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商標專利 > 專利權制度的意義

專利權制度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4-08 00:02:04

『壹』 我國的專利制度有什麼意義

中國專利制度

1978年7月,中央作出了「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的決策。根據這一決策,原國家科委開始籌建我國專利制度,從1979年3月開始制定專利法。

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准備工作。2008年1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08年立法工作計劃。2008 年12 月27 日,我國《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下稱2008 年《專利法》)。修訂後的《專利法》將於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與前面兩次修訂相比,這次專利法修訂,主要是國家自身發展需要的體現,而這突出地表現為提升專利法在促進我國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利法》第三次修訂涉及的內容相當多,但其總體風格是基於總結我國專利法制工作經驗, 出於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更加充分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兼顧社會利益的平衡, 促進專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從具體的修訂內容看,此次修訂特別重視提升專利法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以及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法》修正案通過後,輿論普遍認為,鼓勵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強對專利權保護,是這次《專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貫穿於專利法的始終。因此,這也可以視為《專利法》第三次修訂的主要特點。

『貳』 專利權時間限制的意義

專利時間限制意義如下:
鑒於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與回普通財產權不同,不存在答因客體消失而權利自然終止的問題,因而各國專利法基於如下事由,均規定了專利權的期限
①專利技術自身具有隨著時間推移和技術水平提高而逐漸失去其財產價值的特性;
②專利權長期被獨占,不利於整個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
專利權期限是指專利權的法定有效時間。專利權在有效時間內受法律保護。根據專利法的規定,發明專利的法定有效時間為20年;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的法定有效時間為10年。以上法定有效時間均自申請之日起計算。

『叄』 實施專利制度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要結合實例)

專利強制許可制度的意義和作用

「專利制度是給天才之火澆上利益之油」,這句鐫刻在美國專利商標局大門前的林肯總統的名言,形象地提示了世界專利制度建立的宗旨。專利制度建立的目的在於通過保護發明創造人對其發明創造的專有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激勵技術創新,以此來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專利制度賦予發明創造人一定期限的獨占權,也就是專利權,專利權是一種獨占的,排他的專有權,因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壟斷權。基於這種壟斷權,會出現兩方面問題:

一方面,專利權人享有專利權這一壟斷權,基於其利用專利權而享有的壟斷地位,為了追求壟斷利益、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往往會濫用其權利,故意不實施專利或拒絕許可,從而限制專利技術的市場推廣應用和傳播,甚至阻礙技術的進步,侵害他人權利乃至妨害社會公共利益。

另一方面,專利技術是對現有技術的發展和創新,其的推廣應用對於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大促進作用,而專利的壟斷性卻在客觀上限制了其推廣應用,因而在許多情況下,專利制度也會損害到公共利益。

由此,對專利權保護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法律規制,強制許可制度正是應對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對於專利權濫用行為,由於專利權濫用很大程度上就是表現為權利人利用獨占權而對他人在「獲取」知識產權以及知識產權產品上設置了各種不合理的障礙,如各種形式的(單邊的、有條件的、聯合的)拒絕許可、不實施或不充分實施而又拒絕許可等,於是,針對種種拒絕知識產權許可、限制知識產權有效利用的濫用行為,強制許可自然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一項法律措施。而在公共利益方面,專利權的壟斷性限制了專利技術的推廣,從而在某些情況下對公共利益造成損害,強制許可可以通過強制性地許可他人實施,迫使專利技術在更大范圍內發揮作用,因而,強制許可是維護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綜上,強制許可的作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規制專利權濫用和維護公共利益。強制許可制度作為專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證專利制度的宗旨,即促進技術革新和社會經濟發展不被歪曲起著重要的作用

『肆』 專利制度的作用,專利法是如何體現的

1、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內提高創新能力,促進容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特製定專利法。
2、專利法所賦予的專利權其實質意義在於
技術創造或者擁有人以向社會公開該技術換取在一定時間內享有法律賦予的獨占權利
3、專利權利的效力和作用
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被授予後,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專利產品,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
外觀設計專利權被授予後,任何單位或者個人未經專利權人許可,都不得實施其專利,即不得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其外觀設計專利產品。
4、獲得條件
是否獲得該權利取決於該專利申請是否符合專利法、專利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的規定。

『伍』 專利制度的作用的是如何體現的

1978年7月,中央作出了「我國應建立專利制度」的決策。根據這一決策,原國家科委開始籌建我國專利制度,從1979年3月開始制定專利法。1984年3月12日,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85年4月1日,即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第一天,原中國專利局就收到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3455件,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譽為創造了世界專利歷史的新紀錄。中國專利法保護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種創新成果。在大多數國家,專利法僅保護發明,而對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保護單獨立法。我國將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保護規定在一部法律中,都稱為專利,是我國專利法立法體制特色之一。 專利法制定後經歷了兩次修改。1992年9月,為更好履行我國政府在中美兩國達成的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中的承諾,我國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一次修改。2000年8月,為了順應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二次修改。 2005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啟動了專利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准備工作。2008年1月,專利法第三次修改被列入國務院2008年立法工作計劃。2008 年12 月27 日,我國《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訂(下稱2008 年《專利法》)。修訂後的《專利法》將於2009 年10 月1 日起施行。與前面兩次修訂相比,這次專利法修訂,主要是國家自身發展需要的體現,而這突出地表現為提升專利法在促進我國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方面的重要作用。 《專利法》第三次修訂涉及的內容相當多,但其總體風格是基於總結我國專利法制工作經驗, 出於中國自身發展需要, 更加充分地保護國內外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並兼顧社會利益的平衡, 促進專利制度功能和作用在中國更好地發揮。從具體的修訂內容看,此次修訂特別重視提升專利法對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 以及在維護公眾利益的基礎之上加強對專利權的保護。《專利法》修正案通過後,輿論普遍認為,鼓勵創新能力提高和加強對專利權保護,是這次《專利法》修改的主旋律,貫穿於專利法的始終。因此,這也可以視為《專利法》第三次修訂的主要特點。
希望採納

『陸』 專利制度有什麼好處和作用

1、有效地保護發明創造,發明人把其發明創造申請專利,專利局依法將發明創造向社會公開,授予專利權,給予發明人在一定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獨占權,把發明創造作為一種財產權予以法律保護;2、可以鼓勵公民、法人搞發明創造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全民族的聰明才智,促進國家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3、有利於發明創造的推廣應用,促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盡快地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4、促進發明技術向全社會的公開與傳播,避免對相同技術的重復研究開發,有利於促進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 專利保護的客體,是指專利保護的對象,即人們可以依據專利法對之取得專有權利的發明創造。我國法律規定的專利權的客體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

閱讀全文

與專利權制度的意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網先咨政岳知識產權放心 瀏覽:658
公眾號版權投訴材料 瀏覽:841
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的好處 瀏覽:727
油汀發明 瀏覽:216
論文轉讓網 瀏覽:282
通州門面轉讓最新消息 瀏覽:165
第二屆紫金知識產權國際峰會 瀏覽:4
2010年4月自考知識產權法答案 瀏覽:259
3系馬年限量版價格 瀏覽:952
快餐店轉讓協議 瀏覽:407
小蘿莉和猴神大叔版權 瀏覽:290
產權年限到期後怎麼辦 瀏覽:83
銅川58同城轉讓 瀏覽:477
著作權使用許可範本 瀏覽:846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 瀏覽:414
火石創造筆試題 瀏覽:545
河南醫院轉讓 瀏覽: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總結 瀏覽:359
貝倫斯發明 瀏覽:242
馬鞍山匯通大廈地址 瀏覽: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