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
侵犯注冊商標抄專用權的襲訴訟時效為2年,自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超過2年起訴的,如果侵權行為在起訴時仍在持續,在該注冊商標專用權有效期內,人民法院應當判決被告停止侵權行為,侵權損害賠償數額應當自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計算。
㈡ 專利權利權屬爭議有訴訟時效之說嗎
您好,關於專利權屬的時效問題,法律沒有明確的規定,從兩方面給予分析:
一方面,專回利權屬糾答紛中的請求類似於返還請求物的物權請求權,不受兩年訴訟時效的限制;另一方面,侵權行為持續發生的,訴訟時效從侵權行為實施終了之日起計算,因無權申請而獲得專利權的人,其侵權行為是持續的,那訴訟時效就應當從專利權終止之日起計算。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㈢ 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2年,我不是很清楚這個意思
訴訟時效的規定實際上是「勝訴權」喪失。也就是說,超過訴訟時效,你依然有訴版權(即起訴的權利),權但你已經喪失了勝訴的權利,也就是說你起訴的話法官必然判你敗訴。
也許有些不可理解。但法律就是這樣規定的。
這項規定是在督促權利的享有者盡早使用權利,如果有權不用,過期作廢。
㈣ 如專利法規定的訴訟時效是兩年,民法總則出台後是三年,那麼訴訟時效是適應特法的兩年還是新法的三年
凡是有特殊規定訴訟時效的,依然繼續有效。《民法總則》已經對此做出內規定:「法律另有規容定的,依照其規定」。
《民法總則》規定: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㈤ 怎樣進行專利權屬糾紛訴訟,專利權屬糾紛的訴訟時效
一、怎樣進行專利權屬糾紛訴訟
專利權屬糾紛一搬包括以下幾種:一是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之間的爭議,這是主要的一種,也是本文介紹的重點;另外是發明人之爭,這主要是涉及到署名權的爭議;第三種是在合作開發或委託開發過程中因專利申請權而產生的糾紛。
新《專利法》第六條規定,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為職務發明創造。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該單位;申請被批准後,該單位為專利權人。
非職務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申請被批准後,該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為專利權人。
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單位與發明人或者設計人訂有合同,對申請專利的權利和專利權的歸屬作出約定的,從其約定。
在涉及到專利權屬糾紛的案件中,作為原告,一般要准備勞動合同,主要用於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及工作職責的范圍。這也提醒企業,在和企業的核心員工簽定勞動合同的過程一定要注意對工作范圍進行約定,如果要安排員工參與其他的開發工作,就必須要有響應的調令或安排其參與其它開發工作的書面證據材料,這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知識產權管理的最基本要求;其次企業在開發的過程一定要妥善的保管好開發過程中的各種材料,這樣既可以防止技術秘密的泄露,也可以有效的證明自己開發完成的情況,一但發生權屬爭議,可以有效的保護好自己權利
二、專利權屬糾紛的訴訟時效
專利權屬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關繫到企業對自己擁有完整或部分知識產權能否得到及時保護的關鍵,也會影響到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被其它主體申請後能否要回或能否保護屬於自己的專利權關鍵所在。
依據專利法第六十八條,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故對於專利權屬糾紛案件同樣存在時效的問題,就要求當事人發現自己的專利權屬受到侵害後應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避免過了時效後,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