿出誠意的;
4、做好相關記錄-盡可能做好轉讓過程中的記錄,這對於後續問題以及收益分配都是很重要的;在轉讓之前,不要輕易進行價值評估等操作、尤其是不要輕易根據對方要求進行此類操作,如果確實需要進行評估,盡量明確評估費用擔負原則和擔負比例、以免上當受騙;在沒有完全完成轉讓手續前,不要輕易交付技術資料和相關圖紙等具體信息。
『柒』 保密協議中關於離職後一年內個人申請專利,所有權仍屬公司的條款,是否符合相關法律
基本合復法。
根據專利法第制六條: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根據專利法實施細則第十二條: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三)退休、調離原單位後或者勞動、人事關系終止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捌』 專利許可區域約定條款可否對抗平行進口中的專利權用盡
根據《專利法》第十一條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又根據《專利法》第六十九條 第一款 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該產品不視為侵權產品
所以B無權在北京或北京地區以外製造和生產。但是可以使用、銷售、許諾銷售其合法獲得的專利產品。
專利的地域性是指你在一個國家申請專利,你的專利權只在這個國家受到保護,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是不受保護的。至於地域性的許可涉及到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專利實施許可有多種類型, 其中按照實施地區分,有在我國境內的實施許可和在特定地區實施許可;按照實施范圍分,有製造許可、使用許可、銷售許可及製造、使用、銷售全部許可;按照實施條件分,有普遍實施許可、排他實施許可、獨占實施許可和分售實施許可。
『玖』 軟體合同知識產權方面條款的制訂
我理解,貴抄公司法律顧襲問之所以將「因履行本合同所產生的成果及其相關的知識產權、使用權及轉讓權均歸甲方所有」改變為「乙方因履行本合同所開發軟體的著作權歸甲方享有」,關鍵在於其僅僅從單層面的法律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從貴公司利益保障這個服務角度去考慮問題,他認識到了「計算機軟體」在現行法律框架內是歸屬於著作權保護范疇,但他忽略了計算機軟體實際上涉及到許多方面的權利(正如樓主認識到的),更要命的是,他忽略了他是公司最大權益化的爭取者和實施者。
同意的觀點,你們的新法律顧問所做的修改確實不利於保護你們的權利。
感謝各位,iknow
『拾』 2017年買賣知識產權合同條款有哪些,在線等!
一、【法條內容】
《合同法》第137條:出賣具有知識產權的計算機軟體等標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以外,該標的物的知識產權不屬於買受人。
二、【條文釋義】本條是關於具有知識產權的標的物買賣中知識產權歸屬的規定。
在買賣合同中,有些標的物本身可能是一定知識產權的載體,如計算機軟體等。本條規定的意旨在於說明作為知識產權的載體的買賣與知識產權買賣的不同。知識產權的買賣是權利買賣的一種。涉及權利主體轉變的合同法律關系,在有關法律中一般稱為權利的轉讓。如我國專利法第十條規定,專利權可以轉讓。專利權的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或者持有權轉移給受讓方,受讓方支付約定的價款。除了這種權利轉讓的合同,我國有關法律還規定了一種權利客體的許可使用合同。如專利法第十二條規定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它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許可方許可被許可方在約定的范圍內實施其所有或者持有的專利技術,被許可方按照約定支付使用費的合同。這種合同與專利權轉讓合同的區別在於,後者是以專利所有權的轉移為目的的,而前者是以轉讓技術使用權為目的的,所以也可理解為專利技術使用權的轉讓合同,轉讓人並不因專利技術使用權的轉讓而喪失專利所有權。
在權利買賣中,當事人所追求的合同目的與一般的貨物買賣是不同的。盡管從根本上說,一般貨物買賣也是權利,即貨物所有權的轉移,但是,貨物的所有權是建立在現實的、可見的實物之上,其所有權是一個法律上的抽象概念,當事人所追求的是物的實用性。而權利的買賣或者轉讓則不同,當事人所追求的是權利本身所體現的利益。作為買賣對象的權利,盡管也有一定的載體,但買賣當事人看重的顯然不是該載體本身,而是通過它表現的一定技術以及對這一技術享有支配的權利而能帶來的利益。因此,如果一個買賣合同的標的物本身體現著一定的知識產權,除非當事人明確表明,或者法律有相關規定(如著作權法規定美術作品的展覽權隨作品原件轉移),買賣可以影響知識產權,那麼,該標的物所體現的知識產權就不轉移於買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