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商標保護的意義
要談意義應該先看一下我國企業商標保護的現狀,從現狀不難看出其意義:
1.企業品牌培育和保護意識淡薄
據報道,我國有800多萬家企業,只有59萬個注冊商標;至1993年底,我國擁有對外進出口經營權的各類國有企業達10435家,而其中有三分之二沒有自己的國內外注冊商標,其產品在市場上沒有得到法律保護,我國出口商品有三分之一貼著外國商標。自歐共體實施商標法以來,中國提交的商標申請只有61件,僅占其總數的0.13% 。我國年出口總額已達1600億美元,成為了世界第11位貿易大國,但其商標注冊和品牌發展狀況與此極不相稱。
2.中國名牌在外資引進中被吞沒
據China Daily 報道:中國八大軟飲料公司的品牌有七個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收購;四大洗衣粉廠被外資吃掉了三家,只有一家即將與德商合資後還保留其商標;60家啤酒廠有49家被外資吞掉,年產10萬噸以上的只有燕京和錢江還在背水一戰;數家大型輪胎橡膠廠已被外資企業收購,外商在此行業已行成壟斷;13家制葯廠有12家被外資吞並。80年代評出的十個名牌早已消聲匿跡,90年代的也面臨著嚴竣挑戰。中國企業在外資引進中出賣自己的品牌,其損失遠遠超出品牌本身,損害了公司來之不易的聲譽,斷送了原有的銷售渠道和市場,我國民族工業嚴重受害。我們歡迎外國投資;但是,我們不能讓自己幼稚的民族工業在沒有任何保護的情況下與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外國品牌競爭。
3.中國許多企業的商標在境外遭搶注
越是競爭激烈的市場越是有名的商標被搶注的可能性就越大,同仁堂在日本、天檀牌清涼油在扎伊爾和印尼、蝴蝶牌縫紉機在印尼、紅塔山香煙在菲律賓、英雄牌自來水筆在日本、台灣和尼泊爾…被搶注。據報道,我國在海外被搶注的域名達600餘件,僅浙江已有40家被搶注。中信、工行、野風、寶鋼、海爾、中化總公司、五糧液、紅塔山、長虹、505、青島啤酒、娃哈哈、健力寶、容聲、三九、海信、中華、全聚德都被搶注,我國知名商標被澳大利亞、日本、印尼搶注的數量分別為150個、27個和48個。據1996年3月不完全統計,國內有15%的品牌在海外申請注冊時已發現被搶注,更為遺憾的是國內許多企業對此仍一無所知。
盡管有的商標和域名在商戰中失而復得,但付出的代價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最清楚。
4.以假亂真,品牌深受其害
冒牌的名牌貨充斥著世界市場,其總值約佔全球貿易總額的5%,每年耗費25萬個工作機會,使有關行業的利潤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中國的假冒名牌產品已成為社會的一大公害,幾乎所有比較有名的商標都不同程度地遭到假冒商標和偽劣產品的侵權。中國各級工商部門近十多年來查處假冒商標案達10萬余起,僅1995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受理的假冒商標案達1380件,其中受到刑事懲罰的侵權人有2000多。如全國16個省、市、自治區的38家製造質量低劣的冒牌香粉用的同是北京一日用化工廠的名牌商標,幾年前健力寶冒出了28個牌子的冒牌貨,在第80屆廣交會上發現浙江的「企鵝」被某外貿公司侵權,勝家公司的「SINGER」被他人假冒,其假冒產品在海外銷售。
最近幾年許多企業開始注重商標的保護,起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在這里舉個例子:遼寧省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
http://www.cta315.com/infor_vewe.asp?infor_id=880&class1_id=36&class2_id=242
❷ 商標的保護措施有哪些
1、向商復標局進行商標注制冊申請;
2、在目前涉及到的類別和以後可能涉及到的類別都進行申請注冊,進行防禦性保護,以免他人搶注。
最主要的保護措施,就是自己先注冊,擁有在先權利才是王道。權利在手,別人在注冊就不會通過,如果發現侵權也能更好的進行維權。
注冊後,在經過長期使用有知名度,慢慢在申請著名商標,馳名商標。
❸ 分析論述一下品牌與企業商標保護的關系
實施名牌戰略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本文論述了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如何正確認識名牌戰略,探討了如何實施名牌戰略,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的問題
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 ,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1 996年 ,國內生產總產值達到 6 770 0多億元 ;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 2 890億多美元 1 ,已躋身於國際貿易大國之列。這與工業 生產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分不開。但是 ,應當看到 ,我國的產品仍然處在數量效益型 的狀態 ,真正以質取勝的技術型精品並不多 ,國際名牌產品更是寥若晨星。因此 ,企業要走向市 場 ,與國內外強者競爭 ,迫切需要實施名牌戰略 ,以名牌爭奪市場 ,爭奪更多的消費者 ,提高我 國經濟增長的質量與效益。
一、市場競爭呼喚實施名牌戰略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逐步建立 ,我國企業已從計劃體制中掙脫出來 ,面向 多變的市場 ,開始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在這種形勢下 ,實施以名牌戰略帶動企業發展 ,對促進經 濟增長 ,擴大我國企業的影響 ,提高我國企業的聲譽和地位 ,有著巨大的作用。
1 .名牌成為人們消費追崇的商品 ,名品消費日趨旺盛。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發展 ,人 們對物質產品的追求 ,已從溫飽型向小康型轉變 ,沿海發達地區向富裕型挺進。對名牌商品的 消費 ,已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物質需求 ,增加了精神享受的成分。名牌 ,是高質量、高信任度、高 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的集中表現。使用名牌商品 ,消費者不但稱心滿意 ,而且會身價倍增 ; 同時是消費者地位、形象、富有的體現。因此 ,名牌商品代表了時代商品的新潮流 ,代表著商品 發展的方向。從消費結構分析 ,由於人們追崇名牌的心理趨勢 ,名品銷售日趨興旺 ,已在諸多商 品消費結構中占相當的比重。據對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 31個大中城市「居民消費趨向」調 查表明 ,我國城市居民品牌意識明顯增強 ,消費者心目中的最佳品牌與市場佔有率居第一位的 品牌的吻合率達 90 %以上 ,耐用消費品在市場上知名度居前三位的品牌 ,市場佔有率均在 6 0 %以上 2 。由此可見 ,名品正在擔起市場與消費的主流與導向作用 ,前景廣闊。
2.國際名牌湧入 ,人們企求中國名牌與之競爭。近幾年來 ,我國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國 際名牌商品乘機大量湧入國內 ,沖擊著市場 ,也沖擊人們的消費觀念。不可否認 ,不少國際名牌 其質量確實優於其它同類產品 ,這就使眾多消費者寧願多花錢 ,也為擁有國際名品而自豪。比 如 ,日本松下、日立、索尼電器、金利來系列產品 ,德國賓士轎車等一大批名牌已成為人們追求 的商品。一方面 ,國際名牌商品進入國內市場 ,使得人們大開眼界 ,獲得享受 ;另一方面 ,國內市 場受到國外知名品牌的嚴重沖擊 ,民族工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因此 ,人們呼喚企 業創出更多名牌 ,樹立信譽 ,與外國名品競爭 ,佔領國內市場 ;國際市場也在呼喚中國名牌 ,參 與競爭。
3.名牌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致勝的法寶。無論從消費趨勢還是從市場競爭角度 ,都明確提 出了實施名牌戰略問題 ,名牌戰略的根本問題是產品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資源配置主要 是靠市場調節 ,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 ,提倡平等競爭 ,優勝劣汰。市場競爭就是產品的競爭 , 產品競爭就是質量的競爭 ,而質量競爭又常常是通過「品牌」競爭來實現的。社會的發展 ,科學 的進步 ,使這種「品牌」競爭越來越激烈。要想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取勝 ,就要爭創名牌。眾多 企業走向成功的實踐已證明 :沒有名牌 ,就沒有消費者 ,就沒有市場 ,也就沒有企業的生存與發 展。如果日本企業不在電器產品上推出名牌 ,就不可能使其產品遍及世界 ;如果不在汽車上爭 創名牌 ,就不會趕上並超過美國 ,使日本汽車跑遍全球。在我國 ,名牌戰略愈來愈被企業家所認 識和採用 ,名品逐年增多。「長虹」、「長城」、「海爾」等一批知名商標 ,已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影響。 一個名牌能帶動一個企業 ,一大批名品能振興國家經濟。因此 ,企業要走向成功 ,就要在諸多戰 略中 ,首先重視名牌戰略 ,在競爭中走出一條取勝的坦途。
二、實施名牌戰略存在的問題
名牌戰略就是企業根據名牌產品的高質量、高信譽、高市場佔有率、高經濟效益的特徵 ,開 拓、佔領銷售市場 ,提高營銷利潤 ,同時樹立企業形象 ,最終達到持久、不斷的暢銷 ,使企業獲得 巨大經濟效益的一種經營策略。它不僅對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 作用 ,而且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文化及政治都具有一定的影響。然而 ,我國企業在實施名 牌戰略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使名牌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
1 .企業商標保護意識薄弱。名牌戰略的基礎條件是產品和商標。在國際上 ,商標被公認為 最重要的知識產權 ,名牌商標更是如此。跨國公司和許多知名企業視名牌商標為國寶 ,採取一 切可能的手段保護名牌。而令人不安的是 ,我國企業對名牌商標的重視卻不夠強烈。據有關資 料 ,自 1 983年 3月我國頒布《商標法》以來 ,各級外貿企業在國內的注冊商標僅為 50 0 0多件 , 在國外注冊的約 70 0件 ,僅佔全部商標的 1 . 2 %左右 ,與產品商標國際化要求相距甚遠。而反 觀美國 ,在我國大陸注冊商標就多達 1 2 50 0多件 ,佔全美產品商標的 6 0 %以上 3 。正因為我國 企業商標保護意識薄弱 ,國內許多名牌產品的著名商標成為國外一些心存不良之徒覬覦對象 和掠奪目標。如「同仁堂」、「九芝堂」等被日本搶先注冊 ;「青島」啤酒則被美國搶先注冊等。面對 這種情況 ,我們的企業要麼退出這些國際市場 ,拱手讓給對方 ;要麼改換名不見經傳的新商標 ;要 么花重金購回屬於自己的商標。無論作何種選擇 ,企業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損失難以彌補。
2 .企業引進外資 ,國內名牌紛紛「外嫁」,爭披「洋裝」。以名牌的經濟實力為後盾分割世界資源 ,形成壟斷局面後獨占市場 ,這是當今國際市場營銷的一個特點。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 入和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 ,外國企業為了能夠在世界最大、最具潛力的中國市場上站穩腳根 , 紛紛採取先輸出產品 ,爾後輸出資本 ,最後輸出品牌等無形資產的手段搶灘登陸 ,而實施這一 策略的步驟就是「吃掉」中國有競爭力的商標 ,「吃掉」的方式又以購買為多 ,或者在合作中掛上 外國的牌子 ,從而使中國不少著名商標在市場上消失了。如「潔花」牌洗發香波曾是風靡全國的 名品 ,該廠與「寶潔」合資後 ,投入巨額宣傳廣告費用推銷美國「P&G」公司提供的商標 ,把原來在中國毫不知名的美國商標宣傳成了名牌 ,而「潔花」卻反而無人知曉了。
3.假冒橫行 ,名牌受擾。近幾年來 ,假冒名牌源源不斷 ,沖擊著正宗產品 ,令名牌企業叫苦 不迭。雖經有關部門輪番掃打 ,但在「地方保護主義」,「以罰代刑」等內外因素作祟下 ,卻是打不 勝打。就拿「紅塔山」香煙來說 ,據有關資料 ,市場上的冒牌貨已佔銷售量的 30 %~ 50 %,而「紅 塔山」的主要銷售地 ,假貨已佔紅塔山總銷量的 70 %。玉溪卷煙廠為保護自己的名牌已付出億 元以上的代價。假冒產品嚴重損害了名牌企業的聲譽 ,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經營 ,也擾亂了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的秩序。
4.包裝落後 ,無法適應市場需要。在出口的商品中 ,「一等產品 ,二等包裝 ,三等價格」的現 象存在已久 ,改進不大。以罐頭食品為例 ,在國外大部分採用易拉罐式包裝的時候 ,我國仍有不 少企業採用馬口鐵全封閉包裝 ,使消費者倍感罐頭好吃但口難開 ,因而失去了不少消費者。 三、實施名牌戰略的途徑 創名牌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需要企業幾年、十幾年甚至幾代人執著的追求和艱苦的創 造性的勞動。實施名牌戰略更是一項系統工程 ,需要企業以質量為基礎 ,以科技為保障 ,以廣告 為手段等多方面的綜合努力 ,還需要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只有激發企業內在的爭創名牌的動 力 ,同時發揮政府、中介組織的引導和指導作用 ,才能使名牌戰略的實施有堅實的基礎。
1 .樹立名牌意識 ,這是創名牌的關鍵。名牌意識實際上就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質量競爭意 識。一個國家沒有一批國際知名的企業 ,一個企業沒有在國際、國內市場打得響的牌子 ,在日趨 激烈的市場競爭中 ,只能處於被動的地位 ,永遠落在別人的後面。因此 ,正確的名牌意識 ,可以 指導企業實施有效的名牌戰略 ,制訂正確的名牌發展規劃 ,生產出真正適銷對路的名牌產品 , 從而奪取市場、獲得效益。我國長虹電子集團公司從一個不佔天時地利優勢的內地軍工企業 , 迅速成長成為我國最大的彩電生產基地 ,躋身於世界為數不多的彩電大規模生產企業之列 ,其 中一條最為成功的經驗 ,就是具有強烈的名牌意識 ,主動實施名牌戰略。面對包括日本松下、索 尼、法國湯姆遜等跨國公司 1 3次合資要求 ,無論對方提出何種條件 ,中方始終堅持一點 ,使用 「長虹」品牌 ,否則一概不談。這種名牌意識和愛國憂患意識是多麼可貴 !要讓中國名品走向世 界 ,必須像長虹集團那樣 ,高舉品牌旗幟。
2 .以質量創名牌。質量是產品和企業的生命。沒有可靠的質量 ,產品就失去了市場生存的 基礎 ,名牌就無從談起。綜觀國外的一些名牌 ,無一不是質量一流的產品 ,我國的產品要走向世 界 ,就要靠過硬的質量。企業要提高產品的質量 ,首先要強化質量管理 ,使質量第一的思想在全 體員工頭腦中深深紮根。其次是要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准 ,強化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管理 ,而管 理技術又必須超前到位 ,事前控制為主。要使產品的每一個部件都高質量 ,從而保證整體質量的提高。要採用國際標准 ,與外國名牌在同等標准下競爭。同時還要把質量標准轉向用戶 ,生 產符合消費需求的高質量標准產品 ,取得生產效益。因為全心全意為用戶服務 ,是計劃經濟向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所要求的 ,是創名牌的根本目的。
3.依靠科技創名牌。要堅持科技開路 ,以技術進步來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 ,這是創名牌的 動力和根本途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其重要內涵之一是科技能提高產品質量。因此 ,只 有在生產過程中 ,不斷使用新技術、新工藝 ,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 ,才能創出一流的產品。日本 豐田汽車技術日新月異 ,其發動機與 2 0年前相比 ,重量減輕 4公斤 ,最高功率反而提高 2 5馬 力 ,並大力採用最新電子科學技術 ,成為世界汽車工業的驕子。所以 ,企業在創名牌活動中 ,一 定要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 ,不失時機地做到有計劃、有要求地進行設備更新、 改造 ,使生產上主要工藝裝備的工序環節、技術和自動化程度 ,不斷地趕超國際當代先進水平。 這樣 ,才能有把握地生產出更多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名牌產品。 創名牌需要科研投入 ,甚至是巨額投入。德國賓士汽車公司為使質量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每年用於科研開發的費用要佔銷售額的 8%~ 1 0 %。我國企業為確保名牌戰略的有效實施 ,也 必須增加名牌產品的開發經費。政府要加強基礎研究 ,加大資本投入。企業靠產品 ,產品靠創 新 ,創新靠科技。
4.以規模創名牌。企業產品在市場上佔有一定的量 ,才能相應擴大知名度 ;另一方面 ,注重 規模亦能相應改善生產條件 ,有利於推行現代生產技術 ,採用新工藝、新材料 ,以規模提高產品 質量 ,改善產品設計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 ,創名牌與上規模是 密不可分的。事實證明 ,企業取得成功 ,是創名牌與上規模同步 ,以名牌促規模 ,以規模擴展名 牌影響中實現的。實施名牌戰略 ,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力杠桿。
5.以廣告宣傳創名牌。現代市場競爭的成功事實已充分證明 ,廣告宣傳是推動企業與產品 成名的必要手段。過去那種「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觀念已不適應現代市場的競爭要求。把企業 的名牌產品 ,科技含量和審美價值的內涵具體轉化為市場視覺符號 ,形成對社會公眾的直觀與 理念的誘導力 ,產生現實的市場效應和久遠的企業形象 ,推動企業名牌的建立與發展 ,這種方式 在名牌形成中屢試不敗。「藍色巨人」的形象是美國 IBM公司的化身 ,該公司在 1 988年率先引入 CI(企業形象設計 ),希望通過企業識別 ,確立 IBM公司的企業精神及時代感 ,最終取得了成功。
6 .以培養管理人才 ,提高員工素質實現名牌。要生產一流的產品 ,就必須有一流素質的人 才。在現代企業管理中 ,人已成為企業經營成敗的決定性因素。在實施名牌戰略中 ,人的作用 就顯得更為突出。因此 ,要提高全體員工的科學文化素質 ,使員工具有強烈的名牌意識 ,對創名 牌抱有執著的追求 ;對名牌要力求完美 ,追求卓越 ,不斷創新 ,永不滿足。近幾年來 ,彩虹、康佳 等品牌僅僅在十幾年的時間里就迅速馳名 ,贏得了廣大的消費者。這其中 ,高素質員工起了不 可缺少的推動作用。因此 ,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 ,是實現名牌戰略的根本保證。
注釋 :
1李鵬總理在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 ,第 8~ 1 0頁。
2陳明傑 :《積極迎接『品牌戰』》,《羊城晚報》1 997年 1 0月 6日。
3夏丹 :《復關挑戰與名牌戰略》,《工廠管理》1 993年第 7期。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黃新耀,楊水星
中國企業國際化與品牌保護戰略
劉貴增
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應該認識到商標保護的意義和重要性,加強保護意識,盡早針對國外的目標市場進行商標注冊工作,為產品進入該市場提供商標權的法律保障。
目前,有來自12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企業到中國注冊商標,其中通過馬德里體系延伸中國的超過13萬件商標,僅德國在2002年一年的申請量就達5158件。中國企業在國外注冊的相對較少,通過馬德里體繫到國外注冊的僅有2995件。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商標在國外被搶注的形勢嚴峻。據統計,15%的國內企業的商標在國外被搶注。例如有80多件在印度尼西亞遭搶注,近100件在日本遭搶注,有近200件在澳大利亞遭搶注。特別是一些知名商標在境外遭搶注的現象嚴重,如在加拿大天津麻花商標「桂發祥十八街」以及北京醬菜老字型大小「六必居」在食品類上的商標遭搶注;煙酒類的河南著名白酒品牌「杜康」在日本,雲南著名卷煙品牌「阿詩瑪」及「紅塔山」在菲律賓,以及「五糧液」在韓國遭搶注;海信公司的「HiSense」商標(2005年3月初,已經達成和解,該商標將以50萬歐元轉讓給海信集團),廈門節能燈商標「FIREFLY
❹ 有沒有關於某企業品牌(商標)的法律保護方面的情況的材料
可以仔細查看商標法、商標與企業名稱沖突、反不正當競爭法、知名商品的認定、商標與著作權的沖突、企業名稱權的保護等法律規定及論文。
❺ 為何企業注冊商標的時候要進行全類保護
1、防止他人攀附自己的品牌價值
2、塑造商標優勢,保持品牌競爭力
3、獲得比「馳名商標」更大的保護
4、防止品牌價值被他人「破壞」
5、為企業發展、品牌壯大「鋪路」
❻ 企業如何全面保護自己的商標
企業保護商標權最好能做到
第一,把商標權保護視為品牌戰略的頭等大事,盡快審查商標回注冊手續是否齊全,答在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需要盡快申請國際注冊,讓品牌不會在海外市場碰釘子。
第二,注意積累企業商標數據,包括產品銷量、銷售地域范圍、市場知名度、廣告費用等資料和數據,方便評估出商標的價值,在申報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以及可能進行的商標侵權訴訟中,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商標越知名,受保護的范圍越廣,受保護的力度越大。商標權受法律保護的范圍與力度和商標的知名度有較大的關系。盡可能讓商標更知名或申報省市著名商標、馳名商標。
第四,商標注冊包括45個類別,要做好商標類別保護,由於進行全類別注冊的成本比較高,方土標局建議注冊時要盡可能全的保護經營范圍以及今後有可能會涉及的業務,也要做好周邊商標的保護。
❼ 商標保護的方法
1、將商標進行全類注冊,即在所有的商品和服務類別上進行商標注冊,至少也應該覆蓋盡量多的相關類別。將與本企業產品相關的類別,甚至整個分類表中所列出的全部商品和服務的類別同時予以注冊。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可以使本企業將來可能發展生產或計劃生產的產品有現成的商標可以用。其次,防止被他人搶先注冊。一個企業越是知名,其商標被侵權或搶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企業的商標被他人搶注以後,使用這些商標的產品的質量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保證,如果出現嚴重的質量問題,那這個品牌的形象就會被惡化,進而公司的利益和信譽都會受到損害。2、組建專門的部門或者委託專業的機構進行常年的商標監測,一旦發現相同或類似的商標即採取相關措施,以避免商標被侵權而遭受不必要的損失。3、進行國際商標注冊,盡快在其他國家進行商標注冊,取得商標的保護權。目前國內知名品牌在香港、澳門等地被搶注的情況嚴重,所以適時地關注國際注冊,可以在國際上保護本企業商標的聲譽,保護企業巨大的商業價值。4、申請馳名商標認定或省、市著名商標的認定,最大限度的保護商標。與普通的商標相比,馳名商標具有知名度高、市場佔有率高、信譽好、影響面廣、權利高度確定以及能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等特點。我國現在給馳名商標保護的范圍最廣、力度最大,可以說被國家認定為馳名商標是對商標最好的保護。
❽ 請問企業該怎麼做品牌保護
品牌保護包括品牌的經營保護、品牌的法律保護和品牌的社會保護三個組成部分。
一、以市場為中心,全面滿足消費者需求 消費者是企業品牌經營者的上帝,以市場為中心,也就是以組合消費者需求為中心。要知道品牌的經營保護是與消費者的興趣、偏好密切相關的,消費者的"口味"是不斷變化的,這就要求品牌內容也要隨之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品牌就會被市場無情地淘汰。二、苦練內功,維持高質量的品牌形象 質量是品牌的靈魂,高質量的品牌往往擁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三、事先維權法。即注冊商標和申請專利。 注冊商標,是由申請人根據《商標法》規定的注冊條件、原則和程序,向商標局提出注冊申請,經過商標局審核後予以注冊的商標。我國注冊商標的種類包括商品商標、服務商標、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商品商標,是指從事商品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的商標使用者,在其生產和銷售的商品上使用的商標。服務商標,是指從事服務行業的商標使用者,在其提供的服務上使用的商標。集體商標,是指以團體協會或者其他組織名義注冊,供該組織成員在商事活動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該組織中的成員資格的標志。證明商標,是指由對某種商品或服務具有監督能力的組織所控制,而由該組織以外的單位或個人使用於其商品或服務,用以證明該商品或者服務的原產地、原料、製造方法、質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質的標志。申請注冊的商標,被駁回或不予公告的商標,商標局書面通知商標注冊申請人。如果申請人不服,可以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商標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由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如果當事人,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還不服,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4、專利申請,是由申請人根據《專利法》規定的條件、原則和程序,向專利局提出專利申請,經過專利局審核後授予專利權。專利權,是指專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期限內對其發明創造享有的一種獨占權。我國專利法保護的對象是發明創造的專利權。發明創造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指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它包括產品發明、方法發明和改進發明三類。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指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實用新型也是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但它必須表現為一種具有一定形狀和構造的產品,而且與發明相比,它的技術創新水平比較低。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用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專利申請被駁回或不予公告的專利,專利局書面通知專利申請人。如果申請人不服,可以在收到通知書之日起15日內,向專利評審委員會申請復審,由專利評審委員會作出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如果當事人對專利評審委員會的決定還不服,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❾ 品牌企業的商標保護措施有哪些
商標權的保護是指國家運用法律手段制止、制裁商標侵權和商標犯罪的行為,從而專保護商標注冊人對其注冊商標所享有屬的專用權,以維護國家商標管理秩序的制度。商標權的保護有如下重要意義:1、有利於保護注冊商標權人的商標權。2、有利於保障消費者和生產、經營者的利益。3、有利於保證使用注冊商標的商品或服務的質量。
目前企業保護商標的首要措施就是取得注冊商標,從而讓商標受到法律的保護。
當然現在也有商標保護技術,例如丹德商標防侵權技術,可以通過在商標上加入安全信息來保護商標,起到商標防侵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