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公司通過某些產品的專利權獲得的收入屬於什麼收入
這個是無形資產的轉讓,此收入應是:營業外收入;會計入賬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
貸:無形資產
應交稅金
營業外收入
『貳』 員工為公司研究出專利,應獲得什麼樣的報酬
員工為公司研究出專利,作為職務發明的發明人享有署名權和獲得獎勵報酬的權利。
《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七十六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可以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或者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企業、事業單位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報酬,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七十七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1000元。由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採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叄』 公司職工在職期間為公司研發的專利技術,這個專利權歸屬於誰
屬公司所有。
《專利法》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3)公司獲得專利權擴展閱讀:
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上。
對於非職務發明,有且僅有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才能作為專利申請人,專利申請獲批後專利權人即可對其發明創造享有佔有、使用、收益、處分的獨占權以及排除其他任何人,從而支配該專利的禁止權。
在職務發明創造中,雖然自然人是完成發明創造的主體,但是為發明創造申請成為專利的專利申請權卻是歸於單位的,而作為發明者的自然人對於完成的發明創造不享有支配權與排除他人使用的禁止權。
《專利法》第十六條: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後,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
『肆』 作為一家企業應該如何獲得專利權
高航網知識產權小編為您解答:專利權,是國家授予發明人對其發明設計成果在版一定年限及一定區域內享權有的獨占權。發明人並不能自動得到專利權,專利局也不能主動授予專利權,必須由有權提出專利申請的人,按照規定提交必要的申請文件,專利局接受申請後,經法定程序審查,對符合條件的才授予專利權。
其次,專利權還可以通過轉讓以及繼承獲得。
專利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所有權有償或無償地移轉受讓方,簽立專利轉讓合同後,受讓方即獲得專利權,成為新的專利權人。
『伍』 企業自行研製開發一項技術,經申請獲得專利權。有關資料如下:
(1)計算該專利權的入抄賬價值,並編制付款業務分錄。
①入賬價值=5800+200=6000(元)
②相關的會計分錄: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9000
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6000
貸:銀行存款15000
借:管理費用9000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9000
借:無形資產6000
貸: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6000
(2)計算每月末的攤銷額,並編制攤銷分錄。
每月末的攤銷額=6000/5/12=100(元)
借:管理費用100
貸:累計攤銷100
(3)以銀行存款支付後續研製費:
借:管理費用3000
貸:銀行存款3000
(4)計算該專利權的出售損益,並編制相應分錄。
出售凈收益=18000-18000×5%-(6000-100×12)=12300(元)
借:銀行存款18000
累計攤銷1200
貸:無形資產6000
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900
營業外收入——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12300
『陸』 企業取得的專利必須要轉無形資產嗎
1、取得的專利必須結轉無形資產嗎?——不一定。符合無形資產確認條件的,才可以認定為無形資產。
一、無形資產的定義
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貨幣資金、應收款項、持有至到期投資等均屬於貨幣性資產,不屬於無形資產。
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無形資產。商譽是與無形資產平行的非流動資產。
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特許權等。
特徵:
1.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並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
2.不具有實物形態;
3.具有可辨認性;
4.屬於非貨幣性資產。
二、無形資產的確認條件(即資產的確認條件)
(1)該資源的有關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
(2)該資源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計量。比如企業的人力資源,其成本或者價值不能夠可靠計量是其不能作為資產確認的原因之一。
2、如果必須結轉無形資產,企業的研發費會大幅降低,虛增了利潤怎麼辦——這個沒辦法。不能因為要增加期間費用,就不確認無形資產了。要按照會計准則來核算啊
----------------------------------------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
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柒』 企業員工在企業獲得的專利屬於企業還是發明人
一般情況下,復企業員工制在企業做出的發明都是職務發明,其發明權屬於所在企業。可參加《專利法》第6條和《專利法實施細則》第11條: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第十一條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一)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後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包括臨時工作單位;專利法第六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捌』 企業如何進行專利權保護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29-0116-02
我國實施專利制度已經余年,專利制度已日漸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規則之一,相應的就要求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中根據專利制度進行相應的管理,這就是企業專利工作。
一、為什麼要開展專利工作
1.專利制度是市場經濟必須遵守規則
我國的專利法是在改革開放初期頒布實施的,可以說我國的專利制度是伴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誕生的。這是因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礎是市場競爭,從理念上要求競爭的有效性和公平性。為達到公平競爭的目的,政府必須通過法律營造出適宜的外部環境,為企業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如美國的反托拉斯法、德國的反對限制競爭法、日本的禁止壟斷法等等。只有把各市場利益主體的活動都納入到法律的框架內,才能維護市場競爭的有序性和正常運行。知識產權法律是市場經濟法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如商標法、著作權法——大都是在這一時期實施的。
2.不了解、不遵守就可能受到懲罰
有些企業存在「我沒有創新,沒有專利申請,就不需要了解專利制度」的想法,這是一種缺乏現代市場經濟意識的落後觀念。專利制度不僅僅是當起夜有了發明創造才會發生作用,他是維持市場競爭中技術的公
『玖』 通過公司申請專利 可獲得多少獎勵
專利法實施細則
第七十六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可以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或者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
企業、事業單位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報酬,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七十七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於1000元。
由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採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第七十八條 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後,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於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收取的使用費中提取不低於10%,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也就是說,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沒有約定的話,按照77和78條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