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監護人能繼承財產嗎
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個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在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監護人能不能繼承財產,要看以下兩個各方面:第一、死者生前有沒有留下遺囑,如果有,那麼遺囑中有沒有他的份額,自書遺囑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沒有,那就是沒有法定繼承權了。第二、如果死者沒有立遺囑,那要看監護人是不是被繼承人法定第一序位繼承人,包括死者的父母,子女,配偶;如果不是,那是不是代位繼承人,也就是第一順位繼承已經死亡,而作為子女代位繼承人;如果不是,而死者還有其他的第一序位繼承人,那他就沒有權利繼承了。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⑵ 監護人權利
長期以來,我國監護人一直處於義務多權利少的不平衡狀態。《民法通則》第十八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十條等法律條文規定了監護人的多項職責,但對監護人享有哪些權利卻沒有明文規定。正是由於監護人履行職責沒有相應的權利保障,使得監護成了「吃力不討好」的負擔,還可能有人身及財產受到損害之虞,導致實踐中監護人難找,監護人不盡職的老大難問題,最終影響監護制度應有的作用。因此,在重新整合監護制度之機,應適當增加監護人的利益,使監護人在承擔義務之機享有對應的權利,以此為驅動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的動力。
(一) 規定監護人有獲酬請求權
縱觀各國立法,關於監護人是否因監護行為取得報酬大概有三種類型:一為無償原則,即法律明文規定監護是無償的社會義務,監護人無法從中獲取報酬,如前蘇聯和我國;二為有償原則,即認為監護是一項有代價的職責,履行了職責就應該獲得報酬,如美國和瑞士。三為補償原則,法律規定監護是無償的,但鑒於監護人付出監護勞動的艱辛及被監護人的財產狀況而由監護權力機關決定給予監護人適當的報酬。如德國、法國和日本。
由此可見,像我國實行絕對無償原則的國家畢竟是少數的。監護人為履行監護制則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再由其承擔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監護人顯然違背了民法公平合理的原則,對經濟困難的監護人而言更是如此。長期以往將嚴重打擊監護人的積極性。我國1996年發生的聞名全國的「周璇遺產糾紛案」,其判決結果對監護人黃宗英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未來立法中,我們應借鑒其它國家和地區民法的規定,賦予監護人獲得報酬請求權, 考慮實際情況給予監護人津貼或者法院認為適當的報酬,使監護人在精神、物質兩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補償或滿足,從而充分調動其履行職責的積極性。這樣既兼顧了監護人的利益又不至於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負擔,使監護制度規定更具人性化。
(二)規定監護人的辭任權或拒任權
監護人由於智力、體力的相對欠缺或其他客觀原因而難以為繼監護職責時,法律應賦予其辭任權或拒任權。總結各國立法關於辭任或拒人的正當事由包括監護人年高、疾病、殘疾、遠離被監護人或已擔任多項監護事務,及社會工作過於繁忙等等。鑒於此,建議我國規定監護人如有以下事由時可以要求辭任或拒任:(1)年滿六十五周歲(2)有疾病或殘疾難以正常履行監護職責(3)因照顧老人小孩或者患病配偶家務特別繁忙(4)已經承擔兩個以上監護責(5)現役軍人或擔任政府要職公務繁忙等等。這樣既有利於減輕監護人的負擔,又能盡量避免因監護人的原因使被監護人的權益受損。
(三) 確規定監護期限
我國監護制度沒有明確規定監護的期限。在實際生活中,對未成年人的監護以18周歲為限。但對精神病人的監護往往為無限期,成為監護人一輩子的重負直到被監護人康復或死亡。長時間的監護加於一任監護人身上,極不公平,而其他潛在的監護人卻處於閑散狀態,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因此,立法應對監護期限給以明確界定,這樣既有利於被監護人也是對監護人的解脫。國外對此有明確的規定。《法國民法典》第491-1條規定:「除夫妻、直系卑血親及法人外任何人無權對一成人的監護超過五年。期限屆滿,監護人要求替換,並應予以替換」。《瑞士民法典》的規定也很詳細,第415條:「監護人通常任期兩年;監護人任期屆滿,經一般認可,繼續留任兩年;監護人連任四年後,有權拒絕繼續連任」。德國的監護期限經過92年修訂後確定保護人的任期最長為5年,最低每隔5年要重新選任。參照之下,在未來立法我國的監護期限不妨也定為5年,最多可以連任兩任,之後須重新確定監護人;其他暫未行使監護權的監護人有權對在任監護人的行為進行監督;在確定輪流監護人人選時應從有利於保護
⑶ 專利權人的義務
專利權人負有繳納年費抄義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專利權人應當自被授予專利權的當年開始繳納年費。」可見,不按規定交納年費,其專利無效。因此專利權人每年必須按規定交納年費,來維持其合法權利,否則視為自動放棄專利權。
⑷ 申請專利權要不要監護人的簽名
不需要,沒有年齡限制 但需要個人合法的身份證件
⑸ 監護人權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條 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第三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第五條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願,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條 結婚年齡,男不得早於二十二周歲,女不得早於二十周歲。
第二十一條 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義務;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費的權利。
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時,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給贍養費的權利。
故,公民有婚姻自由,包括父母在內的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同時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當無勞動能力的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時。
⑹ 專利權歸屬誰
首先看企業和大學之間的合同就專利權歸屬問題怎麼約定的,如果沒有約定,專按照專利法的規定來確屬定權屬。
專利法第八條規定: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按法律規定的時候要講究證據,保留好有關證明」合作「或」委託「關系的證據很重要。
發明人並不一定有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參見如下規定:
第六條 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