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專利實施權與專利所有權得區別
目前,社會上一些單位研究開發出一項技術成果後,往往宣布對該項技術成果擁專有「所有權」。這種說法並屬不確切。一般,我們只有對於專利技術,專利權所有人才有所有權。「所有權」指的是財產所有人對其財產所享有的佔有、使用、處分和收益的權利。所有權是排他權,其權利主體是特定的,義務主體是不特定的。一項技術成果,只有經申請並被授予專利權以後,專利權人才在專利權有效期內享有與所有權相類似的實施其發明創造專利的排他權。
如果你的專利可以達到獨占市場的目的,而且經濟價值很高,比如像DVD專利,那麼建議你做專利實施許可,
B. 專利權實施許可的方式
專利權實施許可的方式按照被許可人取得實施權的范圍和許可權,可以將專利實施許可版分為如下幾種類型:專利權權實施許可的方式(1)獨占實施許可,簡稱獨占許可,即指在一定的時間和有效地域范圍內,被許可人享有獨占的實施權,專利權人不得向其他人許可實施該專利,而專利權人本人也不得實施該專利;(2)排他實施許可,簡稱排他許可或獨家許可,即指在一定的時間和有效地域范圍內,專利權人僅許可被許可人實施該專利權,不得許可其他人實施該專利,但專利權人本人可以實施該專利;(3)普通實施許可,亦稱普通許可,即指在一定的時間和有效地域范圍內,專利權人在許可被許可人實施該專利權權的同時,還可以許可其他人實施該專利,專利權人本人也可以實施該專利;(4)交叉實施許可,簡稱交叉許可或互換實施許可,即指兩個專利權人之間相互許可對方實施自己的專利;(5)分實施許可,簡稱分許可,即專利權人許可被許可人實施其專利,同時授權被許可人有權許可第三人實施該專利。
C. 專利權有幾種實施方法
八戒知識產權
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知識產權服務 2018-01-12
專利的實施有以下多種方式,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種來實施:
一、自己實施:自己辦企業進行生產和銷售,但這要自己有資金有市場才行。
二、轉讓給別人實施:即將專利賣掉給別人,此為一次性交易。此時專利權已轉給了別人,這種情況只能是別人實施,而你自己則不能再實施,除非在轉讓時有特殊約定。
三、許可給別人實施:此種情況是專利權還是你的,只是許可別人實施而已,你每年收取許可費。
具體又可分以下幾種許可類型:
1、獨占使用許可:獨占使用許可是指被許可人在一定的時間和地域限制范圍內,對許可人(專利權人)的專利技術享有獨占使用權,並且被許可人是該專利技術的惟一使用人,許可人(專利權人)和任何第三方都不得在相同的時間和地域范圍內實施專利。根據這種許可方式,許可人(專利權人)雖然可以獲得較高的專利技術使用費,但也束縛了許可人(專利權人)自己的手腳。這種獨占使用許可合同,因為許可人(專利權人)不實施專利,對專利產品的市場是否受到侵害並不關心,因此,一般要規定被許可人有直接起訴制止專利侵權行為的權利,包括許可人(專利權人)和任何第三方的侵權行為。
2、排他(非獨占)使用許:排他(非獨占)許可方式,規定許可人(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分享專利技術的使用權,許可人(專利權人)不得再允許第三者實施其專利。許可人(專利權人)與被許可人共同佔有市場,通過專利技術的實施,獲得經濟利益。這種排他(非獨占)許可合同,一般要規定許可人(專利權人)要有及時制止專利侵權行為的義務,如果許可人(專利權人)不及時制止專利侵權行為,則允許被許可人有制止專利侵權行為的權利。
3、普通使用許可:普通實施許可是許可方(專利權人)可以將專利技術多次許可他人使用的許可貿易方式。即你所說的同時跟多個公司或老闆合作的方式。這種許可方式,許可方(專利權人)除了允許被許可人實施其專利外,還可以允許第三方使用其專利,許可方(專利權人)自己仍然保留其專利的使用權。這種許可合同被許可方一般沒有直接起訴制止專利侵權行為的權利,但可以要求許可人(專利權人)要有及時制止專利。
D. 知識產權實施權的設定是指什麼
實施權是指專利權人依法對其獲得專利權的發明創造享有的獨占實施權。一般情況下,專利權人對其專利產品依法享有製造、使用、銷售和進口的權利。
專利權人可以對其專利權設定專有實施權(《專利法》第77條第1款。《實用新型法》第18條第1款、《外觀設計法》第27條第1款亦同。規定「專有利用權」的有《半導體法》第16條、《種苗法》第25條。《商標法》第30條第1款規定了「專有使用權」)。專有實施權人在其設定的權利范圍內,能夠行使針對其他人的排他權(《專利法》第77條第2款),能夠提起停止侵權(《專利法》第100條、第101條)、損害賠償(《民法》第709條、《專利法》第102條)等請求,享有與專利權人同樣的法律保護(關於損害賠償額的計算,一1))。專用實施權的侵權行為也是刑事處罰的對象(《專利法》第196條)。
與普通實施權的許可不同,由於所設定的能夠對他人行使禁止權的專有實施權與第三人相關,所以《專利法》要求以登記為其有效要件,就是考慮到其他人對自己行為的可預測性(《專利法》第98條第1款第2項。准用《實用新型法》第18條第3款、《外觀設計法》第27條第4款、《商標法》第30條第4款。《種苗法》第32條第1款第2項。在《半導體法》第21條第1款第2項中為對抗要件)。再者,由於就專有實施權的轉移(原則上雖需要專利權人的同意,但當與發明專利實施的營業同時轉讓或繼承時,則不在此限。《專利法》第77條第3款)、質權的設定(需要專利權人同意。第77條第4款)等都是以登記作為對抗要件,所以促進了專有實施權的有效利用(第98條第1款第3項)。
在已設定專有實施權的情況下,雖然專利權人也不能在該范圍內實施專利(第68條但書),但卻能夠另外在取得專有實施權人的普通實施許可的情況下實施發明專利。而且,即便專利權人設定了專有實施權,但應該認為其依然有權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雖說是專有實施權人,但在未取得專利權人同意的情況下,不得向其他人許可普通實施權(第77條第4款),為了使該規定具有實效性,專利權人對未取得專有實施權人許可、實施專利發明的被許可人之行為將被作為侵權行為,有權要求其停止實施。那麼可以說,未取得專有實施權人許可的發明專利之實施行為作為專利權的侵害行為,則是一種利益均衡的當然結果。
E. 什麼是專利權人的獨占實施權
專利權人的獨占實施權,即只有專利權人可以實施其專利權,任何其他人未經許可不能實施專利。那麼什麼是專利權人的獨占實施權呢?接下來八戒知識產權就帶您一起了解相關知識。專利權人的獨占實施權(1)發明和實用新型的獨占實施權有五種:發明包括產品發明、方法發明和改進發明,其發明人以及實用新型的權利人可以進行如下五種行為:①製造專利產品,或運用專利方法製造專利產品。②使用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製造的專利產品。③銷售專利產品或運用專利方法製造出的專利產品。④許諾銷售專利產品或運用專利方法製造出的專利產品。⑤進口專利產品,或進口運用專利方法製造出的專利產品。只要沒有經過專利權人許可,有上述任何行為的都構成侵權。上面的許諾銷售是指要約和要約邀請,如果甲某有一個專利產品,某人未經甲某許可就以廣告的形式銷售甲某的產品,這就已經構成侵權。(2)外觀設計有四種:①製造;②銷售;③許諾銷售;④進口。如,乙某未經甲某允許,生產甲某擁有專利權的外觀設計專利產品,這構成侵權。如果乙某將該產品銷售給丙某,丙某雖然沒有獲得甲某的允許,也不構成侵權。修改後的專利法,對於外觀設計的保護增加了許諾銷售。
F. 如何理解專利實施權
專利實施權
專利權人的權利有:①獨占實施權;②進口權;③轉讓權;④實施許可權;⑤放棄權;⑥標記權;⑦出質權。專利權人的義務就是繳納專利年費(也稱專利維持費)的義務。
G. 什麼是專利實施權
專利權人的權利有:①獨占實施權;②進口權;③轉讓權;④實施許可權;⑤放棄權;⑥標記權;⑦出質權。專利權人的義務就是繳納專利年費(也稱專利維持費)的義務。專利實施權
就是專利權人或獲得專利權人同意的人,利用專利技術進行生產的權利。
H. 專利產品的實施權包括哪些內容
只簽訂合同是不行的,還需辦理辦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
1、 所需材料:
(1)合同文本3份(其中一份正本);
(2)專利證書復印件3份;
(3)讓與人身份證明(執照、身份證)復印件3份。
2、 所需費用:代理費500元。
3、 所需時間:7日內出證明。
4、 其它規定:(1)合同生效日起3個月內備案;(2)省知局、國知局受理備案。
專利實施戰略
專利實施戰略是指為生產經營目的製造、使用、銷售、進口專利產品,使用專利方法及使用、銷售、進口依照該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它包括以下一些戰略:
1、獨占實施戰略
該戰略又稱專利技術壟斷,即專利權人獨自享有該專利,不對外轉讓或許可他人使用,達到合理壟斷某一特定市場的目的。同時對於專利的侵權行為,利用法律手段迫使侵權人支付賠償金,也可獲取意料之中的巨大利益。
2、專利技術交叉許可戰略
企業之間以輸出專利技術、專有技術換取另一相應技術的對等交換戰略。這一戰略可以使企業充分利用專利資源為己謀利。在當今資源共享的大背景下,這也不失為一個經濟的戰略。
3、專利技術有償專利和許可戰略
目前,我國處於技術引進階段,很多企業的專利策略終點還在於引進國外企業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並加以消化、創新。這一策略適用於國內少數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他們在技術上具有優勢,可以通過專利技術的許可和轉讓,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和鞏固自己的競爭優勢。
4、專利引進戰略
該戰略是當今我國國內絕大多數企業採用的。這些企業經濟實力較弱,在技術上又不具有壟斷優勢或不具有研發基本專利的實力,於是,只有採用技術引進來增強競爭力。這一方法,可以避免企業從零開始研究所花的巨大成本及時間上的損失,而且可以通過對引進技術的二次開發形成自己的外圍專利來開拓自己的市場,打破競爭對手的專利壟斷。
5、利用失效專利戰略
專利權有一定的保護期限,保護期限一旦屆滿,該技術及進入公有領域,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對一些快要到期或提前終止但仍有價值的專利,自己購買不劃算,可以先做好該項目的前期開發工作,待他人專利失效後馬上實施。實際上,許多專利的技術內容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是極具開發價值的。在專利史上,盒式磁帶錄音機專利是由荷蘭飛利浦公司申請的,但該公司先後將多國專利都主動放棄,因為公司以為發展錄音機產業會沒有市場。精明的日本人利用失效專利戰略,先後開發出品質不已的各式錄音機,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6、專利和商標搭配戰略
如果某一企業知名度不高,而專利引進人的知名度很高,則可以在許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專利時,可以同時使用自己的商標,以此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反之,在引進他人專利時,如果對方是知名企業,則可以同時引進其商標,取得該商標的許可使用權,這更有助於提高本企業的社會信譽和知名度,即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當然在使用他人商標是必須和本企業的商標同時使用,方為有效。
五、專利防禦戰略
專利防禦戰略,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專利權在市場競爭中受到其他企業或單位的侵害發身糾紛時,尋求解決的策略。對於糾紛解決途徑的選擇,當事人應根據具體情況予以確定。總體而言,有以下幾種途徑:
1、自行和解
如果本人或本企業確實侵犯了他人的專利,在支付使用費用後,自己仍有利可圖,可以與對方主動和解。專利權人通過自行和解這一方式迅速、友好地解決糾紛,仍可以留下繼續合作的空間。而侵權行為人在對自己的侵權行為做出適當賠償後,也可能與專利權人進行協商,通過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合法正當的使用專利權,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即使專利權人提起訴訟後,雙方當事人也可以在開庭時主動提出和解方案,在雙方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甚至有可能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協議。總而言之,雙方自行和解是一個相對「雙贏」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減少或避免侵權方因停止實施專利給企業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損失,另一方面也是專利權人避免陷於官司纏身的麻煩。
2、行政調處
這一方法在《專利法》第57條上規定:「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進行處理。」專利管理部門的工作之一就是處理本地區、本行業的專利糾紛。行政機關調處專利糾紛較之訴訟程序而言,簡單、方便、靈活,同時當事人對於行政機關的調處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調處這一程序並不是必須的,當事人可以不經行政調處而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3、專利訴訟
向人民法院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是專利防禦戰略的最後途徑,它不僅可以有效的打擊競爭對手,鞏固本企業已經擁有的市場優勢地位,而且還可以從侵權人手中得到一筆相當豐厚的補償金。同時,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執行。但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訴訟程序耗時漫長,一審二審甚至是再審都有可能發生。這么長的周期,許多重要的證據都無法妥善的保存,而且一場官司下來,雙方的關系也到了冰封的邊緣,切斷了雙方繼續合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