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專利法的基本原則
一、專利法基本原則的概念
專利法的基本原則是貫穿專利立法和司法的基本准則,它不僅體現了發明創造專利權不同於一般民事權利的特徵,而且也是解釋專利法律規則的依據。
二、我國專利法基本原則的內容
我國專利法的基本原則可概括如下:
(一)保護發明創造專利權原則這一原則具體表現在:
1.《專利法》依法賦予專利權人對發明創造的專有權,這種專有權具有財產權內容,包括發明創造的所有權、獨占使用權和轉讓權。在人身權利方面,依發明法可享有發明人署名權和榮譽權。
2.《專利法》依誰創造誰所有的規則,確認只要是發明創造者,不管其民事行為能力差別均同等地享有專利權。
3.《專利法》在調整發明創造人與所屬社會組織關系時,為同時兼顧作為出資者的社會組織和作為發明創造人的組織成員合法權益,規定職務發明創造專利申請權、專利權歸單位享有,但當事人也可依合同確定權利歸屬。
4.當專利權歸屬發生爭議或專利權受到侵犯時,權利人享有訴請法院依法確認,請求保護的權利。
(二)兼顧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兼顧社會公共利益原則表現為:
1.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依法不得違反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2.專利技術的實施應服從社會公共利益。
3.禁止權利濫用。
2. 什麼是專利權濫用
專利權濫用是指專利權人在行使權利時超越了法律規定的范圍,採取了不實版施或利用優越地位不權正當地限制交易或競爭並由此損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行為。專利權濫用主要表現為:專利權人或獨占實施的被許可人不正當行使專利權,或者利用其專利優勢地位,不正當地限制專利交易或者採取不公正的交易方法的行為,它與專利制度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宗旨相悖。因而,從本質上看,濫用專利權是一種法律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濫用的故意,且其行為侵犯了他人或社會公眾利益。實踐中,專利權濫用現象甚多,很大程度上表現為跨國公司利用專利優勢地位,排除、限制競爭的行為。綜合起來,濫用專利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主要為:
(1)專利許可、專利池中的專利權濫用;
(2)專利網布局中的專利濫用;
(3)「專利漁翁」(PatentTroll)策略;
(4)「放水養魚」策略;
(5)「惡意訴訟」策略。
3. 什麼原則是防止專利權人可能對專利權的濫用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為您解答:
專利權濫用是指專利權人在行使權利時超越了法律規定的范圍,採取了不實施或利用優越地位不正當地限制交易或競爭並由此損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行為。
為了兼顧和平衡專利權人與專利技術的使用者和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合理地照顧公共利益和保證公共健康,防止專利權的濫用,力求使專利制度收到最佳的社會效益,專利法還規定了如下一些防止權利濫用的手段。
1.不構成侵權的行為
《專利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①專利權人製造、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進口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或者銷售該產品的;
②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製造相同產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經做好製造、使用的必要准備,並且僅在原有范圍內繼續製造、使用的;
③臨時通過中國領陸、領水、領空的外國運輸工具,依照其所屬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依照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裝置和設備中使用有關專利的;
④專為科學研究和實驗而使用有關專利的。
為生產經營目的使用或者銷售不知道是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製造並售出的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2.專利實施的強制許可
《專利法》第六章第四十八條至第五十五條詳細規定了可以利用國家政府機構的行政命令強制許可實施某些專利的情況,主要包括:
(1)防止權利濫用(第四十八條)
「具備實施條件的單位以合理的條件請求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而未能在合理長的時間內獲得這種許可時,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該單位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該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2)緊急狀態或公共利益需要(第四十九條)
「在國家出現緊急狀態或者非常情況時,或者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可以給予實施發明專利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強制許可。」
(3)依存專利(第五十條)
「一項取得專利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比前已經取得專利權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具有顯著經濟意義的重大技術進步,其實施又有賴於前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實施的,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根據後一專利權人的申請,可以給予實施前一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強制許可。」
另外,WTO還於2003年8月30日通過了《公共健康宣言》的執行決議,同意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將葯品強制許可的權利擴展到向最不發達國家出口,從而突破了強制許可只能用於滿足國內市場的限制,這也是進一步解決專利保護與公共健康矛盾的值得歡迎的一個進步。
4. 專利權人濫用專利的行為主要哪些
1.獲得專利權後,不使用,也不許可他人使用,對於使用者進行惡意訴訟,致使回技術創答新得不到社會的應用;
2.核心專利授權權後,將個別核心專利與大量無用專利相組合,形成專利數量龐大的專利組合,繼而向核心專利的使用人要求收取全部專利組合的不合理的高額許可費用;
3.專利權人因專利授權而形成技術壟斷,繼而濫用技術支配地位,從而支配市場定價等。在橫向上看,操控專利產品價格,不給於符合許可條件的競爭者與許可,控制市場;在縱向上看,影響專利產品上下產業鏈其他供應商及銷售商的構成,不合理定價,利用專利壟斷支配上下游市場。具體行為可表現在:捆綁銷售非專利產品、聯合定價、最低限價等。
5. 什麼是專利的權利用盡原則
專利的權利用盡是指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售出後,使用或者回再銷售該產答品的行為,不視為侵犯專利權。
專利權的權利用盡主要包括以下兩種情況:
(1)專利權人製造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製造的專利產品部件售出後,使用並銷售該部件的行為,應當認為是得到了專利權人的默許;
(2)製造方法專利的專利權人製造或者允許他人製造了專門用於實施其專利方法的設備售出後,使用該設備實施該製造方法專利的行為。
6. 專利權濫用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哪些
專利權來濫用的行為有很多源,當然在現實社會中,我們都知道我國為了鼓勵發明和創造,並出台相關法律法規保護發明和創造的專利,未經過專利人的允許其他人不得使用專利,但並不是每個專利都能受到法律保護。那麼專利權濫用的行為可以認定為哪些?認定為專利權濫用的行為專利權濫用的行為主要表現為:專利權人或獨占實施的被許可人不正當行使專利權,或者利用其專利優勢地位,不正當地限制專利交易或者採取不公正的交易方法的行為,它與專利制度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創新的宗旨相悖。專利權濫用的行為表現形式主要為:1、專利許可、專利池中的專利權濫用;2、專利網布局中的專利濫用;3、專利漁翁策略;4、放水養魚策略;5、惡意訴訟策略。
7. 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
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聽到專利權用盡,是不是感覺專利權都不是自己的了?是不是將專利權利都給用光了呢?難道還有專利權用光的這回事?其實不然,專利權用盡並非是指專利權專利權被用光了,而是專利權的一種分配,將專利權分散許可都其他單位或者是個人,這些人擁有了對專利的實用權利並且可以使用不受專利人干涉。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是指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 專利權人自己或者許可他人製造的專利產品(包括依據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場後,任何人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且不構成侵權。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專利權用盡原則(patent exhaustion),是指專利權人自己或者許可他人製造的專利產品(包括依據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被合法地投放市場後,任何人對該產品進行銷售或使用,不再需要得到專利權人的許可或者授權,且不構成侵權。換言之,專利產品經專利權人授權被首次銷售後,專利權人即喪失對該專利產品進行再銷售、使用的支配權和控制權。因此,專利權用盡,也被稱為首次銷售原則(first sale doctrine)。這一原則的核心是:在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維護正常的市場交易秩序,保護經營者和一般消費者的合法利益,便於貿易活動的正常開展,防止專利權對國內商品的市場流通造成阻礙。專利權用盡是針對每一件合法投放市場的具體專利產品而言的,它並不會導致該項專利權本身效力的終止。因此,專利權用盡的准確含義應當是:專利權人對合法投放市場的專利產品,不再具有銷售或者使用的控制權或支配權 。在中國,專利權用盡在專利法中的表述為:專利產品或者依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由專利權人或者經其許可的單位、個人售出後,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該產品的,不侵犯專利權。關於專利權用盡是什麼意思?專利權用盡原則有哪些?這一問題我們就給大家解答到這里了,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請聯系我們在線客服,或撥打八戒知識產權全國免費服務熱線,我們有著多年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經驗,專業的業務團隊和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理念,能幫助您順利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