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為手機為什麼有三種商標
小米、小辣椒、榮耀等手機品牌,都是靠互聯網運作,而且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很多網友就好奇,華為本身就是一個響亮的大品牌,做個手機當然叫華為手機,為什麼還要獨立出一個榮耀手機品牌?在二八看來,原因有3,這要從管理華為手機業務的余承東說起。
余承東在榮耀答謝會現場演講
華為獨立榮耀主要是為了對抗小米手機
手機做為華為的核心業務,其掌管華為手機業務的余承東,經過他的多年帶領下,華為的互聯網思維變得越來越敏捷,這種表現在對掌握粉絲脾性的把控,就能看出。小米手機真正火的時間是從2013年開始,那一年,榮耀品牌剛剛成立。從3C到榮耀7i,這款只依靠互聯網運作的手機品牌,累計出貨量超過2億,幫助華為成為全球手機出貨量的前三甲,榮耀是第一驅動力。
榮耀與小米手機
榮耀這個手機品牌也成為了小米手機的最強競爭對手之一,如果當年華為不把榮耀獨立出去,而只是簡單做為一個手機系列的話,那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因為傳統手機廠商很早以前沒有互聯網思維,更沒有粉絲這個概念。接觸互聯網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榮耀的發展定位精準,不但沒有跟風小米這些前輩,反而創新了不少,不管從手機的設計、定價、款式發售、銷售額上,榮耀都成為了互聯網手機品牌的佼佼者,余承東獨立榮耀品牌,完成華為的電商夢,已經邁出了成功的步伐。
也為更好地幫助華為打造手機粉絲生態
二八了解到,任正非對手機部門很重視,余承東操刀的榮耀手機,它的一些運作,任正非本人都有在監督了解。華為手機的銷售主要在線下,而榮耀的銷售只走電商這一渠道,銷售模式的不同,華為獨立榮耀品牌就顯得很重要。余承東透露,榮耀學習小米的只有營銷模式,對產品質量的重視把控度有著自己的一套模式。既然是互聯網手機,那粉絲生態的建立就是重之之重。
榮耀手機粉絲在榮耀618現場
也就是說,從品牌識別上,華為就是華為,榮耀就是榮耀,這對於余承東來說很重要。一向低調的大嘴哥余承東並不會向小米的雷軍一樣,經常出來為自己的品牌站台宣傳,因為這樣與華為公司的企業文化不匹配。話說,榮耀的各種活動及手機對應配置,都讓米粉很頭疼,因為榮耀的性價比更加誘人。
對於榮耀來講,小米手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背後有一大批忠實的米粉。榮耀要成功地成為互聯網手機品牌,對粉絲的運營也必然要上心。花粉圈,是華為粉絲聚合的地方,那裡單單榮耀手機板塊的帖子數量就超過2000萬。
2. 華為的商標是怎麼來的
華為品牌標志由抄圖標和襲HUAWEI文字構成。
華為新的企業標識是公司核心理念的延伸,以下八字為商標上的八瓣:
聚焦----新標識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體現出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的核心理念;
創新 ---- 新標識靈動活潑,更加具有時代感,表明華為將繼續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持續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穩健---- 新標識飽滿大方,表達了華為將更穩健地發展,更加國際化、職業化;
和諧----新標識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同時,加入了光影元素,顯得更為和諧,表明華為將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和諧商業環境,實現自身健康成長。
3. 華為品牌歷史是什麼
1、華為發展歷史的第一階段(1987-1994):
1987年,任正非與五位合夥人共同出資2萬元成立了華為公司。在這一時期,華為在產品開發戰略上主要採取的是跟隨戰略,先是代理香港公司的產品,隨後逐漸演變為自主開發產品的集中化戰略。
在市場競爭戰略上採取單一產品的持續開發與生產,從農村包圍城市的銷售策略,通過低成本的方式迅速搶占市場,擴大市場佔有率,也擴大了公司的規模。
2、華為發展歷史的第二階段(1995-2003)
這個階段的華為的側重點是:在產品開發戰略上,由單一集中化向橫向一體化發展;地域方面,由聚焦國內市場向同時面向國內和國際市場,而國際市場優先轉變;而市場拓展方面,依然沿用的是「從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展戰略,選擇從發展中國家開始做起,以低成本戰略,逐步將產品打入到發達國家市場。
3、華為發展歷史的第三階段(2004-2012)
在這一階段,華為在產品開發戰略上採取了縱向一體化、多元化和國際化並舉的戰略;在市場競爭戰略上,採取與「合作夥伴」共贏的戰略。公司也由全面通信解決方案電信設備提供商向提供端到端通信解決方案和客戶或市場驅動型的電信設備服務商轉型。
華為這個時期的組織結構,相比成長期的組織結構,進行了漸進式的演變,從原來的事業部與地區部相結合的組織結構,轉變成以產品線為主導的組織結構。
4、華為發展歷史的第四階段(2013年到現在以及未來的幾年時間)
華為公司在這個階段設立基於客戶、產品和區域三個緯度的組織架構,各組織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對公司的財務績效有效增長、市場競爭力提升和客戶滿意度負責。
產品與解決方案是公司面向運營商及企業/行業客戶提供ICT融合解決方案的組織,負責產品的規劃、開發交付和產品競爭力構建,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支持商業成功。
區域組織是公司的區域經營中心,負責區域的各項資源、能力的建設和有效利用,並負責公司戰略在所轄區域的落地。區域組織在與客戶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和夥伴關系、幫助客戶實現商業成功的同時,進一步支撐公司健康、可持續的有效增長。
4. 華為手機商標的由來
13年,按照手機出貨量計算,華為已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不過從另一角度也說明,華為手機業務已走到了一個「轉折」和「再造」的時間點:
1、體量已足夠。華為2013年智能手機發貨5200萬台,2014年總體發貨(包括榮耀品牌)目標8000萬-1.2億台,這已是單季度超2000-3000萬台的規模,與第四名(小米、酷派或聯想)將拉開明顯差距。再繼續以追求規模為目標低端手機出貨,對華為手機品牌提升會造成傷害。
2、公司戰略要求。任正非今年3月中旬在華為消費者BG管理團隊的午餐會上,明確指出華為終端業務不要盲目將三星、蘋果、小米作為對標企業:「第一,我們在短時間內縱向整合不了,做不了蘋果;第二,我們橫向整合不了,三星是依靠國家力量在支持,我們也做不了三星,」因此華為必須「要堅持走自己的路」,消費者BG要以利潤為中心,「別讓互聯網引起發燒」。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今年4月也公開放了「狠話」:「消費者BG因為2013年的成功,有浮躁傾向,需要提前降降溫,要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是誰,未來會走向哪裡」。華為高層不斷公開「喊話」,表明華為手機業務增長方式2014年將會發生明顯轉變。
3、P6在高端機已成功趟路。華為於2013年6月在倫敦推出的P6手機,在一年內全球銷量達400萬台,中國市場約為250萬台。這是華為手機歷史上,在2500元以上機型首次超過100萬台,而且是400萬台。對於華為手機向高端品牌提升,以及2014年高端手機操盤能力都將帶來明顯提升。
4、余承東已經證明自己。按照華為公司慣例,一般業務線主要領導每隔三年左右都會進行輪崗,華為其他兩大BG都在4月初都已完成調動,而余承東則繼續主政消費者BG,顯示出以任正非為首的華為公司高層對其三年來工作的肯定。在華為消費者BG業務2013年營收突破90億美元、盈利達到最好時期之後,余承東有足夠的底氣再次對華為手機業務「動刀」。
會面臨哪些問題?
「知易行難」。對於品牌理念為「以行踐言」的華為終端來說,一定深以為然。在向高端品牌轉型上,華為還要注意這些問題:
1、華為的拼音LOGO。這實際上是一個讓華為糾結了近10年的問題。由於深受山寨手機之害,國內消費者對以拼音字母為LOGO的手機品牌接受度不高。像其他國產前10為的手機品牌,只有華為在手機上打上了「HUAWEI」LOGO。
除此之外,以字母形式組成的LOGO,國內消費者對四個以內的字母認知和識別度較高。如小米「MI」、中興「ZTE」、OPPO、VIVO、IUNI等。像著名的三星品牌,估計沒幾個普通消費者能迅速寫出其准確的英文名稱。
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事情,伴隨品牌的堅持推廣和不斷強化,消費者終究可以識別和接受。不過,這就帶來了第二個問題。
2、品牌投入不高。華為輪值CEO徐直軍今年4月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華為手機業務不做大規模品牌廣告」,目標依靠產品體驗、質量、服務等提升口碑,「別讓互聯網引起發燒」等。從近年來看,在國產手機廠商中,華為手機業務在國內的品牌投入與其出貨規模並不相配,甚至低於OPPO、VIVO、聯想等競爭對手。
3、營銷團隊的品牌運作方式。在品牌投入整體有限的情況下,就逼著華為市場和營銷團隊開始向低投入、高產出的互聯網平台、社交媒體、熱點營銷等方式來運作。不過與小米、vivo等競爭對手相比,傳統B2B業務出身的華為,顯然還沒有從整體上准備好,一點突出並不會帶來整體的市場營銷與品牌突破。
2014年已過去1/3,對於余承東和華為消費者BG團隊來說,這場再造華為手機,是進入全球品牌前三的關鍵之戰。
5. 華為商標
申請途徑:可以自己親自到商標局注冊大廳(北京)辦理,也可以委託商標代理機構版辦理。
申請所需資權料:
1、需商標圖樣;
2、注冊商標所要使用的商品或服務范圍;
3、身份證明文件:A.公司申請的:需公司營業執照復印件;B.個人申請的:需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及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申請費用:需向商標局繳1000元官費,委託代理機構辦理的,還需向代理機構交700元左右的代理費。
申請程序:
1、先對商標進行查詢,如果在先沒有相同或近似的,就可以製作申請文件,遞交申請了;
2、申請遞交後的1個月左右,商標局會給你下發一個申請受理通知書(這個期間叫形式審查階段)。
3、形式審查完畢後,就進入實質審查階段,這個階段大概需1年到1年半時間。
4、如果實質審查合格,就進入公告程序(這個期間是3個月,也叫異議期間);
5、公告期滿,無人提異議的。就可以拿注冊證了。我可以免費為你查詢
6. 華為logo是什麼
標志在設計上採用了聚散的模式,八瓣花瓣由聚攏到散開,寓意著華為發展事業上的興盛。底部核心聚在一起,說明了華為堅持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理念的核心聚焦。花瓣慢慢開放,花瓣上加入光影元素,折射出了華為創新、穩健、和諧,寓意了華為積極進取、不斷創新、和諧商業環境、開放合作的理念,使華為在發展上更加穩健,更具國際化、職業化。
花瓣下面配上黑色的「HUAWEI」字母,在花瓣紅色的映襯下,標志顯得獨立且吸引人。紅色給人一種沖動感,讓華為顯得更為出眾。
(6)華為公司原來的商標擴展閱讀: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信設備的民營通信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華為基地。
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專注於ICT領域,堅持穩健經營、持續創新、開放合作,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優勢,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使能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截至2016年底,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全球170多個國家,服務全球運營商50強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6年8月,全國工商聯發布「2016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華為以3950.09億元的年營業收入成為500強榜首。 8月,華為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7位。
2017年6月6日,《2017年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100強》公布,華為名列第49位。
2017年6月30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榮獲中國商標金獎的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特別獎。
2018年7月19日美國《財富》雜志發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名單 。華為排名第72位,較上一年的第83位提升11位。 2018年2月23日,沃達豐和華為完成首次5G通話測試。
2018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華為居第六位。
2018年8月23日,澳大利亞政府在以國家安全擔憂為由,禁止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為其規劃中的5G移動網路供應設備。
7. 華為的商標是怎麼來的背後是否有什麼故事
新logo將老logo簡化了,但也同時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大多數公司的logo演變都是漸變的。
這是什麼花?倒也不是什麼蓮花,也不是菊花,這個無論內部還是外部也一直沒有明說。
8. 華為的Logo,八個花瓣代表什麼啊,商標整體又表示什麼
1、華為八個花瓣含義:
八瓣花瓣由聚攏到散開,寓意著華為發展事業上的興盛。花瓣下面配上黑色的「HUAWEI」字母,在花瓣紅色的映襯下,標志顯得獨立且吸引人。紅色給人一種沖動感,讓華為顯得更為出眾。
2、華為商標的整體含義:
華為新的企業LOGO維持了原本標識的蓬勃向上、積極進取的基礎上,另外融入了公司文化中的聚焦、創新、穩健、和諧四個理念,新的標識充分體現了華為將繼續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持續的創新,支持客戶實現網路轉型並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業務。
華為新商標也寓意華為將更加國際化、職業化、更加聚焦客戶,創造和諧商業環境以實現自身的穩固成長。
(8)華為公司原來的商標擴展閱讀:
華為公司文化logo的核心理念:
一、聚焦:新標識更加聚焦底部的核心,體現出華為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持續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的核心理念;
二、創新:新標識靈動活潑,更加具有時代感,表明華為將繼續以積極進取的心態,持續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面對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三、穩健:新標識飽滿大方,表達了華為將更穩健地發展,更加國際化、職業化;
四、和諧:新標識在保持整體對稱的同時,加入了光影元素,顯得更為和諧,表明華為將堅持開放合作,構建和諧商業環境,實現自身的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9. 怎麼才能獲得華為的商標使用權,就是在官網上能把華為和本公司的商標放一起
獲得華為公司商標的授權,獲得授權之後就可以在官網上把華為的商標以及你自己的商標放在一起了
10. 華為標志的起源,不就是這個嘛~
哈哈,好奇怪的風扇扇葉啊!沒見過這樣的,真奇特
華為的logo貌似是蓮花吧,以下是別人說的
1.新LOGO像是「非」的變體。
2.華為初期創業是15個人,後來走了7個,留下8個;以前老LOGO是15個色塊,現在新LOGO是8個色塊。
3.舊LOGO到新LOGO,太陽花變成了橘子皮。
4.新LOGO變胖了,有點財大氣粗的感覺。
5.新LOGO有8個瓣,8榮8恥。